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未能免俗,典故名,成语,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古时习俗,七月七日晒衣,阮咸家贫,无欺可晒之物,挂出犊鼻裤充数,自称“未能免俗。”后遂用“未能免俗、俗未免”等称没能摆脱社会惯例,仍按习俗行事。

拼音

wèi néng miǎn sú

典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阮咸)步兵(阮籍曾任步兵官职,故名)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释义

古时习俗,七月七日晒衣,阮咸家贫,无欺可晒之物,挂出犊鼻裤充数,自称“未能免俗。”后遂用“未能免俗、俗未免”等称没能摆脱社会惯例,仍按习俗行事。以“七夕犊、聊晒犊、南阮贫、阮家贫、阮郎贫、阮囊羞涩”指贫寒。

示例

【未能免俗】陆游《自诒》诗:“无可奈何犹食粟,未能免俗学浇蔬。”赵秉文《送宋习卿》诗之二:“未能免俗聊从宦,还望狐云忆旧访庐。”元好问《被檄夜赴邓州幕府》诗:“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

【俗未免】蒲松龄《沁园春·病中》词:“俗未免,是回肠如水,百折犹东。”

【七夕犊】蒲松龄《代孙子敬与王丕哉启》:“数椽蜗舍,仍人傍西城;七夕特,聊分北阮。”

【聊晒犊】蒲松龄《为毕振叔与韩履生启》:“若小儿贫如南阮,聊晒犊裩;瘦似清郎,频移革带。”

【南阮贫】张叔伦《旅次寄湖南张郎中》诗:“闭门茅低偶为邻,北阮那堪南阮贫。”查慎行《秋怀》诗之五:“望衡对宇雅相亲,南阮才高不讳贫。”

【阮家贫】王维《郑果州相过》诗:“中厨办粗饭,应恕阮家贫。”司空曙《闲园即事寄公》诗:“近水方同梅市隐,曝衣多笑阮家贫。”

【阮郎贫】李商隐《七夕偶题》诗:“明朝晒犊鼻,方信阮郎贫。”

【阮囊羞涩】《说岳全传》第十五回:“小弟等欲待回家,怎奈阮囊羞涩。”

语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原文

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褌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翻译

阮仲容住在南边,很多人住在北边。住在北边的人富有,住在南边的人贫穷。七月七日那天,北边的人盛行晒衣服,都是绫罗绸缎。仲容也用竿子晒大布裤子,有人觉得这很奇怪,他回答说:“我也不能免俗啊,不过是复制一下别人的做法而已。”

故事

魏晋时期,都城洛阳活跃着一个被誉为“竹林七贤”的文人小集团,由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组成。他们看不惯社会的黑暗,常常聚在竹林之下纵酒放歌,谈玄论道。然而,即使是如此超脱之人,也常常摆脱不了风俗习惯的约束,于是,其中的阮咸便发出了“未能免俗”的感慨。

阮咸,字仲容,陈留尉氏(今属开封)人,因为他是阮籍的侄子,所以世人称他俩为“大小阮”。此人博览群书,才华出众,但性格狂放不羁,做事不拘礼法,来到京都后,仅仅做过散骑侍郎等小官。其间,山涛非常看重他的学识和人品,评价他“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可当举荐他当吏部侍郎时,晋武帝竟坚决不答应。原来,晋武帝从别人口中知道阮咸有两大“毛病”:一、崇尚虚浮之谈;二、为人放诞,嗜酒如命。

当时,许多阮姓人都生活在洛阳城东的一条大道边,其中,阮咸和阮籍住在道南,称为“南阮”,都比较贫穷;其他的阮姓人住在道北,称为“北阮”,都十分富足。那时候,洛阳有一种从汉代流传下来的习俗,到了七月初七,各家各户都要把衣物拿出来,挂在院里院外晒一晒。渐渐地,这就成了各家各户夸富比贫的机会。有一年,又到了这个节日,“北阮”的人都早早地争相晾晒,所晒之衣物都是绫罗绸缎,可“南阮”的人由于衣物寒酸,迟迟不敢往外晒。后来没办法了,阮咸只好翻出自己的一件粗布短裤,用竹竿挑着挂了起来。人们见了,问他怎么把这样寒酸的衣物挂出来,他回答:“不能免于世俗,暂且这样晒晒,表示个意思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阮咸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音乐家,尤其擅奏琵琶。他所用的琵琶与后来从龟兹传来的曲颈琵琶不同,为直颈琵琶,创作的琴曲《三峡流泉》也曾极为流行。受他影响,唐代以后人们遂将这种乐器改称“阮咸”,简称“阮”。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纱罗 仲容 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