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挑担,以肩荷物,如挑担驮载者,杖八十,徒二年。或者指方言连襟的俗称。

方言中是连襟的俗称。指姐姐与妺妹的丈夫间的亲戚关系。

“挑担”本来指挑着东西,后来演变为挑着的东西之间的关系,进而引申为一种两婿关系,是一种俗称。

词语简介

挑担(挑担)

◎ 挑担tiāodàn

(1) [load]∶担子

俗称扁担。一根长木,中间宽,两头略窄,呈扁圆形条型木棍,由于是扁圆形,俗称扁担。

(2) [shoulder]∶挑上担子

把担子放在肩上,担子两头挂上物品,俗称挑担

词语解释

(1).以肩荷物。《元典章·兵部·禁例》:“各路差使人员往往强拖铺兵并镇店百姓挑担行李及牵船只。”《明律·户律·盐法》:“挑担驮载者,杖八十,徒二年。”

(2).方言。连襟的俗称。指姐姐与妺妹的丈夫间的亲戚关系。(特指黑龙江牡丹江一带,河南、山西、陕西、河北北部张家口一带,也有此种称呼,但仅用于介绍,并不直呼。)《茶香室丛钞·称谓之异》引 清 黎士宏 《仁恕堂笔记》:“ 甘州 人谓姊妹之夫曰挑担。”

"挑担”方言介绍:亲属称谓反映人们的亲属关系和亲属观念,在方言中有着不同的叫法,也蕴含着不同的内涵。陕西方言中“连襟”的称谓就是一个典型。

在普通话中,人们把姐妹的丈夫之间的关系雅称为 “连襟”,而在陕西方言中则俗称为“挑担”,也有叫“连襟”的。

“连襟”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杜甫的《送李十五丈别》。“孤陋忝未亲,等级敢比肩?人生意气合,相与襟袂连。”说的是杜甫晚年寓居川东,结识了一位李姓老头,两人很能合得来,经常在一起聊天喝酒,后来杜甫要离别,写了这首诗回忆结交的经过。这只是形容彼此的关系密切,还没有后来指的姐妹的丈夫之间的那种关系。北宋的马永卿在《懒真子》写道:“江北人呼友婿为‘连袂’,也叫‘连襟’”。洪迈曾给他的妻子的姐夫写过“襟袂相连,夙愧未亲之孤陋,云泥悬望,兮无通贵之哀怜。”可见,宋朝流行的称谓已经具有今天的意义了。后来随着文化的影响和民族共同语的普及,“连襟”这一书面语的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直到今天,许多地方用“连襟”称呼姐妹的丈夫。

而在“连襟”出现之前,陕西部分地区用“挑担”这称呼,意思都差不多,这是有一定的地理原因的。先看其历史文化原因。封建社会里,小农经济是基础,以父子为核心的宗法制为主导思想,其人际关系的深层结构是血缘亲族组织,财产的继承权也是由男子来完成,这体现了父权文化的主宰地位。这一文化心理反映在婚姻制度中就是“男女有别,男尊女卑”,反映在亲属称谓中就是“长幼有序,尊卑不同”。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的称呼也受这一思想的影响。父系的亲属关系一般称为“内”、“大”,母系的多称为“外”、“小”。女方嫁到男方家,要随男方称呼亲戚,叫男方父母也是“爸”、“妈”;男方叫女方父母为“叔(伯)”、“婶(姨)”。男方称妻子的姐姐为“妻姐”、“大姨子”,妹妹为“小姨子”,弟弟为“小舅子”。可以看出妻系的称谓就不是很严格,那么,称妻子的妹妹或姐姐的丈夫为“挑担”“连襟”更是一种谑称,体现了宗法制下的人伦关系。

再来看其地理文化原因。陕西南北狭长,由北向南可分为地理、历史、文化、气候、语言、人种截然不同的三大地区:陕北、关中、陕南。由于陕西省超过1/3的面积和人口均位于秦岭以南,因此陕西省是中国真正意义上跨越南北的省份之一。陕西的境内的秦岭被亲切的称谓父亲山,渭河和汉江共为母亲河。而朱鹮因为其分布地被称为陕西的省鸟。陕西从北到南的延安、西安、安康被称为三安,寓意三秦大地福泰安康。早期的农耕文化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生产方式,对大多数农民来讲,土地就是命根子,他们的劳动工具多为担子等,运输方式也多为肩挑和背背,经常能看到人们用担子担东西,担子和农民便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一般都是男的担担子。所以,用“挑担”形容两个男人的关系就不难理解了。更为有趣的是,用“挑担”形容姐妹的丈夫的关系是很形象的。的文化中,对妻系的称谓本来就不很重视,再加上妻子妹妹(姐姐)的丈夫,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就又隔了一层。因此,两个丈夫的关系就如同“担子”的两端似的,姐妹就是连接他们之间的“担子”。特别是在,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农耕文化的特殊性造成“挑担”称谓的产生。在甘肃河西走廊、山西一片,以及河北保定等地都有相似的称谓,都可能与其地域文化有关。

最后,“挑担”到“连襟”词义发生了转移。“挑担”本来都是挑着东西,后来指挑着的东西之间的关系,进而引申为一种两婿关系,是一种俗称。“连襟”也有相互关联的意思,它们在引申义上有相似之处,后者显得更“雅”一些。

可见,称谓虽为一种外化的符号,但也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山西方言中“连襟”的称谓便形象地表达了这一意义。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肩荷 连襟 肩荷 铺兵 黎士宏 连襟 马永卿 洪迈 民族共同语 陕西方言 亲属称谓 母系 大姨子 小舅子 引申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