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位于广西北部,河池市东部,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九万大山南麓。宋开宝五年(972年)置罗城县。传说因四周群峰环绕,罗列如城而得名;又传因县城建于先之罗义村,遂定名罗城。全县总面积26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45万亩。2011年末人口37.61万,其中乡镇人口33.6万,少数民族27.75万人。其中仫佬族人口12.47万人,占总人口的33.16%。2012年辖7镇4乡,141个村民委(含16个社区)。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主要旅游景点有怀群剑江风光、才龙瀑布、怀群穿岩和崖宜风光。重要矿产有煤、铁、、铜、、铅、锌、水晶和重晶石。土特产有木耳、沙田柚、甜竹、依饭奶酒、烤烟、茶叶、香菇等。罗城被称为广西“有色金属之乡”、“广西煤炭之乡”,中国野生毛葡萄之乡。

概述

罗城地处桂北九万大山中心南麓,这里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岩溶地貌发育,自然生态完整,加上名震东南亚的歌仙刘三姐的第一故乡在这里,给罗城这块本来就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自然色彩。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旅游资源特点可概括为:浓郁的民族风情与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物丰融为一体。按照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制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所规定的条款进行调查统计和分类,罗城的旅游资源共有2个类16个亚类50多种。

1983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3]172号):撤销罗城县,设立罗城仫佬族自治县,1984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以原罗城县的行政区域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行政区划一览(7个镇、4个乡):

东门镇 辖:桥头、凤凰、狮子山、白马、五里香5个社区;冲洞、大境、三家、燕塘、大福、勒俄、古耀、德音、平洛、章罗、永安、凤梧、横岸、中石、佑洞、东勇、弄达、龙山、榕木19个村委会。

龙岸镇 辖:龙岸社区;平石、北源、天宝、物华、大蒙、太和、高安、莲花、龙凤、龙平、山口、泗潘、珠江、榕山、三灵、八联16个村委会。

黄金镇 辖:黄金社区;寺门、宝聚、寨碑、寨道、义和、北盛、友洞7个村委会。

小长安镇 辖:长安社区;归安、双合、龙腾、合北、罗东、守善、牛毕、下梧、民族、立新、双蒙11个村委会。

四把镇 辖:四把社区、下里社区、里宁社区;新印、大新、思平、思民、思爱、德能、石门、龙马、双寨、大山、地门、甘棠、集环、棉花、里胜、里乐、里江、马安、长春、新安、大同21个村委会。

天河镇 辖:天河社区;古邦、白任、佳泉、进新、华张、吊水、屯相、维新、北华、金星、金城、北安、集城、上朝14个村委会。

怀群镇 辖:怀群社区;东安、泗岸、剑江、果敢、伦洞、加碗、虾洞、自求、耕尧9个村委会。

宝坛乡 辖:宝坛社区;拉郎、四堡、庄洞、西华、寨岑、五地、平英7个村委会。

乔善乡 辖:乔善社区;乔本、古金、古城、大城、岩口、板团6个村委会。

纳翁乡 辖:纳翁社区;板阳、肯才、洞敏、社甫、民族5个村委会。

兼爱乡 辖:大板社区;镇安、甘逢、旦兴、兼爱、地龙、振新、庆安、大竹、顶新、洞杭10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

1983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3]172号):撤销罗城县,设立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以原罗城县的行政区域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

2000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辖8个镇、5个乡:东门镇、龙岸镇、黄金镇、小长安镇、桥头镇、四把镇、天河镇、怀群镇下里乡、兼爱乡、乔善乡宝坛乡纳翁乡

2003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行政区划一览(8个镇、5个乡:东门镇、龙岸镇、黄金镇、小长安镇、桥头镇、四把镇、天河镇、怀群镇、宝坛乡、下里乡、乔善乡、纳翁乡、兼爱乡)

2005年,桥头镇并入东门镇;下里乡并入四把镇。

人口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罗城县总人口322116人。

2002年,总人口35.48万,其中农村人口30.73万。有仫佬、壮、瑶、侗、苗等少数民族25.81万,仫佬族占总人口的31.2%。人口自然增长率3.41‰。

2011年末人口37.61万,其中乡镇人口33.6万。有仫佬、壮、苗、瑶、侗等少数民族27.75万人。其中仫佬族人口12.47万人,占总人口的33.16%。人口自然增长率-9.17‰。

