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清定都北京是顺治元年(1644年)清世祖顺治帝将首都从盛京迁到北京的历史事件。标志着清朝正式成为统治全国的中央政权,一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

清朝建都北京,自是出于弹压中原、雄霸九州的胸怀和眼光,也是出于退可出关的战略考虑。以多尔衮为首的清廷的远见卓识者,认为要“以图进取”,必迁北京。

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三日,清摄政王多尔衮统清兵入北京城。十月初一,顺治帝御皇极门,昭示天下,"定鼎燕京"。

定都原因

优越的地理位置。燕为“京都之首选”已成不刊之论,时人皆称京师“诚万古帝王之都”。

有利于实现统一全国的大业。

巩固统治的需要。

1.

优越的地理位置。燕为“京都之首选”已成不刊之论,时人皆称京师“诚万古帝王之都”。

2.

有利于实现统一全国的大业。

3.

巩固统治的需要。

事件过程

清军到达北京后,在是否将首都由沈阳迁到北京的问题上,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争论。以阿济格为首的反对派,主要以清军入关太快、补给不足为理由,反对迁都。而多尔衮从统一和管辖整个中国的总战略出发,主张迁都北京。顺治元年(1644年)六月,多尔衮终于统一诸王、贝勒、大臣的意见,决定迁都北京,派遣辅国公吞齐喀等携奏章迎驾。

同年五月三日,清摄政王多尔衮统清兵入北京城。七月八日,顺治帝在告上帝文中宣布:接受多尔衮奏请,“迁都定鼎,作京于燕”。八月十二日,顺治帝驾车从盛京出发,九月十九日到达京师,从正阳门入宫。十月一日,顺治行定鼎登基礼,发布告祭天地文:“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宣布继续沿用大清国号,纪元顺治。清政权在关内确立,并为满洲贵族最终捣毁南明朝廷和完成统一大业,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

后续举措

清廷在定都过程中以及定都之后,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自己入主中原后的地位,这些措施主要表现为:

对汉族地主阶级加以笼络。他们为崇祯帝发后丧,保护明陵,对明王及勋戚给以礼遇,“故明诸王来归者,不夺其爵”。同时优待和重用明朝降官,如任命洪承畴为大学士,提拔原明朝给事中陈名夏为吏部尚书等,以后又开科进士,安抚士人。

减轻人民负担,改革明朝弊政,清军入北京后,多尔衮立即下令取消加派银饷使人民“岁减数百万两,民赖以苏”。同时大力打击太监势力和贿赂行为,使明末极为猖獗的太监阶层大大削弱,贿赂之风也大为收敛。

清廷规定,北京兵民,分城居住。八旗兵居内城,汉民住外城。为控制汉民在街巷设防木栅栏1755座,并有巡逻兵巡视。外城东、西、南、北、中,有五城御史管辖。八旗兵居内城为:正黄旗,德胜门内;镶黄旗,安定门内;正红旗,西直门内;镶红旗,阜成门内;正蓝旗,崇文门内;镶蓝旗,宣武门内;正白旗,东直门内;镶白旗,朝阳门内。

改造北京城。清定都北京以后,基本上完整地继承了明代的所有建筑,所有的宫殿仍然沿用前代的,总体布局没有变更,只不过将原来明代宫殿的名字改为新名,表明已经改朝换代了。清代还将在战争中毁于兵火的殿堂全面修复,使过去那种恢宏、整一的故宫建筑群得以重视。清代对紫禁城的改造,进一步保护并加强了中轴对称布局,利用环境气氛的感染力突出了皇极至上统驭一切的威严气势,另外对生活的适用性和装饰设施的华丽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改造。

1.

对汉族地主阶级加以笼络。他们为崇祯帝发后丧,保护明陵,对明王及勋戚给以礼遇,“故明诸王来归者,不夺其爵”。同时优待和重用明朝降官,如任命洪承畴为大学士,提拔原明朝给事中陈名夏为吏部尚书等,以后又开科进士,安抚士人。

2.

减轻人民负担,改革明朝弊政,清军入北京后,多尔衮立即下令取消加派银饷使人民“岁减数百万两,民赖以苏”。同时大力打击太监势力和贿赂行为,使明末极为猖獗的太监阶层大大削弱,贿赂之风也大为收敛。

3.

清廷规定,北京兵民,分城居住。八旗兵居内城,汉民住外城。为控制汉民在街巷设防木栅栏1755座,并有巡逻兵巡视。外城东、西、南、北、中,有五城御史管辖。八旗兵居内城为:正黄旗,德胜门内;镶黄旗,安定门内;正红旗,西直门内;镶红旗,阜成门内;正蓝旗,崇文门内;镶蓝旗,宣武门内;正白旗,东直门内;镶白旗,朝阳门内。

4.

改造北京城。清定都北京以后,基本上完整地继承了明代的所有建筑,所有的宫殿仍然沿用前代的,总体布局没有变更,只不过将原来明代宫殿的名字改为新名,表明已经改朝换代了。清代还将在战争中毁于兵火的殿堂全面修复,使过去那种恢宏、整一的故宫建筑群得以重视。清代对紫禁城的改造,进一步保护并加强了中轴对称布局,利用环境气氛的感染力突出了皇极至上统驭一切的威严气势,另外对生活的适用性和装饰设施的华丽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改造。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历史 历史事件 顺治帝 盛京 清朝 多尔衮 摄政王 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