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翠亨村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原名蔡坑村,后因附近山林青翠,故改名翠亨村。是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1866年诞生于此)。

孙氏祖先常德公,在元朝末期(约1350年)受到张士诚朱元璋等民族革命思想的影响,因而与东莞的何真交往很好,所以也就由汉族广府民系南迁广东中转站——南雄珠玑巷迁来上沙村(即今东莞市长安镇上沙村)定居,到了第五世房礼赞公搬迁至香山,也就是现在的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根据孙中山故居"孙氏家谱"所载的"始祖、二世、三、四世祖,都在东莞上沙乡居住,五世礼赞公才从上沙迁走,先辈的族谱仍以上沙作为故乡"。

基本概况

翠亨村是中山市南镇辖村,位于中山市境东南部,也是在南蓢镇东南部。东临珠江口伶仃洋,与珠海市淇澳岛隔海相望,南连珠海市金鼎镇,西靠五桂山,东北与崖口村相邻。京珠高速公路经村东穿过。中拱公路纵贯村内。翠山路东连中拱公路,西接城桂公路,经逸仙水库边穿过。是中山市东南部水陆交通要塞之地。

2002年4月,由翠亨、下沙、石门三个村民委员会合并为翠亨村民委员会。全村面积27.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580亩。1992个征收后剩余耕地面积815亩。2004年全村总户数1164户,人口为3786人,另海外华侨593人,港澳同胞2351人。外来务工人口达20000人。

翠亨村民委员会驻沙园路东段南侧,下辖翠亨、竹头园、长沙埔、平顶、下沙、新村、攸福隆、兰溪、练屋、书房坳、后门坑、杨贺、田心、白石岗、剑首、张落坑、木子埔、大象埔、峨嵋、龙田等20个自然村。

翠亨,据传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蔡姓人在此建村,地处山坑旁,名蔡坑。后人见该村山林苍翠,坑水潺潺,风景优美,且方言:“蔡”与“翠”、“坑”与“亨”谐音,又寓意万事亨通,清道光初年改称翠亨,沿用至今。

人文环境

翠亨村,西为群山起伏的五桂山脉,东临珠江。名胜有孙中山故居、陈列馆、公园、翠亨宾馆和中山纪念中学。孙中山故居是中西结合的赭色砖两层楼房,由孙中山亲自设计,1885和1892年分两期建成。1956年在故居前开辟了公园。1966年为纪念孙中山诞辰100周年,在故居旁兴建辅助陈列馆,馆名由宋庆龄亲笔题写,每年国内外大批游客前往参观游览。

2007年6月,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被评选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名誉名声

翠亨村,一个原本十分普通的小山村,却因为诞生于此的世纪伟人——孙中山而闻名于世,享誉海内外,因此,当西江历史文化之旅联合报道组一行于日前抵达中山进行采访时,翠亨村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采访报道的重中之重。天地之灵气,无外乎坐拥山水,孙中山故居所在的翠亨村就是如此。东望珠江口伶仃洋让翠亨村有了生气,而西靠五桂山则让她有了灵性。据传,在清朝康熙年间,蔡姓人在此建村,因地处山坑边,故名蔡坑。

后人见该村山林苍翠,坑水潺潺,风景优美,且方言“蔡”与“翠”、“坑”与“亨”谐音,又寓意万事亨通,于是在道光初年改称“翠亨”。

旅游文化

情况介绍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是以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纪念性博物馆,坐落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在中山市区东南方17.6公里处,广(州)珠(海)公路主干道旁。北距广州约 100公里,南距澳门约30公里,隔珠江口水域与深圳、香港相望,陆地与珠海市毗邻。 开放的主要景点有: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纪念馆、孙中山听太平天国反清故事的雕塑、孙中山试验炸药处--瑞接长庚牌坊、翠亨民居展示区、翠亨农业展示区、中山鼎、警世钟等,逐步形成以“孙中山和他成长初期的社会环境”为主题,兼具历史纪念性和民俗性、立体而多元化的陈列展览体系,充分地展现了孙中山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思想体系和革命实践,再现出孙中山出生和成长初期的社会历史环境,使人们加深对孙中山这一伟大人物的了解。此外,本馆还负责管理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殷故居陆皓东故居、中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陆皓东墓孙昌墓、帅傅遗居等20多处文物景点。

