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泰和古称庐陵,地处井冈山东麓,面积2667平方公里,人口59.8万,其中城市人口20.2万。泰和城区地处素有“江南一等富庶地”之称的吉泰平原,此处河网纵横,自古为江南望郡、商贸重镇,本土企业中诞生上市公司2家。泰和机场位于泰和西郊15公里处,已开通每日往返北上广深及14个中远程省会城市的航班。

泰和以“地产嘉禾,和气所生”而得名,东汉末年建县,是庐陵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来文风鼎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春秋白口城和槎滩陂,其中槎滩陂于2016年入选世界遗产快阁黄庭坚的《登快阁》而闻名遐迩。科考以来产生了3名状元、4名榜眼、4名探花、496名进士,1261名举人。泰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诞生了18位开国将军和一批省部级以上干部。抗战期间,泰和为江西省省会浙江大学在此办学、国立中正大学在此创办。

泰和自古就是水陆通衢之地,时速350公里/小时的京港台高铁设泰和站,站房面积8000㎡,设5台9线。京九铁路泰和站为当年京九线上建成的最大县级站。京港台高铁京九铁路吉衡铁路、泉南高速公路、泰井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广吉高速公路、吉泰一级公路、319国道105国道在泰和纵横交错;泰和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达100万人次,为江西第三大机场;赣江可常年通航千吨级货轮。

2016年12月,中共吉安市委审议通过泰和撤县设市有关事项,撤销泰和县,设立泰和市。

2019年11月,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历史沿革

泰和古为扬州南境,春秋、战国先后属吴、越、楚,秦属九江郡。

西汉为庐陵县境,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置西昌县,为庐陵郡治,故城在今县城西1.5公里。

三国:吴末,析西昌置东昌县(今吉安县永和镇),属庐陵郡。

晋:太康元年(280),庐陵郡治迁石阳(今吉水县东北10公里),西昌属之。

南北朝:大宝元年(550)六月,陈霸先驻军西昌。南朝陈时,西昌。

隋:开皇九年(589),复置西昌县。开皇十年,废西昌,并东昌、遂兴(今遂川、万安)、广兴(今莲花)、永新等地置安丰县。

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一说十年)以“地产嘉禾,和气所生”而更名泰和县,属吉州(后称庐陵郡)。泰和之名始此。

