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灵魂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íng hún,一指传说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二指生命,三指精神、思想、感情等,四指人格,良心,五比喻事物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六指产品中流露出的能够被使用者认同的价值观念。

人类学家之研究,推测距今二万五千年至五万年前之人类,已具有灵魂之观念,或人死后灵魂继续生活之观念。然大抵而言,原始人所具有的简单古朴之灵魂观念,往往含有强烈的物质性格。直至宗教、哲学渐次发达之后,人类之灵魂观始趋向非物质化之‘精神统一体’。

迄今为止,没有证据表明死后还有生命,也没有证据表明死后没有生命。

生理医学家证实:通过研究大脑神经细胞(神经元)突触之间信息之间的传递,认为灵魂(意识)是大脑特定神经细胞的活动。

一些科学家解释灵魂现象:一种是因为心理作用,包括错觉和幻觉造成的认知的错误;一种是精神病理作用,也就是脑部器官受损,而导致遗忘、精神紊乱等现象。一种与环境改变有关,主要是出现电磁场变化。人类的生活空间充满电磁波。人脑是电化学器官,生物电信号在脑细胞间传递信息,强大的电磁场会影响到那些信号,并产生奇异的视觉、触觉与听觉。作用于人脑的电磁场还可以导致不同的情绪,如恐惧、紧张等,是这种情绪使人产生看见灵魂的异常现象。

汉语词汇

字典解释

1.文化意义上可以影响或激励后人的人文成果。

2.古人说的灵魂,有时指的是我们今天说的意识、精神、心理活动,那是大脑生理活动的结果,是物理、化学反应的产物,并不能脱离大脑而存在。人一死,大脑活动终止,意识丧失,所谓的灵魂也就跟着消失。

3.比喻能对某人或某个群体起关键和主导作用的精神方面的核心因素。

4.高尚的品格。

5.迷信者认为附于人体的精神或心意之灵。

6.品质,主控制、主方向、主属性,一般不受外力影响。

7.产品中流露出的能够被使用者认同的价值观念

8.泛指生命。

9.其指精神、思想、感情,情感等。

10.其指人格、良心、性格。

11.比喻事物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

引证解释

1.迷信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

《楚辞·九章·哀郢》:“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汉 蔡邕 《陈留太守胡公碑》:“灵魂徘徊,靡所瞻逮。”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 兴娘 吾儿,你的丈夫来了,你灵魂不远,知道也未?”

2.指生命。

叶紫 《星》第五章:“她很不愿意这弱小的灵魂孤零零地留在世界上,去领受那些凶恶的人们的践踏。”

3.指精神、思想、感情等。

清 秋瑾 《宝刀歌》:“宝刀之歌壮肝胆,死国灵魂唤起多。”

巴金 《随想录·文学的作用》:“文学作品能产生潜移默化,塑造灵魂的效果。”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美丽和宽广。”

4.指人格,良心。

瞿秋白 《出卖灵魂的秘诀》:“从 中国 小百姓方面来说,这却是出卖灵魂的唯一秘诀。”

5.比喻事物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

周恩来 《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以革命主义为基础的革命政治工作是一切革命军队的生命线与灵魂!”

任德耀 《小足球队》第四幕:“你是我们球队的灵魂,得分的钥匙。”

基督教

早期基督教将灵魂分作“灵”(希腊文pneuma)和“魂”(希腊文psyche)两部分:“魂”(即生命力)是血肉的,所有生物都有的;“灵”(智慧或理性等人类的独特表现)则是来自上天的,只有人类才拥有。因此,基督宗教地区会有“人类是万物之灵”之说。《圣经》的原文用词“魂”(即希伯来文nephesh和希腊文psyche)显示,并未将身体和“魂”加以划分,而且描述“魂”是会死亡的。

