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晚清,广州的博学多才学者首推陈澧,他对天文、地理、历史、数学、诗文、乐律、文字学、书法均有造诣,无论整理文献、改革教学、科学研究,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一生著书116种(含未刊)。

作者

陈澧(1810-1882),字兰甫,世称东塾先生,番禺县捕属(今广州) 人。9岁能诗文,17岁中秀才,肄业于粤秀书院(在今西湖路大马站),与卢同柏、桂文耀、杨荣绪被誉为“四俊”。1832年中恩科举人。他先后向张维屏学诗、向侯康学史、向梁汉鹏学数学。

1833-1852年,陈澧先后7次应考,均名落孙山,从此绝意仕途,专心著书立说和培养人才,终成一代大家。

著作

陈渔精于诗词。后人对其早年词集《亿江南馆词》评价甚高。25 岁起他转到以经史等为主的学术研究,迭出成果,声名遂著。广东巡抚郭富焘曾说:“到广东只有会晤过陈澧的,便不枉此行了。

他的早年著作《切韵考》,用双声、迭韵剖析了切韵法。把双声分为40类,其中清声21类,浊声19类;迭韵则以《广韵》的4声为准;还把全部汉语语音列表定位。梁启超称其为“绝作”。他还写了便于初学音韵的《音说》;又科学地分析广州方言,揭示其规律而写成《广州音说》,是最早研究广州方言的著作。他指出广州方言是因中原移民而保存了中古时代汉语音韵,这是他一个重要的发现。

陈澧读凌廷堪《燕乐考原》时发现讹误甚多,便著《声律通考》予以论辩纠谬。他考证出音乐中的84调的流行应提前到隋唐时代,并对历代乐理上的12律、12宫、4清声、16字谱、唐宋28调等详加考证和论述,成为研究中国古代乐理和音乐史的专著。他还据阮元《积古斋钟鼎款识》,考出苟勘“笛”的声位,而仿制了这种古筒,成为中国研究和复原古乐器的先驱。又在唐宋诗词中考出调曲、调名,选出最符合原曲音乐的诗词,制成乐谱,编写了《唐宋歌曲新谱》。

学风严谨

1840年,陈澧出任学海堂(在越秀山麓)学长。他坚持创办人阮元确立的以经史反汉魏六朝唐宋诗文为主的讲学宗旨,不搞应科举考试的时文陈俗。他以顾炎武“行已有耻,博学于文”为校训,提出打破历来汉学与宋学的门户之见,主张要沟通汉、宋而以义理为依归的治学思想,发扬了清初顾炎武、黄宗装、王夫之所开创的朴实、严谨的学风。他还取得官方资助,先后刊刻了《十三经注疏》、《四库全书提要》、《通志堂经解》、《古经解汇函》、《小学汇函》、《通典》、《续通典》和汉代经学大师郑玄《郑氏全书》等巨著,为岭南的文化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典籍。

爱国思想

鸦片战争前夕,他积极提出设险以防、水师与水勇并重的反侵略战略思想;主张“中国兵强,乃能驱策四夷”。他曾写下了《虎门观潮》、《得藕江书却寄》和《炮子谣》等爱国诗篇。

1857年12月,英法联军攻陷广州,他举家避难南海县横沙村,还协助当地办团练御外侮。3年后侵略军退走,他即返广州修葺被战火所毁的学海堂,邀请了张维屏、梁廷楠、谭莹、金锡龄、李应田等众多学者名流,举行复课典礼,并各赋诗为记,陈澧赋诗云 :

半天霞彩拥层峦,晓踏虚堂雨乍干。战后山余芳草碧,春来花似酒颜丹。去年此日乡愁黑,万紫千红泪眼看。难得故林无恙在,莫辞沉醉共凭栏。

学识过人

陈道学识过人,他指出魏源的地理名著《海国图志》中一些不实之处,深得魏源敬服而一一改正。邹伯奇的《学计一得》、《格术补》、《地图》等科学著作也请他作序。他又用欧几理德《几何原本》来参核《墨子》中有关数学问题的论述,写了《读墨子》。他还整理数学习题,刊刻《弧三角平视法》。

他以9年时间著述最具经学思想的《汉儒通义》。他集汉代义理之说,论证了汉学与宋学门户之见毫无依据;提出不能以训话(即汉学) 和义理(即宋学)来衡量学术上的分野;主张打破门户之见,互为补充,各取所长。

他考证出《后汉书》作者范哗谋反被处死是一起冤案,以丰富的史实写了《申范》一书为其平反,在史学中独树一帜。他研究了《水经注》,著《水经注西南诸水考》,纠正其在温水、浪水、若水、淹水、沫水、青衣水、叶榆水、存水等水系地理状况的说误。他考证了中国最早的历法汉代“三统历”,著《三统术详说》。

《学思录》

《汉儒通义》快成书时,他投入了《学思录》的著述。《学思录》略仿顾炎武《日知录》形式,但更扩展为对经、史、子、文字学等作全面和系统的考证和论述。该书每章都作史料搜集、前人议论和自己考订、阐述、论辩,均能独立成为评传、史论或学术史是陈渔学术研究的崭新开拓。

1865年,应两广总督瑞麟、广东巡抚郭富焘之聘,与学生赵婴齐测绘广东省全图。他们搜集大量资料和数据,绘制成《广东图》20卷及资料详尽的《广东图说》90卷,在当时处绘图学的领先地位。

1867年,他离开主持了27年的学海堂,转聘于菊坡精舍(也在越秀山麓)任山长。他主张改变科举制度,指出“政治由于人才,人才由于学术”,并开始用启发式教学。在此期间,他参与了同治《番禺县志》编纂工作,又主编了《香山县志》。

1871年,他大病愈后,即将积稿数百册的《学思录》整理为《东塾读书记》。

1875年,远在江苏的学者刘熙载深知《学思录》的学术重要性,来信劝他把著作立即刊刻成书。他接受了,到他去世前,《东塾读书记》已刊至第九卷,每一卷刊出,均为时人所珍视。

1881年,他已过70岁,两广总督张树声、广东巡抚裕宽以他“香年硕德,学行纯笃”上奏,旨赏五品卿在了,褒其“援学敦品”。1882年,逝世于菊坡精舍山长任上。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出版物 书籍 陈澧 陈渔 汉语音韵 炮子谣 陈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