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该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甲型H1N1也就是甲型一种。

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病原学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球型,直径80-120nm,基因组为RNA病毒。其特点是容易发生变异。

有三种类型的流感病毒——甲型、乙型和丙型。根据病毒表面蛋白不同的种类和结合情况,甲型流感病毒又进一步分类为亚型。在甲型流感病毒的众多亚型中,甲型H1N1和甲型H3N2流感亚型目前正在人间传播。流感病毒在世界上所有地方传播。与甲型和乙型流感病例相比,丙型流感病例发生较少。这就是为什么在季节性流感疫苗中仅包括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猪、牛、马等动物可能传播流感。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大约存活半小时污染的日用品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三型流感之间、甲型流感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

流行特征

突然发生,迅速蔓延,2~3周达高峰,发病率高,流行期短,大约6~8周,常沿交通线传播。 一般规律:先城市后农村,先集体单位,后分散居民。

流行季节

流行性感冒在冬天及早春到达流感高峰期,并且,因为一年间南北半球的冬天时间都不相同(北半球冬天在12月至2月,而南半球则在6月-8月),每年实际上北半球和南半球都各有一个时间不相同的流感高峰期。

传播机制

新的流感病毒生产的经常变化的是外围的蛋白质。通常在血凝素和神经氨酸苷酶出现变化,导致病毒的表面出现变异。 这称抗原性转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创造出前所未见的品种,由于此抗原性转变一般变异所需的时间均较长,所以人类的免疫系统容易更新自身的数据库,避免此类病毒入侵人体。但是,有时有部份人的免疫系统却误以为变异了的流感病毒是全新病毒,认不出它们是过去曾侵略我们身体的流感病毒种类,因此容易被这变异了的流感病毒乘机入侵,引致身体生病。

还有一种流感病毒变异的方式,就是两种不同的病毒类型(如H1N1和H2N2)混合,两种病毒便会互相交换自身的基因,因此创造出全新病毒,所以称作抗原转移,此过程只能在感染了的细胞中进行。由于此类变异一般时间急速,一旦发生变异,大多数人的免疫系统均没有此病毒的资料,因此令变异了的流感病毒能在人群中大量传染,引发流感大流行。

发病机制

带有流感病毒颗粒的飞沫(直径一般小于10μm)吸入呼吸道后,病毒的神经氨基酸酶破坏神经氨酸,使粘蛋白水解糖蛋、白受体暴露糖蛋、白受体乃与血凝素(含糖蛋白成分)结合。这是一种专一性吸附,具特异性,它能被血凝素抗体所抵制在人的呼吸道分泌物中。病毒穿入细胞时,其包膜丢失在细胞外。在感染早期,流感病毒RNA被转运到细胞核内,在病毒转录酶和细胞RNA多聚酶Ⅱ的参与下,病毒RNA被转录完成后形成互补RNA及病毒RNA,合成的换板互补RNA迅速与核蛋白体结合构成信息RNA,在复制酶的参与下复制出病毒RNA,再移行到细胞质中参加装配核蛋白。在细胞壁内合成后很快转移到细胞核与病毒RNA结合成核。成熟前各种病毒成份已结合在细胞表面,最后的装配称为芽生,局部的细胞膜向外隆起包围住结合在细胞膜上的核衣壳成为新合成的有感染性的病毒体。此时神经氨酸酶可水解细胞表面的糖蛋白,释放N-乙酰神经氨酸,促使复制病毒由细胞释放感染到附近细胞,并使大量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受染变性、坏死和脱落,产生炎症反应。临床上可出现发热肌肉痛和白细胞减低等全身毒血症样反应,但不发生病毒血症。

单纯甲型流感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膜变性坏死、脱落。发病4~5天后基底细胞层开始增生,形成未分化的上皮细胞,2周后纤毛上皮细胞重新出现和修复。流感病毒肺炎型则有肺脏充血和水肿。切面呈暗红色气管和支气管内有血性分泌物,粘膜下层有灶性出血水肿和细胞浸润肺泡腔内含有纤维蛋白和渗出液呈现浆液性、出血性支气管肺炎。应用荧光抗体技术可检出流感病毒,若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则肺炎呈片状实变或有脓肿,形成易发生脓胸气胸,如并发肺炎球菌感染可呈大叶或小叶实变继发,链球菌肺炎杆菌感染时则多表现为间质性肺炎。

