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罗洛·梅(Rollo May,1909~1994)被称做美国存在心理学之父,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杰出代表。20世纪中叶,他把欧洲的存在主义哲学和心理学思想介绍到美国,开创了美国的存在分析学和存在心理治疗,他著述颇丰,推动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也拓展了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手段。曾两次获得克里斯托弗奖章、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临床心理学科学和职业杰出贡献奖和美国心理学基金会颁发的心理学终身成就奖章。

人物生平

艰难童年

罗洛·梅于1909年4月21日出生在俄亥俄州的艾达镇,此后随全家迁至密歇根州的麦里恩市。父亲是基督教青年会的秘书,罗洛·梅需要经常随家搬迁。后来父母离异,他的母亲经常离家出走,不照顾孩子,甚至将女儿患心理疾病的原因归于受教育太多。作为家中的长子,罗洛·梅很早就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还需照顾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姐姐。

求学生涯

他在密歇根州立学院读书时,因其主编的一份激进的文学刊物惹恼了校方,转学到俄亥俄州的奥柏林学院。1930年获得该校文学学士学位后,他随一个艺术团体到欧洲游历,学习各国的绘画和艺术。此后他在希腊的阿纳托利亚学院教了三年英文。

1932年夏,罗洛·梅参加了在维也纳山区一个暑期研讨班,这位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接受了许多关于人的本性和行为等方面的心理学思想。

1933年,罗洛·梅回到美国。

1934~1936年,他在密歇根州立学院担任学生心理咨询员,并编辑一本学生杂志。

此后他进入纽约联合神学院学习神学,并于1938年获得神学学士学位。在联合神学院,罗洛·梅还结识了导师蒂利希,第一次系统地学习了存在主义哲学。

在纽约联合神学院毕业后,罗洛·梅被任命为公理会牧师,在新泽西州的蒙特克莱尔做了两年牧师。

1939年罗洛·梅出版了《咨询的艺术:如何给予和获得心理健康》。

20世纪40年代初,罗洛·梅到纽约城市学院担任心理咨询员。同时,他进入纽约著名的怀特精神病学、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研究院学习精神分析。

1946年罗洛·梅成为一名开业心理治疗师。在此之前,他已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但1942年,他感染了肺结核,差点死去。他以切身自身体验完成身博士学位论文《焦虑的意义》。

1949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授予的第一个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

学术研究

20世纪50年代中期,罗洛·梅积极参与纽约州立法,反对美国医学会试图把心理治疗作为医学的一个专业,只有医学会的会员才能具有从业资格的做法。1948年,罗洛·梅成为怀特研究院的一名成员,1952年升为研究员;1958年,担任该研究院的院长。1959年,成为该研究院的督导和培训分析师,并一直工作到1974年退休。

此外,他还先后做过哈佛大学(1964)、普林斯顿大学(1967)、耶鲁大学(1972)、布鲁克林学院(1974~1975)的访问教授,以及纽约大学的资深学者(1971)和加利福尼亚大学雷根特学院的教授(1973)。担任过纽约心理学会和美国精神分析学会主席等多种学术职务。

1975年,罗洛·梅移居加利福尼亚,继续他的私人临床实践,并为塞布鲁克研究院和加利福尼亚职业心理学学院工作。1987年,塞布鲁克研究院建立了罗洛·梅中心,鼓励研究者以罗洛·梅的精神进行研究和出版作品。

1994年10月22日,罗洛·梅因多种疾病在加利福尼亚的家中逝世。罗洛·梅先后曾获得十多个名誉博士学位和多种奖励,他尤为得意的是两次获得克里斯托弗奖章,以及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临床心理学科学和职业杰出贡献奖和美国心理学基金会颁发的心理学终身成就奖章。

1996年,美国心理学会人本主义心理学分会设立了罗洛·梅奖。

婚姻生活

罗洛·梅与弗洛伦斯·德弗里斯于1938年结婚,30年后离婚。两人育有一子两女,儿子罗伯特·罗洛曾任阿默斯特学院的心理咨询主任,女儿卡罗林·简和阿莱格拉·安妮是双胞胎,前者是社会工作者治疗师和画家,后者是纪录片创作者。

