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杂食动物相对来说并没有明显一致的结构特征,严格来说,它不能算作是一个生物学种类划分,动物分类学上没有这一类。它是按照动物的饮食习性而归纳出来的一类动物,是学术界的一种公认观点。

描述

杂食动物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主体食谱中植物与动物各占一定比例。 2、主体将植物和动物都作为其为营养而食用。 3、主体有主动捕猎行为。

举例说明:大猩猩没有捕猎行为所以为植食动物;大熊猫具有捕猎行为且以动物为营养所以为杂食动物;猫科动物虽然偶尔有食草行为,但其实是为了清理肠道并不以其为营养,所以猫科动物为肉食动物。

生活环境

杂食动物通常是当生存环境中的动、植物资源比较平衡时才有可能产生。在一些动、植物资源不平衡的地方杂食动物是不存在的,比如洞窟、深海(无阳光,没有植物生长)。

生活习性

自然界中可取食不限于植物类、动物类甚至真菌类等各类食源的动物。在哺乳动物中的很多类别里都有不少杂食动物。例如一些生活在南方的熊,就是以素食为主的杂食动物,其食物主要是水果、植物根茎和其它植物材料,同时也吃一些腐肉、昆虫、鱼和小的哺乳动物等。另外北美浣熊,也以素食为主,其食物包括坚果、种子、水果、蛋类、昆虫、蛙类和虾类等。食肉类中的杂食动物还有猪獾,主要以植物根茎、果实、蚯蚓、昆虫、鱼、蛙和鼠等为食。在偶蹄目动物中也有杂食动物,例如野猪,主要依靠野果、青草、块根块茎和小动物等为生。另外,灵长类动物中也有一些杂食动物,如狒狒,主要食物是水果、种子、真菌、植物根茎、昆虫和小动物等,还有黑猩猩,其食物包括种子、坚果、花卉、树叶、木髓、蜂蜜、昆虫、蛋类和脊椎动物等。

人应该是世界上最杂的杂食动物。人几乎可以吃世界上任何可以看得见的生物,食肉动物、食草动物和真菌等等都可以是我们的食物来源。这倒不是由于人的消化系统特别发达,可以消化各种各样的食物,而是由于人的高度智慧。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正因为有这一不可比拟的优势,人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把那些不能消化或不易消化的食物加工成易消化的食物。如利用火来加工食物就是人类发展史上伟大的进步。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人类除了利用火之外,还运用了其他各种手段来加工食物,如利用微波技术的微波炉、利用太阳能的加热技术等等。正因为人类拥有众多的食物加工技术,人类的食物源才变得如此多,成为世界上最杂的杂食动物也不足为奇了。

生长繁殖

杂食动物存在于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中,所以杂食特性并不与生物的进化程度相关,只与生物的生存环境相关,所有具有杂食特性的动物都是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为了扩大其物种生存能力所进化出的能力。

种群现状

由于食物链的构成是提供者(土地所蕴含的营养物质)=>生产者(植物与真菌)=>消费者(食草动物与杂食动物)=>高级消费者(捕食性肉食动物与捕食性杂食动物)=>清洁者(食腐动物与真菌)=>提供生产者(土地所蕴含的营养物质),所以杂食动物仅次于肉食动物,处于食物链的第二级,通常情况下只有较完善较复杂的食物链才会出现杂食动物,如果生存环境简单,食物链中不存在杂食动物的也屡见不鲜。

保护级别

通常我 们所熟知的濒危物种或保护动物除了遭人类恶意捕杀的,其他基本都是单一食性的动物,由于食物摄取链条简单,所以无法适应等广阔的生存环境,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导致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或者其他动物种群的减少等情况,供给该生物的食物链将很容易崩溃,我们所熟知的大熊猫、藏羚羊、中华鲟等都是单一食性的动物,而在保护动物中,杂食动物相对要少。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自然 生物 素食 蛋类 蛙类 猪獾 块根 块茎 狒狒 两栖类 中华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