原始基督教认为灵魂不是不灭的,可透过复活,最终会和同样复活了的肉体一起到天堂或地狱。

根据《圣经》的描述,人死后受到上帝的初步审判,除为自己的罪悔改并相信耶稣基督是救主重生而得救的人可以直接去天国外,或极恶人(拒绝接受救恩或抗拒)会直接去地狱外,一般在炼狱或类似的地方等候末日,再作二度审判。已死信徒的身体可能会改变,与得荣耀的耶稣的身体相似,所以灵魂即使会死也不重要。因受古希腊哲学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影响,中世纪的基督教信仰中,将人划分为两部分-灵魂与身体,在生之时是不分离的。

中世纪最广泛的观点认为灵魂是上帝所创造的,上帝为每一个新身体创造一个灵魂。这想法受到改革宗传统和加尔文宗等支持,也为天主教所接受。另一个观点则认为个人的灵魂承自父母。

佛教

事实上, 正信的佛教, 并不接受灵魂的观念,因为这在缘起缘灭的理论上不能成立,站在“生灭无常”的立足点上,看一切事物都是生灭无常的,物质界是如此,精神界亦复如此。用肉眼看事物,往往会发生“成而不变”的错觉,若用精密的仪器去看任何事物,无不都在刹那变化之中,易经所说的“生生”,其实在生生的背后,也包含着死死,也就是生灭变化。

盖承认灵魂存在,为许多宗教、哲学、社会学所主张,论及其特质、本源、究极,则有极大之分也。有主张其与精神或心意等同义者,如灵魂生活(soul-life)一语,殆与精神生活、心意生活等义无有分别。而主张灵魂说(Soul Theory)者,若自其所说之身、心关系而言,则立足于二元论;若自精神之体、用关系而言,则立足于实体论。近世哲学出现现象论、现实论、唯物论等学说,则大抵反对宗教灵魂存在而否定其为实有。

佛教本不说灵肉二元观、灵魂不灭论等。因释尊对灵魂与肉体之同异并不予以作答(即无记),亦即否定灵魂与肉体可截然划分为二之想法。佛教系由实践之主体而重视心的存在;此一存在论,系彻底立于心、物二者相关之立场,并不视一方为不灭之实体,另一方为生灭之假相,而认为心、物二者皆空,无自性可得。而当轮回转生之说被佛教采纳后,有关轮回主体之问题却引起佛教史上之重大论争,如南北朝时之‘神灭不灭论争’等;其结果则致使轮回主体呈现出一种犹如灵魂之色彩。(参阅‘神灭不灭论争’4257)

神灭不灭论争

自佛教传入我国,至六朝时代,信奉佛教者与批判佛教者之间产生多种歧见,其中,以佛教之轮回报应说为主题所进行之理论探讨,称为神灭不灭论争。首先,承认佛教轮回报应说者以为,人死后,宿于肉体之灵魂兮神识一不会随之死灭,而将继续转宿于另一肉体;且人经三世,轮回于五道或六道中,必定身受相应于自己所做所为之善恶业报。反之,神灭论者站在我国传统思想之立场,否认三世、轮回报应、心神不灭之说,而以为人死之后,心神必随形体散灭。

“神不灭”说,最早见于三国时代吴国牟融所作之理惑论;然最具代表性者,为东晋庐山慧远(334~416)之主张,其所作沙门不敬王者论卷五有‘形尽神不灭’一说,以木与火之关系比喻形体与心神之关系,而谓:心神由一形体轮回入于另一形体,而继续存在;犹如火之燃烧,燃尽一木再转燃另一木。慧远之弟子宗炳(375~443)作‘明佛论’,揭示二种神不灭义:

(一)轮回之神识不灭;(二)法身之神识常住,或谓‘法身神识常住’之义融合涅槃经之佛性说与道家思想,而将佛性视作道家理想境界中虚静无为之心,此心即神识;又佛性(此处指法身)常住,亦即心神不灭之意。此外,宗炳又联结轮回之本体神识与法身之神识,阐述人于轮回过程中渐次断除烦恼,则轮回之神识亦能归于本来清净之法身神识;成为唯有法身神识之状态时,人即成佛。吾人由(一)沙门不敬王者论卷五;(二)何承天(370~447)批驳沙门不敬王者论及明佛论之书简;(三)何承天致神不灭论者颜延之(384~456)之书简等文献中,可进一步了解神灭论与神不灭论者间相互问难之情形。

