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棍术,器械武术之一,用棍表演的武术套路的总称。指使用棍的方法和技巧。明俞大猷《剑经》、戚继光《纪效新书》、茅元仪《武备志》、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等对棍的击法均有详尽论述。握棍的方法称“把法”,常见的有阳把(手心向上握棍),阴把(手心向下握棍)、阴阳把(两手心相对)、对把(虎口相对),交叉把(左右手交叉),滑把等。棍法有:打、揭、劈、盖、压、云,扫、穿、托、挑、撩、拨等。练习棍术要求手臂圆热,梢把兼用,身棍合一,力透棍梢,表现勇猛、快速,“棍打一大片”的特点。

简介

gùnshù

[stick acrobatic play] 武术器械之一,用棍表演的武术套路、用棍进行格斗技术的总称

"棍术"指使用棍的方法和技巧。明俞大猷《剑经》(虽然称为剑经,但为棍法)戚继光 《纪效新书》、茅元仪《武备志》、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等对棍的击法均有详尽论述。握棍的方法称"把法",常见的有阳把(手心向上握棍),阴把(手心向下握棍)、阴阳把(两手心相对)、对把(虎口相对),交叉把(左右手交叉),滑把等。棍法有:打、揭、劈、盖、压、云,扫、穿、托、挑、撩、拨等。练习棍术要求手臂圆热,梢把兼用,身棍合一,力透棍梢,表现勇猛、快速,"棍打一大片"的特点。对练有"对棍"、"棍进枪"、"棍进三节棍","三人对棍"等。

用法

(一)棍的部位名称、规格

棍的各部位名称见图2-4-1。棍的长度不得短于本人身高。

(二)棍的基本握法

1、持棍法:右手持棍,以拇指和食指卡握棍身,其余三指自然弯曲,虎口朝向棍梢,使棍身紧贴于身体右侧,把端触地。

2、提棍法:

①单手握,右手握住棍身距把端1/3处;

②顺把握,双手虎口顺向握棍;

③对把握,双手虎口相对握棍。

运动方法

1.拨棍:棍梢斜向前上方左右摆动为拨,拨棍时用力轻快平稳,幅度不要过大。

2.扫棍:棍梢在腰部以下水平抡摆;或尽量以棍梢贴地,棍身倾斜抡摆为扫。扫棍要求迅猛有力,力达棍梢。

3.抡棍:单手或双手将棍梢向左或向右平抡。平抡不得超过一周,加转身不得超过两周。抡棍要求迅猛有力,力达棍梢。

4.戳棍:棍梢或棍把直线向前、向侧或向后戳击。戳棍要求发力短促,力达梢端或把端。

5.劈棍:棍由上向下为劈。劈棍要求迅猛有力,力达棍梢。

6.立圆舞花:两手握住棍身中段,使棍在身体两侧由上向前、向下绕立圆转动。要求连续快速,走立圆时很要贴近身体。

7.提撩舞花:两手握住棍身距把端1/3处,使棍沿身体左右两侧由下向前、向上划立圆连续向前撩出。要求快速连贯,立圆抡转应贴近身体但不得触身。

基本技法

棍术,以抡、劈、戳、撩、舞花等棍法所组成的套路练习,它的特点是使用两端,“棍打一大片。”棍,作为一种兵器,其作用和威力是不可忽视的。棍法快速勇猛,舞动如飞,练起来呼呼生风,节奏生动,是人们所喜爱的武术健身套路。

棍术,其演练技巧和方法各门各派有所各异,但一般的基本技法具有以下四点。

握法灵活

拳语说:“枪似游龙,棍若雨”。棍的特点似疾风暴雨,密而不疏。棍分棍梢、棍身、棍把(即根部)三部。在运动中,一般都是梢、身、把交互使用,变化多端。欲使棍法纵横,抡劈如意,握法灵活是第一要素。

握法很多,一般常见的有阳手握法,即手心向上;阴手握法,即手心向下;阴阳手握法,即一手心向上,另一手心向下;对手握法,即虎口相对,交叉手握法,左右手交叉;滑动握法,一手滑出;等等。不同的棍法,或是棍法在运动之间的变化,都是不同的握法为基础的。握法娴熟,将会对棍术水平的提高有所作用。因此,正确而灵活的握法,是棍术技法中重要环节之一。