开放时间

每天9:00-17:00,全年开放。

优惠

中山市60岁以上老人凭有效身份证件免票。

在校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免票,个人参观半票。

符合集体参观免票条件的,请持学校或幼儿园公函,提前到本馆办理有关手续。

每年的3月12日、5月18日、11月12日为免票日。

交通

(1)从中山市区乘12路公共汽车可达,12路车从富华总站出发途经富洲酒店、小商品市场、富华酒店、人民大桥脚、广寒冰宫、石岐药厂、京华酒店、库充、紫马岭公园、中山海关、陵岗、明阳公司、西江里、西垭、神涌、土草朗、榄边、南朗、泮沙、崖口、中山城、翠亨市场等站,时间约40分钟;或乘坐市内旅游巴士前往。

(2)本馆邻近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翠亨出入口,南行进入珠海境内车程约5分钟,北上广州车程需1个多小时。

(3) 本馆至中山市客运码头中山港车程约20分钟。

保护规划

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规划编制工作。

2.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文物工作方针,科学处理遗产保护与社会综合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3.协调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旅游发展等各类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

规划目标

翠亨规划区作为翠亨生态走廊中重要的生态人文节点和历史文化遗产地进行保护。实现对以孙中山故居和翠亨历史村落为核心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环境的有效保护与永续利用,推动中山市的文化建设和社会综合发展。

规划原则

1.历史文化资源的全面、真实与整体保护原则。包括历史遗产的真实载体及其环境整体保护的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2.保护与更新、利用、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规划范围

中山翠亨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的范围是在南朗镇行政规划范围内,以翠亨古村落为中心,在犁头尖山以南、金槟榔山以北的区域。总用地面积121.34公顷。

规划期限

本规划的保护性要求原则上没有期限限制。近期保护与建设相关行动措施的期限为5年,即2006-2010年;远期保护与建设相关行动措施的期限为2011-2025年。

规划定位

1. 以市域生态绿核-五桂山、生态岸线-南朗东南湿地滩涂和翠亨生态走廊(逸仙水库-兰溪-崖口红树林)构建翠亨片区的生态结构。

2. 限制自广珠高速翠亨出口至翠亨村沿线西侧的建设,条件允许时原有工业建筑应逐步迁出。

3. 限制兰溪沿岸的建设强度,依托原有村镇建筑建设分散型生态居住社区。

4. 广珠公路(S111)改线至金槟榔山以东,利用广珠高速公路西侧辅道。原翠亨大道降级使用,其中中山纪念馆前路段(自中山城入口广场前至翠亨市场前兰溪桥)可考虑建设为原岐关公路的纪念性景观道路。

5. 近期重点发展金槟榔山以东,广珠高速以西用地。

6. 翠亨规划区作为翠亨生态走廊中重要的生态人文节点和历史文化遗产地进行保护规划。

规划结构

规划确定了 “山-田-村-水-路”的景观格局。在犁头尖山和金槟榔山之间建立起历史遗产廊道,同时也作为景观和生态廊道,形成“山-田-村-山”的轴线。以孙中山故居为核心的翠亨古村位于廊道的中间,自北至东均为农田环绕;通过整治兰溪河涌及其岸线景观,以及恢复岐关公路旧貌,形成“水、路”的轴线,并与“山、田、村”的轴线垂直,共同组成“T”字型的基本规划结构。

土地利用调整

1. 作为保护核心区的翠亨古村建筑群,现状主要为村镇居住用地。规划中定义为“文物古迹用地”,以加强保护的力度;

2. 皓东墓前控制用地(原中山城内部绿地)作为公共绿地,打通山-田-村之间的历史景观廊道;

3. 原翠亨大道西侧沿线用地,作为纪念馆发展备用地,主要内容为园林绿地和小型文化设施建筑,配合岐关公路的恢复旧貌,该地块以开放空间为主,创造古村和农田的开阔景观;