学者咸谓,神灭论系源于中国传统之思想,然若自神不灭论者之观点而言,神灭论者之否定灵魂与精灵之存在无异违反儒家之传统,盖因儒者行宗庙祭仪,自是承认精灵存在;故若非难死后神识之存在,即是反对自己所信奉之儒家道统。此外,一般对神不灭论之评语则是:彼等将轮回本体之神识与死后之灵魂视为同一者,此种混同之论,系因轮回本体之神识乃源自中国传统观念中之‘神’。然此种轮回本体神识之论,实与否定实体存在之佛教无我论相悖。综上所述,神不灭论亦非基于对佛教之正确理解,乃是国人为使自己容易接受佛教轮迥业报之说,所作之特殊解释。

南朝梁武帝时,范缜作‘神灭论’一文,引起学者间之激烈论战。其主张形神一体,形为神之质,神为形之用;形若灭亡,神亦随之灭亡。此一说法非但否定轮回业报之论,亦且否定精灵鬼神之存在,乃一典型之反佛论者,遂使当时笃信佛教之人士纷纷著书批驳。如范缜之外弟萧琛(476~513)作‘难神灭论’,曹思文作‘难范中书神灭义’,沈约作‘神不灭义’、‘难范缜神灭义’,梁武帝作‘大梁皇帝立神明成佛义记’、‘大梁皇帝敕答臣下神灭论’等。因梁武帝虔心信佛,致令当时之佛教势力兴盛异常,故对范缜之神灭论反应极为激烈。又当时之佛教信仰难免受魏晋玄谈风气之影响,而流于浮华迷信,范缜作神灭论,或即立意针砭时风,警醒世人崇尚自然、破除迷信因果。[弘明集卷一至卷五、卷八至卷十、广弘明集卷二十二、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下(汤用彤)](参阅‘三教论衡’612)

道教

道教关于灵魂的描述很独特具体和富有建设性,道教的灵魂观是建立在生命医学与玄妙神学的基础上详细剖析灵魂的特性,认为灵魂是由三魂七魄构成,一个人死后七魄先散,然后三魂再离。“魂”和“魄”;魂主精神,而魄主身形。

三魂是指“天魂、地魂、命魂”,古称“胎光、爽灵、幽精”,也有人称之为“主魂、觉魂、生魂”或“元神、阳神、阴神”或“天魂、识魂、人魂”等。用现代科学解释应为:天性,遗传,后天。

七魄是指喜、怒、哀、惧、爱、恶、欲,生存于物质中,所以人身去世,七魄也消失。之后再随新的肉身产生“肉体及魄”则属于“阳世的物质世界”。

道藏《云芨七籖》魂神卷三魂七魄相关记载:三魂:夫人身有三魂,一名胎光,太清阳和之气也;一名爽灵,阴气之变也;一名幽精,阴气之杂也。七魄:其第一魄名尸狗,其第二魄名伏矢,其第三魄名雀阴,其第四魄名吞贼,其第五魄名非毒,其第六魄名除秽,其第七魄名臭肺。现代意义通指为(喜、怒、哀、惧、爱、恶、欲。)

另葛洪《抱朴子.地真篇》及《云笈七签》卷五四《说魂魄》.魂魄指人的精神灵气。卷三三曰:三魂相嫉,七魄流竞。

黄帝内经《灵枢·淫邪发梦》:“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灵枢·本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

