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浪漫主义音乐(Romantical Music)音乐派系之一,亦称“浪漫乐派”或“浪漫派音乐”。一般指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发始于德奥,后又波及整个欧洲各国的一种音乐新风格。

简介

浪漫主义纲领

人们习惯于把雨果的《序》称为浪漫主义的纲领,这是因为雨果这篇讨伐伪古典主义的檄文,确曾获得广泛的响应,从而得以用一大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掀起一个类似文艺复兴的运动,以显示浪漫主义文学的巨大声势。因此文学史上常把雨果发表这篇序言的1827年和随后因雨果的浪漫主义戏剧《欧那尼》上演成功而达到浪漫主义发展高潮的1830年,作为古典主义同浪漫主义在时间上的分界。

浪漫主义的根源

探究浪漫主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初。因为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的中短篇小说《阿达拉》(1801年)和《勒内》(1805年),已经包含了日后浪漫主义文学将要加以发展和夸张的一切优缺点的萌芽(特别是勒内这个悲观厌世的“世纪病”的典型人物的出现),所以有些人常把整个十九世纪视作浪漫主义的纪元,有时甚至还把它的结束时间延伸到大约1910年间。

浪漫主义分类

高尔基在他的《俄国文学史》中第一次把浪漫主义划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因此,如今在谈论浪漫主义及其作家和作品时,大多根据作者的政治立场、即对待革命的态度,区分为积极的(又称进步的或资产阶级的)浪漫主义和消极的(又称反动的或贵族的)浪漫主义两个不同的阶级流派。浪漫主义内部的两种倾向的相互联系,本来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即使是积极的浪漫主义作家多半也还有消极的一面,这是当时西方各国阶级力量的对比所决定的。因此,原则上可以区分,但又不能绝对化。举个例说,在文学领域固然可以举出这两种浪漫主义流派各自最早的代表人物——一个是斯达尔夫人(Mme de stael,1766-1817),另一个是夏多布里昂;但是在音乐领域就很难找到这样绝然的人物一在浪漫乐派作曲家中,瓦格纳是够复杂的了,可又无法把他归入浪漫主义右翼。这又是一个难题所在。

浪漫主义的思想

浪漫主义者志在无限,一心要除旧布新,他们是向前看的,但是由于他们主要在幻想中探讨生活,有时也会走回头路,例如他们凭依古典主义所忽视的想象的翅膀,飞向大自然和异国,但也飞回远古以及九霄云外那虚无缥缈的境界,到那里去寻觅理想和找求满足。关于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在古典主义时期原是同作品的主人公交融一体的,但到浪漫主义时期,大自然同人之间也存在着深邃的矛盾, 常被用以同主人公极端孤独的内心世界形成对照。不但如此,浪漫乐派作曲家感伤的心境,往往还给他们所描绘的风景画页抹上一层暗淡的色彩。因此,在浪漫乐派的作品中,我们很少能看到光辉夺目的大自然景色,个别田园画面的描写虽也美妙,却是已近黄昏,而更多的则是阴森恐怖的暗夜、孤寂的海岛和经常翻腾着惊涛骇浪的海洋。至于异国和远古,尤其是浪漫主义艺术家便于遁入的虚幻境界:他们追求所谓较少受到资产阶级文化侵蚀和影响、即较多保持古风的异国情调——于是法国作曲家喜欢选取西班牙的题材,而德国作曲家则写意大利;与此同时、他们还倒退到启蒙主义者极端仇视的那个中世纪中去——于是这个迷信的黑暗世纪所特有的种种怪物全都应运而起。

音乐

的着重点

浪漫主义音乐的着重点从形式及其正规发展转到个性化的旋律写作上来。浪漫乐派作曲家认为精工编织的一长串旋律线条,远比主题的严格发展来得重要,因此 ,他们的旋律写作往往不受传统的公式或小节线的束缚,只要求旋律像自由的呼吸那样诉述作者心里的话或表达他们直接从独特的心境或印象产生的激情。如果必须从一支美妙的旋律和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构这二者之间进行选择的话,一个浪漫乐派作曲家会毫不迟疑地选择前者,而对古典乐派高度发展过的那些曲式则自由地加以处理。因此,举例来说,浪漫乐派的奏鸣曲,就像是由若干个饶有兴味但彼此间联系比较松散的片断组成的,它不像古典时期的结构那样小心翼翼地注意保持均衡。然而,对抒情旋律的兴趣虽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浪漫乐派作曲家最明显的建树,却在于和声与音响色彩。

