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昆明山海棠,中药名。为卫矛科植物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Levl.) Hutch的根。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血,舒筋接骨,解毒杀虫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疝气痛,痛经,月经过多,产后腹痛,出血不止,急性传染性肝炎,慢性肾炎,红斑狼疮,癌肿,跌打骨折,骨髓炎,骨结核,副睾结核,疮毒,银屑病,神经性皮炎。

别名

火把花、断肠草、紫金皮、紫金藤、雷公藤、掉毛草、胖关藤、红毛山藤。

入药部位

根。

性味

味苦、辛,性微温,大毒。

归经

归肝、脾、肾经。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止血,舒筋接骨,解毒杀虫。

主治

风湿痹痛,半身不遂,疝气痛,痛经,月经过多,产后腹痛,出血不止,急性传染性肝炎,慢性肾炎,红斑狼疮,癌肿,跌打骨折,骨髓炎,骨结核,副睾结核,疮毒,银屑病,神经性皮炎。

相关配伍

1、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劳伤:雷公藤30g,加酒500g,浸泡5-7d后服。每次5ml,每日2次。(《云南中草药选》)

2、治产后腹痛,流血过多:紫金皮9g,大血藤12g。水煎服。(《红河中草药》)

3、治白血病(热毒壅滞或气滞血瘀):羊蹄根30g,牡丹皮15g,六方藤30g,白花蛇舌草30g,小白薇15g。水煎服。(《云南抗癌中草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先煎;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煎水涂;或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

孕妇禁服。小儿育龄期妇女慎服。不宜过量或久服。

1、《云南中草药》:“本品有剧毒,不可多服。忌酸、冷、鱼腥、豆类。中毒可用茶叶煎水服解救。”

2、《中国民族药志》:“忌食牛、羊肉、蛋类。”

炮制

一、采集加工

秋后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二、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已切片者,除去杂质。

形态特征

昆明山海棠,又名火莽子、大叶黄藤、粉背雷公藤、六方藤、金刚藤。藤本灌木,高1-4米,小枝常具4-5棱,密被棕红色毡毛状毛,老枝无毛。叶薄革质,长方卵形、阔椭圆形或窄卵形,长6-11厘米,宽3-7厘米,大小变化较大,先端长渐尖,短渐尖,偶为急尖而钝,基部圆形、平截或微心形,边缘具极浅疏锯齿,稀具密齿,侧脉5-7对,疏离,在近叶缘处结网,三生脉常与侧脉近垂直,小脉网状,叶面绿色偶被厚粉,叶背常被白粉呈灰白色,偶为绿色;叶柄长1-1.5厘米,常被棕红色密生短毛。圆锥聚伞花序生于小枝上部,呈蝎尾状多次分枝,顶生者最大,有花50朵以上,侧生者较小,花序梗、分枝及小花梗均密被锈色毛;苞片及小苞片细小,被锈色毛;花绿色,直径4-5毫米;萼片近卵圆形;花瓣长圆形或窄卵形;花盘微4裂,雄蕊着生近边缘处,花丝细长,长2-3毫米,花药侧裂;子房具三棱,花柱圆柱状,柱头膨大,椭圆状。翅果多为长方形或近圆形,果翅宽大,长1.2-1.8厘米,宽1-1.5厘米,先端平截,内凹或近圆形,基部心形,果体长仅为总长的1/2,宽近占翅的1/4或1/6,窄椭圆线状,直径3-4毫米,中脉明显,侧脉稍短,与中脉密接。

生长环境

生于山野向阳的灌木丛中或疏林下。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有分枝,略弯曲,粗细不等,直径0.4-3(-5)cm。栓皮橙黄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纹及横裂隙,易剥落。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皮部棕灰色或淡棕黄色,木部淡棕色或淡黄白色。气微,味涩、苦。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双向调节作用。

3、抗生育作用。

4、抗癌作用。

5、镇痛作用、消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现代应用

1、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2、治疗强直性脊椎炎。

3、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

4、治疗红斑性狼疮。

5、治疗多形红斑。

6、治疗纤维组织炎。

7、治疗恶性肿瘤。

8、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相关论述

1、《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除湿,活血散瘀,续筋接骨。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半身不遂,腰肌劳损,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

2、《中国民族药志》:“治急性传染性肝炎,骨结核,睾丸及副睾结核,无名肿毒,神经性皮炎,银屑病,黄痧病(钩虫病),红斑狼疮,慢性肾炎蛋白尿,疟疾。”

附注

少数患者久服本品可引起闭经、精子减少或缺如、胃部疼痛等。超量服用,可致中毒。

该物种在贵州分布区狭窄,产藏量较小,应加以保护。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自然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