科学界争论

濒死体验:对出生体验的记忆回顾

卡尔萨根的解释:濒死体验其实是对出生体验的记忆回顾。

卡尔萨根书上对濒死体验的解释确能解释一些现象。出生是每人都有的经历,大同小异,解释濒死体验雷同的普遍性。也解释穿越黑暗隧道和见到进入光明的现象。

还有一个假说:脑缺氧致幻。已知LSD等药物可刺激大脑产生幻觉,临死大脑处于缺氧态,可能引起幻觉。这个假说解释舒适感,脑氧分压低的初期会有愉悦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沉溺于窒息式做爱、每年几千青少年死于自慰时窒息。但也有不能解释的濒死体验部分。

解释濒死体验的还有脑补假说,是一种稍专业的假说。大脑有套处理信息的机制区分幻觉和现实。这套机制挑选最符合各种已有信息(稳定)的模型作为”现实”。庄周梦蝶,梦中大脑挑选”蝶”的身份作为现实,因为这个身份符合当时所有条件。而醒来后,同样机制挑选“人”做身份,匹配环境和记忆。濒死,感官信息来源被切断,现实模型不稳定。为了稳定现实模型,大脑只能用已有信息(记忆)构建现实。而记忆中的事件,有一个特点,都是鸟瞰视角。试着回忆上次在沙滩散步的场景,大部分人头脑出现的是鸟瞰自己的画面。于是濒死体验就是大脑生成的现实模型,这就是脑补假说。

濒死体验脑补假说解释离体感,认为舒适感是濒死压力刺激脑分泌安多分引起的,隧道感是视觉皮层噪音增加的结果,总之一切都可以用生物化学解释。还发现可以刺激大脑特定区域产生灵魂出窍感。这是往大脑里塞一百个电极,挨个区域测试测出来的结论。

灵魂出窍可由神经学机制所触发

科学进行分析和记录,研究者知道在有些情况下会出现灵魂出窍的现象,例如脑外伤、感官剥夺、濒死体验、分离和致幻药物、脱水、睡觉、及对大脑进行电刺激等情况,或通过人为诱导也能做到。科学家们认为灵魂出窍,其实是由某些神经学机制所触发的幻觉。

观看视频可引发“灵魂出窍”体验

据科学家表示,观看一段自己身体的脉动与心跳同步的视频将引发离体体验。这个幻觉显示身体存在感的体验取决于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感知。

认为身体的自我意识——那种拥有感以及位于身体内的感觉——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当发生癫痫性痉挛或者在某些人身上会自发的产生离体体验(OBEs),这表明身体自我意识的某些方面也会被扰乱。

OBEs曾在实验室环境下发生,当时科学家给被试者灌输有冲突的感官信息,导致他们将自己同感于虚拟的身体或者人体模特。在所有的实验中,研究人员控制外在的,或者称外感受性的感知,例如视觉和触觉。

通过开拓内在或者内感受性的信号,例如某人的心跳,是否能够诱发离体体验?瑞士洛桑市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简-阿斯佩尔(Jane Aspell)和卢卡斯-海德里希(LukasHeydrich),以及奥拉夫-布兰科(Olaf Blanke)和同事决定查明真相。

他们要求17名被试者站着佩戴头盔式显示屏,展示了从背后拍摄的他们自己的实时录像,因此这些志愿者实际上是看着自己的背部位于身体前方2米处。这些参与者还看着软件生成的轮廓包围着一个虚拟的身体,就像一个光晕。

被试者还佩戴着胸部的电极记录他们的心跳。这个信号被用于产生闪现的光晕,这些光晕要不与心跳实时同步,要不略微有点步调不一致。当闪现与信号同步后,感觉就像被试者看着自己的心跳,尽管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然,这不是你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情况,你一般看不见自己的心跳。”

大约凝视自己的身体长达6分钟后,无论闪现的轮廓是否与自己的心跳同步,志愿者都闭上眼睛并被引导向后1.5米。然后他们被要求向前进走到他们之前站立的位置。在同步测试中,被试者向前走靠近他们的虚拟身体——这意味着这种体验已经改变了他们的自定位。而在非同步的实验中,自定位的改变并没有非常明显。

