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毛泽东文集》是199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本书主要是一部综合性的多卷本毛泽东著作集。

基本信息

《毛泽东文集》(第一至八卷)简介
卷数收录作品年代首版日期
第一卷1921年1月 —— 1937年6月1993年12月
第二卷1937年8月 —— 1942年12月1993年12月
第三卷1943年1月 —— 1945年8月1996年8月
第四卷1945年8月 —— 1947年12月1996年8月
第五卷1948年1月 —— 1949年9月1996年8月
第六卷1949年10月—— 1955年12月1999年6月
第七卷1956年1月 —— 1958年12月1999年6月
第八卷1959年2月 —— 1975年7月1999年6月

内容简介

《毛泽东文集》是继《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之后的又一部体现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综合性的多卷本毛泽东著作集,弥补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的著作没有文集这个空缺。这部《文集》的编辑工作从1992年开始,至1999年全部完成,历时8年。《文集》共八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分3次陆续出齐。《文集》只选内容正确或基本正确的文稿。对手稿和已经公开发表过的讲话、谈话记录稿,编辑工作主要是作史实的核查考订和文字、标点的校订。对没有公开发表过的讲话、谈话记录稿,还要花较大的工夫进行文字上的技术性整理。

1993年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时出版第一、二卷,1996年毛泽东逝世20周年时出版第三、四、五卷,1999年7月1日出版第六、七、八卷。第一至五卷为民主革命时期的著作,第六至八卷为社会主义时期的著作。全部选稿803篇,其中民主革命时期504篇,社会主义时期299篇。本书是对《毛泽东选集》的重要补充。凡已收入《毛泽东选集》的著作,一般不再收入。只有一篇例外,即《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全文共八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已收入《毛泽东选集》,题为《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本书按精选原则选编。其中有少量文稿,带有个别不正确的论断,因内容重要也酌情编入。

书中著作大部分是首次公开发表,有些是研究毛泽东思想和中共党史的重要文献,如抗日战争时期的《反投降提纲》(1939年6月)、《目前时局与党的政策》(1940年7月)、《关于人的基本特性及其他》(1943年12月)、《关于路线学习、工作作风和时局问题》(1944年3月)、《时局问题及其他》(1945年2月)、在中共七大的多次报告(1945年4、5月间),解放战争时期的《在杨家沟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47年12月)、《在西北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1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和结论》(1948年9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总结》(1949年3月),等等。本书还第一次公开发表了许多讲话和谈话记录稿,有着丰富的内容。特别是第六至八卷,共有几十篇。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53年7月29日)、《同一切愿意和平的国家团结合作》(1954年7月7日)、《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1954年12月1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1956年4月28日)、《同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的谈话》(1956年12月7日)、《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1958年3月)、《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1958年11月9日、10日)、《在武昌会议上的讲话》(1958年11月23日)、《西藏平叛后的有关方针政策》(1959年5月7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1年1月13日)、《总结经验,教育干部》(1961年6月12日)、《关于人的认识问题》(1964年8月24日),等等。

本书第一卷收入1921年1月至1937年6月的著作67篇,涵盖了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主要内容包括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关于革命的领导权、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调查研究、军事问题、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的战略转变等方面;

第二卷和第三卷收入抗日战争时期的著作188篇,主要内容包括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问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问题、党的建设和整风运动、关于发展生产力、关于党的七大等方面;

第四卷和第五卷收入解放战争时期的著作249篇,主要内容包括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战术、筹建新中国、政策和策略问题等方面;

第六至八卷,收入1949年10月至1975年5月的著作299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党的思想路线等方面。

本书比较全面和充分地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其形成发展的过程,展示了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探索,对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思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36年-1976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43年-1945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年-1976年任中央委员会主席,1949年-1954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195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图书目录

第一卷

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的发言

蔡和森的信

所希望于劳工会的

更宜注意的问题

外力、军阀与革命

《广东省党部代表大会会场日刊》发刊词

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问

政治周报》发刊理由

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

纪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在土地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上的发言

在中央紧急会议上的发言

土地法

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

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

林彪的信

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党的组织问题

党内教育问题

红军宣传工作问题

士兵政治训练问题

废止肉刑问题

优待伤病兵问题

红军军事系统与政治系统关系问

寻乌调查

第一章寻乌的政治区划

第二章 寻乌的交通

第三章寻乌的商业

第四章寻乌的旧有土地关系

第五章寻乌的土地斗争

《东塘等处调查》前言

分青和出租问题

《兴国调查》前言

关于加强春耕工作的意见

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

二怎样办《时事简报》

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

查田运动的群众工作

长冈乡调查

才溪乡调查

乡苏怎样工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抗日救国宣言

直罗战役同目前的形势与任务

关于转变对富农的策略等问题给张闻天的信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改变对富农政策的命令