棍法规整

棍法,是指以劈、抡、戳、撩等格斗法则为准绳, 在棍理的指导和制约下形成的基本棍术方法,或称棍术基本动作。棍法内容很多,有劈、抡、戳、撩、挂、崩、点、扫、穿、拦、挑、架、托、云、提、砸、舞花等。不同流派的棍术套路,有各自不同的棍法,并在棍的内容和棍法运用方面,也各有侧重。但在主要方面,大体一致。

每种棍法都有严谨的规格,遵循棍法的规格要求,操之熟练,运用得法,是棍术技法的根本所在。有了准确无误的棍法技能,方能在战术法则的启示下,组成风格各异,内容丰富、特点突出的棍术套路。同时也能完整地表达棍术特具的色彩。

梢把兼用

“棍打一大片,密集如雨”,是说棍的本身具有梢把兼用的特有技能,灵活多变,倏忽纵横的技能特色。基于这一技术基础,加之奇正开合,诈敲斗引的战术引导,棍术就有了密而不疏的条件。

棍术中也有使用单头棍的,一般说单头棍多用枪法,或是兼枪带棒。这种以枪棒兼用的棍术,在运动结构上往“不如梢把兼用的棍术来得活泼密集。”“枪似游龙,棍若雨”,“雨”即意味着密集。要达到密集,就必须梢把兼用,方能变化无穷,充分体现棍的技术风格。

梢把兼用,首先应明了棍法要领,掌握用力规律和变化特点,由满到快,反复练习,才能使梢把运用自如。如“戳把盖棍”、“劈棍挑把”等,皆是梢把兼用的常法。

势合力顺

势,即架势,姿势的意思;合,是指三盘六合,三体(意同三盘)同功的意思;力顺,是指发力顺达。只有姿势协调,发力顺达,才能表现出棍术的正确技术 。

任何器械无不以身做势,棍术也不例外。势与力,合与顺,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架势的吞吐伸缩,起伏转换,直接和棍法的运用紧密关联。架势协调,方能械随身走,身械如一。势合,还有一层意思,即身与械合,把与法合(握把),法与理合。有了以上三合,棍术自然会得心应手。

棍术讲究梢把兼用,其棍法也就多变,劲力的运用就须随着棍法的变化需要而忽刚忽柔、亦刚亦柔,刚柔兼备。发力必须顺,所谓顺也就是顺其自然,能顺棍的自然之势把劲力贯注到棍梢、棍把和棍身上去。要防止僵力、拙力。僵力和拙力非但不能使棍发挥出力量来,而且使棍术“密集如雨”的灵活反而受到滞涩,显示不出它的活泼性。

劲力的顺与不顺,与身法的正确,架势的协调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劈棍、崩棍,如果发力时肩不下沉而是向上耸起,背不直而是向后拱起,身法如此不正,姿势如此不协调,其发力必然不顺。所以力顺也须势合。

主要类别

棍术可分为三类:一是“五尺棍”,亦叫“齐眉棍”,分大小头,大头称棍根,也称棍把,小头叫棍稍,棍身围度根据自己的身体和功力而定。二是“条子棍”长约六尺,一般长度高出头顶一拳度,较细于棍,大小头基本均匀。“五尺棍”与“条子棍”在内容、风格、特点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棍讲求以轮、劈、扫、砸为主,拳谚说:“棍打一大片”,就在于此,而且把稍两头并使,双手换用。而条子棍则侧重于折、扎、缠、捉兼拦提,多带枪棒,俗有单手条子(撒手条子)双手棍之说。三是鞭杆,也叫短棍,亦称魔杖,还称三尺五(兰州地方语称之为三尺五尕棒子)。两端分大小头,虽然有尺寸,但根据短器械竞赛规则的需求,为不失鞭杆独有的风格、劲力、特点,一般长度因人而异,根据自已的身材高低而定。

1、侧重技击性棍法,大都采用二人对劈的基本功夫,也有带护具进行互相劈,打,拦,刺等训练,虽然棍法不多,但实战性较强。

2、侧重艺术性棍法,大都发展难度动作,讲究姿势优美,是一种不求实用的“武舞”棍法,此乃古人所指“满片花草”。小说《水浒传》中的九纹龙史进,舞棍“使得风车儿似转”,就属于这类“武舞”棍法,两类棍法都有很高的体育价值。舞棍时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合一,有利于提高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增减勇敢顽强的精神。