4. 原翠亨市场所在地块(3-05)及其对面停车场(2-05),以及原宇游科幻城地块(2-03)作为公共绿地,成为保护区重要的门户节点;

5. 迁出保护区内的少量村镇或私人工业企业,将用地转为居住用地或绿地;

6. 对翠亨古村和新村交界的少量建筑改造带来的局部调整。

道路交通系统

1. 车行流线:使现有中山城以南的内部车行道路延续至石门路,在规划区内形成环形的车行系统,以解决用地内部各主要功能区的车行需要。

2. 限制性车行流线:保留翠亨大道翠亨段的车行功能,并进行限流、限速等处理。恢复岐关公路历史旧貌,作为保护地段。

3. 人行流线:各区块内设置主要及次要二级步行系统,形成网状结构,解决人行交通。

4. 停车场:主要依托现中山城前广场停车;在规划调整之后,通过岐关公路的保护性复原和沿线景观设计,自中山城前广场开始形成进入景区(历史文化街区)的态势。南侧在兰溪桥南,翠亨大道以东设停车场(规划区界线外)。

5. 对于古村区内的历史街巷,需要保护其断面、空间比例和传统铺砌形式,应结合市政综合沟的铺设,恢复传统麻石路面。

绿地系统

1.加强环绕翠亨村的片状绿地(含耕地)。

2.保护纪念中学校道的绿化。

3.建设以兰溪为中心的沿水带状绿化。

4.部分恢复历史上岐关公路的旧貌,沿岐关公路形成带状绿化。

景观系统

1.山体、古村、农田、兰溪和岐关公路组成基本的景观要素。

2.三处景观节点:岐关公路两端的公园绿地具有门户景观作用;中山城中段公园绿地是打通历史景观走廊的重要节点。

3.以翠亨村为观景主体建立通往前后山体的景观通廊。

环境保护整治

1.加强对山体生态林地的保护,禁止挖山采石,已开挖山体做好复绿。

2.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山地进行建设。

3.在山地的少量建设活动(道路和建筑小品、文化游览设施)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的控制要求,并且作为公共设施开放使用。

4.加强对兰溪河水系的治理。应在水系整体的层面上统一规划,分流截污,保护兰溪的水质。对兰溪沿岸用地应实行严格的退让,形成亲水的公共空间。

周边规划

本规划对翠亨规划区周边地段提出规划建议:

1. 限制自广珠高速翠亨出口至翠亨村沿线西侧的建设,条件允许时原有工业建筑应逐步迁出。现状应加强沿路绿化,提升翠亨村门户空间的景观质量。

2. 规划区外翠亨大道沿线的商业、住宅区(主要为竹头园和石门两片),应加强城市设计指引,保持风貌协调。建筑的风格应考虑与传统的岭南民居风格相一致,建筑色彩以白、灰、青三种颜色为主。

3. 金槟榔山西南角地段,现停工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应支持其激活,但不应增加建设强度。同时限制增加新的建设项目。

4. 兰溪上游至逸仙水库沿线,规划建议以原村落为中心,发展分散型生态居住社区,控制用地规模和建设强度。

5. 位于南朗镇长沙埔村的中山烈士陵园,应保留周边的山体环境,避免毗邻的用地开发。

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保护区划

1. 规划通过保护区划,对历史文化遗产保留丰富、完整的重要地段设定为保护区。保护区是是翠亨历史文化名村的基本内涵。

2. 规划设定了翠亨古村保护区(面积为29.8公顷)和中山纪念中学保护区(面积为3.8公顷)两处保护区并进行紫线划定。紫线即为保护对象的建设控制地带界线;保护对象的风貌协调区界线即为本规划的界线。对保护对象的规划管理通过地块规划控制要求(详见分图图则)和规划控制准则来实现。

3. 翠亨村核心区是古村历史风貌最为完整、历史建筑最为集中、保存状况最为完好的区域,是保护的重点区域。核心区用地面积为35643平方米;现存历史传统建筑面积14400平方米;核心区内全部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核心区内现存历史建筑占地面积33743平方米(含历史建筑基底面积10200平方米和历史环境用地面积23543平方米)。