关于战略方针和作战指挥的基本原则

乙作战指挥上的基本原则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

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阎锡山的信

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论统一战线

高桂滋的信

给杨虎城的信

宋哲元的信

宋子文的信

给傅作义的信

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

王以哲的信

抗日反蒋不能并提

宋庆龄的信

蔡元培的信

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

给张学良的信

徐向前起草的致胡宗南[2]信

叶剑英、刘鼎的信

给傅作义的信

蒋介石及国民革命军西北各将领书

在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给蒋介石的信

给冯玉祥的信

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党、国民政府

实现国内和平一致抗日的五项条件

中华民族革命同盟的信

给阎锡山的信

徐特立六十岁生日写的贺信

中日问题与西安事变

国内和平实现后的形势和任务

抗日民主与北方青年

关于十五年来党的路线和传统问题

何香凝的信

第二卷

关于红军作战的原则

对国防问题的意见

同各方接洽要有谦逊态度

中日战争爆发后的形势与任务

对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的解释

南方游击区谈判改编时应坚持的方针

关于敌情判断及八路军的战略部署

关于实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方针

关于在山西开展游击战争的意见

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

关于华北作战的战略意见

在山西应坚持普遍的游击战争的方针

关于差别和矛盾问题

关于华北作战的补充意见

《农村调查》序言一

雷经天的信

关于没收汉奸财产问题

论鲁迅

必须把勇敢精神与谨慎精神联系起来

目前抗战形势与党的任务报告提纲

目前的时局和方针

关于华北形势和八路军调整部署的意见

向全面抗战过渡期中八路军在山西的任务

在统一战线中进一步执行独立自主原则

给文运昌的信

论抗日游击战争的基本战术――袭击

在延安反侵略大会上的演说

给范长江的信

关于战略计划和将来行动的意见

同合众社记者王公达的谈话

陕北公学毕业同学的临别赠言

在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的讲话

抗大应当学习什么?

鲁迅艺术学院的讲话

放手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同世界学联代表团的谈话

边区的货币政策

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

关于研究民族史问题给何干之的信

抗战与外援的关系

关于目前战争局面和政治形势

关于《墨子哲学思想》一文给陈伯达[2]的信

关于《孔子的哲学思想》一文给张闻天[2]的信

妇女们团结起来

巩固着重于华北,发展着重于鲁苏皖豫鄂

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抗大三周年纪念

永久奋斗

反投降提纲

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

研究沦陷区

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

目前政治形势及对阎锡山的方针

吴玉章寿辰祝词

集中力量发展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

坚决打击一切从抗日阵线后面进攻者

在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争取对内和平,巩固已得阵地

华北应在军事上立即转为守势

顽固派的斗争策略

目前八路军在华北华中的方针

发展华中根据地的部署

对中间派应采取的方针

目前时局与党的政策

对八路军政治工作的几点意见

关于经学问题给范文澜的信

关于调查地主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军官的通知

注意吸收民族资本家及其代表参加根据地建设

防止执行政策时犯“左”倾错误

对待反共派俘虏的政策

动员一切力量进行争取友军工作

朱德等给何应钦白崇禧的电报

华北各部队今年冬季的任务

利用一切机会对黄埔系军人进行统战工作

抗日根据地应实行的各项政策

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争取时局好转

我们决不能怕破裂

给毛岸英、毛岸青的信

目前的国共关系和我们的策略

日苏缔约后英美及中国各派政治力量态度的分析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驳第三次“左”倾路线(节选)

当前形势与我们的方针

延安《解放日报》发刊词

关于财政预算问题给林伯渠的信

抗战中对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实行一拉一打政策

八路军新四军应取长期斗争方针

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

萧军的信

关于财经建设的基本方针给谢觉哉的信

关于总结财经工作经验给谢觉哉的信

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

关于农村调查

一九四二年的中心工作任务

《文化课本》序言

中宣部宣传要点

目前应以整顿内部训练干部为工作中心

关于共产党员与党外人员的关系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在《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上的讲话

关于整顿三风

文艺工作者要同工农兵相结合

山东有可能成为战略转移的枢纽

对华中精兵简政的意见

关于精兵简政问题给谢觉哉、陈正人的信

关于报纸和翻译工作问题给何凯丰的信

历史教训

评柏林声明

通讯社和报纸的宣传应符合党的政策

关于起草财经问题报告给南汉宸的信

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节选)