大业八年(612)因安丰治非津要,仍徙至西昌故城,属庐陵郡。

唐:武德五年(622)置南平州,领泰和、永新、广兴、东昌四县,泰和为州治。武德八年,废州,并永新、广兴、东昌三县入太和县(改泰为太),属吉州。

贞观元年(627),吉州属江南道。五年,西昌因兵祸,县治复徙安丰旧治。显庆三年(657)析太和复置永新县

开元二十一年(733),吉州属江南西道

天宝元年(742),太和属庐陵郡。乾元元年(758),庐陵郡复改吉州,太和属之。

乾元三年(760)(一说贞元三年),县治移白下驿西(今实验小学内),属吉州。

五代十国:南唐时(937-943),周矩倡筑槎滩、碉石二陂,灌高行(今禾市)、信实(今螺溪)两乡田地。

南唐保大元年(943),析太和地置龙泉场,后升为县(今遂川县)。

宋:熙宁四年(1071),分太和之诚信乡置万安县。

元祐七年(1092),割县境高行乡三堡肃永新县。

德佑元年(1275)二月,文天祥在樟塘募兵抗元,三月,元军攻占县城。七月,文天祥收复太和。

元: 元贞元年(1295),太和县升为州,属江西行中书省吉安路。

至正十八年(1358)九月,陈友谅军攻占太和。

至正二十五年(1365),常遇春平定太和。

明: 洪武二年(1369),废州,复为泰和县(改太为泰),属江西布政使司吉安府

永乐十三年(1415),陈循中状元。

永乐十九年(1421),曾鹤龄中状元。

正统九年(1444)三月,杨士奇卒,归葬泰和。

成化十四年(1478),曾彦中状元。

成化二十一年(1485),大水入城,决天井坝为河,赣江改道10余公里。

正德六年(1511),用砖筑城墙,并改建六门。

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攻入泰和,设官施政。

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入城。

康熙十五年(1676),二月,吴三桂部进占县城。十一月,清收复泰和。

雍正七年(1729)10月,修县城六门。

咸丰五年(1855)十一月,太平军攻占县城。

光绪二十六年(1900),县人响应义和团,烧毁天主教堂。

宣统三年(1911),汤漪(南溪人),代表江西省出席临时国会,任参议员,选举孙文为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民国11年(1922),北伐军抵泰和,委任官员。

民国12年(1923),广东革命军,第二次进驻泰和。

民国15年(1926),7月,成立中国共产党泰和特别支部。9月,北伐军再次入城。是月,成立国民党泰和县党部筹备委员会。11月,宋庆龄和苏联顾问鲍罗廷道经泰和,县党部及各界人士前往码头迎送。

民国17年(1928),毛泽东在太湖村成立村工农兵政府。

民国18年(1929),彭德怀在禾市和马市一带打击土豪劣绅。

民国19年(1930),7月18,毛泽东、朱德、陈毅、罗荣桓等率红军前委、总司令部、红四军等在古坪休整。毛泽东找地方干部谈话,做调查。24日,红二十军攻克县城。

民国20年(1931),5月,毛泽东、朱德在白云山上指挥红军打第二次反“围剿”第一仗,全歼国军第28师。

民国26年(1937),10月,陈毅、曾山等率游击队北上抗日,苏区干群到江边迎送,县政府设宴招待。

民国28年(1939),上半年起,日军进占南昌,江西省政府陆续迁至泰和,成立临时省会。

民国29年(1940),国立中正大学在杏岭村成立。

民国31年(1942),5月,廖承志,监禁在泰和马家洲集中营。12月,在上田,举办全省体育运动大会。

民国34年(1945),1月,日军由湖南攻赣洲,窜扰县境垇头、高市、白土街。7月,日军撤退,窜扰泰和。马家洲300栋店面和全部民房、永昌市200余栋民房被烧毁。

民国38年(1949),7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5兵团44军157师470团炮兵营解放泰和。泰和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省政府主持开工复修梅陂。

1950年4月5日,驻军解放军炮兵营改编为泰和县中队。

1951年,组建康复医院,治疗抗美援朝伤病员。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和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来县访问。

1953年,中共泰和县委在县城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

1954年,2月,万安所属上宏、苏溪2乡划归泰和。4月,在县城召开泰和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955年,7月,在县城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泰和县首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956年,6月,泰和县第一座水电站白土乡水口村水力发电站开工。(9月竣工,装机12千瓦)

1958年,7月,泰和至井冈山公路正式通车。

1965年,5月,毛泽东主席由井冈山经泰和至吉安。

1969年,动工兴建老营盘水库

1970年,泰和机场(今井冈山机场)开工兴建。1973年竣工。

1972年,邓小平视察井冈山糖厂(今泰和糖厂)、泰和拖拉机制造厂。

1978年,在上田设立泰和鸡原种场,进行泰和鸡保种工作。

1980年,列为全国商品牛基地县。

1982年,泰和酒厂研制的白凤乌鸡补酒被选为国家外交部礼品酒。

1983年,千烟洲被列为江西省吉泰盆地红壤丘陵开发试验研究中心。

198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视察泰和酒厂和武山恳殖场。

1988年,11月,泰和大桥工程开工。

1996年,京九铁路全线建成通车,过境泰和县设站,名井冈山站。

2001年,12月,曾庆红在泰和考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2006年1月1日起,井冈山站正式更名为泰和站

2008年10月14日,习近平在泰和县禾市镇熊瓦村考察调研,和收割稻谷的农民一起打稻谷,与村民一起拉家常,详细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2009年9月24日,李克强到泰和县禾市镇丰垅村粮食高产示范田调研,与农民拉起家常,算起投入产出账,认真倾听群众的建议。