交通

解放前,罗城全境不通公路、铁路。陆上交通,"非山路崎岖即鸟道羊肠"。水路运输,武阳江下游寺门-小长安-牛鼻河段,贝江下游三防(今属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河段,东小江下游天河-祥贝(今属宜州市)-宜州河段,可通航小木船,直达柳州。但滩多水浅,运载量不大,运输周期长。除沿河圩村享其运输之利外,不能发挥多大作用。货物运输,主要靠人挑马驮。

民国23 年至36 年(1934~1937 年),罗城、天河两县县政府曾先后征款征工兴修县道、乡道。但当时所修的县道,由于工程艰巨,没有一条能通汽车;乡道多数是应付差事,有些路段甚至一动未动。

1952 年起,为了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人民政府开始投资建挢筑路,采取专项拨款与地方自筹资金齐上的方法,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1955 年先后修通了省道浮宜路、县道罗龙路,地方公路坝新线、官黄线。当年汽车开始运货。1958 年后修筑县道四环、天乔线,地方公路龙物线,当年拖拉机进行营运。60 年代修筑县道1 条,地方公路7 条,乡村公路4 条。1983 年公路里程总达、572.3 公里,98个行政村通车,占全县124 个行政村的79%。其中客车、班车路程长203 公里,通达11 个乡镇和39个行政村。

1985 年,全县通车里程达788 公里,其中省道1 条51 公里,县道4 条88 公里,地方公路19 条160 公里,乡村公路75 条489 公里。全县省道、县道、地方公路、乡村公路(含机耕路)形成了一个以东门镇(含东门乡)为起点,往桥头、寺门、龙岸、黄金、四堡、宝坛、乔善、天河、四把复迄于东门镇的县内环形公路网,西北连天怀、怀汝、甘才、宝坡、四坪等线、沟通兼爱、纳翁等大山区;西南连浮宜干线及东脉公路,沟通融水、宜山、柳城、柳州公路干线及黔桂。枝柳铁路干线。有汽车380 辆,拖拉机928 台,其它机动车84 辆,年客运量143.29 万人次,货运量1.41 万吨。全县100%的乡镇、84.25%的村委会都通了汽车,至1987 年,全县修筑桥梁71 座。

为了开发罗城煤矿,发展民族经济,1985 年国家投资修筑岔罗铁路,1969 年11 月全线铺轨完成。1970 年10 月1 日正式通车,枝柳铁路也通过罗城东部边境,1974 年9 月正式通车。

2011年,罗城港可到达柳州、梧州、广州及港澳,是河池市唯一的出海通道;枝柳铁路经过县境东部,罗(城)宜(州)二级公路连接宜柳高速公路,能快捷到达区内外各大城市。

罗城至融水二级公路、四把至环江油路、县城二环路等全区路网工程和天河至宝坛三级油路、乔善至纳翁四级水泥路等72条县级和农村公路先后建成通车。公路交通实现量和质的双重历史跨越,通车里程由2005年的240公里增至2010年的475公里,增长98%,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的目标,规划中河池经罗城至桂林高速公路过境并于2017年开工建设。内通外联的便利路网格局基本形成。

自然资源

耕地面积44835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840公顷,粮食播种(含复种)面积2.676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4661公顷。有林面积17.4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6.41%。

水能资源开发丰富,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12.32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9.8万千瓦,年发电量2.79亿千瓦时。投资2.5亿元、装机容量达3.766万千瓦的宝坛电站已经建成发电。

罗城被称为广西"有色金属之乡"、"广西煤炭之乡",已探明的有煤、锡、锑、铅、锌、铜镍、钒等30多种,重要矿产资源还有铁、金、硫、硅、水晶、重晶石,其中煤储量1.01亿吨。

经济发展

2010年,罗城县地区生产总值29.8亿元,年均增长13.5%;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0.87亿元增加到1.91亿元,年均增长1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5年的7.83亿元增加到24亿元,年均增长2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4.33亿元增加到8.7亿元,年均增长1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由2005年的11.74亿元增加到32.28亿元,年均增长22.4%;各项贷款余额由2005年的5.24亿元增加到13.92亿元,年均增长21.6%。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7.9:25.7:36.4调整为2010年的30.2:36.2:33.6。服务业发展加快,预计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5.03亿元增加到10亿元,年均增长12.3%。

