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

“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畏”指“慎,谨慎,认真,不懈怠”。

敬畏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在面对权威、崇高或庄严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它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法律,敬畏道德,敬畏人心。

词目

敬畏

拼音

jìng wèi

基本解释

汉语《辞源》没有收录“敬畏”一词,疑似现代复合词。《简明汉英词典》与“敬畏”相对应的英文词汇是“awe”、“fear”、“revere”、“reverence”四个词汇。

英文钦定版圣经箴言9:10说:“The fear of the LORD is the beginning of wisdom。”和合本《圣经》中译文:“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英文钦定版圣经希伯来书12:28说:“Wherefore we receiving a kingdom which cannot be moved, let us have grace, whereby we may serve God acceptably with reverence and godly fear。”和合本《圣经》中译文:“我们既得了不能震动的国、就当感恩、照神所喜悦的、用 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

敬畏(awe),意指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

朱熹说:“然 敬有甚物,只如 畏字相似,不是块然兀坐,耳无闻目无见,全不省事之谓,只收敛身心,整齐纯一,不恁地放纵,便是敬。”(《朱子语类》卷12,“持守”)

引证解释

既敬重又害怕。

《管子·小匡》:“故以耕则多粟,以仕则多贤,是以圣王敬畏戚农。”

《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史记·鲁周公世家》:“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

唐 韩愈《贺太阳不亏状》:“陛下敬畏天命,克己修身。”

明 宋濂 《寅斋后记》:“公精白一心,上承休德,夙兴夜寐,敬畏弗懈。”

巴金《家》九:“祖父是全家所崇拜、敬畏的人,常常带着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气。”

文化冲突

现代化的到来,总是伴随着对传统价值的冲击,从启蒙运动开始,敬畏和现代性似乎一直都冲突不止、纠缠不清。现代化的建立,曾经以“去敬畏化”为基础。中国没有西方国家那样统一的敬畏,却从来不缺乏敬畏,从古至今,中国人信“老天爷”、信命、信祖先、信圣人、信书,乃至信金钱、信风水……没有敬畏的说法不对,相反的是信得太多了,甚至迷信得太多了。

不少人认为当今社会道德滑坡、诚信缺失、骗子横行、腐败成风等现象的出现,这是因为敬畏缺失,一个人有没有敬畏,与其有没有道德是不相干的,没敬畏的人未必就没有道德观念,有敬畏的人,也未必就道德高尚。实际上,有敬畏而干坏事的还少吗?希特勒也有敬畏,恐怖分子也有敬畏。

敬畏,往往是没有证据、甚至是有相反证据,可仍旧相信,无条件地信,并且为之辩护,可这跟理性的思维和科学精神相悖,理性的思维要求逻辑严密的论证,以充分的证据和逻辑推理为基础,科学精神则要求不断地怀疑、求证,故而敬畏和理性、科学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方式。中国人从古至今一直都有敬畏的传统,可没有理性思维的传统,读中国的古书,其中有不少逻辑很混乱,其实就连逻辑这个词也是外来的。

没有理性思维的传统,人们遇事就容易轻信,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社会问题的蔓延,比如说骗子横行,人们倘若都有怀疑和求证的精神,恐怕就要少很多,再比如腐败,如果人们对于政府官员的行为有追根究底的观念,他们也就不会那么容易贪污腐败。凡此种种,许多问题,即是由于轻信,不去挖掘他,不去认真思考,结果才会发生。

培育理性的思维、科学的精神,才是真正解决诸多社会问题的道路,敬畏固然可以让人向善,同样也有它的负面性。更重要的是敬畏和理性思维是两种完全不同甚至相对的观念,因此,通过敬畏改世界,未必就能得到一个真正的现代化世界。

现代化的建立,必须要有理性的思维和科学的精神,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对自然的认识,从敬畏角度来说,可以认为万物有灵,风有风神,雨有雨师,这就可以了,不会有更深的认识。如果用科学精神和理性的思维去考虑,即会去探究自然的奥秘,人对于自然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深入。在社会科学中,同样如此,理性的思维、科学精神,让人不断地思考,究竟什么样的社会才是最适合人类发展的,社会制度的架构、法律的制定、社会关系的规范等,即会有一套完善的社会体系,现代化依此而生,也因此而得以发展。

敬畏应该是自由的,如果说一定要有一个敬畏,那是不对的,反之亦然,必须不信什么,也是不对的。自由的敬畏是现代化的特征之一,种种推动、号召、甚至强制性的敬畏,并不符合现代规则。

理性精神

可能提倡敬畏的人觉得,如果大家都相信某一个东西,某一种价值,那么社会就会变好。他们把敬畏当作一种捷径,因为建立一种敬畏,要比培养一个人的理性思维容易得多,特别是在没有理性思维传统的中国,让一个人敬畏什么东西容易,让他有怀疑和求证的精神难。 有敬畏,或者说有共同敬畏,可能真的会变好,但也可能走上另外一个方向。更重要的是,这并非是建立一个现代化社会所必需的。理性思维才是基础的现代观念。这是无法通过敬畏来建立的,只有一步一步慢慢走,没有捷径。类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越来越世俗,超现实层面的东西并非完全消失,也在逐渐去除掉神秘力量的作用。同样是马克斯·韦伯提出了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去魅”,他说,“只要人们想知道,他任何时候都能够知道,从原则上说,再也没有什么神秘莫测、无法计算的力量在起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掌握一切,而这就意味着为世界去魅。人们不必再像相信这种神秘力量存在的野蛮人一样,为了控制或祈求神灵而求助于魔法。技术和计算在发挥着这样的功效,而这比任何其他事情更明确地意味着理智化”。理性的思维,追根溯源,从古希腊的哲学传统已然存在。直到启蒙运动开始,方才发扬光大。西方在经历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之后,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逐渐深入,带动了对于社会科学的思考,很多本来被认为是真理的东西被推翻,人们不再盲信,而是要问为什么。典型的理论,比如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合理性,他将合理性分为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其中的工具理性,正是启蒙精神、科学技术和理性自身演变和发展的结果。

