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99+条结果
“裹草帘子舞”普米语叫“贡哩年嘎”。普米族有个“尝新节”,普米语叫“酥哩玛席”。一年一度十分隆重。时间在每年的秋收时候。养刚成熟,便收一点来酿酒。酒酿成后,祭灶神和祖先,然后将酒罐悬挂于树上,由家长启开罐口,先饮三口,随后家人尽情畅饮。详细介绍裹草帘子舞“裹草帘子舞”普米语叫“贡哩年嘎”。普米族有个“尝新节”,普米语叫“酥哩玛席”。一年一度十分隆重。时间在每年的秋收时候。养刚成熟,便收一点来酿酒。酒酿成后,祭灶神和祖先,然后将酒罐悬挂于树上,由家长启开罐口,先饮三口,随后家人尽情畅饮。这天,村邻们还要用牦牛角装上酥哩玛洒,相互敬酒对饮。尝新节意在庆贺当年的丰收,同时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六...
更新于: --
普米族原就是游牧民族,擅长饲养和放牧,有较为发达的畜牧业。其手工业主要是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如纺织、铁器制造、竹器编织等。普米族文化丰富多彩,善歌舞,有丰富的口头文学。如传统舞蹈搓蹉、历史古歌《民族来源歌》,礼俗歌《婚礼歌》,叙事歌《伤心调》《赌钱调》等。中国成立后,普米族的经济、交通、教育、医疗等各项事业均取得进步和发展。例如,教育医疗方面,普米族地区积极兴办教育,先后开办了中心学校和初级小学,普米族贫困农民的子弟都得到了上学的机会。文化方面,普米族也涌现了一大批本民族优秀的作家、诗人,并先后举办云南省首届普米族“吾昔”文化研讨会、“东方情人”——普米族万人情歌盛会等活动。到2019年年...
更新于: --
内容简介普米族宗教的构成比较复杂,既有浓厚原始宗教成分的释毕(雅毕)教,也有高度人文化的藏传佛教,还有原始宗教与藏传佛教杂糅遇合的韩规教。在普米族民间社会,实际存在韩规教、藏传佛教、释比教并存的局面。本论文为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普米族宗教的成果,论文在吸取国内外普米族(含普米藏族)宗教研究最成果基础上,并结合充分的实地田野调查,着重对滇西北(云南境内)普米族人的社会历史环境、普米族宗教文化现象、普米族宗教祭司与经籍、普米族宗教价值取向的本土文化根基、多元文化的适应与变迁中的普米族宗教文化等,包括“释毕戎肯”仪式场域在内的各种宗教实践活动,及受儒道及“藏彝走廊”民族文化影响的历史演变脉络予以系统...
更新于: --
普米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丽江地区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意为白人。在普米族的发展历史中,婚姻形态经历了由母系制到父权制,由群婚到一夫一妻指的发展过程。目前,在普米族的大部分地区已经确立了父权制,婚姻以一夫一妻指为主,实行男婚女嫁。从订婚到结婚,要经过订亲、测算八字、过大礼、迎娶和坐家等过程。依据传统的习惯,普米族的婚礼多选择在冬天农闲的季举行。具体的婚礼形式各地不一。礼仪及禁忌对客殷勤礼貌,是普米族的性格和美德。当远方的客人来到家门,不论是生人或是亲友,主人家都会出来迎接,热情款待。先奉上酥油茶、炒面、水果,主...
更新于: --
普米族民歌,是普米族的传统民歌。普米族民歌,分为时政歌、风俗歌(仪式歌)、生活歌和情歌等四大类。《出嫁歌》、《接亲调》、《宴席歌》、《开门调》、《梳妆调》等风俗歌,反映了普米族的婚姻习俗。《送羊经歌》和《指路经歌》等丧歌,反映了普米族对死者的哀悼和对祖先的怀念。《祭山神》、《祭龙神》、《祭锅庄》、《退口舌》等仪式歌表现了普米族的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此外,还有一些民歌歌颂了普米族人民勤劳勇敢的品质,表达了他们对旧社会剥削阶级的不满和反抗。简介普米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丽江地区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意为白人。普米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
更新于: --
云南省丽江宁蒗彝族自治县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库脚村委会九菜坪自然村九菜坪自然村隶属于翠玉傈僳族普米族自治乡库脚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翠玉乡南边,距离库脚村委会6公里,距离翠玉乡36公里。国土面积8.87平方公里,海拔3310米,年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11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洋芋。荞子等农作物。村情概况九菜坪自然村隶属于翠玉傈僳族普米族自治乡库脚村委会。有耕地173亩,其中人均耕地0.91亩;有林地13127亩。全村有农户42户,有乡村人口191人,其中农业人口190人,劳动力9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0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2.00元。该村属于贫...
更新于: --
该村以普米族、彝族为主,是普米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普米族931人,彝族28人。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型农村合作医疗941人,参合率98%;享受低保234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通甸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72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通甸镇卫生院9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村内无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4户,占农户总数的1.8%。基础设施该村已实现通电,通路,部分通水,无路灯。据有关资料显示,全村有81户通自来水,占35%;饮用井水35户,占15%;有101户还以其它方式饮水,占44%;有226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7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
更新于: --
锁媒人:我国普米族古老婚姻习俗。普米族是中国一个人数较少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与四川省交界的兰坪、丽江等地区。基本资料锁媒人:我国普米族古老婚姻习俗。普米族是我国一个人数较少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与四川省交界的兰坪、丽江等地区。普米族传统婚礼中的“锁媒人”很有意思。举行婚礼的当天早上,女方的送亲队伍往郎家走后,男方的媒人被女方家扣押下来,锁在一间房子里。房外有两位姑娘把守,而屋内一位女方的唱歌能手用各种歌词考媒人。如果媒人唱赢了,守门的姑娘就开锁放人,媒人便能追赶送亲的队伍;如果媒人不能巧妙作答,唱输了,就得去向娘父母敬酒,或送一点钱,才能脱身。媒人走到村寨口,还要过一道难关:寨子里每...
更新于: --
该村为行政村,隶属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营盘镇,地处营盘镇北边,东邻啦井村,南邻沧东村,西邻华村,北邻布场村,到营盘镇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营盘镇政府所在地11公里,距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县城65公里。该村下辖羊村、上白村等6个村民小组,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68人,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全村国土面积14.8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591毫米,适合种植稻谷、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自然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耕地总面积2003亩,其中:水田750亩,旱地1253亩,人均耕地1.39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6883...
更新于: --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州东部,与大理州剑川县和云龙县、迪庆州维西县、丽江市玉龙县,以及怒江州福贡县和泸水市毗邻接壤,面积4371.2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兰坪县常住人口19.28万人,是全国唯一的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境内有汉族、白族、普米族等14个民族,下辖2个街道、3个镇、4个乡,县人民政府驻金顶街道人民路2号。兰坪县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南缘,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地形呈“三山夹两河”的格局,中部呈“五山夹四河”,南部呈“三山夹两河”的格局,95%的国土面积是高山峡谷,澜沧江穿境而过,为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立体气候,...
更新于: --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