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民族文化宫(the Cultural Palace of Nationalities)位于北京市西长安街,是一座具有博物馆性质的民族风情展览馆,民族文化宫建筑独特,极具民族情调。

2016年9月,民族文化宫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展馆简介

民族文化宫坐落在北京长安街西侧,建于1959年9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首都北京著名的十大建筑之一。它的建立,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是中国56个兄弟民族平等、团结、进步、繁荣的象征。

民族文化宫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文化事业单位。内设博物馆、中国民族图书馆、民族画院、中国民族年鉴社、展览馆、民族文化宫剧院、宾馆等近20个涉及文化事业、经营及职能管理部门。具有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举办民族展览,收藏和研究少数民族文物、文献,提供民族书刊,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承办民族活动及商业演出等多项功能,是中外人士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窗口。

民族文化宫的宗旨是:为民族文化事业服务,为民族工作服务,为各民族的团结进步事业服务。民族文化宫建成四十多年来,收有珍贵少数民族文物5万余件;藏有24种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及汉文书籍60余万册;举办了民族工作成就、少数民族服饰、乐器、工艺美术、面具等专题文化展览及基本陈列《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系列展》 ,全国各民族地区有近50个兄 弟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经济建设成就在这里展示;上演了民族歌舞及中外著名音乐、戏曲等剧目;出版了民族音像制品;展示了民族风格的饮食文化……接待了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港澳台同胞和侨胞,每年接待国内外观众、来宾和读者几十万人。

1998年开始,国家投资1.6亿元人民币,对民族文化宫进行抗震加固和全面装修。民族文化宫下设展览馆、博览馆、图书馆、宾馆、大剧院、娱乐城等机构和设施,集文化交流、餐饮、娱乐、办公为一体,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理想场所。其中,民族文化宫展览馆拥有3400平方米的五个展览大厅和雄厚的展览组织、设计、施工力量。主要从事组织,承办国内外经济、文化展览、展销会;向社会各界提供展览场地、展览设备租赁;承接各种展览会的总体设计、美术制作;组织展览的新闻发布会;并设有巨幅广告牌,为企业及其产品设计制作广告。

民族文化宫展览馆主要收藏我国少数民族文物、研究弘扬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展示和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充分反映建国以来民族工作的巨大成就,以及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作出的重大贡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9号

建筑设计

民族文化宫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主楼13层,高67米,东西翼楼环抱两侧,中央展览大厅向北伸展,飞檐宝顶冠以孔雀蓝琉璃瓦,楼体洁白,塔身高耸。整个建筑造型别致、富丽、宏伟、壮观,具有独特的中国民族风格。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1994年被北京市民选为50座“我最喜爱的民族风格建筑”之首;作为新中国“第一宫”载入英国出版的《世界建筑史》 ;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大会上,民族文化宫被推选为20世纪中国建筑艺术精品之一。

历史沿革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于1959年10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1979年改称民族文化宫展览馆,1997年9月恢复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名称。

1980年、1982年、1985年,民族文化宫博物馆作为团体会员分别首批加入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中国博物馆学会和北京市博物馆学会。

1995年12月,民族文化宫成为北京市首批登记注册的55座博物馆之一。

民族宫博物馆现设有陈列研究部、文物部、资料部、外联部4个部门。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展陈,是在举办全国民族工作成就展览中起步的。195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之际,伴随着民族文化宫的落成, 《十年来民族工作展览》经由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审定后对外展出。刘少奇、周恩来、陈毅、李富春、彭真、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民族领袖,以及西哈努克亲王、墨西哥总统等国际友人,都曾亲临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出席展览开幕仪式,参观展览和相关会议活动,通过这次展览,展示出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教育和鼓舞了各族人民,使民族平等、团结政策深入人心。经历了“十年动乱”之后,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之际,经过再次筹办,1979年10月1日《全国民族工作展览》与观众见面。

