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燕支山位于甘肃张掖市山丹县东南五十多公里处,东西绵延一百多公里,南北横跨二十多公里,山坡上松柏常青,水丰草美。山中冬温夏凉,气候湿润,特别适合于畜牧。

名称来历

有说法认为,燕支山是匈奴语的音译,既是音译,其名多矣便不足称奇。焉支山、焉脂山、删丹山、燕脂山、胭脂山等等,为中国西部名山,与地理学、与方志中的删丹山、山丹山或大黄山同为一条山脉。

燕支山地处张掖所辖山丹县城东南50公里处。绵延在祁连山和龙首山之间,是山丹河与石羊河的分水岭。这里是天然林区,面积达15万亩,水草丰美,宜于畜牧。夏日冰雪融化,清流缓缓而下,汇集成渠。山坡上原有唐将哥舒翰修筑的寺庙,早毁。山下西北有霍城遗址,据说是汉将霍去病屯兵之处。

有一说法,是该山原来不叫焉支山,叫胭脂山。是此山产一种花草:胭脂草,能作染料。《五代诗话·稗史汇编》:“北方有焉支山,上多红蓝草,北人取其花朵染绯,取其英鲜者作胭脂。”故旧常以“北地胭脂”代指北方的美女。还有的史书上说,胭脂是一种红色颜料,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由张骞出使西域之行时引出。为了彻底弄清楚,查了《辞源》,才知道: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花开之时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所以,到现在张掖市修缮卧佛寺还是用这种染料,涂抹雕梁画栋。据传,当年霍去病兵出临洮,越燕支山,大破匈奴。匈奴失此山,乃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历史价值

数千年来,黄河、长江两河孕育的农耕文明和富庶,对于 擅长征战中国北部的游牧民族来说,无疑有着绝对难以抗拒的诱惑。匈奴人、党项人、女真人、蒙古人等等,无不如此。匈奴是最早南下侵夺中原财富并试图长期占领中原的一支强悍的游牧民族。河西走廊及南侧的祁连山、燕支山即是匈奴人攻打中原的侧翼前哨,又是他们退守休养的根据地和大后方。

从这一点来说,燕支山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是不能忽略也无法回避的景致。

地理位置

西汉初年,匈奴游荡至此便扎下根来长期驻牧图谋发展,并时时觊觎劫掠中原富庶之地。

燕支山中盛产大黄,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杆茎可以入药,味苦性寒,服用后有泻火解毒、玫积导滞、通经活络等功效,所以又被后来的当地汉人称为大黄山。

燕支山中还生长着一种花,汉人叫做红蓝花,大抵只有红蓝两色或以红蓝居多,叶子像蓟,花冠像似蒲公英。匈奴妇女们受原来未逃走的月氏、羌族等土著妇女们的影响,用这种红蓝花制作成的化妆护肤品涂染自己的脸颊、眉眼和口唇,其容貌变就得粉艳似霞秀美娇丽了。况且以这种吸纳山中雪山营养而自然生长成的红蓝花卉涂面,多有护肤养颜延缓衰老防止皮肤病的作用。生活在燕支山中的妇女即有山风雪水的滋养和沐浴,又有红蓝花的润肤,当然要比别处的匈奴妇女年轻漂亮多了,于是匈奴的单于和各部落的藩王大都在燕支山中挑美貌的妇女做为自己的妻妾。匈奴人称君王的妻子为阏氏,因此最早就把此山称为阏氏山,这种红蓝花儿也被叫做了阏氏花儿。阏氏花儿宛如胭脂一般能使妇女容貌变得秀丽漂亮,又被汉人称做“胭脂山”。燕支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它成为匈奴王昆邪部的王诞所在地。

有关历史

公元前121年春夏,汉武帝派年轻的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陇右,拉开了征伐匈奴开辟河西地区的民族战争的序幕。霍去病率军两出祁连两出燕支,千里跃进居延海,纵横驰骋所向无失望,最西远达敦煌,不仅彻底驱逐了西羌、小月氏人,而且迫使昆邪王杀了休屠王,率众归降。全部歼灰了祁连山、燕支山中的匈奴,真正打通了河西走廊。班师回军途中,在张掖举行了盛大的庆功活动,随后派人护送昆邪王到长安报功交旨。