第三卷

争取在抗战胜利后与国民党建立和平局面

请各地总结整风学习的经验

祝贺苏联红军成立二十五周年的电报

妇女工作者应参加经济工作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讲话的要点

致印度国民大会的信

给何凯丰的信

中共中央关于何时打败日本问题的宣传工作的指示

关于共产国际解散问题的报告

在今后三年中应力求巩固,屹立不败

彭德怀的信

英勇斗争的二十二年

防奸工作的两条路线

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

关于公布《评<中国之命运>》一文

关于审干的九条方针和在敌后的八项政策

在中央党校第二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关于发动反对中国法西斯主义的宣传运动给董必武的电报

抗日根据地的十大政策

切实执行十大政策

目前国际形势及对中国时局的影响

关于人的基本特性及其他

反特务斗争必须坚持一个不杀大部不捉方针

杨绍萱、齐燕铭的信

关于宪政问题

关于路线学习、工作作风和时局问题

陈毅在内战和抗战时期是有功劳的

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

给周扬的信

必须做好经济建设工作

给陈毅的信

给李鼎铭的信

向国民党提出的二十条谈判意见

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的工作报告

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

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指示

会见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的讲话

纪念联合国日,保卫西安与西北!

给丁玲、欧阳山的信

召开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二次大会的决定

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

关于时局近况的通知

请各地调查和答复十项问题

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

对华中部队整训的意见

给秦邦宪的信

坚持为人民服务

驳国民党政府提示案

林伯渠起草的复王世杰、张治中[2]的信

新四军是消灭不了的

赫尔利的谈话

郭沫若的信

给陈毅的信

给谢觉哉的信

一九四五年的任务

邓宝珊的信

对英雄模范须勤加教育

时局问题及其他

萧三的信

对《论联合政府》的说明

自己动手,克服困难

对《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案的说明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

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方针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

关于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选举问题

中共不出席四届一次参政会

在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上的演说

南下部队应依据五岭山脉建立根据地

入豫部队的作战方针

争取时间在粤北湘南创立五岭根据地

评国民参政会关于国民大会的决议

关于批评美国对华政策的电报

准备应付必然到来的内战局面

关于日本投降后党的任务

第四卷

关于赴重庆谈判问题复蒋介石的电报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目前党的方针及新四军的工作部署

赴重庆谈判前在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由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

在重庆机场发表的谈话

同国民党谈判的十一条意见

尽快派人到上海等地办报

答路透社记者甘贝尔问

给柳亚子的信

中国只能走和平一条路

夺取平绥战役的胜利意义重大

集中太行与冀鲁豫全力争取平汉战役的胜利

目前时局及今后六个月的任务

在山东华中打几个好的歼灭战

桐柏山区域创造战场

在抗大七分校的讲话

同国民党谈判的补充意见

晋察冀第二野战军十一月份必须完成三项任务

准备在邹、滕地区打大歼灭战

华北东北等地须归人民自治

我方发动反攻具有充分理由

对俘虏官兵的处理办法

增兵东北之部署

先解决受降、伪军、自治三大问题才能恢复交通

目前宣传与谈判的方针

把发动群众创造战场当作东北当前紧急战略任务

抗战胜利三个月来的局势和今后若干工作方针

以锦州地区为战略枢纽布置工作

从内线作战着眼分批歼灭国民党三个军

给司徒美堂的信

给蔡博等的信

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通告

只要了解事实真相,群众是决不会盲从反动派的

要求各地汇报工业及工运情况的通知

洪禹的信

关于时局的四条分析

在东北进驻地区要十分注意政策

关于工业与工运问题的方针

纠正群众工作中错误的几个问题

东北作战须统筹全局作长期打算

占领长春后的东北军政工作部署

集中优势兵力在四平南北地区举行数次大的战役决战

向“四八”被难烈士致哀

关于练兵的指示

力争东北停战及制止全国内战的对策

东北目前仍应将乡村及中小城市工作放在首位

准备对付蒋介石大打的作战部署

反对美国对蒋军事援助法案的声明

东北应准备于谈判破裂时粉碎蒋介石进攻

全局破裂后太行和山东两区的战略计划

正确对待军调执行小组的国、美人员

给邝赛朝暨美国海员工会三千华工的电报

国民党一切布置是打,暂无和平希望

给马叙伦等的慰问电

国民党大打后晋察冀军区的基本任务

反动派的企图终究要失败

“七七”宣言发表后应采取的策略方针

对付美蒋的主要政策不是让步而是斗争

关于学习和宣传中央“七七”宣言的通知

东北局关于东北形势及任务决议的修改意见

注意加强部队纪律教育

中原军以机动灵活之行动在外线牵制敌人

给李公朴、闻一多家属的唁电

中原军的战略任务是在敌后创立根据地

中原军胜利突围的意义

学习陈赓部集中主力各个歼敌的作战方法[2]