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博物馆在陈列体制上实行基本陈列与专题展览相结合。成功展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陈列》(1990年9月开展)、《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系列展——服饰、乐器、工艺美术品》(1994年9月开展)等基本陈列展和《中国苗族服饰展览》 、《中国彝族服饰展览》 、 《中国西藏社会历史资料展览》等专题展览。还有部分专题展览到全国各地进行巡展,如《历世达赖、班禅敬献中央政府礼品展览》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展览》等。其中《中国西藏文化展览》、《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服饰艺术展览》等十多个专题展先后在日本、美国、法国、前苏联、马来西亚、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成功展出。此外,民族文化宫博物馆还承接来华的如《江上波夫收藏丝绸之路文物展》、《日本国池田大作摄影艺术展》等国外优秀文化艺术展览,丰富了展出内容。这一系列的展览,为服务于“三中全会”后党在新时期的民族工作、民族文化建设和国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共收藏全国各地少数民族古代、近现代藏品五万余件,藏品分为: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服装服饰、民间乐器、钱币印玺、文书封诰、工艺美术、宗教用品等,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另有图片资料60000余幅,图书文献资料2000余册,音像资料500余盘。作为全国各少数民族重要的历史文化遗留物,这些藏品和资料不仅得以科学地收藏和保管,而且为举办不同类型的民族文化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自1959年以来,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共举办国际、国内民族文化、经济技术展览500余个,年均接待观众20万人次。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有一支较强的专业队伍,几十年来积极开展民族学、博物馆学的研究和探讨,发表和编辑出版了许多学术论文和著作。如: 《东方霓裳—解读中国少数民族服饰》 、《民族文博研究》 、 《中国苗族服饰》 、《中国苗族服饰文化》、 《中国彝族服饰》、《中国西藏秘宝和传统工艺》 、《中国西藏社会历史资料》 、《民族学博物馆学散论》 (论文集)、《中国少数民族面具》 、 《中国少数民族佩饰》 、《民族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论文集)等著作和画册。

展馆布局

展览馆馆藏民族文物4 万余件,有5个陈列厅,展陈面积3000余平方米。展览馆以收藏保护我国少数民族文物、研究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展示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民族工作成就为己任,在1994年9月,推出了充实后的基本陈列“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系列展--服饰、乐器、工艺美术品”,展览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民族服饰,按长衣和两截衣分别展示各少数民族服装和饰品;第二部分是民族乐器,少数民族一般都能歌善舞,有着悠久的音乐文化,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鄂温克鄂伦春族猎民使用的鹿哨、飞龙哨,南方各民族使用的铜鼓,堪称维吾尔族音乐瑰宝的《十二木卡姆》演奏时所用的整套乐器等等;第三部分是工艺美术品,我国少数民族心灵手巧,工艺美术品绚丽多彩。除基本陈列外,民族文化宫展览馆还经常举办各民族专题性临时展览,为增进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加强民族团结、弘扬华夏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机构设置

办公室负责党政日常工作的协调和督办;负责会务、机要、档案、保密、外事、信访等工作;纪监审办公室:负责纪检、监察和内部审计工作。工会办公室:负责工会日常工作。
  任:雍继荣副主任:郝承茹 鲁艳保密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李雪梅 纪检监察审计员:杨承江(正处级)纪检监察员:李国荣(副处级)工会主席:杨建国(正处级)
展览馆负责组织举办或承办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民族工作成就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主题展、民族团结先进事迹专题展;负责承办上级部门交办的大型展演活动;承接其它专题展览。民族艺术馆:负责组织举办或承办民族民间工艺作品、书画及雕塑创作作品、文学创作作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展览;负责承办或承接少数民族书画等艺术作品展评活动。
馆长:马志敏副馆长:卢晓华
图书馆负责收集、整理、保护少数民族古籍文献及图书资料;负责提供阅览服务;组织开展关于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专题研究;负责馆藏民族古籍文献及图书资料数字化建设;开展与图书馆界的合作与交流,为民族研究和知识传播提供公共服务。
馆长:吴贵飙副馆长:艾合买提 先巴
博物馆负责收集、整理、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负责举办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基本陈列;负责在国(境)外组织承办少数民族文化展演;负责中国博物馆学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组织开展关于民族文博的专题研究。
馆长:们发延副馆长:覃诗翠 陶颖
大剧院负责组织举办或承办少数民族文艺演出、汇演、调演、电影放映、有关会议;为少数民族同胞举行重大节庆活动、联谊活动提供服务;承接安排国(境)外有关文艺团体的演出活动。
院长:陈烨副院长:于平 朱继高 于明慧
民族画院负责组织开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题材的美术创作活动;负责组织开展有关重大庆典笔会活动;负责开展文化下乡活动;负责有关涉外活动书画作品创作的组织协调工作。
院长:王林旭(兼)综合部主任:胡春红(副处级)
信息中心负责信息采集、整理、报送和发布工作;负责宣传工作;负责起草有关重要文稿;负责网站建设与管理工作。
主任:何丽副主任:龚文龙
文 化交流中心负责主楼3-10层的文化活动安排;会议接待;场馆管理及其他工作。
副主任:李杨
人事处负责干部人事日常工作;负责岗位设置、机构编制、劳动工资、教育培训工作;研究制定干部人事工作规章制度。
处长:张树泉副处长:许传哲
财务处负责规划、财务工作;负责管理各类专项经费;负责研究制定规划财务工作规章制度。
处长:岑梅副处长:杨芳
总务处负责房产物资管理、基本建设和政府采购工作;负责研究制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章制度;负责组织接待民族联谊和民族节庆活动工作;负责后勤管理工作。
处长:刘建刚副处长:张宝钰 赵清真
保卫处负责安全保卫工作;负责同武警、公安、消防等部门的业务联系与协调工作;负责研究制定并组织落实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处长:刘保祖副处长:高坤平
离退休干部处负责离退休干部、职工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处长:巴雅尔 副处长:李静
事业发展中心负责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包括水电暖、通讯、交通保障,职工就餐,安保、消防监控值班,绿化等;负责联系餐厅俱乐部有关经营管理工作,餐厅俱乐部租赁合同期满后负责餐厅俱乐部及其他经营管理,在宾馆改造之前负责宾馆的管理;负责联谊活动接待、住宿服务,剧场、展览馆、民族艺术馆等场馆场务、保洁等服务。
主任:李海源党总支书记:魏玲 副主任:张大伟 徐荣深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主任:宫兆强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宋立坤