此外,每次测试后被试者都被要求回答一份调查问卷,答案显示当闪现的轮廓与自己的心跳相同步时,他们更倾向于将自己认同于那个虚拟身体。其中一名妇女回答称她“想要与自己实际的肉体相脱离。”

这是研究人员首次创造外感知和内感知信号之间的冲突以诱发这种幻觉。“这显示内感知信号对于自定位和自我认同感非常重要。” 海德里希说道。

研究自我感知的哲学家、德国美因茨约翰内斯古滕博格大学的托马斯-梅岑格(Thomas Metzinger)对这项实验印象深刻。“它告诉我们人类的自我意识深深受到了内感作用的约定,这种锚定的方式比之前人们承认的还要更强烈。”这项研究将发表在期刊《心理科学》上。

灵魂“住”在你的神经细胞里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弗朗西斯·克里克经过一系列的论证,给人们一个说法:灵魂不存在于宗教,不存在于哲学,也不存在于心理学,就生存于神经细胞中。他认为,灵魂或是说意识能够与大脑分离而且不能被科学所解释的理论已经是陈旧的神话。他认为回顾人类研究大脑的历史,已经不仅仅是刻画大脑如何接受刺激,而是“掌握人类灵魂的本质”,不管这是比喻还是文学,但这都是克里克想要探索的东西。1962年,因为和其他科学家一起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弗朗西斯·克里克,1976年后,开始将他的研究方向转向脑科学和意识。通过他一系列的研究,他坚信,独立于身体之外的灵魂(意识)是不存在的,没有生命就没有灵魂。克里克的研究是通过对大脑神经细胞(神经元)突触之间信息之间的传递而得出结论的。他在1994年出版的《惊人的假说:对灵魂的科学研究》一书中说:“你的快乐和你的痛苦,你的记忆和你的雄心,你的个人身份和自由愿意的感受,不过是一大群神经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的群体行为。”也就是说,人的灵魂(意识)是大脑特定神经细胞的活动。

科学或验证大脑存在“灵魂细胞”

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的计算及神经系教授克里斯托弗·科克从20世纪90年代与克里克开始合作发展大脑意识的研究。2003年,他们将克里克的研究向前推进一步,并在当年2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他们的论文。他们认为,人的灵魂是由大脑的特定细胞产生的,即人的“灵魂细胞”,灵魂或意识就是由这些细胞所产生的。克里克等人的研究发现,人体大脑中某一部分神经元产生并控制人的灵魂。而这些产生和控制灵魂的神经细胞位于大脑皮层后部到前缘的一小块区域。

所以,当人死后,没有神经元的相互活动和产生并传递的神经递质(许多化学物质),意识和灵魂就没有了,那么,独立于身体之外的灵魂当然就不存在。根据克里克的研究,灵魂只能存在于有生命的躯体中。他认为现在依然有很多人相信灵魂是独立存在的,这就像是4000年前人们认为地球是平面一样。

科克所用的方法是磁共振成像(MRI)和电波探测仪以及痕迹调节仪对大脑的意识进行监测。他们的研究对象包括老鼠、猴子、健康人和病人,对这些研究对象的视力和视觉意识进行监测,同时还研究人和鼠的条件反射过程。他们一方面寻找正常人的意识神经元的特征,一方面用电波探测仪监测病人和老鼠单一的神经元电波活动。科克和他的研究组发现,在研究中大脑皮层的前扣带回是一个关键区域。如果把小鼠大脑的这个区域去除,小鼠便不能产生痕迹调节,所以科克认为这个区域对意识的产生至为重要。另外,磁共振成像可以让人们看到大脑中的某一部分在人的“感觉”期间产生活动,比如在看到一幅画或一张脸孔的时候,大脑中的某个部分会产生明显的活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神经生物学家南西·坎威斯尔的验证,同样利用磁共振成像证明了克里克和科克的新结论。在大脑中存在着对脸部或特定物品进行辨认的特定区域。这就是说,克里克所坚称的“灵魂神经细胞”(知觉神经元)是可以被发现并在大脑中定位的。