在鄂西鄂北豫南灵活作战建立根据地

宁可丧失一些地方不可勉强作战

苏中各分散之敌利于我各个击破

战役战斗上不要平均使用兵力

陕南豫西鄂西各部应彻底分散控制广大地区

华中野战军的作战经验

山东华中的歼敌方针

坚决克服归队思想在敌后创造根据地

关于刘邓军作战经验的通报

给陆定一的信

张家口失陷后晋察冀部队的作战方针

集中山野华野全力歼灭东进之敌

采取围城打援办法歼敌有生力量

敌强我弱必须准备长期斗争

南方各省乡村工作方针

要胜利就要搞好统一战线

同三位西方记者的谈话

新年祝词

一切以打大歼灭战为目标

围城打援是歼敌的重要方法之一

陈瑾昆的信

注意多打歼灭战少打击溃战

对中国革命新高潮的说明

关于彻底粉碎陈诚向鲁南进攻的建议

考虑作战行动应以便利歼敌为标准

只要打破胡宗南军即可改变陕北局面

中央工作委员会在刘少奇主持下进行工作

先打弱的后打强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不性急不分兵待机歼敌

蒋介石驱我至黄河以北而歼灭的方针将归于破产

东北作战部署及关内战局

山东战场的作战方针

陈谢纵队西进作战的部署

中原军起了极大的战略作用

做好夺取大西北的一切准备

一九四七年六月当为开始全面反攻的月份

每战应以歼灭孤立分散之敌为主

击灭胡宗南夺取大西北的两个方案

一年作战总结及今后计划

陈谢纵队使用方向改为渡河南进

在小河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对确保与扩大战略主动权的军事部署

做好到国民党区域作战的准备工作

刘邓军出大别山的准备工作

整顿队势以利争取新胜利

对刘邓出动后敌之对策的估计

对我军南进的三点意见

在今后四个月内争取整个军事形势的转变

西兵团的作战任务

给敌以歼灭与歼灭性打击须同时注重

陈谢部的作战范围和原则

迅速建立无后方作战的思想

土地会议应该采取彻底平分土地的方针

在黄河、淮河、运河、平汉之间创造根据地有重大战略意义

陈粟部在一两个月内应只打小仗不打大仗

给毛岸英的信

西北战场作战经验

组织野战机动兵团及分散作战的部署

对待自由资产阶级须防止过左倾向

民盟的教训

我们完全有把握彻底打倒蒋介石反动集团

晋察冀野战军准备配合东北作战

给陈瑾昆的信

在土地改革中注意纠正“左”倾错误

改造旧艺术创造新艺术

在杨家沟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第五卷

三军协力解决大别山困难

应向全军施行政策与纪律教育

中原和西北地区的作战部署

对粟裕部在宽大区域机动作战的指示

把打击面放在真正的封建剥削阶级范围内

对可以争取的中间派应采取积极争取与合作态度

征询邓小平对新解放区若干政策问题的意见

在西北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边区政权机关不应只代表农民

新解放区土改斗争策略

对中央一月决定的补充意见

南线三军三个月的作战方针

转发朱德给中共中央信的批语

反对职工运动中的“左”倾冒险主义

老区半老区实行土地法应有所不同

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

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阶级关系和人民民主革命

关于讨论《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中各社会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草案)的指示

新解放区土改斗争策略的运用

人民的革命力量才是真正的优势

各地应注意总结城市工作经验

政策和经验的关系

今后不要提倡新式富农的意见是不对的

《山西崞县是怎样进行土地改革的》一文按语

在宽大机动中大量歼灭敌人

政策和策略是我党我军的生命

将全国一切可能和必须统一的权力统一于中央

企业管理委员会应有工程师、技师及职员参加

给李济深、沈钧儒的信

粟裕兵团暂不渡江,集中主力在中原歼敌

晋绥分局应将工业生产放在领导工作的重要位置

对知识分子应避免唯成分论的偏向

关于对外订立有借有还商业性协定问题

必须以严肃科学态度对待宣传工作

多方调动敌人,创造歼敌机会

关于攻打长春的几点考虑

各中央局、分局、前委应向中央报告的事项

变敌人的假和平运动为人民的真和平运动

停止攻击长春计划,做好南进作战准备

复各民主党派与民主人士电

对中间派倒蒋活动应取的策略

攻济打援的初步设想

不同意毛泽东主义的提法

执行报告制度的重要性

党报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

东北秋季作战重点应放在卫立煌范汉杰系统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和结论

济南战役的目的和兵力部署

战争第三年的歼敌任务

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做好淮海战役的准备工作

攻占义县、锦州、锦西是东北整个战局的关键

力争于十天内外攻取锦州

把作战重点放在锦州锦西方面是正确的

钳制徐州援敌歼灭黄百韬兵团

即刻部署全歼廖耀湘兵团

给刘少奇的信

动员一切力量歼灭可能向石家庄进扰之敌

东北解放军正举行全线进攻

东北华北部队准备协力夺取平津地区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淮海战役第一仗和第二仗的歼敌任务