副主任:钟兴奎(畲族)

副主任:陈丹(女,彝族)

总会计师:孙嫄(女)

副司级调研员:赵星(满族)

党委委员:马志敏(回族)

主任助理:雍继荣(羌族) 张树泉

展馆特色

作为一个一流的专业性博物馆,多年来民族文化宫博物馆以其收藏的大量精美的民族文物而享誉国内外。其中尤以少数民族地区敬献中央礼品、服饰、乐器、宗教用品为特色。

工艺美术品

中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各民族工艺品质朴凝重。少数民族精美的工艺品多出自农牧渔猎民和工匠之手,与其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令时序、宗教祭奠等习俗紧密相连,并沿着造物之路延伸,经过世代传袭变异,积淀升华而具有“永恒的魅力”。它们既根植于各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又成长发展在多民族相互交融辉映的文化氛围之内,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中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以实用工艺为主,陈设工艺也占有主要位置。工艺美术品分为陶瓷工艺、编织工艺、雕塑工艺、金属工艺、织染绣与服饰、漆器工艺、民间绘画与剪纸艺术七大类。人们可以从中观赏到品类丰富的少数民族工艺品中,了解其世代传承的延续变化,多元化多层面的发展态势和积淀升华而形成的迥然相异的美学风格,深切感受到少数民族工艺品所具有的永恒魅力。

宗教用品

宗教信仰,是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各少数民族中,宗教对于社会生活、生产、文化艺术和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大致可以分为五种情况,一是原始宗教信仰,主要存在于20世纪50年代前后仍保留浓厚原始公社残余的一些民族中,以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为主,包括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巫教、萨满教等;二是藏传佛教,主要信仰的民族有藏、蒙古、土、裕固、纳西、门巴等民族;三是小乘佛教,主要信仰的民族有傣、布朗、阿昌、德昂等民族;四是伊斯兰教,主要信仰的民族有回、东乡、撒拉、保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等民族。此外,在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中部分人信仰基督教,俄罗斯族和鄂温克族的部分人信仰东正教等。

作为一个全国性民族博物馆,搜集收藏、陈列研究反映少数民族群众宗教信仰的有代表性的实物,以加深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尊重,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 馆藏代表性宗教实物主要包括:经籍典章、偶像、法器、服装服饰、乐器、绘画等。

乐器

中国少数民族乐器种类丰富,源远流长,在中国辉煌灿烂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上曾对中原音乐文化产生过深刻影响。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乐器现存有五百余种。一般是北方少数民族多使用弦乐器,流传影响甚广;南方少数民族多使用打击乐器和管乐器,地域特色鲜明。这些乐器种类繁多,形制各异,洋溢着浓郁的民族乡土气息,广泛运用于各民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娱乐社交,婚丧嫁娶,节庆聚会,宗教祭祀等活动。