2012年泰和工业园成为江西省第一批重点省级工业园区, 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达104亿元,同比增长12.5%;财政总收入突破13亿元,达13.58亿元,同比净增2.48亿元,增长22.3%。

国务院2012年正式颁布《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 ,泰和作为中央苏区县,2013年开始国家安排国家工商总局对口支援泰和县。

2016年12月23日,泰和撤县设市审议通过。

2017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7.87亿元,增长9.4%;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达20.89亿元,增长8.1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85亿元,税占比调整为78.1%,提高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95亿元,增长13.%;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4%,外贸出口增长51%。

行政区划

泰和县辖16个镇、6个乡、2个场(澄江镇碧溪镇、桥头镇、禾市镇、螺溪镇、石山乡南溪乡苏溪镇马市镇沿溪镇塘洲镇冠朝镇上模乡、沙村镇、水槎乡、上圯乡老营盘镇中龙乡小龙镇灌溪镇苑前镇、万合镇、武山垦殖场、泰和垦殖场),县政府所在地澄江镇是泰和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北距南昌市区262公里、吉安市区42公里,西上井冈山市区114公里。

地理环境

泰和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吉泰盆地中心的吉泰平原,东南毗兴国县,西连井冈山市、永新县。泰和县东西长105公里,南北宽57公里,总面积2667平方公里。

境内地貌多样,山地面积占16%、丘陵面积占54%、河谷平原面积占30%,吉泰平原(泰和境内部分)为泰和最大的平原。年均日照1756.4小时,气温18.6度,无霜期281天,降雨量1726毫米,光能充足,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丰沛,属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自然资源

泰和县森林覆盖率51.6%,森林蓄积量450万立方米。已知的高等植物资源有2500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树达89种,是江西省木材重点生产基地。

赣江贯穿中部,过境河段长59.1公里,仙槎河、仁善河、牛吼江、禾水、蜀水等11条支流均汇归赣江,构成羽状的赣江水系,总集雨面积1.1万平方公里。地表水多年平均总量达22.44亿立米,过境客水量多年平均达380.93亿立米,水能理论蕴藏量6.75万千瓦,现有各类蓄水工程2673座,其中大(二)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3座。

泰和已发现矿种20余种,矿点50多处。其中钨矿总储量130万吨,品位1.5%;石灰石、瓷土、型砂分布广,储量大;南溪石膏矿品位达95%以上。

人口民族

据公安部门人口统计年报,2017年末全县总人口为598012人,比上年增加2657人,其中城镇人口202787人,乡村人口395225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5.6‰,人口死亡率为6.4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13‰。在总人口中,男性312722人,占总人口的52.3%;女性285290人,占总人口的47.7%;男女性别比为109.6:100。

经济

综述

2017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67.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9.15亿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84.52亿元,同比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54.2亿元,同比增长11.6%。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9.9∶48.4∶31.7变化为今年的17.4∶50.3∶32.3。人均生产总值31978元,比上年增加3844元。

第一产业

2017年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1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23.11亿元,同比增长6.13%;林业产值6.15亿元,同比增长10.1%;牧业产值13.71亿元,同比增长0.5%;渔业产值5.28亿元,同比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89亿元,同比增长6.8%。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3349公顷,同比下降0.9%。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8299公顷,同比下降0.2%;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4021公顷,同比下降4%;烟叶种植面积570公顷,同比增长30.4%;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5603公顷,同比下降6%。

全年粮食产量550438吨,同比增长0.3%;油料产量28611吨,同比增长6.8%;烟叶产量1561吨,同比增长39.5%;蔬菜产量397969吨,同比下降3.2%。