截断宿蚌路,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

再有一年左右时间即可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

淮海战役的作战部署

先以四个纵队夜行晓宿秘密入关

必须准备连续作战争取战役全胜

东北大军入关后的作战计划

迅速抓住扭打平张线上之敌

向国民党军黄维兵团的广播讲话

歼灭强敌必须用强攻方法

准备隔断平津,包围唐山,歼击芦台塘沽之敌

迅速构筑阻击阵地务使各敌不能逃脱

对今后作战方针的意见

充分注意保护北平工业及重要文化古迹

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

给宋庆龄的两封信

热烈祝贺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中共发言人就和平谈判问题发表谈话

不要在约法八章等之外再发任何口号

北平问题和平解决的基本原因

复李济深等五十六人电

对部队进行地理常识教育极为重要

把南北通船通航通邮诸事当作一件大事去做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总结

嘉勉重庆号巡洋舰起义官兵

对傅作义通电的复电

注意吸收自由资产阶级代表参加工作

复李宗仁电

关于我军渡江时间的考虑

立脚点应放在谈判破裂用战斗方法渡江上面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关于稳住汤恩伯及外交对策问题

高级领导机关对下级应加强文电指示

占领吴淞嘉兴等地应注意的问题

黄华同司徒雷登谈话应注意的问题

对外国军舰轮船进入黄浦江的处理办法

关于各野战军的进军部署

通报平津接收企业的经验

预筹对策防备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依靠群众办好铁路建设事业

采取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追歼白崇禧部

我们是能够克服困难的

争取程潜等站在我们方面有极大的政治作用

兼取政治方式解决西北地区

同意以中间不动两头平的政策解决河南土地问题

关于工会工作的方针

给阿哈买提江的电报

给黄炎培的两封信

三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和各县均应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必须维持上海,统筹全局

关于各地召开各界代表会议的指示

开好县的各界代表会议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第六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开好县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一件大事

解放西南地区的作战方针

同绥远负责人的谈话

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严重注意攻击金门岛失利的教训

大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必须充分注意召开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有困难,有办法,有希望

关于土地改革和财经工作

军委关于一九五○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

抵达莫斯科时的书面演说

渡海作战必须注意的问题

对苏贸易应从统筹全局出发

由西南局担负进军西藏和经营西藏的任务

准备签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及安理会的合法权利致联合国电

驳斥艾奇逊的无耻造谣

征询对待富农策略问题的意见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几个政策问题

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转变时期力争不要破坏不应当破坏的事物

关于春耕、土改和干部整训工作的意见

如实查报苏南征粮、春耕和救灾情况

省以上各级党委必须经常讨论财经工作

对私营工商业要有所不同、一视同仁

关于土地改革报告的修改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不要四面出击

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马叙伦的信

要根治淮河

军委关于在军队中实施文化教育的指示

朝鲜战局和我们的方针

在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的祝词

关于派志愿军入朝参战问题

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必须进入西藏

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方针和部署

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

坚决站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立场上

解放平壤的两则电讯

中国人民志愿军必须越过三八线作战

陈叔通的信

关于镇压反革命

朝鲜作战必须作长期打算

为《瞿秋白文集》题词

志愿军要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加强城市工作,依靠工人阶级

对东南沿海设防和构筑工事的意见

土改工作应注意的主要之点

土地改革要有秩序分阶段进行

给黄炎培的信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

大城市必须有计划地修建居民住房

关于志愿军实行轮番作战的方针

组织民主人士参观或参加土改、镇反工作

给李达的信

正确解释对旧人员“包下来”的政策

镇压反革命必须实行党的群众路线

必须重视人民群众来信

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在庆祝签订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协议宴会上的讲话

给达赖喇嘛的信

对美英军目前只宜打小歼灭战

停战谈判期间军事上应采取的对策

必须重视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

入藏部队的当前任务和兵力部署

逐步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织

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文学艺术界开展整风学习

关于“三反”、“五反”

