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专科专业:主持与播音

本科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播音主持方向)、双语播音

定义

指电台、电视台等电子媒体所进行的一切有关声音语言和副语言传播信息的主持活动。播音员即电子媒体的节目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媒等电子媒体进行传播信息的创作性活动。

专业分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播音学以及艺术 、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 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学、中国 播音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播音表达的基本训练,掌握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

主要课程: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播音主持、电视播音主持、文艺 作品演播、播音学概论、新闻学概论、新闻采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劳动、军事训练、专业实习、 毕业论文写作等,一般安排21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相近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表演。(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专业课程

现阶段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所选用的教材为中国传媒大学 出版的《实用播音教程》分为四册

1、普通话和语音发声

2、语言表达

3、广播播音与节目主持

4、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

与朗诵的区别

下面我们从表达目的、主体、语流、气息、共鸣运用等方面探讨下朗诵和播音的区别吧:

1、从表达的目的看,播音是为了向公众传递消息、知识和观念。朗诵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主要的以情感的感染力达到感染提升净化受众心灵,给受众一种审美享受。

2、从主体角度看,播音者是公共媒体的代言人,他代表政府或某团体在说话。由此,他是非个人化的,同时,由于其目的是传递信息,所以,他的事件的剧外人、旁观者、叙述者和评论者。而朗诵是个人化的,朗诵者是剧中人,他是事件中叙述者、评论者,更是事件中的多个角色和抒情者、行动者。

3、从情感的的角度看,播音排斥个人情感色彩,其情感是公众性的,类型性的、旁观者的。而朗诵则需要个人情感的融入,朗诵的情感有时是旁观者的情感,有时是剧中人的情感。同时,播音的情感仅仅是一种基调的表现,而朗诵的情感是细节化的具体的变化着的情感。

4、所以,从类属上看,播音不属于艺术,更不是表演。而朗诵则像话剧、声乐、相声快板一样,是一门艺术,是一种表演类型。

5、从表意和表情元素上看,播音主要通过语音来表达,朗诵除语音外,其语流中的气息、气口、空白(停顿)、配乐、形体动作、表情都是传情达意的元素。

由此,产生了朗诵和播音语流上的不同。

6、从语流面貌上看,播音的语流是串珠式的,语流中的字音强调颗粒性。而朗诵的语流则不同。

7、从语流的节奏上看,播音的语流是相对匀速的、相对平稳的。而朗诵的语流则是变速的、波动起伏的。

8、在语流的停顿中,相对来说,播音更多的是语法和生理需要的停连,而朗诵更多的是情感需要的停顿。同时停顿的时值上,朗诵较之播音要更富于变化。

9、从语流的每个音节的时值(字音时长)上看,朗诵的字音与字音的时值差,要比播音大的多。

主体及主体的身份的不同、语流的状态不同,带来了对声音的不同要求。

10、在音色变化上,由于情感表达的需要和语流状态提供的可能性,朗诵的音色变化要比播音大得多,对音色的使用种类也宽泛得多。

11、在音高变化上,播音的音域一般不超过5度,朗诵的音节变化则往往要大得多。

12、在音强的变化,朗诵的强弱对比比播音要明显得多。

13、由于朗诵的时值变化大,出现很多拖音现象,加上朗诵的音乐感的要求,由此朗诵的声音对泛音的要求更高,同时朗诵中的字音中靠音现象更普遍更明显。

由此,产生了对用声上的气息和共鸣的不同要求。

14、在呼吸方法上,播音要求胸腹式联合呼吸。朗诵由于音色、音高、音长、音强和停顿变化幅度大的缘故,不仅仅需要胸腹式联合呼吸,同时也需要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

15、从换气上看,由于停顿的特点不同,朗诵的气口和播音的气口注定不同,换气的方式也多于播音。

16、从气息的流向看,在两个气口之间,由于匀速语流和字音时值相对较短,播音的气息流向一般是单向性的,气息来不及回流;而朗诵则不同,在两个气口间可以有不同幅度的多个气息回流的出现。

17、从气息的深浅程度看,朗诵较之播音在深浅幅度的变化更大。

18、从每个字音的气流的中心点和形状上看,播音中的气流中心点是相对稳定的,字音间的气流形状变化较小,而朗诵的气流中心点则相对变化较大,字音间的气流形状变化要相对大的多。

19、播音的共鸣以口腔共鸣为主,以中声区为主,头腔共鸣用的不多、胸腔共鸣相对用的浅。相对来说,朗诵以咽腔口腔共鸣为中心,同时带动人体的各个共鸣腔的共鸣来满足语流变化幅度大的需要。

20、形体语言表达的不同。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科学 学科 应用语言学 新闻传播学 新闻采编 文学学士 广播电视编导 中国传媒大学 公共媒体 情感表达 泛音 音色 腹式呼吸 口腔共鸣 头腔共鸣 胸腔共鸣 共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