罗洛·梅的第二任妻子是英格里德·肖勒,他们于1971年结婚,1981年离婚。

1988年,他与第三任妻子乔治亚·米勒·约翰逊结婚。乔治亚是一位荣格学派的分析心理学治疗师。

学术体系

分析观

罗洛·梅关于人的存在的观点最为核心的是存在感。他认为,人不同于动物之处,就在于他具有自我存在的意识,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存在,这就是存在感。

人的存在于世意味着:

(1)人与世界是不可分的整体。

(2)人的存在始终是现实的、个别的和变化的。

(3)人的存在又是自己选择的。

人存在于世表现为三种存在方式。

(1)存在于周围世界之中。

(2)存在于人际世界之中。

(3)存在于自我世界(Eigenwelt)之中。

人可以同时处于这三种方式的关系中,例如,人在进晚餐时(周围世界)与他人在一起(人际世界),并且感到身心愉悦(自我世界)。

罗洛·梅认为,人的存在具有如下六种基本特征:

(1)自我核心,指人以其独特的自我为核心。

(2)自我肯定,指人保持自我核心的勇气。

(3)参与,指在保持自我核心的基础上参与到世界中去。

(4)觉知,指人与世界接触时所具有的直接感受。

(5)自我意识,指人特有的觉知现象,是人能够跳出来反省自己的能力。

(6)焦虑,指人的存在面临威胁时所产生的痛苦的情绪体验。

人格观

在罗洛·梅看来,人格所指的是人的整体存在,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意志的人。他认为,人的存在的四种因素,即自由、个体性、社会整合和宗教紧张感构成人格结构的基本成分。自由是人格的基本条件,是人整个存在的基础。个体性是自我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它是自我的前提。社会整合是指个人在保持自我独立性的同时,参与社会活动,进行人际交往,以个人的影响力作用于社会。宗教紧张感是存在于人格发展中的一种紧张或不平衡状态,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罗洛·梅以自我意识为线索,通过人摆脱依赖、逐渐分化的程度,勾勒出人格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纯真阶段,二、三岁之前的婴儿时期。此时人的自我尚未形成,婴儿在这一阶段形成了依赖性,并为此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反抗阶段,二、三岁至青少年时期。此时的人主要通过与世界相对抗来发展自我和自我意识。

第三阶段为平常阶段,青少年之后的时期。此时的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现实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处于这一阶段,社会生活中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是这一阶段的反映。

第四阶段为创造阶段,成人时期。此时的的自我意识是创造性的,达到人类存在最完善的状态,也是人格发展的最高阶段。

主题观

原始生命力是一种爱的驱动力量,是一个完整的动机系统,在不同的个体身上表现出不同的驱动力量。罗洛·梅认为原始生命力是人类经验中的基本原型功能,是一种能够推动生命肯定自身、确证自身、维护自身、发展自身的内在动力。

爱是一种独特的原始生命力,它推动人与所爱的人或物相联系,结为一体。爱具有善和恶的两面,它既能创造和谐的关系,也能造成人际间的仇恨和冲突。罗洛·梅还进一步区分出四种类型的爱:

(1)性爱,指生理性的爱,它通过性活动或其他释放方式得到满足;

(2)厄洛斯(Eros),指爱欲,是与对象相结合的心理的爱,在结合中,能够产生繁殖和创造;

(3)菲利亚(Philia),指兄弟般的爱或友情之爱;

(4)博爱,指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幸福而不希望从中得到任何回报的爱。

在罗洛·梅看来,完满的爱是这四种爱的结合。但不幸的是,现代社会倾向于将爱等同于性爱,现代人将性成功地分离出来并加以技术化,从而出现性的放纵。在性的泛滥的背后,爱却被压抑了,由此人忽视了与他人的联系,忽视了自身的存在,出现冷漠和非人化。