年末生猪存栏18.79万头,同比下降16.1%;全年生猪出栏47.24万头,同比增长4.2%;年末牛存栏20.59万头,同比增长6.9%;全年牛出栏14.81万头,同比增长3.7%;年末家禽存栏116146百羽,同比增长0.4%;全年家禽出栏240087百羽,同比增长0.5%。全年肉类总产量91723吨,同比增长2.8%。水产品产量27478吨,同比增长3.1%。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57.2万千瓦,同比增长1.2%。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31669吨,同比增长6.7%。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108吨,同比增长16.1%。有效灌溉面积50.55万亩。

第二产业

2017年,全县工业增加值75.95亿元,同比增长10.1%,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5.24%,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规模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00.1亿元,同比增长11%;增加值同比增长9.4%。2017年,园区基础设施投入96360万元,现有投产工业企业140户,全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87.16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8.4%;主营业务收入268.31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3.1%;招商实际到位资金93.97亿元,同比增长87.42%。

建筑业企业快速发展。2017年,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2家,完成总产值100089万元,同比增长24.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994万元,同比增长27%;利润总额5214万元,同比增长138.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7.5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

全年累计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3.35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5.45亿元,同比增长30.3%。

第三产业

201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59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14.92亿元,同比增长11.8%;零售业商品销售额43.5亿元,同比增长15.7%;住宿业营业额0.5亿元,同比增长12.8%;餐饮业营业额6.09亿元,同比增长16.8%。全年游客总接待量306.27万人次,同比增长17.2%。旅游总收入25.99亿元,同比增长24.2%。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490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8%。

年末县域铁路里程110.77公里,公路里程5005.317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62.703公里,水运航道里程91.5公里。

年末营业性汽车拥有量4729辆。其中载客汽车137辆,3745客位;载货汽车3984辆,36886吨位。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7469万元,比上年增长28.4%。电信市话年末用户1.08万户,农话年末用户1.41万户,年末手机用户5.58万户;年末移动通信用户26万户,同比增长18.2%;年末联通通信用户6.07万户,同比增长9%。

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87亿美元,同比增长16.4%。其中,出口4.59亿美元,同比增长51%;进口3.28亿美元,同比下降11.8%。实际利用外资9274万美元,同比增长10%;实际利用省外项目资金54.38亿元,同比增长12.2%。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0.89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国税部门完成9.9亿元,同比增长33.8%;地税部门完成6.42亿元,同比下降9.6%;财政部门完成4.57亿元,同比下降5%。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85亿元,同比下降6.9%。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6.99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68亿元,同比增长13.4%;教育支出8.99亿元,同比增长8.4%;科学技术支出0.85亿元,同比增长17.3%;农林水事务支出4.87亿元,同比增长13.8%;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6.69亿元,同比增长13.8%。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57.42亿元,比年初增加24.43亿元,同比增长10.49%。其中,住户存款173.19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36.56亿元,广义政府存款47.62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33.64亿元,比年初增加24.77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短期贷款58.4亿元,同比增长15.8%;中长期贷款74.67亿元,同比增长34.2%。

社会事业

教育

2017年末全县共有普通中学37所,在校生28442人,比上年增加2028人。高中入学率为92%,小升初升学率为100%。小学学校250所,在校生54461人,比上年增加1437人;特殊学校一所,在校生132人;幼儿园371所,在园人数20062人。

文化

2017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拥有县级广播电视台1家。年末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8%,有线电视用户达10.25万户。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11.93万册,比上年增长3.9%。

卫生

2017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557所,其中:医院6所、卫生院25所。卫生机构床位数2634张,其中:医院1639张、卫生院735张。年末执业(助理)医师968人,注册护士1245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2.42万人。

居民收入

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84元,同比增长8.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6262元,同比增长9%,其中,食品烟酒支出4736元,同比增长0.5%,衣着支出1416元,同比增长13.8%,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028元,同比增长2.7%,医疗保健支出491元,同比下降4.1%,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397元。同比下降8.5%,交通和通讯支出1024元,同比下降5.4%,居住类支出4937元,同比增长41.4%。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22元,同比增长10.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249元,同比增长16.6%,其中食品烟酒支出3692元,同比增长10.5%。

