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99+条结果
用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的结构,形成独特的“抱石皴”。这种笔法以气取势,磅礴多姿,自然天成,
更新于: --
螺钿(luó diàn),又名螺甸镶嵌、螺填、钿嵌等,是用贝壳薄片做成花纹嵌在器物上的装饰工艺。明代黄成《髹(xiū)饰录》关于“螺钿”的解释是:“一名甸嵌,一名陷蚌,一名坎螺。百般文图,点、抹、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又分截壳色,随彩而施缀者,光华可赏。又有片嵌者,界郭理皆以划文。”螺钿主要取材于贝壳,将其珠光层磨薄抛光加工成薄片后,制成花纹、鸟兽、人物等图形。螺钿多应用于漆器或木器,也少量应用于金属器具。工艺历史起源中国髹漆工艺缘起新石器时期,螺钿工艺是髹漆工艺体系中的一个支流,是木工镶嵌、髹漆工艺、贝壳装饰发展的结果。螺钿始于西周,成于隋唐,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商代上世纪30年代...
更新于: --
山峦坡岸以短笔披麻画成,图中擦点染诸法兼备,笔墨细腻富有层次。明代张丑叙及此画:“丙子阳月望前二月,作同朝延世兄访吴能远氏,话间承示宋裱居然绢本《萧翼赚兰亭图》立轴,上有‘宣文阁印’、‘绍兴’小玺,纪察司引,其画山水林木,满幅皆用山水墨兼行法,止人物屋宇稍微设色,笔法奇古,渐开元人门户,故是甲观。”明袁枢藏。轶事典故画名鹊起,曾为度支蔡员外作《故事》《山水》二轴,画中“古峰峭拔,宛立风骨;又于林麓间多用卵石,如松柏草竹,交相掩映,旁分小径,远至幽墅,于野逸之景甚备。”(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又在宋朝的最高文化机构学士院北壁上绘制壁画,被当时的文人传为美谈,并赋诗颂之。人物评价巨然在北宋期间...
更新于: --
渝水区(Yushui District),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新余市市辖区,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新余市东部,东与樟树、新干交界,西与分宜毗邻,南与吉安、峡江相连,北与上高、高安接壤。截至2022年,渝水区下辖10个镇、6个乡、6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新余市渝水区抱石大道257号,总面积为1177.9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67.08万人。渝水区处于九岭、武功山、峰顶山交接地带,地跨扬子准地台、华南褶皱系两大构造单元。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平,由外围逐渐向中部倾斜,境内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袁河是流经渝水区的主要河流。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聚居活动和繁衍生息。...
更新于: --
登山(Mountaineering),或称爬山、攀山(mountain climbing、alpinism),是一项户外体育运动。与登山相关的活动包括户外攀岩、高山滑雪等。还有室内攀岩、运动攀岩和抱石也认为是登山运动的变体,属于广泛的山地运动的一部分。1492年,法国军官安托万·德·维尔(Antoine de Ville)攀登艾圭勒山(Aiguille)的记录被广泛认为是登山运动的诞生。1932年成立的国际攀岩和登山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Climbing and Mountaineering Federation)简称UIAA,是国际奥委会认可的世界登山管理机构。与大多数...
更新于: --
抱石式攀岩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才在全球攀岩界风靡起来的一种攀岩类型。抱石(Bouldering)的原意是大圆石,指攀登者在无绳索保护状态下攀登不超过六米的石壁,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形成攀岩赛中继难度赛、速度赛后第三种比赛形式,基本介绍其比赛规则也与前两种赛事有了较大的区别,而其在比赛中运动员在通过难点后观众及运动员的兴奋通常全产生一次次迭起的高潮,这也是攀岩赛在增加观赏性方面所得到的提高。抱石赛的路线是由problem决定的,就是由定线员人为设置的难点,考量运动员对此难点的通过能力,规则是在规定时间里可反复尝试,直到通过难点或时间到。抱石运动与传统攀岩的区别是不用设置绳索保护,只是在所攀...
更新于: --
全图不以气势取胜,而是以情感人,描绘的应是画家所熟悉的江南水乡景色。山石均以“披麻”画出,略作苔点,几乎不用渲染,笔法简括疏秀,墨色淡雅,写出了山水的空灵之感。树木大多双钩枝干,树叶或圈或点,墨色清润,表现出江南草木润泽的特征。主要内容画中峰峦起伏,草木葱茏,江面开阔辽远,远处渔舟往来,忙于劳作。山间水边的楼台亭榭幽静怡人。全图不以气势取胜,而是以情感人,描绘的应是画家所熟悉的江南水乡景色。画面构图具有一定的写实性,因而使人产生亲切感。高翔将写实与抒情相结合,融入对家乡山水民情的真切感受,运用疏淡的笔墨描绘出一个充满了生活情趣的“桃花源”。特点此图在画法上继承了元代画家黄公望、倪瓒的传统,但...
更新于: --
折带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墨竹萧爽清丽。论画主张抒发主观感情,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文人画家有很大影响,享誉极高,画史将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工书法,擅楷书,古淡秀雅,得魏晋人风致。倪瓒作品有:《江岸望山图》、《竹树野石图》、《溪山图》、《六君子图》、《水竹居图》、《松林亭子图》、《狮子林图》卷、《西林禅室图》、《幽涧寒松图》、《秋林山色图》、《春雨新篁图》、《小山竹树图》、《容膝斋图》、《修竹图》、《紫兰山房图》、《梧竹秀石图》、《新雁题诗图...
更新于: --
此幅用笔极工,盖实父着意之作也。画未署款,惟石角水陬,分钤三印。竹树双钩,如唐人小楷,笔笔尽法。山石带带砍,要与斧劈为近,重而不滞,轻而不浮。点景人物,尤尽传神之妙。有项元汴,安岐藏印。基本资料【规格】该幅 155.4x133.4公分、全幅 136公分作品简介主题与关键字:秋景、云、伞、藤萝、芦苇、枫树.槭树、杨柳、竹、松、百姓、耕织渔猎、客舫、篷舟、桥、房舍、马、行旅、侍从(侍女、童仆)、高士(士人、隐士)、江河、湖海、 、渔夫、船夫、文玩(琴棋书画)录入:石渠宝笈续编(御书房),第四册,1995页;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354页;故宫书画图录,第七册,257-258页此双拼大画,描...
更新于: --
有时亦作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在技法上,“笔”通常指钩、勒、、擦、点等笔法;“墨”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在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相互依赖映发,完美地描绘物象,表达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基本解释1.[words or writing]指文字或文章我们的心情难以用笔墨来形容。笔墨酣畅2.[pen and ink]∶笔和墨泪珠和笔墨齐下。——清· 林觉民《与妻书》3. [Chinese painting skills] 指中国画技法,专业术语。引证解释1.笔和墨。指创作的工具。笔(笔) bǐ 写字、画图的工具,墨 mò 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汉书·扬雄传下》:“上《长杨赋》...
更新于: --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