焦虑:在罗洛·梅看来,个体作为人的存在的最根本价值受到威胁,自身安全受到威胁,由此引起的担忧便是焦虑。

焦虑和恐惧与价值有着密切的关系。

恐惧是对自身一部分受到威胁时的反应,当然恐惧存在特定的对象,而焦虑没有。

罗洛·梅区分出两种焦虑:正常焦虑和神经症焦虑。

正常焦虑是人成长的一部分。神经症焦虑是对客观威胁作出的不适当的反应。罗洛·梅曾指出,病态的强迫性症状实际是保护脆弱的自我免受焦虑。

勇气:在存在的特征中,自我肯定是指人保持自我核心的勇气。因此,勇气也与人的存在有着密切的关联。罗洛·梅指出,勇气并非面对外在威胁时的勇气,它是一种内在的素质,是将自我与可能性联系起来的方式和渠道。勇气的对立面并非怯懦,而是缺乏勇气。现代社会中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是,人并非禁锢自己的潜能,而是人由于害怕被孤立,从而置自己的潜能于不顾,去顺从他人。

神话:神话是传达生活意义的主要媒介。神话通过故事和意象,能够给人提供看待世界的方式,能够使人表述关于自身与世界的经验,使人体验自身的存在。《圣经》通过其所展现的意义世界,能够为人的生活指引道路。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罗洛·梅认为,神话是给予我们的存在以意义的叙事模式,能够在无意义的世界中让人获得意义。他指出,神话的功能是,能够提供认同感、团体感,支持我们的道德价值观,并提供看待创造奥秘的方法。因此,重建价值观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好的神话来引领现代人前进。罗洛·梅尤其提倡鼓励人们运用加强人际关系的神话,能够推动人们走到一起,重建社会。

治疗观

罗洛·梅认为,心理治疗的首要目的并不在于症状的消除,而是使患者重新发现并体认自己的存在。心理治疗师肩负双重的任务,一方面要了解病人的症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认清病人的世界,认识到他存在的境况。

罗洛·梅将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归纳为四点:

(1)理解性原则,指治疗师理解病人的世界,这是治疗的基础。

(2)体验性原则,指治疗师要促进患者对自己存在的体验,这是治疗的关键。

(3)在场性原则,治疗师应排除先入之见,进入到与病人间的关系场中。

(4)行动原则,指促进患者在选择的基础上投身于现实行动中。他认为,存在心理治疗技术应具有灵活性和通用性,随病人及治疗阶段发生变化。在特定时刻,具体技术的使用应依赖于对病人存在的揭示和阐明而行。

罗洛·梅将心理治疗划分为三个阶段:

(1)愿望阶段,发生在觉知层面。治疗师帮助患者,使他们拥有产生愿望的能力,以获得情感上的活力和真诚。

(2)意志阶段,发生在自我意识层面,心理治疗师促进患者在觉知基础上产生自我意识的意向,例如,在觉知层面体验到湛蓝的天空,则意识到自己是生活于这样的世界的人。

(3)决心与责任感阶段,心理治疗师促使患者从前两个层面中创造出行动模式和生存模式,从而承担责任,走向自我实现、整合和成熟。

学术贡献

开创了美国存在心理学

罗洛·梅通过1958年的《存在: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的新方向》一书,向美国介绍欧洲的存在心理学和存在心理治疗思想,此书标志着美国存在心理学本土化的完成。

1958~1959年,罗洛·梅组织了两次关于存在心理学的专题讨论会。

第一次专题讨论会后来形成了美国心理治疗家学院;

第二次是1959年在美国心理学会辛辛那提年会上举行的存在心理学特别专题讨论会,这是存在心理学第一次出现在美国心理学会官方议事日程上。这次会议的论文集由罗洛·梅主编,并以《存在心理学》为名出版,该书推动了美国存在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1959年,他开始主编油印的《存在探究》杂志,该杂志后改为《存在心理学与精神病学评论》,成为存在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会的官方杂志。正是由于这些工作,罗洛·梅被誉为美国存在心理学之父。他还影响了许多学者,推动了美国存在心理学的发展和深化。布根塔尔、雅洛姆和施奈德等人正是在他的基础上,将美国存在心理学推向更深层次。