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01亿元,同比增长13%;财政收入2.37亿元,增长23.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亿元,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38元,增长13%。

农业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历来以农业为国民经济基础,种植业和林业、牧副、渔业均有经营。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次之。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玉米、黄豆、红薯次之;经济作物以甘蔗、油菜为主,木薯次之。

解放前夕,由于交通闭塞和豪绅对农民盘剥,劳动力素质低,种植业、林业、牧副业、渔业生产落后,长期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农民生活异常困苦。

解放后,种植业、林业、牧副业和渔业均得到较大的发展。1952 年完成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田地,生产得到发展,当年种植业产值1731.27 万元,占农业总产值67.53%;林业产值115.66 万元,占4.51%;牧业产值411.58 万元,占16.00%;副业产值250.78 万元,占9.78%;渔业产值4.44 万元,占0.17%。由于生产得到继续发展,1956 年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产值分别比1952 年增长10.73%、10.79%、41.66%、19.27%、84.01%。经济困难时期的1960 年农业产值下降,当年种植业产值仅1358.26 万元,林业产值53.14 万元,牧业产值363.90 万元,副业产值160.77 万元,渔业产值4.74 万元,农业总产值下降至1940.81 万元。从1961 年起,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发展,至1965 年,种植业产值上升至1384.83 万元,占农业总产总产值59.12%;林业产值85.93 万元,占3.67%;牧业产值442.13 万元,占18.88%;副业产值426.15 万元,占18.19%。但当时强调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鱼塘改种水稻,养鱼面积减少,产量低,产值仅3.19 万元。

"文化大革命"的1976年,种植业产值2248.31 万元,占农业总产值66.27%;林业产值148.03 万元,占4.36%;牧业产值522.03 万元,占15.39%;副业产值465.78 万元,占13.73%;渔业产值8.29 万元,占0.24%。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各业生产均有较大地发展,1983 年各业总产值达到5334 万元。1985 年虽然遇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但是,各业生产仍取得较好的收成,种植业产值达2910 万元,占农业总产值55.41%;林业产值886 万元,占16.87 %;牧业产值1001 万元,占14.06 %;渔业产值34 万元,占0.65%。由于管理、统计跟不上,副业产值仅421 万元。1987 年,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各业产值达到6929 万元。

2010年罗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8.58亿元增加到15.5亿元,年均增长9%。

2011年新增糖蔗种植1万亩,总面积达17.6万亩。新增两性花毛葡萄4300亩,毛葡萄种植总面积达3.5万亩。桑园面积发展到5万亩。宝坛有机茶科普示范基地被列为2011年中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启动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24个第三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顺利通过区、市两级验收。投入1625万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项目77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20处,2.4万人的饮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01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67亿元,增长5.98%;农民人均纯收入3384元,增长25.57%。

工业

县境内煤炭等资源比较丰富,宋朝初年开始开发,至明、清两代,仫佬族先民采煤、用煤已相当普遍。乾隆二十三年(1758 年)开采铁矿。民国期间,仍间断地挖采煤、硫、锑、金、银、云母、石棉等矿,并开办炼铁厂、炼铝厂、炼银厂。这些厂矿均属手工操作。至解放前夕,除三堆硫磺厂(私人联营的手工业作坊)外,其余先后停办。

民国24 年(135 年),罗城县手工业行业计有烧缸、坛、罐,造沙纸、皮纸,织毛巾、袜子、土白布,榨油、榨糖、熬酒,编竹席、草帽、草扇、油笼,打棕绳、扎棉,制酒药、碱砂、蓝靛、纸伞、木板鞋、农具等30 多种。各地的手工业多系个体户,靠手工操作,沿袭原始工艺。民国30 年初,东门街有3 家引进缝纫机、手摇织袜机。同期,天河县有织席业97 户,锯木业87 户,缝衣业148 户,酿酒195 户,织布业21 户,碾米业289 户,榨油业183 户,铁制小农具业12 户,烟丝2 户,草履业23 户,竹器业18 户,陶器业13 户,砖瓦业1 户,共12 个行业822 户。