社会保障

2017年末,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3600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4177人。以关注困难群体、保障基本民生为重点,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2017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329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2697人。年末全县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5个。

基础设施

2012年,马头山、村口垅等7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成,占坑、大沙塘等15座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螺溪、禾市2.8万亩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全面建成,苑前、万合、苏溪等小农水高标准农田全面开工,马市防洪堤五河治理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上圯防洪工程、洞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南车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加快推进。全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83万亩、通道绿化里程110.6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7.65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6平方米,城镇化率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达48.76%。泰和大道北延、滨江大道一期、泰和大道南延一期、工农兵大道东延一期、白凤大道“白改黑”二期等路网新建、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文沿路(西段)改造扎实推进。新行政中心大楼顺利封顶,体育中心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西昌广场、泰和门即将全面竣工,日产5万吨自来水厂一期工程春节前实现试运行,嘉禾公园、澄江便民服务中心、泰和物流园等项目稳步推进。

2016年,泰和征地3195亩、房屋拆迁2.3万平方米。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1.15平方公里,新增近万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5.7%,提高1.5个百分点。龙潭大道、澄江大道西延,滨江大道北延、胜利路南延等路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体育中心二期,商会大厦、城区污水网管等建设加快推进。70个中心村、新农村建设点全部达标成型,高标准打造了苏溪旗山村、马市车田村、沿溪草坪村及苏马线美丽乡村示范带,荣获省、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泰和是抗战期间“文军西征”的重要中转站,也是江西省战时省会所在地。1938年2月,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率浙大西迁泰和办学7个多月;1940年国际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原中央研究院院士胡先骕先生在泰和杏岭村创办了国立中正大学。

泰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留有白云山战斗指挥所、老营盘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多处革命胜迹。

1926年7月,泰和县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泰和人民积极支援北伐战争,开展工农运动,举行农民武装暴动,组织革命武装,配合红军反“围剿”。

本地方言

泰和县本地方言主要有赣语客家话,其中客家话主要分布在桥头、碧溪、老营盘、上圮、中龙、小龙、水槎、沙村等乡镇。

风景名胜

泰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古塔25座、古桥35座、古祠518栋、牌坊37座、古庙17座。有古文化遗址10余处、古墓7处。白口城遗址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已确定为庐陵县治;快阁始建于唐乾符元年,被录入《中国名胜词典》,因北宋黄庭坚任泰和县令期间作《登快阁》诗而闻名遐迩,黄庭坚、陆游、文天祥杨万里等文人骚客都曾亲临游览题咏;建于后唐的槎滩陂,为当时江西水利之冠,至今仍在发挥灌溉效益。“红色”方面,泰和是革命老区之一,革命胜迹遍布泰和县各地,白云山战斗指挥所、老营盘革命烈士纪念碑、马家洲集中营、三十都秋收暴动动员大会旧址等,让人心驰神往。

白口城遗址

白口城春秋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座落在县城西南郊赣江大桥南岸,东靠赣江大桥引桥和319国道,北临赣江,城址分内城和外城,总面积达23万平方米。经考古勘探、发掘表明,它是我省目前发现保存最好、面积最大、文化堆积最厚的一座汉~晋时期的城址,说明远在二千多年前的汉代,这里就已成为江南的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庐陵文化的发祥地。2006年6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快阁

快阁座落在县城东隅泰和中学内。始建于唐乾符元年(公元874年),旧名慈氏阁,北宋初知县沈遵更名快阁。快阁历经四次兵火六次重修五次重建。1973年,快阁被龙卷风摧毁,1984年重建,但未能竣工。占地约1225平方米(比原扩大2倍),通高约24米(比原加高4米)。为我县西昌八景之一。它为研究古建艺术及泰和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望仙桥