浪漫主义音乐特色

在十九世纪,和声的技巧变得越来越复杂:变化音和声、远关系转调、复杂化的和弦等,都力图把大小调体系的调性轮廓弄模糊;和声逐渐变成一种表现工具,而不仅仅是音乐结构的一个媒介。浪漫乐派作曲家对和声技巧的发展同对音响色彩的兴趣是相辅相成的:这一个时期的乐队规模无限扩大,一些乐器得到改善,又有一些新的乐器发明出来、各种乐器的新奇组合产生了新颖的色彩效果,又丰富了管弦乐队的调色板,从而使这种拥有迷人的音色储备和力度层次的大型管弦乐队成为一种理想的工具。浪漫乐派 作曲家由于不太重视对称和均衡、有时甚至摒弃诸如快板乐章奏鸣曲形式的结构原则,因此,当他们使用大型管弦乐队以构筑要求首尾一贯的大型作品时,除了使用“主导动机”外,还借助于其他的附加性手段(例如故事的情节)去加以统一,这就产生了综合性的艺术——标题交响音乐。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是这方面的一部“处女作”,随后,李斯特和后来的理查施特劳斯创造的单乐章音诗(或称交响诗),则是标题音乐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有些浪漫乐派作曲家却认为小型作品特别可亲,更便于发挥他们的抒情才赋,也较容易捕捉那些难于捕捉的瞬间情绪,于是,钢琴小品和艺术歌曲首次在十九世纪得到推广,成为最富于特性的体裁之一,其中且有浪漫主义音乐的不少著名范作。

浪漫乐派

浪漫乐派概念

浪漫主义音乐(Romantical Music)音乐派系之一,亦称“浪漫乐派”或“浪漫派音乐”。一般指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发始于德奥,后又波及整个欧洲各国的一种音乐新风格。这种新风格同时在其他文艺领域也有所反映,其内容大多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并通过生与死、孤独与爱情、热爱大自然等抒情题材,表达出知识分子阶层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和渴求。浪漫派的音乐家一般偏重于幻想的题材与着重抒发主观的内心感受,因而抒发古典乐派某些形式的限制,使音乐创作得到了新的进展。

浪漫乐派与民族乐派

民族乐派(National Music School)亦称“国民乐派”。是指以民间音乐为素材,结合西欧作曲技法,创作出具有本国家、本民族精神及艺术特色的音乐作品的流派。民族乐派在俄国,以格林卡为先驱,随后有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廷等;民族乐派在东欧有捷克斯美塔那德沃夏克;十九世纪中叶,民族乐派在北欧的代表人物有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此外,匈牙利巴托克、罗马尼亚的乔治·艾涅斯库等均为著名的民族乐派音乐家。

民族乐派是浪漫乐派的一个重要分支,或者说是浪漫乐派后期的发展;早期的民族乐派作曲家,基本上都是浪漫主义者,他们的作品含有后期浪漫乐派风格和形式的许多特点。兴起于19世纪中期的俄罗斯,东欧,北欧各国。

代表人物

韦伯

韦伯(1786一1826)德国作曲家。出生于一个戏剧之家,对德国民间音乐、风俗也有很深的体验。这对他以后的音乐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韦伯十岁学钢琴,以后又学作曲,十二岁开始写作歌剧音乐。1813年以后,他先后任布拉格剧院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对这两个演出团的成名起了重要的作用。韦伯的代表作是歌剧《自由射手》即《魔弹射手》。它那浓郁的德国风格和浪漫气息,被认为是德国第一部漫主义歌剧。此外,他还写了歌剧《奥伯龙》,以及少序曲、协奏曲,奏鸣曲 。其中,钢琴曲《邀舞》最为脍炙人

主要代表人物是柴科夫斯基,格里格,格林卡,鲍罗丁等。浪漫乐派先河的贝多芬,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民族乐派的肖邦,柴可夫斯基,格里格

布鲁克纳

布鲁克纳(1824—1896),奥地利作曲家。音乐作品有交响曲,

1863 f小调交响曲

1863-1864 d小调交响

1865-1891(中途修改) c小调第一交响

1871-1889(中途修改) c小调第二交响

1873-1889(中途修改) D小调第三交响

1874-1888(中途修改) 降E大调第四交响

1875-1878(中途修改) 降B大调第五交响

1879-1881 A大调第六交响

1881-1883 E大调第七交响

1884-1890(中途修改) c小调第八交响

1891-1896 d小调第九交响 加上早期为有序号的两部共十一部交响作品。

管弦乐作品有g小调《序曲》1863;《四首管弦乐曲》1862。键盘乐有《兰西埃方阵舞》1850,《斯蒂利亚人》1850,降E大调钢琴曲1856,钢琴曲《回忆》1868,钢琴G大调幻想去,钢琴二重奏3首1852-1854;管风琴c小调前奏与赋格。管风琴C大调前奏曲。 室内乐作品有F大调弦乐五重奏1879,弦乐五重奏间奏曲1879。合唱曲作品有弥撒曲No.1 d小调,No.2 e小调,No.3 f小调;《感恩赞》1811-1844,《F大调弥撒》1844,《d小调安魂曲》 1849,《降B大调庄严弥撒》1854,《圣母颂》1856,《赞美的语言》1868,《王的旗帜》1892,《夜魔》1878,《公证的花》1879,《日耳曼队伍》1863,《黑尔格兰岛》1893。

