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明察秋毫,读音míng chá qiū háo,汉语成语,形容眼力好到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事物。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一切,也指视力很好。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解释

明:眼力;察:看清;明察:看清楚;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微观事物。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微观事物,也指视力很好。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一切,也指有敏锐的洞察能力。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季重书》:“想足下助我张目宽纵小人,自以为明察秋毫,而实则反助小人张目。”

《三侠五义》第四十二回:便道:“实系八盆景,内暗藏着万两黄金。惟恐路上被人识破,故此埋在花盆之内。不想相爷神目如电,早已 明察秋毫,小人再不敢隐瞒。不信,老爷看书信便知。”包公便道:“这里面书信二封,是给何人的?”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词语辨析

【近义词】洞若观火、洞察秋毫、火眼金睛

【反义词】不见舆薪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的意思

【易错】明查秋毫,查应为察

【灯谜】明察秋毫(打哲学词语一) 谜底:微观

【英语】be perceptive of the slightest

故事

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几百年后,战国时的齐宣王田辟强也想称霸,因此他向孟子请教。齐宣王对孟子说:“您能把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吗?”

孟子答道:“对不起,我们孔夫子的门徒向来不讲霸主的事。我们只讲王道,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

齐宣王问道:“那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呢?”

孟子说:“我听说,有一次新钟铸成,准备杀牛祭钟,您看见好好一头牛,无罪而被杀,心中感到不忍。凭您这种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统一天下。问题不在于您能不能,而在于您干不干罢了!比方有人说:‘我的力气能举重三千斤,但举不起一根羽毛;眼力能看清秋天鸟兽毫毛那样细微的东西,却看不见满车的木柴。’您相信这种话吗?”

齐宣王说:“当然不相信!”

孟子紧接着说:“是呀,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心能用来对待动物,却不能用来爱护老百姓,这也同样难于叫人相信。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够安居乐业,是您根本不去关心的缘故。显然,这都是干与不干的问题,而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您问能不能行王道、统一天下,问题也是如此,是不去干,而不是不能干!"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宽纵 识破 神目如电 洞若观火 不见舆薪 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