望仙桥,又名迎仙桥,座落在县城东门快阁东面“望仙门”下。据传晋代王子瑶、唐代匡智叔侄在东面王山成仙,站在桥上可望见此山而得名。桥东西向,横跨护城河,为隋唐至清代东达吉州,西至龙泉(万安、遂川)的必经桥。北宋熙宁间(公元1068~1077年)本县萧平野重建,清康熙、乾隆间修。桥单孔单拱,粉红石并列错缝砌成,长8.30米,宽3.33米,高3米,桥面铺青条石。它的保存有助于古建技艺和桥梁的研究。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八排

十八排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水槎乡新桥村境内,因沿山边有18条横排(山路),故此得名“十八排”,十八排上山峰林立,延绵起伏,风光秀丽,海拨1176米,为全县最高峰,与兴国县接壤,森林覆盖率达95%。有“天然氧吧”之称。省重点工程山地风电“能源谷”项目就建在“十八排”山脊上,完工后的“十八排”已经成为新桥村的重点旅游景点。

泰和天湖山

泰和天湖山位于水槎乡西阳畲族村,海拔1152米,是全县第二高峰,其植被呈三个层次分布:山顶是万亩高山草甸,平缓起伏,郁郁葱葱,如蒙古草原,与山腰的茂密森林界线分明,景致奇异,蔚为壮观。山顶有“天湖”,湖水清澈,一年四季不干涸,湖边有座观音古寺,四季香烟缭绕;山腰有万亩次原始森林,丛林中怪石嶙峋、飞瀑成群,有“虎头崖”、“蛤蟆石”、“观景台”、“将军石”、“取经回头石”、“童子拜观音”、“鹰嘴石”等,天然造化,栩栩如生,有“历古潭”、“三叠泉”、“玉带飞虹”等瀑布,或汩汩流淌,或湍急奔流,还有50多种珍稀树木,如:树枝全部向一个方向生长,且像一只只托起的手的“千手观音树”、直径达三尺生于峭壁上的“楠木王”、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银杏”、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红豆杉等;山脚是万亩翠竹、千亩高山茶场,还有几个历经千年的古法造纸坊点缀其间。

科甲第(明德堂)

科甲第(明德堂)座落在万合镇梅冈村,是一座具有明清典型特色的古祠堂,于宋绍定四年(公元1231年)始建。该祠堂座北向南,虽经760多年风雨仍保存良好,它的存在对研究明清的历史、民俗及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2000年7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贞节坊

贞洁坊座落在桥头镇龙洲村。此石牌坊为严略三之妻温氏守节而立。建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粉红石石榫串固,四柱支撑而成。全坊四柱三间三檐,平面呈长方形,长4.9米,宽1.4米,高5.5米。坊柱和石匾均浮雕有龙凤、花卉和人物。雕工精细,线条流畅,形态逼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稳重壮观之感。其制作工艺和装璜艺术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古老的民族建筑技艺和雕刻艺术,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资料。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山岭遗址

金山岭遗址座落在螺溪镇黄洲村委槎源村南约200米的丘陵中,南临禾水河。因烧窑取土,地下的古代遗物都暴露在地面上,采集有残石刀、陶鼎(鬲)足及方格纹、米字纹陶片。经考古鉴定,属战国遗址。它为证史、补史提供了实物资料。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不调禅师墓塔

不调禅师墓塔座落在水槎乡西阳山黄龙坪上,座北朝南,外呈馒头形堆,封土高约10米,直径20米。在唐后期调公自桐城(安徽)来水槎西阳山,三年后募捐建“宝藏寺”,辖脚庵108座。甲申调公殁,戊子兵乱,寺尽焚,“黄龙坪”调公墓塔仍在,后人为纪念他,山下二村取名为黄龙村和宝藏寺。其墓于1982年被挖开三层,地下墓塔呈八角形,下存几层不祥。它为考证我县的佛教史提供了佐证。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府山城遗址

府山城遗址座落在沙村镇学士里山上。东连319国道和丘陵,西、南临云亭河,土城,为南朝(陈)筑,“陈置隋废”(县志载)。土城中暴露的古代遗物有石铲(残)和回字纹、云雷纹等陶片。经考古鉴定,属西周遗址,其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它证实泰和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1984年公布为到县文物保护单位。

