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插科打诨,汉语成语,拼音chā kē dǎ hùn。指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出自明·高明《琵琶记·报告戏情》。

成语

插科打诨

拼音

chā kē dǎ hùn

引证解释

1、.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引人发笑。

明 高明《琵琶记·副末开场》:“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

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科诨》:“插科打诨,填词末技也。然欲雅俗同欢,智愚共赏,则当全在此处留神。”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阮圆海戏》:“余在其家,看《十错认》、《摩尼珠》、《燕子笺》三剧,其串架鬭笋,插科打诨,意色眼目,主人细细与之讲明,知其意味,知其指归,故咬嚼吞吐寻味不尽。”

陈毅《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看戏 崖城 ,有小丑,演来出色。浑身活,插科打诨,满场怡悦。”

2、泛指表演滑稽,开玩笑。

清 钱谦益《大学士孙公行状》:“某不识忌讳,信口开阖,如说法道场,却插科打诨。”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五:“‘聪明人’是不会碰钉子的……事情出岔子的时候,便插科打诨,轻松的把责任御在别人头上。”

成语辨析

【正音】“诨”字不能读作“hún”。“诨”字不能写作“浑”。

【释义】指戏曲演出中穿插一些滑稽的动作和谈话,引人发笑。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hùn):诙谐逗趣的话。文学、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成语示例

他习惯在舞台上插科打诨,引得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结构】联合式

【感情色彩】中性词

【近义词】油腔滑调、油嘴滑舌、嘻皮笑脸、谈笑风生

【反义词】义正言辞、不苟言笑、一本正经、正色庄容、道貌岸然

用法

作主语、谓语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填词 末技 十错认 摩尼珠 燕子笺 咬嚼吞吐 寻味 怡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