疾病类型

正黏液病毒科可分为四属病毒,三属为流行性感冒病毒,分为甲型、乙型及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以及Isavirus 病毒属和Thogotoviruses 病毒属。流行性感冒病毒可以感染人、马、猪及禽类,其中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可以感染人、猪、马及鸟类,而乙型流行性感冒,仅可感染人类。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仅感染人、猪,造成的危害较少。 甲型及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力非常强,传播速度非常快,感染范围遍及世界各大洲。

临床表现

潜伏期

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

典型流感

急起畏寒高热,乏力,头痛,身痛,咽部干痛,可有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可见充血,肺部可闻干罗音。发热3~4日后热退,但上呼吸道症状及乏力可持续2周左右。

血液常规检查:无并发症的流感,白细胞计数正常;血沉可增快,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有继发性感染时,血中白细胞增高。

肺炎型流感

起病时与单纯流感相似,但于发病 1~2 日内病情迅速加重。高热、衰竭、烦躁、剧咳、血性痰、气急、紫绀并有心衰。病人高热待续,病情日益加重,多于 5~10 日内死于呼吸与循环衰竭。双肺满布湿罗音,X线检查双肺散在絮状或结节状阴影。临床称此为原发性流感病毒肺炎,亦称重型流感肺炎。另有部分病例症状较轻,剧咳不伴血性痰,呼吸困难不明显,体征很少,仅在 X 线照片检查时发现。 病程 1~2 周后进入恢复期。临床称为轻型流感病毒肺炎,或轻型节段性流感病毒肺炎。

胃肠型流感

胃肠型流感除呼吸道症状外主要以腹泻、呕吐为特征。

中毒型流感

中毒型极少见,主要表现为高热、血压下降,易发生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流感亦可引起心肌炎、脑炎。老幼体弱者易并发细菌性感染。

并发症

1、继发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如急性鼻窦炎或化脓性扁桃体炎。

2、继发细菌性肺炎。

流感患者可能发生如下三种肺炎,即除原发性流感病毒性肺炎外,还可能出现继发性细菌性肺炎,以及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性肺炎。

流感病毒感染导致呼吸道上皮细胞坏死、纤毛脱落和黏液分泌功能障碍,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易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普通型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比流感病毒性肺炎更为常见,多由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继发细菌感染性肺炎与原发性病毒性肺炎常可由临床特点区分。

3、Reye综合征(脑病-肝脂肪变综合征) 是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肝脏、神经系统并发症。

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热退后数天出现恶心、频繁呕吐、嗜睡、昏迷和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肝大,无黄疸,肝功能轻度损害。组织学改变以肝、肾、心脂肪变性为特征。Reye综合征病因不明,近年认为可能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有关。

4、其他并发症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肌炎,儿童比成人多见,表现为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疼痛和压痛,可发生下肢搐搦,严重者不能行走。乙型流感病毒较甲型更易发生这一并发症。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含量短暂升高,患者3~4天后完全康复。有报道,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肌红蛋白尿和肾衰竭,也有出现心肌损害者,表现为心电图的异常、心律失常、心肌酶含量增高等。心包炎少有报道。

诊断

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增高,若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上升。

2、病毒分离:急性期病人口咽含漱液接种于鸡胚可分离出病毒。

3、血清抗体检测:患者早期(发病头三天内)和恢复期(2~4周后)2份血清,抗体效价四倍以上为阳性。

4、快速诊断:取患者鼻黏膜压片染色找包涵体,免疫荧光检测抗原为(+)。

综合诊断

1、流行病学史:流行期间一个单位或地区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或医院门诊上感病人明显上升。   

2、临床表现为较轻微。   

3、实验室检查   

诊断类别

1、疑似病例:符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  

2、确诊病例:符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病原学检查2、3、4、5中一条。  

鉴别诊断

1、普通感冒

多种病毒引起,多为散发,起病较慢,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全身症状较轻。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是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成人多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鼻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5~7天痊愈。