人死亡后进入另一个世界,缺少证据

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死亡之后进入另一个世界不是荒谬之论,是缺少可信证据,而不是克里克和科克所认定的是一些少数神经元的活动和化学物质的交换与反应。灵魂(意识)是存在的,但只存在于有生命的活体中,主要是大脑。但他们都认定的一点是:当生命停止后灵魂也消失了,因为神经活动和新陈代谢同其他组织器官的活动一样也都停止了。科克和他的研究小组认为可以设计比如意识测量仪一样的仪器来测量意识。

人的心跳停止,人脑中存储的信息不会随之消逝

人的灵魂是较之常规神经元为根本的某种东西,当人的心跳停止,人脑中所存储的信息不会随之消逝,而是继续在宇宙中扩散。很多经历过临床死亡的人回忆起自己在深长的隧道里或看到一束白光这一现象。

量子力学或证实灵魂存在

美国亚历桑那州大学意识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学和麻醉学系教授斯图尔特-哈梅罗夫博士提出这项准宗教理论,基于意识量子理论,他和英国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提出,灵魂包含在大脑细胞中的微管结构。指出,濒死体验是微管量子引力效应,这一效应称为微管量子目标还原调谐(Orch-OR),因此灵魂并不只是大脑神经细胞交互。事实上形成于宇宙中。类似于佛教和印度教理论——人类意识是宇宙的主要部分,也类似于西方哲学唯心主义。基于这些信仰,哈梅罗夫博士称,濒死体验中微管失去它们的量子态,其中的量子信息并未被破坏,离开身体返回宇宙。

灵魂是不可视存在

灵魂和粒子一样,没有固定形态,只有通过某种高分子对撞或波段扫描,才可以捕获住它们存在,身体是可视存在,还有一部分不可视存在,这个存在是灵魂。

人死后,生命并未停止

英国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医学研究表明,在人死亡(心脏停止跳动)之后,生命其实并未停止,灵魂还在活动。

离开肉体的意识及其连续性

意识不灭定律的证据,现在已经可以给出很多。钟茂森博士将这一领域的研究分为五个方向:(1)对意识存在的研究;(2)对能记忆前生者的调查研究;(3)对催眠法回忆前世的研究;(4)对不同维次空间生命的研究;(5)对特异功能者对轮回的研究。这些研究涉及到三世轮回是否真实可靠的重要问题。在钟博士的论文中,详细介绍每个方向的科学家及研究成果。这一领域的研究初步证明离开肉体的意识存在及意识的连续性。

灵魂离开肉体瞬间

俄罗斯科学家克罗特科夫用一部生物电成像相机在人死亡的那一刻拍下照片。采用气体放电显像法的技术拍摄出的照片中蓝色表示逐渐脱离人体的生命力。根据克罗特科夫的说法,肚脐和头部是生命力(灵魂)先流失的地方,腹股沟和心脏则是灵魂前往无限幻境前停留的地方。

灵魂是生物磁场,可与生者交换信息

灵魂是一种生物磁场,可与生者的生物磁场进行信息交换,瑞典科学家曾经成功完成灵魂附体实验。通过操控志愿者的感知,使其将别人的身体误认为是自己的,出现身在别人体内的幻觉,能体验到他人的感受。即使两个人的外表和性别不同,同样能感觉到自己进入对方的身体。不管是处在静止状态,还是活动状态,都能达到同样效果。大脑受到外来干扰信息激发,身体处于不可控状态,能感觉到一种外来的干扰。

灵魂出窍真相:大脑创造第一人称视角

人类毫不费力的就能够构造寄居在身体里的感觉,而科学家目前查明大脑是如何产生这种体验的。这项展示在2013年11月10日神经科学学会年度会议上的发现强调当一个人具有离体体验时,大脑哪一片区域是活跃的。

