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99+条结果
拘役所是我国劳动改造机关之一,专门关押被判处拘役刑罚犯人的场所。在我国被判处拘役的犯人,应送拘役所执行。附近没有建立拘役所的,可送就近的监狱、劳改队或留在看守所内执行。对留在看守所执行的拘役犯,也应与未决犯分管分押;凡有劳动能力的,都要组织他们参加生产劳动,并对他们进行认罪伏法教育。拘役所由公安机关管辖,由所长和一定数量的干警组成,设若干职能机构。但是全国的拘役所都在2005年后由公安部发文统一取消了。内容公安部关于做好撤销拘役所有关工作的通知(公通字[2005]9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对被判处拘役的罪犯执行刑罚,是法律赋予公安机关的职责和任务。但是,长...
更新于: --
刑罚刑罚刑罚的本质刑罚的目的刑罚的体系刑罚的种类主刑附加刑管制管制的适用对象管制的期限管制执行规定拘役拘役的期限拘役与刑事拘留拘役与行政拘留有期徒刑有期徒刑的期限无期徒刑死刑死刑的适用对象死刑缓期执行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死刑减刑起算罚金罚金的执行罚金与罚款剥夺政治权利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剥夺政治权利的适用对象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的计算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没收财产没收财产的正确适用没收财产与罚金驱逐出境免予刑事处罚非刑罚处理方法赔偿经济损失训诫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责令赔偿损失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四、刑罚的具体运用犯罪事实犯罪性质犯罪情节社会危害程度量刑量刑原则量刑情节酌定情节法定情节法条中的“...
更新于: --
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由于其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暂不执行刑罚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就可以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行;如果犯罪人在考验期内遵守一定条件,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缓刑的特点:判处一定刑罚,暂不执行,但在一定期间保留执行的可能性。缓刑不是独立的刑种,从裁量是否执行所判刑罚的意义上说,缓刑是量刑制度;从刑罚执行的意义上说,缓刑也可以说是刑罚执行制度。中国缓刑适用条件适用对象: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1)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是就暂定的宣告刑,而不是指法定刑;即使法定最低刑高于3年有期徒刑,但...
更新于: --
遗弃罪是《刑法》的第261条规定。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遗弃罪构成要件的内容为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立法过程1950年7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大纲草案》第134条对遗弃罪作了如下规定:“对于有养育或特别照顾义务而无自救力之人,有履行义务之可能而遗弃之者,处3年以下监禁。犯前项之罪致人于死者,处4年以上15年以下监禁。”在此,遗弃罪被规定在第十章侵害生...
更新于: --
拘役权、公诉权、审判权的错误行使等重大损失。本罪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是指在事实真相尚未查明之前,被诬陷的人不仅可能要遭受传讯、拘留,逮捕、错判,甚至还可能因此而被错杀。如果对中国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和公民的人身权利根本不可能造成侵害,就不可能构成本罪。特定犯罪对象要件构成诬告陷害罪的特定犯罪对象,是指向有关机关诬告的只能是特定的自然人或法人。没有特定对象的指控,刑事诉讼无从提起,不能达到诬陷的目的。被诬陷的特定的自然人或法人,并不以指名道姓的告发为必要条件,只要从所诬陷的内容中能清楚地表明被诬陷的具体自然人或法人是谁即可。此外,自然人应当是具有承担被诬告之罪的刑事责任能力、达到相应刑事责任年龄的...
更新于: --
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人因实施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按刑事法律的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种刑事责任。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它只能独立使用,不能相互附加适用。主刑分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分为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对犯罪的外国人,也可以独立或附加适用驱逐出境。基本概念中国理论界对于刑事责任的界定,观点不一。影响较大的是否定评价说,即认为,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人因实施犯罪行为而应当承担的国家司法机关依照刑事法律对其犯罪行为及本人所作的否定评价和谴责。具体表现为犯罪分子有义务接受司法机关的审讯和刑罚处罚。中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过失...
更新于: --
限制加重原则,是指数罪并罚原则的一种。将犯罪分子所犯各罪分别定罪量刑,然后在总和刑以下,数罪中的最高刑以上,酌情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并规定刑期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本原则可以克服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的缺点,便于根据罪行确定适当的原则,但其仅适用于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等刑罚,对死刑、无期徒刑则不能适用。中国刑法规定,判决宣告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基本介绍数罪并罚使用的限制加重原则,是指对数罪分别定罪量刑,然后以其中最重的刑罚为基础,再加重一定程度...
更新于: --
陈元甲(1980年1月17日-),中国台湾省的棒球运动选手,曾任外野手,荣获红白明星赛MVP。2008年球季结束后,因涉及职棒签赌案,根据中华职棒联盟条例规定被永不录用。2010年4月,因酒后骑机车发生车祸,酒测值高达0.95,士林地院简易庭以公共危险罪判处拘役40天,可选择缴纳8万元罚金代替。经历台东县三间国小少棒队台东县红叶国小少棒队借将台东县新生国中青少棒队(前卫)台东县新生国中篮球队台东县台东体中青棒队台北市文化大学棒球队(美孚巨人)国家储训棒球队中华职棒诚泰Cobras队代训球员中华职棒诚泰Cobras队(2004年~2008年12月31日)中华职棒米迪亚暴龙队(2008年02月14...
更新于: --
旅闹空怒族,被称为“空中暴行”,包括除恐怖主义与蓄意破坏外,飞机上的任何干扰机组成员履行职责、干扰航班安全飞行或是危及机上人员安全的行为。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危及飞行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简介旅闹空怒族是航空运输过程中异常、有违公序良俗或是暴力的行为,被称为“空中暴行”。包括除恐怖主义与蓄意破坏外,飞机上的任何干扰机组成员履行职责、干扰航班安全飞行或是危及机上人员安全的行为。对于机上闹事行为,根据其程度机组人员通常会先进行规劝、警告,必要时会采取约束性措施。处理2014年12月17日,国家旅游局通报了对亚航航班两...
更新于: --
释放证明是指劳改机关、监狱、看守所等羁押场所按规定释放人犯时出具的证明。被释放者获得人身自由的合法凭证。在中国,释放被羁押的人的根据是:(1)拘役或有期徒刑已执行完毕的;(2)法院判决无罪、免于刑事处分或者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缓刑的;(3)假释的;(4)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撤销案件、不起诉或免予起诉的;(5)诉讼过程中继续羁押无法律根据的。《释放证明书》是劳改机关统一印制的一种重要的狱政文书。基本介绍司法机关解除在押人犯拘禁状态,恢复其人身自由的行为。在中国,释放被拘禁者的权力属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决定。司法机关如违反有关规定,被拘禁者及其家属有权依照《...
更新于: --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