实行增产节约,反对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

给西北各族人民抗美援朝代表会议的复电

不要因领导重点转移而放松对土改工作的领导

把农业互助合作当作一件大事去做

半工人阶级也是领导阶级的提法必须改正

关于试办集体农庄的意见

元旦祝词

军委关于部队集体转业的命令

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

有关西藏的重要问题由中央处理

现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

干部子弟学校应逐步废除

对军事学院第一期毕业学员的训词

给黄炎培的信

接见西藏致敬团代表谈话的要点

必须切实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

对民主同盟工作的意见

祝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重大胜利

准备一切必要条件,坚决粉碎敌人登陆冒险

加强防备,粉碎国民党军对福建沿海的进攻

党对政府工作的领导责任

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

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几点说明

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批判大汉族主义

解决区乡工作中的“五多”问题

正确对待单干农民

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坚决制止滥发统计报表

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之路

粮食统购统销问题

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

关于重要土特产和副食品的经营问题

接见西藏国庆观礼团、参观团代表的谈话

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

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关于召开七届四中全会的建议

宪法起草工作计划

给石城乡党支部、乡政府的信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同一切愿意和平的国家团结合作

同英国工党代表团的谈话

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

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

在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的四次谈话

同缅甸总理吴努的谈话

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同印尼总理沙斯特罗阿米佐约的谈话

调查粮食征购和供销情况的通知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关于依靠贫农巩固地团结中农问题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选

农业合作化的全面规划和加强领导问题

同日本国会议员访华团的谈话

工商业者要掌握自已的命运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农业合作社要有计划地发展和整顿

征询对农业十七条的意见

接见泰国经济文化代表团的谈话

第七卷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

同藏族人士的谈话

对学术问题的不同意见不应禁止谈论

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同长征、艾地的谈话

共产党人对错误必须采取分析的态度

论十大关系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农业生产合作社要注意多种经营

不要迷信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一切都是好的

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

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

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

关于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问题

关于中共中央设副主席和总书记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吸取历史教训,反对大国沙文主义

我们党的―些历史经验

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

同南斯拉夫妇女代表团的谈话

纪念孙中山先生

国家预算要保证重点建设又要照顾人民生活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

给黄炎培的信

同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的谈话

同工商界人士的谈话

臧克家的信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在普通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文艺界代表的谈话

同新闻出版界代表的谈话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

在南京、上海党员干部会议上讲话的提纲

限期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讨论和执行情况报告中央

关于整风和干部参加劳动

组织党外人士继续对党的缺点错误展开批评

给李淑一的信

给达姆巴的信

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对范仲淹两首词的评注

关于农业问题

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会上的讲话

在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给胡乔木的信

给刘建勋、韦国清的信

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出朝鲜问题

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

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

干部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

独立自主地搞建设

同黑非洲青年代表团的谈话

同苏联驻华大使尤金的谈话

教育与劳动结合的原则是不可移易的

同巴西记者马罗金和杜特列夫人的谈话

关于国际形势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告台湾同胞书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再告台湾同胞书

给周世钊的信

关于读书的建议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

记者头脑要冷静

在武昌会议上的讲话

一个教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三告台湾同胞书

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是真老虎的问题

对《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批注

端正方向,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知识分子

第八卷

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至今未变,个别结论可以改变

非洲当前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反对资本主义

在郑州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郑州会议纪要

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共产党领导人的谈话

调查研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党内通信

党内通信

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

给汪锋的信

关于西藏平叛

党内通信

世界上有人怕鬼,也有人不怕鬼

西藏平叛后的有关方针政策

关于西藏问题和台湾问题

印度不是中国的敌对者,是中国的朋友

发展商业和副食品生产

经济建设是科学,要老老实实学习

如实公开报道灾情

庐山会议讨论的十八个问题

粮食问题

《人民日报》要多登科学讨论文章

关于特赦一批罪犯的建议

不能把台湾问题上的国际问题同国内问题混淆起来

争取比较长的和平时间是可能的

同澳共总书记夏基的谈话

关于发展畜牧业问题

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

把爱国卫生运动重新发动起来

加强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领导

中尼边界要永远和平友好

坚决制止重刮“共产风”等违法乱纪行为

反对官僚主义,克服“五多五少

帝国主义是不可怕的

坚决支持日本人民反对日美军事同盟条约的斗争

同蒙哥马利的谈话

给卡斯特罗的信

主动权来自实事求是

美帝国主义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同斯诺的谈话

彻底纠正“五风”

