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5条结果
杨炎,男,1923年2月出生,安徽天长人,1941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4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更新于: --
杨炎(727年-781年),字公南,号小杨山人,凤翔府天兴县(今陕西凤翔县)人,是唐朝中期大臣、政治家和财政学家,两税法的创造者和推行者。
更新于: --
杨炎华,女,1939年7月生于江苏苏州。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生理专业。任昆明医学院健康研究所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人物经历云南生育健康研究会理事,云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昆医分会理事,云南省教授、副教授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云南省委科技委员会委员。主要成果长期从事医学生理学的教学、科研和师资培养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云南省培养了大量医学生和医学教育骨干。曾从事循环、呼吸、消化、血液和神经生理的研究工作,并涉足气功和针灸的科研。人物作品发表的主要文章有《微电极实验技术简介》、《芬太尼对家兔中脑单位放电及纳洛酮的拍抗作用》、《脊髓兔隔神经传出电活动的观察》、《电刺激兔隔下迷走神经...
更新于: --
杨炎官,男,1940年5月生,福建福清人。毕业于福建福安农业学校。高级农艺师。现任职于福建宁德地区农科所,系福建省宁德地区粮油学会常务理事、种子协会理事。发表论文72篇。人物简介杨炎官男,1940年5月生,福建福清人。高级农艺师。毕业于福建福安农业学校。现任职于福建宁德地区农科所,系福建省宁德地区粮油学会常务理事、种子协会理事。从事水稻育种工作40余年,1978年育成晚籼新品种矮白秋获福建省科大奖。参加宁晚1号选育获宁德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983年参加福建省水稻育种协作攻关,主持该所水稻常规育种工作,创新地利用籼、粳稻和野生稻血缘的特色材料杂交,扩大遗传距离;主持育成早糯新品种——宁糯717...
更新于: --
男,1940年1月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国内著名的甜菜育种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196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曾任甜菜研究所所长,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兼任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甜菜协会理事长,特用作物产业化分会会长等,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中华农业科教奖。科研成果始终在科研第一线从事甜菜育种研究,其中,甜研301在提高含糖率、抗病性上有新突破,1988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甜研302、甜研303和甜研304,分别于1995年、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我国甜菜优势育种奠基人之一,他选育的品种在甜菜主产区种植面积逾50%,累计推广面积达4500万
更新于: --
杨炎轩,1969年生,教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2004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晋升为副教授,现任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教研室主任。在《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等重点核心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主要从事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德育管理、辅导员管理研究。人物经历1987年9月--1991年7月,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1年7月--1998年7月,供职于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1995年9月--1998年6月,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98年7月,加入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3年9月--2006年6月,就读于华中...
更新于: --
杨炎侯(1926¬—2000),藏族,云南德钦县人。杨炎侯从小帮人赶马、当奴隶。1947年底到丽江,参加了最初以“有福同享,有难同担,出入相友,艰困相助”为宗旨,后发展为积极准备武装斗争、寻找共产党领导和支持的组织雪山社。他曾不顾安危地完成了到大理、下关购买枪支弹药和运送等任务,并英勇机智地与反动政府进行斗争。194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3月,骑兵大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四兵团第十四军直属骑兵大队,杨炎侯任大队长。同年,杨炎侯被评为十四军战斗英雄,1951年在北京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1951年、1953年两次出国参加世界青年联欢会。
更新于: --
杨炎峰,孝感市科学技术局局长。人物履历2022年2月,任孝感市科学技术局局长。
更新于: --
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炎正工词,清俊不俗。著作有《西樵语丛》一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词“纵横排之气,虽不足敌弃疾,而屏绝纤秾,自抒清俊,要非俗艳所可拟”。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称其《蝶恋花》词“婉曲而近沈著,新颖而不穿凿,于词为正宗中之上乘”。
更新于: --
杨炎宾(1921年-1943年),男,浙江玉环县玉城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8岁进入环山小学,受进步教师董仲升为启蒙教育,毕业后组织读书会。杨炎宾曾使用化名林宗友、号小杨。人物经历8岁进环山小学,受进步教师董仲升启蒙教育,毕业后组织读书会。七七事变前后,串联进步同学组织烽火社(后改办快报社),自任编辑,出版《烽火》(月刊)、《快报》(日报),宣传抗日。1937年12月,赴平阳县山门参加中共闽浙边区临时省委举办的抗日救亡干部学校学习。次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玉环县支部宣传委员、中心区委宣传委员、县委书记等职。在《民族日报》、《海防前哨》、《浙江潮》、《玉环日报》等报刊上撰写文章,宣传抗日救...
更新于: --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