解放后,县财政逐年增加工业投资,使工业有较大的发展。1952 年投资0.08 万元,建立国营县属食品厂1个,产值34.36 万元,占工业总产值17.95%;手工业产值157.02 万元,占82.05%。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投资31.2 万元,兴建县农具厂、火电厂,并将东门镇小商贩食品店转为国营副食品加工厂。这些厂大都是土法上马因陋就简办起来的。1956 年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个体手工业者转变为集体的厂、店,组。1957年县属国营工业企业共3 个,产值63.72 万元,占工业总产值21.71%;集体工业企业24 个,产值229.80万元,占78.29%。这五年期间上交税金381.025 万元。

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1976~1980),贯彻"调整、改革、充实、提高"的方针,对一些长时间亏损或短时间生产上不去的单位,实行关、停、并、转,县105 厂、才龙铁矿、磷肥厂相继停办。这一时期投资2263.90万元,新建汽车修配厂。1980 年县属国营工业企业有17 个,有职工9975 人,产值698.14 万元,占工业总产值68.20%;集体工业企业53 个,产值325.60 万元,占31.80%。其中手中业5 个,有职工262 人。工业产值158.84 万元;乡镇企业48 个,有职工1417 人,产值166.76 万元。这五年期间上交税金984.21万元。

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1981~1985),继续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改革的八字方针,江口、洞坎、卡马、台闯等水电站先后由集体转为国营,自治区开办的罗城矿务局改为劳改局,陆续调出职工往区内各厂矿。这时期,投资190.98 万元(缺1985 年数据),新建国营一洞锡矿、木材公司、木材加工厂。1985 年县属国营工业企业20 个,有职工13298人;集体工业企业48 个,其中二轻工业7 个,有职工163 人,乡办企业41 个,有职工1346 人。国营工业企业产值866 万元,占工业产值72.83%;集体工业企业总产值303 万元,占25.48%。其中二轻工业147 万元,乡办工业156 万元;城镇个体工业产值20 万元,占1.68%。全县全部工业总产值1189 万元,占社会总产值11.85%,占工农业总产值18.46%。当年,国营工业企业有固定资产原值1742 万元,流动资金447.4 万元。二轻工业企业有固定资产原值69 万元,流动资金31 万元,乡镇企业有固定资产原值219 万元,流动资金28 万元。

2010年,罗城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缴税金8200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十一五"期间,全县引进项目245个,签约资金7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5 亿元。工业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入园企业已达21家,2010年园区企业完成工业产值8.7亿元,上缴税金6500万元。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由2005年的5.06亿元增加到14.5亿元,年均增长23.4%,其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05年的64.6%提高到79.6%,工业化率由2005年的0.5提高到0.9。[9]

2011年,通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其中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5家,比上年增加3家;工业企业上缴税金1.24亿元,同比增长45.88%,2011年完成工业产值10.3亿元,税收724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8.4%和20.3%,新增就业岗位400多个。

201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5.55亿元,增长3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28亿元,增长44.4%。

旅游资源

按照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制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所规定的条款进行调查统计和分类,罗城的旅游资源共有2个类16个亚类50多种 罗城典型的旅游景区、景点主要有:

奇特的民俗风情

罗城是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也是我国(世界)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全县除了仫佬族外还聚居壮、苗、侗、瑶等多种少数民族。所以各种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丰富有趣,尤以仫佬族的“依饭节”、“走坡节”、“坐夜歌”、“打老庚”春等最为独特。

迷人的崖宜风光从罗城向东行15公里的柏油路,就可抵达著名的小长安——崖宜风光所在地。在10多功能公里长的武阳江上,两岸翠竹青青,奇峰异彩目不遐接,山村炊烟袅袅;江水清澈见底,水中嬉戏的鱼儿清晰可见;舟行江上,水面波光粼粼,变化无穷。