永远不许一平二调

应当充分地批判地利用文化遗产

坚决退赔,刹住“共产风”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田家英的信

日本人民斗争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反对两个平均主义

要做系统的由历史到现状的调查研究

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给邓小平的信

给李井泉、陈正人的信

给张平化的信

总结经验,教育干部

给邓小平的信

给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一封信

给中央常委的信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忆秦娥?娄山关》的写作背景

所有非洲国家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

支持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斗争的声明

受压迫的人民总是要起来的

革命和建设都要靠自己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两个中间地带

加强相互学习,克服固步自封、骄傲自满

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

加强宗教问题的研究

中国人民坚决支持巴拿马人民的爱国正义斗争

赫鲁晓夫的日子不好过

中国人民坚决支持日本人民伟大的爱国斗争

对《毛主席诗词》若干词句的解释

中法之间有共同点

改革学校课程设置和讲授方法

支持被压迫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

从历史来看亚非拉人民斗争的前途

关于人的认识问题

同斯诺的谈话

给章士钊的信

关于绘画、雕塑使用模特问题

给陈毅的信

胜利的信念是从斗争中得来的

关于农业机械化问题的一封信

对外宣传不要强加于人

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解决中日复交问题,日方还是靠自民党政府

关于三个世界划分问题

党的文艺政策应当调整

内容概要

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题解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军团从江西、福建根据地向陕北进军,经过了11个省,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一万八千余里,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终于胜利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合。这一首七律便是这一伟大事件的艺术概括。

注释

(1)等闲:犹言一般、寻常、随便。

(2)乌蒙:山名。

(3)走泥丸:像滚动的泥丸子。

(4)云崖:形容金沙江两岸山崖陡峭。

赏析

长征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这首诗,正是这一大进军的光辉的写照和热情的歌颂。它集中的表现了红军英雄豪迈的气概,同时也生动地描写了长征壮阔艰险的场面。它是一篇不朽的革命史诗,是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杰出典范。

五律一首

一九一五年五月

共泛朱张渡, 攀险呼俦侣,

层冰涨橘汀。 盘空识健翎

鸟啼枫径寂, 赫曦联韵在,

木落翠微冥。 千载德犹馨。

一九四二年

外侮需人御, 浴血东瓜守,

将军赋采薇。 驱倭棠吉归。

师称机械化, 沙场竟殒命,

勇夺虎罴威。 壮志也无违。

题解

1942年2月,日军为了切断援华抗战物资的重要运输线--滇缅公路,向英国殖民地缅甸大举进攻。应英国政府请求,中国国民党政府派遣远征军3个军约10万人赴缅参战。3、4月份,远征军多次重创日军,第五军戴安澜将军所率200师表现最为突出;5月份因作战失利而总退却,撤退途中,戴安澜师长遭日军伏击,身负重伤,不幸殉国。这是毛泽东为其撰写的挽诗。

注释

(1)赋采薇:指赴国难。

(2)机械化:200师是机械化部队。

(3)东瓜、棠吉:缅甸地名。

(4)无违:没有背离。

赏析

首联二句,直书事始;颔联、颈联写将军所率部队奋勇战斗,实是烘托将军;尾联二句,收笔回写将军本身,哀悼其赍志以终,显示挽诗主题

送纵宇一郎东行

约一九一六年

云开衡岳积阴止,

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

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

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

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

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

要将宇宙看稊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

世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

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

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宫前友谊多,

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

我返自崖君去矣。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题解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国民党反动派盘踞了22年的南京。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毛泽东在人民的“薄海欢腾”声中挥笔写成此篇。

注释

(1)风雨:指战争形势。

(2)苍黄:变化翻覆。

(3)今胜昔:如今胜过以往。

(4)情:指情感用事而沽名钓誉

(5)老:朽。

(6)沧桑:引申为革命。

赏析

这首诗不仅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揭示了它的重大意义,表现了它的激动人心,不只是穷尽了理、事、情;而且还显示了诗人的高瞻远瞩、破格创新、挥洒自如、神旺气足,还表现了诗人的才、胆、识、力。正是“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合,而为作者之文章。”

祭母文

一九二三年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二女三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均待报赉。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

以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晖朝霭。

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题解

柳亚子∶名弃疾,字安如,号亚子。第一次与毛泽东交往在一九二五年至二六年。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八夜柳亚子作《感事呈毛主席一首》:“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雄。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灌。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存一寸丹!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分湖为柳亚子家乡,意为他要回家隐居。毛泽东和的是另一首诗。

注释

(1)饮茶粤海未能忘∶柳亚子一九四一年诗寄毛泽东∶“云天倘许同忧国,粤海难忘共品茶。”

(2)索句渝州叶正黄∶指致柳亚子的诗《沁园春·雪》。

(3)渝州∶重庆。

(4)昆明∶指颐和园昆明湖。

(5)富春江∶指东汉初年,严光不愿出来做官,隐居在浙江富春江边钓鱼。

赏析

祭黄帝陵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被遐荒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

越数千年,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

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地事敌,敌欲岂足?