2、流感伤寒型钩体病

夏秋季多发,有疫水接触史,临床除发热外,腓肠肌压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实验室检查可通过显凝实验检测抗体,若抗体效价为1:400以上增高,考虑该病,通过血培养可诊断。   

3、链球菌性咽炎

该病咽部红肿,扁桃体肿大,有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WBC 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培养。

4、其它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如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要通过病原学检查来区别。   

5、支原体肺炎

也要通过病原学检查来区别。

治疗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进食后以温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洁 。

对症治疗

高热烦躁者可给予解热镇痛药物。

抗病毒治疗

可减少病毒的排毒量,抑制病毒复制,减轻临床症状,并防止病毒向下呼吸道蔓延导致肺炎等并发症。如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等。

抗菌治疗

用于继发细菌感染时。

护理

1、发热期应嘱卧床休息,多饮开水,定期监测体温。

2、对全身酸痛或头痛明显者,可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

3、伴有肺部炎症或心肺功能不全者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呼吸困难或紫绀者应取半卧位,给予吸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4、对病人可按呼吸道隔离至热退后48小时,室内要加强通风,对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要及时消毒,对食具、用具及衣服可采用煮沸或日光暴晒等方法消毒。

5、一般单纯性流感可不住院,可按照以下几方面进行家庭护理:

1)将病人安置在单人房间,以防止飞沫传播;

2)要求房间通风良好,并定时用食醋熏蒸消毒空气,照料病人时应戴口罩,对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污物(如咳出的痰等)应进行消毒;

3)对有高热者应指导家属运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和正确使用退热药物。

6、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减轻中毒症状和缩短病程。

7、如有高热不退、咳嗽、脓痰、呼吸困难等应及时送医院。

小儿流行性感冒(流感)

流感是病毒所至的呼吸道传染病。具有突发头痛、高烧。全身酸痛,极度疲乏,咽疼,咳嗽,眼结膜充血等特殊症状,极易造成大规模的流行。

  此病潜伏期为1—2天,体温大多波动38—41℃,小儿常伴有腹痛、腹胀、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中无其它并发症,3—4天后烧可退,症状随之减轻。

  在此病流行期间,无论成人及小儿均有被感染的可能,2岁以下小儿易发展为肺炎,病情比较严重。另外可并发鼻炎、咽炎、中耳炎、支气管炎及脑炎等病症。

  预防措施:病人应隔离在家疗养,以减少散播传染的机会,房间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器皿和衣服需煮沸消毒,居室可用紫外线或乳酸溶液喷雾进行消毒。

  此病治疗要采用对症疗法:高烧可用退烧药,若并发肺炎等要用抗菌药物,也可采用中药治疗。

预防

一般预防

1、控制传染源

流感为乙类法定报告的传染病。应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隔离病人是减少传播的有效途径,隔离期为1周。

公共场所可用1%漂白粉澄清液或3%过氧乙酸喷洒,也可用食醋熏蒸。

2、切断传播途径

1)流行期间,避免集会或集体娱乐活动,老幼病残易感者少去公共场所,注意通风,必要时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2)医护人员戴口罩、洗手、防交叉感染

3)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要预防流感,除了要勤洗手,多喝水,多吃蔬菜,增强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以外,建议可以适当饮用星群夏桑菊。星群夏桑菊含有“夏枯草桑叶菊花”三味优质中药,能全面提高人体对流感病毒的抵抗力。作为正宗夏桑菊, 2006年,白云山星群夏桑菊在众多夏桑菊中唯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且在2009年,独家获得了国家防治流感、禽流感的专利号

疫苗预防

预防该病或疾病严重结果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疫苗。安全有效疫苗的存在和使用已有60多年。流感疫苗可在健康的成人中预防70%到90%的流感特定疾病。在老年人中,疫苗可减少多达60%的严重疾病和并发症,以及80%的死亡。

接种疫苗对具有严重流感并发症高度风险的人以及与高危个人同住或为其进行护理的人尤为重要。

药物预防

用于易感人群可能感染而未发病者,金刚烷胺100mg/口服,2次/日,10-14天;对甲型流感有一定预防作用,对乙型流感无效。

级别

世卫组织的流感警告级别:

一级:流感病毒在动物间传播,但未出现人感染的病例。

二级:流感病毒在动物间传播,这类病毒曾造成人类感染,因此被视为流感流行的潜在威胁。  

三级:流感病毒在动物间或人与动物间传播,这类病毒已造成零星或者局部范围的人感染病例,但未出现人际间传播的情况。   

四级:流感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并引发持续性疫情。在这一级别下,流感蔓延风险较上一级别“显著增加”。   

五级:同一类型流感病毒在同一地区(比如北美洲)至少两个国家人际间传播,并造成持续性疫情。尽管大多数国家在这一级别下仍不会受显著影响,但五级警告意味着大规模流感疫情正在逼近,应对疫情采取措施的时间已经不多。   

六级:同一类型流感病毒的人际间传播发生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地区。这一级别意味着全球性疫情正在蔓延。

爆发历史

1510年

有据可查的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第一次流行病发生在这一年的英国。这一年发生的世界性的流感,从英国蔓延到意大利、西班牙、法国以至整个欧洲。

1580年

对流感大流行最早的详尽描述是1580年。这一年仅仅数月的时间,罗马便死亡9000人马德里变成了一座荒无人烟的空城,意大利、西班牙增加了几十万座新坟。当时的人们把流感称为“闪电般的瘟神”。

1658年

意大利威尼斯城的一次流感大流行使6万人死亡,惊慌的人们认为这是上帝的惩罚,是行星带来的厄运所致,所以将这种病命名为 Influenza”,意即魔鬼。现代,虽然科学已经证明是流感病毒感染所致,但这个名称却一直沿用下来。

1915年-1920年

欧洲爆发西班牙流感(病毒类型H1N1)疫症,导致2,000万人死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只是850万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流感疫症。  

1957年-1958年

1957年2月在中国贵州爆发(病毒可能是在1956年从苏联传来),其后散播至世界各地。全球受影响的人数占总人口的10%至30%,但死亡率较1919年的疫症为低,约为总人口的0.25%.

1968年-1970年

流感从香港开始,全球的死亡人数达70万人,其中美国就占3万多人。   

1977年-1978年

新泽西一名青年染上猪流感,引致恐慌会爆发新疫症,于是大规模推行疫苗注射。   

1997年

香港发生禽流感,原本只影响鸡只的病毒亦令人类患病。香港政府下令层宰150万只鸡。受影响的人数为18人,其中6人死亡。

1999年~2000年

1999年11月~2000年4月,欧、美、亚三洲均发生了中度以上的流感暴发流行,其中最严重的为法国,流行高峰时发病童达661/10万,发流行的毒株仍然是H3N2亚型。

2003年

全球各地爆发禽流感疫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记录,自2003年12月26日至2005年10月24日,全世界共报告121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其中62人死亡。所有报告出现人感染病例的国家中,越南共计91人感染,其中41人死亡;泰国共19人感染,其中13人死亡;印度尼西亚共七人感染,其中四人死亡;柬埔寨共四人感染,全部死亡。

2009年

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2009年3月18日开始,墨西哥陆续发现人类感染、死亡病例。据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12月30日公布的最新疫情通报,截至2009年12月27日,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已造成至少12220人死亡,一周内新增死亡人数704人。其中美洲地区死亡人数最多。

2020年

2020年1月31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1月25日,逾1900万人感染本次季节性流感,约有18万人住院,至少1万人死亡,其中包括至少68名儿童。随着流感的蔓延,这一数字预计还会上升。

2020年2月5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美当季流感已导致1900万人被感染,1万多人死亡。而此次疫情,中国境外感染病例不到中国国内病例的1%。2月1日起,治愈人数已开始超过病死人数;截至2月4日24时,累计治愈出院892例,约2倍于累计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连续第二天下降。 2月21日,流感季美国已有105名儿童死于流感相关疾病。

2020年2月22日,据日本朝日电视台21日晚间报道,目前美国正经历严重的流感侵袭,已导致超过1.4万人死亡,多数可能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关。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科学 医学 疾病症状 流感病毒 正粘病毒科 RNA病毒 甲型H3N2流感 神经氨基酸酶 抗体 病毒 RNA 气胸 正黏液病毒科 白细胞 心肌炎 鼻窦炎 上呼吸道 副流感病毒 链球菌 扁桃体 腺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