在崖宜水坝下,可见无数叠水奔泻而下,声形兼备。船行20分钟,可到一约2000多平方米的沙洲,洲岸鹅卵石天然铺设,洲上自然草毯覆盖,在此开展野营聚舍或是进行日光浴都是绝妙的场所。类似的绿洲在上游半个小时的舟程处又有一个,而目面积比第一个更大,约有3000多平方米,同时两岸的景致严然是幅上好的山水画卷。武阳江两岸沿途有千年古松、龙角山、神龟下水、犀牛山、马口山、倍蕾山等众多景点,可供游人观赏,其中的龙角山像一条巨大的蛟龙从水底探出头来,一对龙角直立山上,龙身就潜在曲曲弯弯的武阳江里。整个武阳江10多公里长的风景河段一年四季水量适中、水质优良、河床坡降大小有变,很适宜开展游人乐而忘返的漂流旅游。 秀丽的剑江山水剑江风光在距县域35公里的怀群乡剑江一带。这里奇峰突兀,碧水悠悠,处处皆景。剑江十里画廊,“不是桂林,胜似桂林”。剑江两岸的山奇形怪状,姿态万千,有的山体巨大,给人以雄伟之势,有的顶部尖细,似要冲上云霄,青的像开屏的孔雀,青的似呼啸的雄狮猛虎,有的如同戏水的鸳鸳,有的像忘情的歌仙刘三阻,个个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剑江,涓涓流淌,碧蓝澄清,河底白色鹅卵石历历可数。河中不时露出半爿沙滩,沙质洁白细腻。山,耸立如林,密集重叠,千姿万状,维妙维肖,形神兼备。山谷里,竹木繁茂,遮天蔽日,清幽雅静,岸边翠竹成荫,古榕参天。坐在夙尾竹的浓荫下四望,河水潺潺,天边白云漫漫,岸上孤烟直直上升,如一幅美丽的图画。高达数十米的才龙瀑布、且兴瀑布、尧河瀑布、肯才瀑布,宛如一条条银河从上天飞落,奔腾咆哮,声震林壑,气势雄伟,奇丽壮观。拉t岩洞,奇诡怪异,五光十色。在一处峡谷上有一座天然石桥飞架,构成了一座高约50米,宽约30米的拱门,浩洁荡荡,巍巍峨峨。石桥画上古木盘根错节,青翠苍郁。桥下倒挂着无数“胎生值物”,形态万千,其状莫名。拱门底端,小河潺流,窥视拱门那边,群山叠去,没入远方。岸边,古老人水车缓缓转动。半山腰上,绿荫掩映中,竹楼隐约,炊姻袅袅,处处洒撒着浓浓的乡土风情。

神秘的百万“原始森林” 从县城向西边天河镇后向北共行约50公里,就可见到九万大山(含罗城、三江等县)百万亩“原始森林”的外貌容颜。这里山高林密、峡谷幽深、茂林修竹、古木参天。飞泉瀑布、流水潺潺、云海奇景、变幻莫测,且有珍禽异兽出没其间,自然景观极其丰富优美、神秘莫测。

旧城遗址旧城遗址在县城西南20公里的四把镇里胜旧县屯,系唐代天河县始建时县治所在地,是县内迄今发现最旱的古县城遗址。依山处有岩洞,分上下层,下层有明代嘉靖年间闽人祭题书的摩崖石刻诗,诗日:“谁将鬼斧无量力,凿破洪荒半壁天。山鸟四时调好韵,石龙干载吐寒涎。云根不老菩提树,岩胖初开大乙莲。为爱边方景奇绝,刊诗留与百灵传。”此处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人类文化遗址 该遗址位于小长安镇上东岸与下东岸屯之间台地上,牛毕河蜿蜒流过旁边,距县城约30公里。1986年秋,文物工作者在该处拾到石斧、石奔若干件,均以砾石磨就。经考证为新石器时代(距今约4千—1万年)古人类主产工具。此遗存的发现,说明旱在4千~1万年前罗城这块土地上已有人类活动,而且智能的进步与外界(长江、黄河流域)没有多大区别。

科马堤岩罗城北部的宝坛乡是九万大山南麓的中心腹地,地层出露发育完整,沉积相型多样,标志典型,是华南最古老的元古界震旦系地层,国内外罕见的元古代具历刺结构的科马堤岩就奇迹般地出露在这里。专家们指出:室坛乡科马堤岩的发现是世界上的第二例,它对国内外目前正在研究华南早期地球的演化,地壳地幔的发展,洋壳、陆壳的演变方式以及寻找多种矿物资源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近10年来,科马堤岩已吸引了瑞典、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的专家前来考察,国内很多地质院校经常有学生到这里来上实习课,采集标本。室坛已成为科研、教学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胜地,被中外专家称之为“自然地质博物馆”。