泰和县部分文物保护单位
老营盘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白云山战斗指挥所县委县苏旧址马家洲集中营
南无桥(沿溪镇潋溪村“南无阿弥佗佛”)龙头山塔(又叫狗子脑塔,明代列为西昌八景之一)槎滩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江西省创筑最早规模最大的古建水利工程)杨士奇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朝宰相墓)
尹直墓(尹直,弘治间入内阁(副宰相),进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萧彦祥墓罗钦顺墓(上模乡油居村委桃岗村南150米的山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郭子章墓:座落在上模乡讴里村委林川村后井坑山上。郭子章,冠朝镇冠朝村人,官至兵部尚书,谕祭,赠太子少保,谥文定)
曾彦墓(位于泰和县沙村镇新华村委三山里村山垇里。曾彦,今泰和沙村南坑人,成化十四年(1478)状元及第,大魁天下,为泰和县三状元之一)陈循墓(位于澄江镇龙门村委康家组陈家山上。陈循,泰和县三状元之一,明朝宰相,辅弼五代皇帝)周矩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矩后唐天成二年(927)进士)飞锡桥(座落在碧溪镇江边村西北约1公里处的泰井公路旁。因桥西北建有飞锡阁而得名。南宋嘉熙年间江边村李氏建)

著名人物

先后产生:举人1261名、进士396名,其中状元3名、榜眼4名、探花4名。状元陈循、曾彦、曾鹤龄,五朝元老、内阁首辅杨士奇,《永乐大典》编纂代总裁梁潜,著名理学家罗钦顺、欧阳德、胡直,著名词人刘过,诗人刘崧,水利家周矩,农学家曾安止,画家郭诩,军事家郭子章,官至尚书的还有尹直、欧阳铎、王直、萧镃、肖桢、肖晅,其他古代名人还有罗韬、尹昌隆、周中和、周是修、张达、曾翬、余学虁、杨相、杨景行、萧泰登、汤流、宋琮、陈谟等。近现代名人有政治学家萧公权,原国立中正大学校长萧蘧,经济学家萧庆伦,早期杰出的革命家、中共江西“三杰”之一袁玉冰,“三十都暴动”组织领导者康纯、翁德阶、肖拔群,长征战斗英雄郑士志,抗日民族英雄郭辉勉等。泰和县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5749名,诞生了18位共和国开国将军。