研究显示大脑结合来自多个感官的信息,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创造拥有身体的感觉。在这项研究中,被试者位于MRI扫描仪内头戴头盔式显示仪,显示第一人称摄像机视角看到另一人的身体躺在扫描仪的角落里,他的头与墙平行或者垂直。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人员反复的利用一个物体触摸一名被试者,同时触摸摄像机视野里显示的身体,这给被试者造成一种错觉,也即摄像机视野里显示的身体属于他们自己。

为了增强这一错觉,研究人员用小刀威胁摄像机里显示的身体,同时测量被试者的皮肤传导性或者传导电的能力(当人们害怕时他更容易出汗)。的确如此,当被试者看到虚拟身体被威胁后,自身的传导性立即上升。

当被试者经历身体错觉时,他们大脑的顶叶皮层和前运动区皮质就会点亮,这些区域涉及集合感官信息并计划身体运动。此外,大脑活跃程度也与产生错觉的强度相关,这暗示着这些大脑区域对于产生身体所有权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人员还测试哪些大脑区域代表一个人的位置和他们脑袋朝向的方向。利用检查整个大脑样式的算法,他们发现除顶叶皮层,对于记忆至关重要的大脑区域海马体非常活跃,它会协助产生方向感。这项发现表明大脑依靠一系列来自不同感官的信息的复杂相互作用以产生处于身体之内的感觉,即使所处的是别人的身体。

死亡是意识造成的幻觉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维克森林医学院大学教授兰萨称有足够证据证明死亡只是人类意识造成的幻象。提出生物中心论,称是生命创造宇宙,有个人意识才有宇宙存在,时间与空间只是人类意识的工具。当生命走到尽头,即身体机能 尽失时,会在另一个世界重新开始。类似,宇宙万物都是阿赖耶识变来的,过去、将来的所有信息都储存在阿赖耶识。物理学解释为全息摄影,使宇宙可从本体变现出来。

实验案例

后来更多的类似实验表明,人死后,重量并未立刻减轻;目前最有可能的解释是人在死亡过程中,体内细菌产生的热气体有时会逸出体外,使得秤台上的空气对流,导致指针移动。热气偶尔排出体外的说法,可解释Duncan MacDougall的实验结果:当空气撞击秤台,重量就增加;当空气离开秤台,重量就减少了。因而Duncan MacDougall的实验被视为错误,说法为伪科学。

不同学说

民间学说

对灵魂这个问题,中外思想家都曾从常识、逻辑的角度加以驳斥。比如晋朝阮宣子不相信人死后会变鬼,他的反驳角度很独特:声称见过鬼的人说鬼魂穿着生前的衣服,难道衣服也有鬼吗?东汉王充也曾反驳:如果死后灵魂不灭,死去的人要比活着的人多得多,现在应该到处都是鬼了。

希腊哲学

古希腊,人们将人类的生命力区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古希腊文:πνευμα(pneuma),意思是气、水汽、呼吸。在拉丁语中,称为spiritus,后来形成英语:Spirit,汉译为精神。这类似于中国所说的气。

另一个层面,古希腊文:ψυχη(psykhē),在拉丁语中称为anima,也就是英语:Soul,即是灵魂的意思。古希腊文:ψυχη(psykhē)的动词形态,意思为吹凉,或是吹,它意指的是带来生命的呼吸,是人类与动物得到生命的原则,它的相对语为古希腊文:σ μα(soma),意译为肉体。在荷马史诗中,古希腊文:ψυχη(psykhē)被用来称呼人死后的鬼魂。从品达开始,古希腊文:ψυχη(psykhē)被用来指称人类之中不朽的部分。

主流观点

现在科学界一般认为,意识是大脑运作的结果,人死后意识便会在短时间内跟着消失。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希伯来文 原始基督教 耶稣 新柏拉图主义 加尔文宗 天主教 卡尔萨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