怀疑主义

佛的空、道的无、儒的新都是核心智慧,都是伟大的怀疑主义精神,为什么没有导致我们走上科学之路呢?这些伟大的智慧其实都被董仲舒之后的伪儒、犬儒掩盖了,这是中华民族最大的精神损失,使我们没有走上理性逻辑文明之路。而是象孔老二所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忠臣孝子贤孙愚氓之路,释道也必须臣服于犬儒皇家思想框架之下,儒释道三教合一,而后流之成了算卦迷信的烂东西充斥社会,流毒蔓延四方。

理性思维最大的特点是使人们不再盲信,甚至迷信。在现代化理论之中,理性和敬畏可以说是相对的两面。敬畏是不讲证据的,只要信就好,不会去推敲,不管为什么。而理性则讲证据,要符合逻辑,经得起推敲。无论科学的发展,还是社会制度的演变,其实都不能缺少理性的思维,去敬畏化才能现代化,这是有道理的。

集体的盲信会产生集体的无意识。理性思维则帮助人们明辨是非,独立思考。从大处说,它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探求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从小处说,它至少让人不再轻易上当受骗。敬畏自由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概念。它包含两个方面,敬畏的自由,不敬畏的自由。敬畏这个的自由,敬畏那个的自由。在此之外,还有一个批判的自由,这涉及言论自由。现代很多人一说到敬畏,就不准批判,这与现代性是相违背的。同样的道理,如果说一定要有敬畏才算好,没敬畏就有问题,这种观念显然也不对。

道德标准

敬畏不是必须的,可有敬畏的人是不是更好呢?不一定。没敬畏的人未必就一定是坏人,有敬畏的人也未必一定就是好人。敬畏从来都有两面性,它既可能让人向善,也可能给坏人提供心理安慰。黑手党中很多人在犯罪之后又去忏悔,忏悔完了可能就会觉得心安理得,下一次接着犯罪。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各种文艺作品中也经常能看到,可以说,在这种人身上,敬畏不仅仅是安慰,还给他们提供了支持。美国有一个调查,在美国的罪犯里面,没有敬畏的人不到百分之一,而在普通的美国人中,没有敬畏的占百分之十几。那么真正的问题在哪里?一个人犯罪,可能是因为他没有敬畏,但更多的,是他对法律的不尊重,对社会秩序的轻视,对公众谴责的不在乎等。大到社会问题,原因各有不同,可能是因为制度不完善,法律不健全等,不大可能是因为没有敬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文革”的时候人们都说敬畏,那个时候比现在好吗?

犯罪、诈骗、贪腐等和敬畏无关,但是道德伦理也和敬畏无关吗?认为是的。道德是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它是一个群体在漫长的时间里共同选择的最符合多数人利益的规则,因此,它也是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条件之一。道德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而敬畏更多是感性的。这两者不同。没有敬畏的人,也有道德感,有敬畏的,也未必全都遵循道德。特别是敬畏非常虔诚的,往往会做出一些违反道德的事情,这样的例子不少。敬畏不会强化道德感,反而在有的人身上会冲突。冲突是如何产生的?这就是需要注意的问题。道德伦理等,都有它的时代性,它会根据时代、社会环境、历史发展等而随之变化,并非所有的道德都是合适的,比如三从四德,在古代是金科玉律,在现代显然不合适了。人类的道德总是在汰旧换新,有不适合的,就会被摒弃,有新的,会纳入。有敬畏的,往往不会考虑道德本身的变化,因为他们的原则往往是很难变化的。

既然理性思维如此重要,为什么我们却一直缺失呢?理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现代社会中理性思维的崛起源自启蒙运动,是建立在人性的解放,甚至是自然科学的发展上的。中国传统社会一直都是一个森严的等级社会,并没有人性解放的基础。近代以来,虽然逐渐开始现代化的社会体系,但时间毕竟太短。理性缺失的后果是什么呢?恰恰就是现在的许多社会问题。比如骗术横行,假货充斥、贪腐、不诚信等,这些问题都可以归咎为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的缺失。人们的轻信,甚至盲信给这些负面现象提供了土壤,让它们得以成功、蔓延。也就是说敬畏并不能治病,理性思维才可以?理性思维是现代化的基础,没有理性思维,即便是一时解决了问题,依旧会重蹈覆辙,上一次当,还会再上第二次、第三次。

建立普及

如何建立理性的思维呢?首先应该从基础教育做起,现代的教育中,缺乏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甚至相反,教人盲从、轻信,教人尊重权威、尊重已有的结论、知识等,这不应该是现代教育的状态。古人尚且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尚且知道当仁不让于师,现代人怎么反倒教人盲信呢?基础教育之外,社会环境的培养也同样重要,应该更多地通过科学普及,现代知识的普及,增强理性精神的培育,让科学和理性成为社会的主流。中国一直在现代化的路上,我们说启蒙中国,也100多年了,为什么理性思维的建立这么艰难?还是因为有很多人相信敬畏是改变社会的捷径,相信敬畏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本身是不现实的,甚至是南辕北辙的。理性思维的普及,首先需要改变这种观念,然后才能谈到成功的时间问题。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辞源 钦定版圣经 朱子语类 贺太阳不亏状 修身 巴金 儒释道 三教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