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火,汉语常用字,读作huǒ,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指物体燃烧时产生的光焰,后引申为产生光焰的爆炸或射击、怒气、中医学上的燥热之气、热烈的、红色的等含义。

“火”也常用来做汉字偏旁,在上下结构的汉字中作偏旁时,“火”被写成“灬”。2019年11月20日,“汉语盘点2019”活动启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通过监测语料库,推荐国际字“火、墙、商”。

汉字释义

huǒ

1.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力。~烛。~源。~焰。烟~。~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

2.紧急:~速。十万~急。

3.指枪炮弹药等:~药。~炮。

4.发怒,怒气:~暴。~性。

5.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毒~攻心。

6.形容红色的:~红。~腿。

7.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

8.姓。

举例词组

拼音词性释义英译例句例词
huǒ名词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fire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离为火。——《易·说卦》火,日气也。——《论衡·诘术》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火链、火厝、火筒
火灾,发生火灾。fire (as a disaster)凡四遭火。——明·归有光《项脊轩志》火兵、火事、火殃
灯火,指灯烛或火把。lights江船火独明。——唐·杜甫《春夜喜雨》拥火以入。——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火鼓、渔火、火燎
光芒。brilliant rays智以目见,而目以火见。——《墨子·经说下》一见大悦,曰:此儿目中有火,它日可大用。——《元史·孟速思传》火眸
热,热气。heat赵大人吃酒吃的火上来了,把小帽子、皮袍子一齐脱掉。——《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火流、火风
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fire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书·洪范》火欲殂、火位
中国古代兵制单位,十人为“火”。a military unit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火星之简称。Mars七月流火。——《诗·豳风·七月》大火谓之大辰。——《尔雅·释天》火为口舌之象。——《论衡·言毒》火角、火官
比喻战争。war交火、开火、停火
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中医)。internal heat阴虚火动难治。火郁当发……凡气有余,便是火。——元·朱震亨《丹溪心法·火六》  浙有士人,一指忽痛……医谓火所致。——明·谢肇浙《五杂俎·人部一》上火、败火
指枪炮弹药。firearms军火
古代指雷电,电光。水中有火,乃焚大槐。——《庄子·外物》
指古代服饰中的火焰形图案。予欲观古人之象……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书·益稷》  火、龙、黼、黻,昭其文也。——《左传·桓公二年》
古时通“伙”。火家、同火、合火
喻怒气。赵姨娘直进园子,正是一头火。——《红楼梦》第六十回
指寒食节。火前、火后
犹年、岁。古人一年四时改火。今琼州西乡人谓一年为一火。——《广东通志》
姓。三国蜀有火济。——《正字通·火部》。
动词焚烧,烧毁。burn down火,毁也。——《说文》火,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释名·释天》火人、火库、火队
用火烧物使熟。cook其山北人,皆生食不火之物。——《山海经·北山经》火灶
生气。anger我听说这孩子打了金八爷一巴掌,金八爷火了。——曹禺《日出》第一幕他火了、火冒
用火光照视。定移时,始觉在成榻。骇曰:‘昨不醉,何颠倒至此耶!’乃呼家人。家人火之,俨然成也。——《聊斋志异·成仙》
指茶叶的熏焙。茶事起于惊蛰前,其采芽如鹰爪,初造曰试焙,又曰一火,其次曰二火,二火之茶,已次一火矣。故市茶芽者,惟同出于三火前者为最佳。——宋黄儒《品茶要录·一采造过时》
形容词形容像火那样的颜色,一般指红色的。red朱鳞火鬣。——唐·李朝威《柳毅传》火云、火采
紧急。pressing我觉得现在以袭击敌人为第一火,但此说似颇孤立。——鲁迅《书信集·致胡风》火牌兵符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十】【火部】

火,毁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凡火之属皆从火。

说文解字注

【卷十】【火部】

火,也。

各本作毁。今正。下文曰:,火也。为转注。

南方之行。炎而上。

与木曰东方之行、金曰西方之行、水曰北方之行、相俪成文。

形。

大其下。锐其上。呼果切。古音在十五部。

凡火之属皆从火。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部】

古文:

《唐韵》《集韵》:呼果切。《韵会》《正韵》:虎果切,并货上声。《说文》:火,毁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释名》:火化也,消化物也。亦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玉篇》:者,化也,随也,阳气用事万物变随也。《古史考》:燧人氏初作火。《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

又星名。《书·尧典》:日永星火。传:火,苍龙之中星。

又大火,鹑火,辰次之名。

又《礼·王制》:昆虫未蛰,不以火田。《前汉·成帝纪》:火耕水耨。

又《周礼·夏官·司爟》:变国火以救时疾。注:春取楡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论语》:钻燧改火。

又盛阳曰炎火。《诗·小雅》:田祖有神,秉畀炎火。传:炎火,盛阳也。笺:螟螣之属,盛阳气嬴则生之。明君为政,田祖之神不受此害,持之付与炎火,使自消亡。

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疏: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秋官为西火,冬官为北火,中官为中火。

又《春秋·宣十六年》:成周宣榭火。《左传》:人火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又《南史·齐武帝纪》:魏地谣言,赤火南流,有沙门从北齎此火至,色赤而微,云以疗疾贵贱争取之,多得其验,咸云圣火。

又《唐书·兵志》:府兵,十人为火,火有长。彍骑,十人为火,五火为团。《通典·兵制》:五人为烈,烈有头目,二烈为火,立火子,五火为队。

又《司马法》:人人正正,辞辞火火。注:言一火与一火犹人人殊之人人也。卽俗谓火伴。《古木兰诗》:出门看火伴。

又人身有火。《本草纲目》:心藏神为君火。包络为相火。

又隂火,海中盐气所生。凡海水遇隂晦,波如然火,有月卽不复见。《木华·海赋》:隂火潜然。

又山名。《山海经》:崑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

又《正字通》陆游曰:火山军,其地锄深,则有烈燄,不妨耕种。

又井名。左思《蜀都赋》:火井沈荧於幽泉。注:火井,在临邛县。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须臾隆隆如雷声,焰出通天,光辉十里,以筒盛接,有光无灰。

又寒火。《抱朴子·地眞篇》:南海萧丘,火春生秋灭。生木小,焦黑。

又火传。《庄子·养生主》:指穷放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又南方有食火之国,其人能食火炭。

又《尔雅·释鱼》:十龟,一曰火龟。疏:龟生火中者。

又火 。《山海经》:火山国,其山虽霖,雨火常燃,火中白 ,时出山边求食,人捕得之,以毛作布,名火澣布。

又姓。《明纪事本末》:火济,从诸葛亮南征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正字通》洪武时,翰林火原洁。

又《广东通志》:古人一年四时改火。今琼州西鄕音谓一年为一火,火音微。东鄕人谓一年为喜,或为之化,乃喜之变音。

又叶虎洧切《诗·豳风》:七月流火,八月萑苇。按:唐韵正:火,古音毁,转声则为喜,故灰字从火得声。而左传襄三十年:或叫于宋太庙,曰:譆譆出出,鸟鸣于亳社。如曰譆譆,则为火之徵也。是直以为火当读作毁,非止叶音矣。

又叶后五切。韩愈《元和圣德诗》:施令酬功,急疾如火。天地中闲,莫不顺序。

又叶虎何切。《庄子·外物篇》:利害相摩生火寔多,众人焚和,月固不胜火。《韵会小补》:今人谓兔岐脣曰火。盖古音也。《集韵》或作灬。

字源演变

火,象形字。火的甲骨文字形(图1、图2)像物体燃烧时光、焰迸射之形。金文火字由火苗的象形加两点构成,两点表示火苗中有东西向两旁散发,整个字是向四周发光发热的东西的示意图,由此产生火的含义。战国文字(图3、图4、图5)将火形拆成了四笔,但还保留了一点光、焰上冒的样子;其后的小篆(图6)与战国文字一脉相承,楷书写作火,一直沿用至今。

在上下结构的汉字中作偏旁时,“火”被写成“灬”。

音韵汇集

字头小韵声符反切声母韵母韵目韵部拟音声调
上古音系q a l
广韵呼果戈一合上声
蒙古字韵xw 上声
中原音韵歌戈合歌戈上声
洪武正韵虎果十四哿上声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