含乐岩在天河街北郊一公里山脚下,有一天然石穴,高约10米,宽约100米,深约1公里,岩内有7洞,洞洞相通,岩内石笋林立,石幔成帘,奇峰异石,琳琅满目,有的如天女散花,有的如天上瑶池,有的如宝石龙灯,有的如八戒取亲。漫步穴内,如游仙宫,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天河知县林光棣曾入穴游览,并新笔手书“含东岩”三字于穴上,此岩因此得名。

雅乐仙洞

在县城西北32公里,天河街北郊(距天河街1公里)。系天然石穴,前临小龙江河,俯道河面,竹林低首,奇峰倒立,左首是“渔村晚照”,右首是“九江九曲”。前面是“圣水三潮”(此三处均为旧天河县八景之一)。岩口门上有正谐“雅乐仙洞”四字,苍劲有力,为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天河知县林光棣手笔。穴内另内外两层。外层开阔平坦,略呈园形,各种石案,气势磅礴;内层稍狭,石笋石乳,千姿百态,精巧玲珑。有游客恐人不知,于穴内壁上书:“仙山琼廊在里头”。游人看后叹道:都说挂林芦笛好,此岩更胜芦笛岩。

神泉景观

罗城境内有各种奇特的泉水十几处,如“潮泉”、“油鱼泉”、“虾泉”、“乌龟泉”等,其中数潮泉的旅游价值最大。潮泉在小长安镇门豆村后山下,泉水自罅中潺潺流出,碧澄透底,每日潮涌三次。每当潮涌时,气浪翻滚,隆隆作响,水花越喷泉越高,宛如一条白龙升出水面,煞是壮观。而且水量也较常势增加二、三倍,经数分钟后,徐徐缩小,恢复如常。据县志记载已有干年历史,日日如此,甚为奇迷。

乐登桥

位于县城西南面约4公里处,该桥属圆形三孔石桥,始建于明洪武18年(公元1385年)。是罗城境内历史悠久,造型优美的桥梁之一。拱桥总跨度约27米,高3.6米,桥面宽4米。桥身由经雕凿过的方形石砖堆砌而成,整个桥为三孔,孔径3米,桥的两头除各有一石狗外,还铺有石阶通往桥面,桥墩底中央处两头用方石雕凿出鲤鱼尾状,桥面有两块象草鞋印的方石在石砖上,甚为奇观。对此,群众中淬有很多有关此桥的美丽传说。该桥属旧罗城风景之一(“乐登仙迹”)。

开元古寺

位于县城南面约4公里处,现属东门镇平洛村管区。寺庙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24年(公元1898年)重修。建筑群由前、中、后殿、厢房和天井组成,占地面积4余亩。中殿正脊随粱枋上墨书“大清光绪贰拾四年岁次戊戌季秋谷旦…………暨九甲绅民人等重修栋字”中后殿之间两侧各有一个月亮门。该寺1987年已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烈士陵园

该陵园1957年修建于县城北部凤凰山公园内,是罗城人民为纪念解放初期剿匪英勇献身的邹燕兆、杨光辉等14烈士而修的。陵园内有烈士塔、烈士墓。墓内是烈士的忠魂,墓四周是葱翠的桉树林。1984年移建于县城东北郊红珠山脚下,陵园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园内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中央有纪念塔,塔高16米,塔顶镶有五角星,墓前有英名碑,碑文记录有参加辛亥革命黄花岗起义献身的烈士,有解放战争和解放初期剿匪以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献身的指战员,共176名。纪念塔东西两侧各有一绿色的草地,周围有栏杆,草地和栏秆之间植有塔松。下部由两列分别为43个台阶组成的人行道。台阶与台阶之间植有宝塔松,台阶边缘有起伏的栏杆,整个陵园肃穆、雄伟、壮丽。

“北京塘”