他的音乐创作中,,常收到站在瓦格纳对立面的人的批评。其创作的组织精密复杂,光彩夺目的对位与强烈的旋律美及宏伟却不夸张的配器相结合的交响曲备受赞赏。宗教作品也显示出其纯熟的作曲技巧。

马勒

马勒(1860~1911),奥地利音乐家,作品表现人形复杂面北抽丝剥茧地剖析、心灵的空虚与无助交响作品有 1884~1888 D大调第一交响《巨人》

1888~1894 c小调第二交响《复活》

1895~1896 d小调第三交响

1899~1900 G大调第四交响

1901~1902 升c小调第五交响

1903~1905 a小调第六交响《悲剧》

1904~1905 b小调第七交响《夜小歌》

1906~1907 降E大调第八交响《千人交响》

1908《大地之歌》

1909~1910 D大调第九交响

1910 升F大调第十交响(未完成)

声乐套曲作品《旅行者之歌》,《亡儿之歌》。

歌曲作品《歌曲三首》1880,《歌曲五首》1880~1883,《青春之歌》1888~1891,《青年的魔角》1888~1899,《我们享受天国的欢乐》1892,《雷维尔格》1899,《鼓手》1901,《莫在歌中看我》1901,《午夜》1901,《大地之歌》。

室内乐作品有《小提琴奏鸣曲》1867,a小调钢琴五重奏1876,a小调钢琴四重奏1876。

康塔塔作品有《悲哀的歌》,及其他改编曲等。

马勒的交响曲属于浪漫派晚期的典型格式,乐曲长大形式发杂多样,具标题性质且乐器种类繁多。出众的配器法从纤细清理到浓重巨大都可处理的绝妙出色,和声与对位的使用更是标志着浪漫主义登峰造极的境界。他所使用的不协和和声,更是为20世纪的复调音乐的铺路。

他的音乐中既有民谣的音乐元素,又有圣咏般的乐句,使音乐变化丰富多样。更借着音乐表达出他内心的不安、忧虑、伤感等等灰暗迷茫的情绪。这对后来音乐的发展有这很大的影响。很多音乐家的作品中都呈现出受马勒影响的痕迹。

理查德·斯特劳斯

理查德·斯特劳斯(1864~1949),德国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最有影响力的德国作曲家之一。 作品有

交响曲 1883 降E大调第一号圆号协奏 1888 麦克白斯 1886 D小调钢琴管弦乐滑稽曲

1903 家庭交响 1942 降E大调第二号圆号协奏曲

1915阿尔卑斯山交响 1946 D大调双簧协奏曲

交响诗

1888《唐·璜》歌剧

1889《死亡与升华》1905 莎乐美

1895《蒂尔恶作剧》1908 厄勒克特拉

1896《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910 玫瑰骑士

1897《堂吉珂德》1912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

1898《英雄的生涯》1917没有影子的女人

组曲 1923 间奏曲

1882 降E大调小夜曲 1927埃及的海伦

1884 降B大调组曲 1932阿拉贝拉

1918 平民贵族组曲 1934 沉默的女人

1945 上变形 1936 和平纪念日

歌曲 1937 达芙尼

1885 八首歌曲 1940 达尼埃的爱情

1894 4首歌曲 1941 随想曲

1948 最后四首 其他舞台作品

协奏曲 1914约瑟夫传奇

1882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922 起泡的奶油

理夏德·斯特劳斯的创作早期风格为典型保留乐古典的特色。之后接触了李斯特、瓦格纳等认得作品,并从中对音乐创作有了新的认知,综合了浪漫与古典的技巧在不同的音乐体裁 领域中不断摸索新的手法,使其作品充满了时代感。

沃尔夫

沃尔夫(1860~1903)德国作曲家,作品有

1887 6首女生独唱曲

1895 市长 诗歌六首

1897 曼努埃尔·贝内加斯 诗歌四首

管弦乐 三首易普生歌曲

1883 交响诗彭特西丽亚 赖可尼诗歌三首

1892 意大利小夜曲1888 53首莫理可诗歌

室内乐 1888 迷娘之歌

1879 D小调弦乐四重奏 1889 西班牙歌曲集

合唱 米开朗其罗诗歌3首

1881 六首爱兴多夫合唱 情人在旁

1886圣诞夜相会

1888 火骑兵 祈祷

1888祖国相思

歌曲 告别

1877 12首青年时代歌曲 孤独的少女

他较为重要的音乐作品多为艺术各歌曲,他的每首艺术歌曲所凝聚的性格刻画是无与伦比的。要求表演者在心里上、生理上和乐器技巧上都有极高的艺术才能。他所选用的歌词文学趣味比交以前的德国作曲家更挑剔,很少用民歌式的旋律,也很少用勃拉姆斯的分节歌结构。而是有区别的采用瓦格纳的方法,使他的声乐作品无论是人声还是乐器都互相交融。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 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戏剧 典型人物 斯达尔夫人 夏多布里昂 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音乐 主导动机 柏辽兹 施特劳斯 捷克 斯美塔那 德沃夏克 挪威 匈牙利 巴托克 柴科夫斯基 布鲁克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