保护区规划

1.紫线的规划控制原则:对在紫线内(即保护区内)的工程建设活动必须按照《城市紫线管理办法》进行建设管理。

2.核心区内的规划控制原则:在核心区内,除了本规划确定的保护建设活动之外,不得进行新的工程建设。

历史建筑保护

翠亨规划区内保护建筑(优秀历史建筑)共有17处,规划建议将其列入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

建筑分类评估

规划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参照建设部关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评选办法,对翠亨规划区(主要是核心区)的建筑进行分类评估。规划划定文物建筑、保护建筑(优秀历史建筑)、历史建筑、传统建筑(一般建筑、与历史风貌无冲突)、一般建筑(与历史风貌冲突)共五大类,细分为8类。

(1) 文物保护单位:(国保、省保、市保)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建筑、古迹。

(2) 文物建筑:被中山市列为不可移动文物,作为准备报批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建筑、古迹。

(3) 保护建筑(优秀历史建筑):具有很高的建筑质量、丰富的建筑细节,保存完整,能够体现翠亨村建筑艺术和时代特征的历史建筑。

(4) 历史建筑(一般历史建筑):具有较好的建筑质量,保存完整,能够体现翠亨村村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历史建筑。

(5) 历史建筑(风貌不完整历史建筑):建造年代较早,某一个或以上的立面被用现代材料改造,但建筑的其余部分仍能够体现村落的历史特征的建筑。

(6) 历史建筑遗址:仅存建筑的基址或某一部分,有记录记载,但其余部分均已不存在的年代久远的建筑。

(7) 传统建筑(风貌协调一般建筑):体量、材质都与村落传统风貌相协调,但建造年代相对较晚的建筑。

(8) 一般建筑(风貌不协调一般建筑):体量形式或立面材质与村落传统风貌差异较大(如大体量的工厂、立面贴了彩色的马赛克等)的现代建筑。

上述1-4类建筑应严格保护,禁止拆除或改造。

历史街巷保护

1.翠亨村内历史街巷均形成于清末民初,其街巷格局应得到保护。各街巷连续景观起始和结束位置之间的路段(包括其断面)应重点保护(表5)。

2.保存较为完整的、景观连续的主要历史街巷:和兴街、中亨街、众兴街应得到严格保护。

村落关系

长安镇上沙村,古称长沙,又称沙溪,是孙中山的先代故乡。考《孙总理先代世系表》(见于1933年广州出版的国民党西南部《党务月刊》第十四期),可知宋末孙姓从福建经南雄迁居东莞长安上沙村,其始祖为孙贵华。贵华祖生三子:礼、礼和、礼忠。礼生二子:受、广、晟。受生三子:能、通、玄。玄生二子:缔儿、缔宗。缔儿是中山左埗孙姓始祖,缔宗是中山涌口孙姓始祖,而中山翠亨村孙姓则为涌口缔宗后代所分支。又据《上沙礼祖族谱》称:孙中山故乡翠亨村家族支脉是第九世祖从上沙村分支出去的,孙中山是第十七世孙。由于上沙孙族与翠亨孙族有宗支源流关系,两地孙姓历来交往频繁。

翠亨村孙姓父老曾题赠一副木楹联给上沙礼祖祠:“庙貌庆重新,想当年乐业安居,德绍江东传岭表;宗支同衍脉,看此日源长流远,泽由莞水播香山。”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5月1l日孙姓族人在广州召开恳亲会,上沙有数十名孙姓父老应邀参加。会后赠有集体留念的照片和大总统相片,还有赠给上沙孙氏宗词的一副对联:“萃子姓于家乡,木有本,水有源,五世箕裘开莞岭;妥先灵于寝庙,宗念功,祖念德,三房俎豆贡备山。”(“三房”是指上沙孙氏祖先礼、礼和、礼忠三个房系)。

1929年,孙中山哥哥孙眉的孙子孙满、孙乾曾由当时东莞县长黎国材陪同,带省文史馆长邓茂垣到上沙村调查考证祖宗事。

1946年,在上沙村口建有一座牌坊,上有孙中山之侄孙孙乾亲题“中山大道”4字匾额,书题对联:“中所景仰,外所敬从,革命首倡共和肇造;山无不容,河无不润,故乡追念,浩气长存。” 孙中山逝世后,上沙孙姓族人在村口公路旁建“安乐亭”纪念,亭上有孙中山之子孙科书题“国父先代故乡”6字的匾额。