在仫佬族山乡,有一口奇特的鱼塘,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北京塘”。塘的面积有100多亩,塘的外观与其他鱼塘无异,但该塘内自然生长着无腥味的斑鱼鲢鱼、点称鱼、黄鳝等,即使是从外地引来的各种鱼类放入北京塘中饲养一段时间后,也同样失去腥味。该塘所产的鱼个大肥壮,鱼外皮油亮,烹饪时鱼身出油,肉嫩香甜,骨质松软,不用另加花椒、沙姜、八角之类香料,同样味美无比。

社会事件

2010年罗城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5790元增加到11090元,年均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438元增加到2703元,年均增长13.5%。"两基"工作通过国家评估验收,义务教育毛入学率达100%。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0%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91.7%。县城区面积由2005年的4.5平方公里扩大到2010年的6.2平方公里,全县城镇面积由2005年的9平方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1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25%提高到2010年的32%。

2011年全县11个乡镇全部建成了标准文化站,有专业文艺表演团体1支,有乡村业余文艺队伍52支,城区业余文艺队15支。建立健全本土作家、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摄影、书法等协会,会员达100多人,培养民间文化人才400多人。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15个,仫佬族古歌、刺绣技艺、舞草龙被列入自治区级"非遗"保护名录;仫佬族依饭节被列入中国首批"非遗"保护名录。2009年11月成功举办了"中国·罗城首届仫佬族依饭文化节"。普通高中学生扩大到4100多人。小学生100%升入初中。罗城高中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

罗城境内有高中二所(罗城高中和罗城二高),初中十一所,小学十四所,幼儿园二十所,在校生6763人,中学入学率133.1%,完成率94.3%;小学入学率、完成率、毕业率均达100%。全年实用技术培训2518人,青壮年非文盲率99.4%。计划生育率为91%,"三结合"帮扶对象70户。全年举行大型文艺活动12次,放映电影163场。有城镇低保户对象826户1367人,年发放低保金123万元;农广西罗城县村低保对象622户1502人,年发放低保金14.52万元。五保户301人,其中集中供养69人,年发放五保金27.6万元。配备村级后备干部87人,科级后备干部8人,发展党员示范户77户,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1人,新建大石、菜佳两个标准化村支部活动室。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2010年10月30日证实,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部分中小学近日暴发甲型副伤寒疫情,病人多为轻症状者。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卫生局局长潘立长称,目前共有80名病例在医院接受隔离治疗,包括77名学生。疫情主要发生在当地高中、初中学生人群中,9月以来累计报告学生病例84例,已有7名学生出院。 9月下旬,这个县部分乡镇及城区中小学校的学生陆续出现伤寒和副伤寒的病例,到了10月中旬这种病例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经专家诊断为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

名优特产

野生毛葡萄酒

罗城自古民间就有用毛葡萄土法酿造红葡萄酒的习惯,清康熙皇帝谥封的“天下第一廉吏”罗城知县于成龙在离任时,当地民众用珍藏多年的土酿红葡萄酒相赠,以表爱戴和惜别之情。1928年5月,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秦仁昌在罗城采集野生葡萄标本,并在英、美、德等国刊物发表论文,引起了世界植物学术界的关注。1989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李振宁等教授深入罗城考察,证明了野生毛葡萄是广西九万大山的特有新种植物,定名为罗城毛葡萄。

用野生毛葡萄酿制的罗城“青明山”牌野生毛葡萄酒在1999年荣获世界首届酒业博览会金奖。2000年,罗城被命名为“中国野生毛葡萄之乡”。2003年罗城“青明山”牌野生毛葡萄酒荣获广西名牌产品,野生毛葡萄酒荣获原产地认证注册保护。

罗城绿茶

道光二十四年(1884)《罗城县志》载:饮真茶,令人少眠。民国24年(1935)《罗城县志》载:……产地在武阳区之四堡、宝坛,……黄金茶以宝坛之尧人山茶为最佳。

罗城茶地分布于尧人山、五地、平英、庄洞、纳翁、拉朗、好洞、耕尧、大竹、尧老、龙岸茶叶场等。尧人山茶产于该山西南面的夹谷中,海拔800米左右,黄土、酸性,土层深厚松软。产出的茶,味道香醇,可谓是“高山云雾茶”。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行政区划 城市 广西 云贵高原 罗城   香菇 野生 大新 镇安 龙岸镇 小长安镇 怀群镇 下里乡 乔善乡 宝坛乡 纳翁乡 东小江 枝柳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