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春潮》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创作的中篇小说,写于1871年。小说以作者的一段真实经历为基础,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俄国的“多余人”的看法。

《春潮》没有表现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从情节看似乎只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虽然其篇幅与作者的长篇小说相差无几,但屠格涅夫却称其为中篇小说。

作品简介

小说的女主人公名叫杰玛,是个既美丽、文静又坚强、果断的姑娘。先前在她母亲的主持下与一个名叫克吕贝尔的青年定了婚。然而,当她后来发觉未婚夫是个虚伪、自私和地道的市侩后,断然拒绝与他结婚。她的母亲莱诺雷太太知道女儿不肯结婚,生怕以后他们家的生活没有依靠,痛哭流涕,再三劝女儿改变主意,都遭到女儿的坚决拒绝。

杰玛断然拒绝与克吕贝尔结婚,却爱上了俄国青年萨宁。萨宁不仅真诚、果敢地救助了她的弟弟,而且还在一次出游时,勇敢地斥责了几个德国军人对杰玛的调戏,维护了姑娘的尊严。杰玛爱上的俄国贵族青年萨宁,就是屠格涅夫自我形象的再现。

萨宁为了与杰玛完婚去借钱,却被玛丽娅——一个百无聊赖、饱食终日并以极端享乐为目的贵妇人拉下水,从而终结了他与杰玛的感情。三十年后的萨宁决定把自己当年和杰玛的定情信物送给杰玛的女儿作为结婚礼物,同时自己也开始新的生活。

创作背景

1840年5月屠格涅夫在游历了意大利和瑞士回柏林途中来到德国城市法兰克福。在那里他偶然踏进一家糖果店想喝杯柠檬汁,偶遇店主的女儿向他呼救,请他帮助抢救突然昏厥的弟弟。女郎的美貌和气质使他产生爱慕之心,只是由于匆匆离去,爱情种子末及萌芽便夭折了。这成了30年后创作《春潮》的基础。小说开始部分的情节与作者的经历几乎毫无二致。但不能说这是自传体小说,因为作者只是采用了自己经历中的一件事作为小说的引子。

角色介绍

萨宁

在文章中,屠格涅夫又塑造一个接近多余人形象——萨宁,相对于《罗亭》的罗亭而言,萨宁的“多余程度”要比罗亭弱一些。“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疾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他们属于贵族知识分子,但既不满足于自己的上流社会,又不能跳出这种生活的小圈子与人民结合,所以在他人看来就成了社会上”多余”的人。“多余人”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多数出身于没落的名门望族,倍受文化教养,不为官职钱财所利诱,也能看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弊病和缺陷,在反动专制和农奴制下深感窒息。他们虽有变革现实的抱负,但缺少实践。他们生活空虚,性格软弱,没有向贵族社会抗争的勇气,只是用忧郎、彷徨的态度对待生活,在社会上无所作为。

杰玛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杰玛是大加赞赏的,赋予了她漂亮的容貌,优秀的品格。杰玛同屠格涅夫其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一样,她们心地善良、承受苦难、渴望幸福。屠格涅夫特别善于塑造女性形象,他认为,女性的天性是热情的、不妥协的、敏感的、好幻想的,天赋一种对新的、英雄主义的事物的期待。

玛丽娅

玛丽娅这个女子如蛇一般妖艳,“每一个遇见他的人都会踟蹰不前。”邪恶且带有情欲的蛇的意象在她的身上完全得到了体现,她有着不俗的姿色,丰厚的财产,高明的经营手段,却嫁给了一个有着肥腻而庞大的身躯、只关注个人享受的狠琐男子波洛索夫。按照玛丽娅的话来说,这样可以使她得到她想要的自由,丈夫只是帮她采购首饰珠宝的工具,其它的事则由她自己掌管。她习惯了天天出入于各种社交场所,习惯了日日与不同的男子调情逗笑,她习惯并且享受这种依靠征服猎物达到自我满足的放纵生活。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在屠格涅夫看来,爱情是一种崇高的、无私的感情。他说过:“爱是那能够摧垮我们的,迫使人忘掉自己和自己利益的那样一种激情。”他确信只有这种爱情,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幸福。正因为如此,他认为,主要受情欲冲动所驱使的结合,同基于纯粹利益考虑的结合一样,都是不可取的。如果说在《春潮》的头一部分中,他通过否定杰玛和克吕贝尔的婚姻关系,谴责了前者,那么,在小说的后一部分中,他把情欲的冲动描写成一种难以啄磨的神秘的力量,并把追求个人幸福、满足情欲的冲动与灵魂深处的道德意识之间的矛盾冲突,当作了构成男主人公悲剧性格的一个主要内容。

《春潮》有明显的政治背景。屠格涅夫虽然欢呼了拿破仑帝国的崩溃,但他也清醒地看到了德国侵略者的本质,严厉批判并揭露了普鲁士军国主义者的侵略文化。

艺术特色

从艺术表现的特点看《春潮》与屠格涅夫大部分中篇作品一样,以生动而细腻的笔墨着力表现人物的特定阶段的瞬间的“骤变”,这是一种从表面看来最不可能出现变化时发生急剧的转折,这又是一种最真实的而又最富戏剧化的转折。在《春潮》中,这样的“骤变”先后出现了两次:一次是主人公对爱的承诺,一次是对爱的背叛,前后不过几天的时间。而就每一次而言,都是在“瞬间”发生。这种“骤变”中人物的心理的巨大落差,导致外部情节的大起大落,然而屠格涅夫却从不把他的笔墨“浪费”在外部情节上,他总是在唤起读者强烈的想象力之后,适时地恰到好处地搁笔。

作品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春潮》发表后受到广泛欢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俄国评论界的反应则褒贬不一,后来的文学史家和传记作者在论及屠格涅夫创作时对它较少提及或几乎不提。究其原因,大致是小说不但作者其他许多小说那样总是反映重大社会政治问题。不过《春潮》在艺术上仍是成功之作。无论杰玛这个从外表到内心都美的少女形象,还是萨宁这个青年贵族的多余人的虚弱性格,甚至波洛索夫太太这个外表华美内心丑恶的坏女人形象,都刻画得很成功。情节的安排,景物描写也引人入胜。

作者简介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出版物 书籍 屠格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