杰出人物

有道是“七丈出个伟人”,翠亨村因孙中山故居而闻名,而南朗镇也因翠亨村享誉海内外。除孙中山外,南朗镇的其他名人还有不少。在南朗镇政府负责人给记者的一份《南朗名人胜迹》中,里面记载了从南朗走出去的82位享誉中外的名人,他们当中还有为共和革命捐躯第一人陆皓东,中共早期领导人杨殷,一代艺人阮玲玉,从武到文的欧初等等。

名人如此之多,短时间内要一一探访,困难还不小。当地向导毫不犹豫地向记者介绍,到左步村去,其名气不亚于翠亨村。说到左步村,这又和孙中山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左步村和翠亨村相隔不过数里。据传元末乱世,当孙氏五十七世祖迁徙到中山时,第一个落脚点就是左步村。之后孙氏家族在这里繁衍生息,直到孙中山的父亲把家迁到数里外的翠亨村。

“翠亨出生,左步祭祖”。这就是当地人对孙中山的一生作的概述。1912年5月,孙中山和夫人卢氏,孙眉和夫人谭氏等一行回左步村探访故里乡亲,并与乡亲在宗祠合影留念。如今这些泛黄的老照片仍供奉在孙氏祠堂最显眼的位置:中山先生白衣白裤,手执拐杖端坐正中,乡里长者围坐两侧,年轻人站在后排。

直到如今,左步村里的老人们还能津津乐道孙中山少年时叛逆的二三事。作为中国旧传统的破坏者和新思想的传播者,孙中山少儿时的“劣迹”已经成为他青年便具有破旧立新思想的佐证。其实他的这种思想变化并不是突发的,也正是香山文化几百年来一脉相承中孕育出来的结果。

有学者在《概说香山文化》一文中提出,香山文化在本质上并没有因不断地吸纳外来异质文化而丧失自己的本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特征。虽然近百年的时光转瞬即逝,虽然香山传统建筑文化在如今的南朗罕有继承,但是引导香山文化在近现代史中名人辈出的这种坚守正统与开放创新并存的精神却没有在中山消亡,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愈加彰显。

如今,左步村的几大宗祠和中山市其他村的祠堂一样,虽然历时久远,但仍发挥着凝聚族人、团结乡亲的作用。在孙氏祠堂的右边墙上,有新贴上去的红纸的痕迹,上面用毛笔记录着人名和礼金数目。如今的祠堂虽少了香火缭绕,却仍然是族人们举行红白喜事,设宴摆酒的场所。

相关链接

翠亨四杰

翠亨村是名人诞生地。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陆皓东、杨鹤龄、杨心如被乡人誉为“翠亨四杰”。

陆皓东

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第一人

他与孙中山同是翠亨村人,并常与孙中山谈论倾覆朝廷之事,1895年协助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决定武装起义袭取广州为革命根据地。他为掩护革命党人不幸被捕,在狱中遭受严刑逼供,宁死不屈。孙中山后来赞誉他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第一人”。

杨鹤龄:

“四寇堂”老主人

当年与孙中山、陈少白、尤列被称为“四大寇”,杨鹤龄以此为荣并自己在澳门的寓所命名为“杨四寇堂”。在革命发轫初期,他曾变卖祖业资助孙中山宣传革命。孙中山在广州任非常大总统时,聘其为总统府顾问。

杨心如:

爱国不求官

他时常与孙中山谈论天下兴亡大事,因深受孙中山爱国思想的影响,后跟随他参加反清活动,并经常带着孙中山的指令,冒着生命危险奔走于香山、香港等地,立志为救国救民而献身。时人称他为“爱国不求官”的人。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行政区划 村庄 南朗镇 孙中山 张士诚 朱元璋 孙中山故居 中山纪念中学 伶仃洋 珠海市 警世钟 杨殷故居 陆皓东故居 陆皓东墓 孙昌墓 遗居 富华酒店 京华 紫马岭公园 专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