少数民族传统乐器多由群众自己制作,品类丰富,特色鲜明,群众性、自娱性很强。许多古老乐器仍传习至今。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收藏有五十个民族的一百余种千余件乐器。主要分为:

吹奏乐器:包括号、笛、萧、埙、唢呐、芦笙等;

拉弦乐器:包括马头琴、艾捷克、马骨胡、三弦琴等;

弹拨乐器:包括伽椰琴、热瓦甫、琵琶、月琴等;

打击乐器:包括鼓、锣、钹、岭、沙巴依等。

服饰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千年历史的积蕴,千万里山河的滋养,各民族智慧的创造,成就了中华“衣冠之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

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是中华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纷繁的服装款式,精湛的服饰工艺,多彩的服饰民俗,不断丰富装点着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成为中华大地一道亮丽而绵延流长的文化景观;而蕴涵其间的工艺技术等服饰元素、生活情趣、审美观念、婚姻道德、宗教信仰以及多民族文化交融,复成为研究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内涵和认识东方文明独特形态的又一途径,成为中国服装产业成就中国气派、铸造民族品牌的宝贵资源。

为整理、研究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进一步丰富发展中华民族服饰文化。自1959年开馆以来,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逐步对中国各民族传统服饰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征集,现已累积收藏各民族服装服饰近万件,基本上反映出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整体风貌。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先后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国苗族服饰》、《中国彝族服饰》、《中国少数民族佩饰》等专题展览,并出版了相关画册、论著。

礼品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各少数民族敬献中央人民政府及国家领导人的礼品、贡品3500多件。今天,这些礼品已成为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的珍贵藏品,成为中央政府与地方各族人民及各界人士亲密关系的历史实物见证,成为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独具特色的典藏精品文物之一。这些贡品和礼品赠与的双方,多为中央政府的领袖和民族地方的政治、宗教领袖或上层人士之间,因此,它们不同与民间交往中表示友好和亲善的赠与物品。这些礼品记载和传递着地方各族人民及各届人士对祖国大家庭的热爱、对人民领袖的拥护与崇敬。

这些礼品涉及到藏、回、维吾尔、蒙古、满、苗、瑶、傣、佤、彝、白、达斡尔等30多个少数民族,内容包括民族生产、生活、经济、文化和宗教器物等方方面面。其中很大一部分礼品无论从工艺还是从材料和价值上看,堪称文物中的精品和珍品。有些礼品还与历史事件相关,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物价值。

在各少数民族敬献礼品中,尤以历世达赖和班禅敬献中央政府的礼品历史悠久、品种丰富。我馆收藏了许多五世达赖、十三世达赖、十四世达赖和六世班禅、十世班禅、十一世班禅等敬献清朝皇帝、慈禧太后、中央人民政府和国家领导人的贡品和礼品。这些贡品和礼品大多用金、银、珍珠、珊瑚、琥珀、松石、蜜蜡等贵金属和稀有宝石精制而成,文物价值极高,弥足珍贵。

图书馆

中国民族图书馆是一所全国性的少数民族专业中心图书馆,是我国少数民族文献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中心,承担着为中央国家机关民族工作和民族文化研究机构提供服务的重要职责与使命,并向全社会开放的公益性图书馆。1959年9月建成开放,原为民族文化宫图书馆,1989年4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文化部批准,改称中国民族图书馆。 中国民族图书馆坐落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内花园式庭院之中,馆舍面积4500平方米,有近百个阅览座位,并拥有国内少见的封闭式书库。

现设采访编目部、阅览典藏部、研究发展部、古籍特藏部、数字资源与网络技术部等5个部门。有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朝鲜、满、水等10个民族的工作人员34人。

中国民族图书馆多年来以藏书丰富,独具民族特色而著称。现有藏书60万 册,以汉文和少数民族文字文献为主,外文文献为辅。所藏的民族文献种类繁多,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24种;外文有英、俄、日、德等14种。特藏民族文字古籍近10万册(件),其中不少是珍本、孤本。文献中有不少国内外罕见的各种民族文字写本、刻本、金石拓片、舆图,还有年代久远的稀世真品、菩提叶写本等。汉文古籍中大量收藏了地方志、史志、民族史志、年谱、传记,并有部分孤本。如《甘省便览》、《西昌备乘志》等。此外还有极为珍贵的元初补雕的《金藏》,它是《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的底本之一。民族文字古籍中,有藏、蒙古、满、维吾尔、彝、壮、水等文种,仅藏文经典就有三千函,数万种之巨。这些古藏文珍品中有《红史》、《萨伽班智达贡嘎坚赞本生事记》等。其它民族典籍精萃有蒙古文《成吉思汗格言》、彝文《西南彝志》、水文《正七》等。