城市荣誉2019年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11月,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交通运输2016年末县域铁路里程78.37公里,公路里程2398.075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47.366公里,水运航道里程91.5公里。年末汽车拥有量4888辆。其中载客汽车150辆,3739客位;载货汽车4738辆,54442吨位。1932年修建了境内第一条公路--赣粤线泰和段。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通过发动群众进行大规模建设,开始实现乡乡通公路。自1996年京九铁路通车开始,作为区域交通中心,泰和县的对外交通获得大发展的机会,经过赣粤高速公路、泰井高速公路、G72泉南高速公路、G45大广高速公路、吉安绕城高速的修建和井冈山机场的扩建,迅速构建起包括航空、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运在内的现代交通网络,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泰和县已经实现了村村通三级公路。泰和力争重新拥有历史上交通枢纽的地位,争得泰和在全国交通领域中的应有地位。京九铁路贯通泰和县65公里,在县境内设有3个车站,位于县城新区的泰和火车站是京九线上最大的县级火车站,辐射旅游胜地井冈山及周边三县一市,为赣中南物资主要集散地。G105、G319国道在县城纵横交汇,呈十字状贯穿泰和县;赣江由南而北纵流全境,上溯赣州,下达长江中下游各大中城市;井冈山机场距县城西郊15公里,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村村通公路三年决战工程顺利实施。泰和县基本形成以京港台高铁、京九线为主干,承南接北,水陆空并进的高标准立体交通网络。民航泰和井冈山机场(又名泰和机场、井冈山机场)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的泰和县螺溪镇境内。因螺溪镇原名三都乡,该机场又常被称为“三都机场”。 泰和机场(又名三都机场)始建于1970年,1973年竣工。2004年泰和机场更名为井冈山机场,并进行第1次扩建,2010年进行第2次扩建,2015年进行第3次扩建。井冈山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100万人次,年客机起降能力12821架次,年货邮吞吐能力3500吨。井冈山机场的进出港航班可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海口、南京、厦门、长沙、合肥、南宁、成都、重庆、昆明、天津、西安等城市;铁路城市轻轨吉泰走廊轻轨已经开始规划建设。300km/h以下低等级铁路1996年京九铁路通车开始,作为区域交通中心,泰和县的对外交通获得大发展的机会。京九铁路贯通泰和县65公里,在县境内设有3个车站泰和火车站是京九线上最大的县级火车站。350km/h国家骨干高铁京港台高铁的设计时速为350公里/小时,昌深高铁自南昌枢纽引出,沿既有京九通道向南延伸,设高铁泰和站。泰和站综合交通枢纽占地14.6万㎡,铁路客运站场占地5.5万㎡,共设7个站台,铁路客运站房面积1万㎡,站前广场占地5.3万㎡,公交场占地3.8万㎡。公路高速公路多条高速公路和国道在泰和县城纵横交错,对外公路交通极其便利。2007年底,境内公路总长2053公里。G45大广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北段在江西一般称为武吉高速公路,在吉安南出入口以南2km处与赣粤高速公路重叠,或分段称为昌泰高速公路泰赣高速公路)从北至南纵贯泰和县,在县境内设有泰和和马市两个出入口。G72泉南高速公路(江西段分段称为石吉高速公路吉莲高速公路)自东南的兴国县入泰和县境,至县城以北的石山乡与大广高速相连,规划在泰和境内设泰和东互通、泰和互通和泰和枢纽互通三个出入口。G1517 广吉高速公路(在建)自东向西横穿泰和,终于泰和北互通,并在其境内设有万合互通、泰和北服务区。S50泰井高速公路是自泰和至井冈山的省内横线高速公路,在泰和县境内设有泰井枢纽(泰井高速起点)、机场互通、禾市互通、白鹭湖互通和碧溪互通四个出入口。国道G105国道自北部的吉安县进入泰和,途径泰和县城、马市、苏溪,向南进入万安县。G319国道东接兴国县、西连井冈山市,横贯全县一半的乡镇,从东向西依次连接了老营盘、上圯、沙村、冠朝、塘洲、县城、南溪、螺溪、禾市、桥头和碧溪,是县内最重要的公路。水运纵贯全县的赣江是县内主要航道,上溯赣州,下通长江,历史上,赣江水运曾泰和县最重要的对外交通方式,在泰和县城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受水电工程和降水量减少的影响,赣江通航能力大大降低。再加上公路、铁路运输的冲击,长途水路客运已经完全取消,内河货运也有所萎缩,仅局限于海铁联运集装箱、木材、砂石、石油等大宗货物的运输。投资24亿元的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位于万合镇)预计将渠化航道38公里,有效提高赣江航道的通航能力,常年通行1000--3000吨级集装箱轮和散装货轮。泰和县河流众多,水网纵横,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绝大部分村镇是依水而建,渡船是河道两岸居民沟通的主要方式,因此渡口众多。赣江上原有永昌市、印霞江两处汽车轮渡,90年代初泰和大桥建成后,前者停止了运营。由于桥梁增多,短途班车班次增加,多数渡口的客流量都逐渐减少。管道运输线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于2008年2月开工,其中泰和境内33公里,途径螺溪、南溪、马市、苏溪4个乡镇,计划2011年前全线贯通。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行政区划  庐陵 吉泰平原 北上广深 东汉 庐陵文化 春秋 白口城 槎滩陂 世界遗产 快阁 黄庭坚 登快阁 状元 榜眼 探花 进士 举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