大棍长八尺有余,舞动时需要有很大的腰腿之劲和臂力,实战时往往以其长、大、重先制于人。齐眉棍立棍于地,棍高以眉为度,舞动时可大蹦大跳,倭、劈、扫、舞,灵活多变,棍声呼啸,气势极为勇猛,很适用于“武舞”棍法练用。三节棍是三节短木棍,蹭有铁环相连接,携带方便,舞动时可长可短,可伸可缩,出入难防,棍法灵活多变,有一定实用价值。大梢子棍是一根长棍和一根短棍中间用铁环连结起来,《武经总要》中提到的宋代“铁链夹棒”与其形近。手梢子棍是一种较为短小的梢子棍,多为双手各执持一棍演练。

历史渊源

战国时,孟子曾对魏惠王说:“王如施仁政于民......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而俞大猷所著《剑经》,是集棍法之大成著作。中国古代棍术流派甚多,明代已有少林棍、紫微棍、张家棍、青田棍、赵太祖腾蛇棍、贺屠钩杆、牛家棒、孙家棒、巴子棍、俞大猷棍法等十几种著名棍法。

嘉靖四十年抗倭名将俞大猷奉命南下,取道河南,遂访少林寺。观少林棍法后,俞认为“已失古人真传”众僧“愿受指教”,并扒宗擎,普从二人入俞军中学习,三年后二人返寺,又教百人之多,少林棍法由此驰名海内。

明万历年间,安徽休宁县著名武术家程冲斗曾投师少林寺学艺,并将所学少林棍法依势绘图并附文学说明公布于世,这就是《少林棍法阐宗》一书,此书为研究古代棍法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明俞大猷《剑经》、戚继光《纪效新书》、茅元仪《武备志》、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等对棍的击法均有详尽论述。握棍的方法称“把法”,“棍打一大片”的特点。棍术的套路有:自选棍术、猴棍、七星棍、五虎群羊棍、齐眉棍、大梢子棍等。对练有“对棍”、“棍进枪”、“棍进三节棍”,“三人对棍”等。棍主要以抡、劈、扫、拨、舞花等动作,配合各种步法、身法构成套路结构。其特点是快速、勇猛、刚劲有力,练起来棍法密集、风格泼辣、节奏鲜明、呼呼生风,有“棍打一大片”的功效。

五郎八卦棍法相传由宋代杨家将之一的杨五郎始创,因此而得名。杨五郎随父征契丹,后到五台山为僧,以枪化棍,棍法由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演变为六十四点棍法,符合内外八卦八八六十四之数,故名“五郎八卦”。黄飞鸿从其父黄麒英那里学来,后来他融入南派武学功法精华,并由高徒林世荣发扬光大。这套棍法长短兼施,双单并用,法门多而密,以圈、点、枪、割、抽、挑、拨、弹、掣、标、扫、压、敲、击十四字为诀。变化多端。

练习方法

1.上剃下滚:棍从里上削为剃,从外向下削为滚;明俞大猷《剑经·总决歌》中有“上剃下滚分左右”语。唐豪、向恺然等《国技大观》;“从里上削者为剃,反是则谓之滚,故曰分左右。即上来用剃,下来用滚之意也。

2.中直:指练棍要求中平正直。初见于明俞大猷《剑经·总歌诀》。唐豪、向恺然等《国技大观》:“中直,为棍路之主,中平正直之谓。无论大门小门,身与器皆须成一直线,即所谓子午也。”

3.打翦:明俞大猷《剑经》中有,“打翦急进凿”句。唐豪、向恺然等《国技大观》:“打翦非招架之棍,乃攻击之棍。非打击于敌棍未动前之棍,乃攻击于敌棍已近身之棍,则是打与翦,皆在敌棍上,不在-敌身上”。打翦属进攻性棍法。

4.圈转法:“子午棍”习传者以此为基本棍法。其法是以己棍棍梢粘缠对方棍梢,或向左划弧拦开对方棍梢;或向右划弧格开对方棍梢;或围绕对方棍梢旋转划圆,使其棍梢不能逃离。运用此棍时,要求劲力缠绵不断,沾连粘随,一得机势即劈滑对方棍或手。

注意事项

(1)必须持之以恒。棍术不是几天就可以练好的,要从马步、虚步、丁步、歇步、四六步等基本步练起,必须持之以恒。

(2)练习时候手臂、手腕要放松,这样动作才不僵硬。

(3)防止压腿拉伤韧带。压腿压到一定程度要适可而止,压腿时要放松,不要紧张,否则很容易受伤。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体育 体育项目 戚继光 程宗猷 武术套路 茅元仪 程宗猷 对练 要领 大小头 技击 少林棍 青田 俞大猷 少林棍法 程冲斗 戚继光 少林棍法阐宗 五虎群羊棍 梢子棍 向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