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

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

泱泱大国,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剑屦俱奋。

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

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

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

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尚飨!

送瘟神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题解

作者附注云: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丝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注释

(1)余江县:在江西。

(2)枉自多:杜甫《征夫》:“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

(3)遗矢:同遗屎。

(4)鬼唱歌: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

(5)尽舜尧:《孟子·告天下》:“人皆可以为舜尧。”

(6)红雨:桃花雨。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

(7)三河:黄河、淮河、洛河。泛指河流。

忆重庆谈判

一九四二年秋

有田有地皆吾主,

无法无天是尔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

延安无土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

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遍地血,

无非一念救苍生。

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题解

韶山,毛泽东的故乡。1925年1月,毛泽东从上海回到故乡,建立中共韶山支部,组织农民协会。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又一度回到韶山。由于革命工作的繁忙,在建国后的第十年,才得重返故乡一次。一别32年,故乡的面貌全变了。欣今慨昔,感而赋诗。

注释

(1)别梦:指往事。

(2)逝川:比喻过去流失的岁月。

(3)黑手:指反动势力。

(4)霸主鞭:形容反动派对农民群众的镇压。

(5)为有:因为有。

(6)下夕烟:由暮霭中下工归来。

赏析

首以“别梦”开端,暗示回到故乡,而又荡开到“三十二年前”;末以“喜看”作结,正面形象歌颂;前咒后喜,自然对应。中间两联四句,一正一反,一反一正,正好把三十二年的历史发展按序表述出来,由咒而喜,绾合结尾。真情壮采,自然浑成;句句都是直抒胸臆,恰到好处。

和周世钊同志

一九五五年

春江浩荡暂徘徊,

又踏层峰望眼开。

风起绿洲吹浪去,

雨从青野上山来。

尊前谈笑人依旧,

域外鸡虫事可哀。

莫叹韶华容易逝,

卅年仍到赫曦台

登庐山

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题解

毛泽东此次登庐山,是为了召开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登临纵目,有感于“江山如此多娇”,挥笔赋诗,遂成此律。

注释

(1)飞峙:飞来耸立。

(2)跃上:乘车飞驰而上。

(3)葱茏:草木青盛貌,指青山。

(4)九派:古书中的九条江。

(5)浮黄鹤:指引起浮黄鹤的意象。

(6)三吴:指长江下游江浙一带。

(7)陶令:东晋大诗人陶潜

赏析

全诗前后两联,起的突兀有气势,收的完固有神力。中间两联,南北东西,联类而及;远近上下,自然成对。首颈颔尾,层层相生;现实理想,丝丝入扣,表现出对新时代新社会的歌颂及充满信心。

五云山

一九五五年

五云山上五云飞,

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

此中听得野莺啼。

为女民兵题照

一九六一年七月二日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题解

民兵组织在中国革命史中具有光荣传统。我党一贯重视建立和发展民兵工作,这是由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一系列理论和政策所决定的。

注释

(1)红装:女子盛装。

观潮

一九五七年九月

千里波涛滚滚来,

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

铁马从容杀敌回。

答友人

一九六一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题解

这首诗背景不详,但诗中所写均为湖南故实。可能是写给一位多年不见面的住在长沙的女友人。

注释

(1)翠微:谓青缥色的山气。

(2)斑竹:湘妃竹。

(3)长岛:指湘江中的水露洲或橘子洲

(4)芙蓉国:湖南的代称。

(5)尽朝晖:到处从满生气。

赏析

诗中使用古代神话传说,描写故国山水风光。以柔和的色调与舒缓的抒情,通过幻想创造了一幅优美的图像。全诗以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通过描写友人的身世与遭遇,赞美友人的高贵品质。

七绝一首 改陆放翁诗一首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人类而今上太空,

但悲不见五洲同。

愚公尽扫饕蚊日,

公祭毋忘告马翁。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题解

庐山仙人洞,在牯岭西,佛手岩下。李进的这张照片,曾在1964年1月11日的《文汇报》上发表过,李进另送他原照一张。

注释

(1)李进∶即江青。

读报有感

一九五九年

反苏忆昔闹群蛙,

喜看今日大反华。

恶煞腐心兴鼓吹,

凶神张口吐烟霞。

神州岂止千里恶,

赤县原藏万种邪。

遍寻全球侵略者,

惟余此处一孤家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出版物 书籍 人民出版社 第一 第一卷 毛泽东思想 杨家沟 成都会议 新民学会 蔡和森 少年中国学会 政治周报 巴黎公社 国民革命 土地法 林彪 查田运动 长冈乡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抗日救国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