推进了人本主义心理学

罗洛·梅积极参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活动,推动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1963年,他参加了在费城召开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成立大会,标志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诞生。1964年,他参加了在康涅狄格州塞布鲁克召开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大会,标志着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美国心理学界所承认。他曾对行为主义者斯金纳的环境决定论和机械决定论提出过严厉的批评,也不赞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本能决定论和泛性论观点,将精神分析改造为存在分析。他还通过与其他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争论,推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健康发展。罗洛·梅在晚年还对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分化出来的超个人心理学提出告诫,引导该学科之后数十年的发展方向。

首创了存在心理治疗

罗洛·梅在从事心理治疗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这就是存在心理治疗。它以帮助病人认识和体验自己的存在为目标,以加强病人的自我意识,帮助病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为己任,重视心理治疗师和病人的互动以及治疗方法的灵活性。它尤其强调提高人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责任感,将心理治疗与人生的意义等重大问题联系了起来。罗洛·梅是美国存在心理治疗的首创者,在他之后,布根塔尔和施奈德等人作了进一步发展,使得存在心理治疗成为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存在心理治疗与来访者中心疗法、格式塔疗法一起,成为人本主义心理治疗领域最为重要的三种方法。

个人作品

罗洛·梅一生若述丰富,他写了约20本专著,其中《爱与意志》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另外一本书《存在:精神病学与心理学中的一个新概念》,被认为是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的权威书籍。

主要著作

年代名称
1939《咨询的艺术:怎样给予和获得心理健康》
1950《焦虑的意义》
1953人的自我寻求
1967《心理学与人类困境》
1969《爱与意志》
1983存在之发现
1991祈望神话

其他作品

年代名称
1940《创造性生命的源泉:人性与神的研究》
1943《咨询服务》
1958《存在: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的新方向》
1958《存在心理学》(主编)
1960《宗教与文学中的象征》
1965《意志、愿望和意向性》
1966《意识的维度》
1967存在心理治疗
1968《梦与象征:人的潜意识语言》
1968《创造性和原始生命力》
1970《暴力和原始生命力》
1972《权力与无知:寻求暴力的根源》
1973《保卢斯:友谊的回忆》
1975创造的勇气
1980《发展你的内部潜源》
1981《自由与命运》
1984《美国政治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合著)
1985《我对美的追求》
1986《政治与纯真:人本主义的争论》(合著)
1988《作为精神导师的保卢斯·蒂利希》
1988保卢斯:导师的特征》
1995《存在心理学:一种整合的临床观》(合著)

人物评价

郭本禹评价,罗洛·梅在著作中所考察的是20世纪中期的人的存在困境。当时光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后,人的生存境遇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甚至更加恶化。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个体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内心的焦虑、空虚、孤独等愈发严重。人在接受社会各种新事物的同时,自身的经验却越来越多地被封存起来。与半个世纪前相比,人似乎更加远离了自身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罗洛·梅更是一位预言家。

叶浩生认为他把存在哲学的基本原则与精神分析学说结合起来,在促进精神分析向人本主义过渡方面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心理学家Hendlin批评罗洛·梅没有仔细考察自马斯洛和苏蒂奇以来超个人心理学领域的有关文献,完全不顾过去20年这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布根塔尔评价罗洛·梅是一位神话幻觉般的和富有奉献精神的人,探讨了我们的艺术和心理科学的领域“—,你给了人类灵魂的研究‘“(通过)对爱、意志、勇气明确表述你的观点和丰富你的概念方面成为詹姆斯相比的值得粤敬的后继者。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人物 行业人物 美国心理学会 俄亥俄州 新泽西州 焦虑的意义 康涅狄格州 爱与意志 人的自我寻求 存在之发现 祈望神话 存在心理治疗 创造的勇气 保卢斯 郭本禹 叶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