燕支山被汉军夺取后,匈取昆邪王部失去了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和大本营,只得全部退出河西走廊,史觅家园。走在退逃的路上,远眺云黛蓝松翠雪白的燕支山,无不痛哭流涕捶胸顿足。匈奴人虽没有自己的文字,却有自己的语言,他们杜鹃啼血般哇出了心中的哀痛: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从此,这首流传千古的匈奴绝唱就成了一个民族走向末路的挽歌。当时在败逃的路上一定有人不愿离去且悄然留了下来,他是吟唱着这首古歌重新开始生活的。悲哀苍凉的曲调定然令听者凄恻动容,有人将它译成汉文诗句记载入册。我们谁也没有听过这首古歌的乐曲是如何凄怆哀伤,如何悲痛绝望的,只有透过短短的四行诗句,以哀惋的眼神目送那个游牧民族仓皇逃遁的背影为寻觅新的生存地而逐渐消逝在云烟深处。

就是这一曲悲歌使燕支山名垂青史,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太多的与西部、与历史、与战争、与民族、与荣辱兴衰、与女性容貌有关的信息和内涵,在尘封厚重的典籍深处闪烁迷离。

历代诗歌

历史的燕支山是苍凉的、遥远的、凝固的,残留着一丝血腥味儿。文学的燕支山虽然是浪漫的、写意的,但它美轮美奂,充满了幻想,散发着勃勃的生机和醉人的芳香,因而,它是今天的燕支山努力的方向,也是明天的燕支山呈献给人们的美丽的容颜。

《相和歌辞·王昭君二首》

唐·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塞上曲》

唐·李白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花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秋思(燕支黄叶落)

唐 李白

燕支黄叶落,妾望白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注释:蕙草:香草名。俗名“佩兰”,古人认为之可以避疫

《调笑令》

唐 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路迷、路迷,边草无穷日暮。

赠苏绾书记

杜审言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戍赴朔边。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

《雪山》

明 吕大器

光摇旌旆五凉平,天外群峰玉削成;

瀚海欲空青见月,燕支未染白如琼。

飞鸿已度长城窟,勒马还歌出塞行;

朱夏重裘犹不解,崆峒倚剑自峥嵘。

注释:河西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但并非没有春天,并非没有杨柳青青和鸟语声声,只不过燕支山的春天还没有来临,冰霜还未解冻,山上的积雪依然洁白凝琼。等积雪融为溪流化为山泉,那红像火、粉如霞、蓝似靛的燕支花儿一定会把燕支山装扮得绚烂多姿姹紫嫣红。诗人一定会解下身上的毛皮大衣,扑向曾经未染而今重彩的燕支山的怀抱,扑向曾经群峰玉削的祈连山的怀抱。

从军行(汉家未得燕支山)

唐 李昂

汉家未得燕支山,征戍年年沙朔间。塞下长驱汗血马,

云中恒闭玉门关。阴山瀚海千万里,此日桑河冻流水。

稽洛川边胡骑来,渔阳戍里烽烟起。长途羽檄何相望,

天子按剑思北方。羽林练士拭金甲,将军校战出玉堂。

幽陵异域风烟改,亭障连连古今在。夜闻鸿雁南渡河,

晓望旌旗北临海。塞沙飞淅沥,遥裔连穷碛。

玄漠云平初合阵,西山月出闻鸣镝。城南百战多苦辛,

路傍死卧黄沙人。戎衣不脱随霜雪,汗马骖単长被铁。

杨叶楼中不寄书,莲花剑上空流血。匈奴未灭不言家,

驱逐行行边徼赊。归心海外见明月,别思天边梦落花。

天边回望何悠悠,芳树无人渡陇头。春云不变阳关雪,

桑叶先知胡地秋。田畴不卖卢龙策,窦宪思勒燕然石。

麾兵静北垂,此日交河湄。欲令塞上无干戚,

会待单于系颈时。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地形地貌 山脉 焉支山 胭脂山 山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