2008年3月1日,馆藏《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菩萨本行经三卷》、《三传密经》(藏文)、《大藏经?甘珠尔》(藏文)、《西南彝志》(彝文)、《逢井》(水文)等6种古籍入选国务院颁布的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2009年6月,馆藏藏文《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帕当巴桑杰息结汇集》、《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释》、《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难释》、《帕当巴桑杰传及息结传授录》、《瑜伽自在织布师传薄伽梵上乐轮之身灌顶仪轨》、《密宗四部总建立》、《摄陀罗王时轮注释根本摄陀罗随入一万二千无垢光》、《诸至尊具德大师传授法录》、《噶举派教法史》、《目录集加持速降》、《语词库轮释》、《丹珠尔》(二百二十五函),蒙古文《丹珠尔》(一百八函)和水文《正七》等15种古籍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2009年6月,中国民族图书馆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2010年6月,馆藏《唐陆宣公集》二十二卷等31种古籍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中国民族图书馆丰富而独特的藏书体系不仅赢得了“民族典籍之宫”的美誉,而且为对外弘扬中华各民族的古老文化,对内开展多层次、高质量的读者服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首先,图书馆积极开展外借、阅览、邮借等多种服务业务,每年可接待国内外读者万余人。

其次,设有缩微照相机、复印机、微型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几十台,为开发文献资源做出了努力。自1981年以来,陆续复印出版了《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八旗通志》、《丹珠尔》和《妙法莲华经》、《声闻地》贝叶写本等几十种30万余册图书,服务范围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有的还传播到国外。此外,图书馆编辑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工作大事记》、《中国少数民族图书馆概况》、《藏文典籍目录》(1~3)、《中国民族年鉴》(1995年卷-2003年卷)、《民族图书馆学研究》(1~5集)、《中国民族地区图书馆调查》等书。

中国民族图书馆长期来致力于推动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自1983年起先后多次举办民族地区图书馆馆长研讨班、进修班,采取多种方式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至2010年共主持召开11次“全国民族地区图书馆学术研讨会”,为广大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者提供了非常好的相互学习学术交流平台,并促进了民族图书馆学学科的发展。

2001年,图书馆建成局域网,开始自建中文新书书目数据库、期刊库和少数民族文字新书书目数据库,从采购编目到对外借阅全面实现了计算机化和无卡片管理。先后购买安装了民族类万方电子期刊库、超星电子图书、阿帕比电子年鉴和知网社科类电子期刊库等电子文献约50万册。

2005年以来,中国民族图书馆在民族文化宫党委积极引导和强有力的支持下,除圆满完成图书馆各项基础工作外,围绕“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题,积极向国家民委、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等有关部门申报科研项目,科研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截至2010年12月,共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13个项目的审批立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个、省部级项目11个。通过科研工作,中国民族图书馆一方面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中国民族图书馆在民族类图书馆界的影响和知名度。

另一方面,与国际间的交往逐年增加,先后接待了日、美、英、印度、意、澳、德、尼泊尔、泰、匈、伊朗、蒙、朝、韩、吉尔吉斯等国的政府官员、图书馆界学者、学术团体和民族宗教界人士以及旅居国外的藏胞及台、港、澳同胞等,并派员出访了匈牙利、澳大利亚、前苏联、印度、日本、蒙古、土耳其等国,与国外及台、港、澳许多学术机构和图书馆建立了友好文化交流关系。

中国民族图书馆是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常务理事单位。

2008年,国家民委已确定民族文化宫的续建工程将以中国民族图书馆新馆建设为主。届时新馆将拥有2万多平方米的宽阔空间,一流的现代化设备及更加成熟的专业队伍,为建成全国民族文献收藏、展示中心而努力。我们的民族图书馆事业将走上崭新的发展道路。中国民族图书馆将为国家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建筑 十大建筑 宝顶 朱德 宋庆龄 刘少奇 彭真 鄂温克 鄂伦春族 宫兆强 哈萨克 艾捷克 中华服饰文化 中国服装 达斡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