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物流园区(logistics park)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

定义

定义之一

国家计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说:是对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具有经济开发性质的城市物流功能区域;同时,也是依托相关物流服务设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改善企业服务有关的流通加工、原材料采购、便于与消费地直接联系的生产等活动、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区.其外延方面:作为城市物流功能区,物流园区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运输枢纽设施、运输组织及管理中心和物流信息中心,以及适应城市物流管理与运作需要的物流基础设施;作为经济功能区,其主要作用是开展满足城市居民消费、就近生产、区域生产组织所需要的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根据上述定义,现代物流园区主要具有两大功能,即物流组织管理功能和依托物流服务的经济开发功能。

定义之二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北京中交协物流研究院院长王德荣说:物流园区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其包括8个功能综合功能、集约功能、信息交易功能、集中仓储功能、配送加工功能、多式联运功能、辅助服务功能、停车场功能。其中,综合功能的内容为:具有综合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形态的作用,可以全面处理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作业方式以及不同作业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概念

不同的称谓

物流园区在国内和国外还没有统一通用的定义,不同国家对其的称谓也不一样。

1、物流园区最早出现在日本东京,又称物流团地。日本从1965年起在规划城市发展的时候,政府从城市整体利益出发,为解决城市功能紊乱,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减轻产业对环境压力,保持产业凝聚力,顺应物流业发展趋势,实现货畅其流,在郊区或城乡边缘带主要交通干道附近专辟用地,确定了若干集约运输、仓储、市场、信息、管理功能的物流团地,通过逐步配套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大型物流(配送) 中心在此聚集,使其获得规模效益,对于整合市场、实现降低物流成本经营起到了重大作用,同时,减轻大型配送中心在市中心分布所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成为支撑日本现代经济的基础产业。

2、在欧洲,物流园区被称之为货运村(a freight village)。货运村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所有有关商品运输、物流和配送的活动,包括国际和国内运输,通过各种经营者(OPERATOR)实现。这些经营者可能是建在那里的建筑和设施(仓库、拆货中心,存货区,办公场所、停车场,等等)的拥有者或租赁者。同时,为了遵守自由竞争的规则,一个货运村必须允许所有与上面陈述的业务活动关系密切的企业进入。一个货运村也必须具备所有公共设施以实现上面提及的所有运作。如果可能,它也应当包括对员工和使用者的设备的公共服务。为了鼓励商品搬运的多式联运,必须通过更适宜的多样性的运输模式 (陆路,铁路,深海/深水港,内河,空运服务于一个货运村)。最后,一个货运村必须通过一个单一的主体经营(RUN),或者公共的或者私有的,这一点是必须的。

这个定义是由一个称为“欧洲平台”的机构在1992年9月18日制定的,这个定义明确了这样几个内容:

(1)在货运村内实现运输、物流和配送等所有业务活动—业务活动或范围;

(2)经营者是物流及相关设施的拥有者和租赁者—所有者及经营者;

(3)企业进入遵守自由竞争的原则—市场规则;

(4)货运村必须具备所有的公共设施—基本或基础设施;

(5)多样性的运输模式—多样化的运输方式;

(6)一个单一的运营主体—运营主体。

3、在国内,第一个物流园区是深圳平湖物流基地,始建于1998年12月1日,第一次提出物流基地这个概念,叫做“建设物流事业基础的一个特定区域”,它的特征有三:一是综合集约性;二是独立专业性;三是公共公益性。物流基地即从事专业物流产业、具有公共公益特性的相对集中的独立区域。(在物流术语国标2001中,对“物流产业”、“物流行业”、“物流园区”等概念没有作出定义。)

在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中,对物流园区的概念做了较全面的解释:物流园区是指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

包括要素

结合国内外的物流园区情况,可得出物流园区的定义应当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土地规模

物流园区是大概念,而一般意义上的物流配送中心是小概念,这一点在国内外都是明确的。因此,要求物流园区有一定的规模。因为规模大小将决定物流园区所能够承载的设施、功能与服务。

(2)物流设施

物流园区必须具备比较完备的设施,这些设施包括基础设施(用于仓储运输服务的设施)、公共设施(用于工商、税务、海关、商检、银行、保险等服务的设施)以及相关设施(用于办公、住宿、饮食等服务的设施)。

(3)进入企业及标准(或规则)

物流园区必须制订明确的进入企业标准,并以市场竞争的规则决定企业进出或去留。那种没有标准或在标准问题上先松后紧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4)物流功能和服务

物流服务包括基本服务和附加服务(或增值服务),既包括对进入企业的服务也包括对终端客户的服务。物流园区在规划与设计中不能只停留在功能上,必须定义所提供的的服务,依据“链”条(需求链、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服务链等等)设计物流园区的服务(建议在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中引进业务模式)。

(5)运营主体

物流需要集约化,土地开发需要集约化,城市需要经营,等等,如果物流园区没有一个明确的运营主体,那么,土地以及各种投资的回报就只能是纸上谈兵。避免表面上一个运营主体而实际上是各自为政或者只有管理主体而没有运营主体的局面。单一的通过招商而转让或租赁土地的方式是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运营主体的,经营土地和经营物流园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6)投资主体

这个问题对于中国的物流园区尤为重要,绝大多数的物流园区都是从生地开始的,其主要情形是:物流园区都是政府主管部门或直属企业以土地形式投资控股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一个两个牌子一班人马的机构,这就必然造成政企不分的局面。国外的很多物流园区都是从熟地开始的,即便是政府投资,也不存在政府干预经营的情况。关于投资主体问题,既要明确投资主体本身,也要明确投资主体和运营主体的关系。

归纳

物流园区的定义可以归纳为:

物流园区(distribution park),是指符合相关条件的(进入企业及标准或规则)一家或多家企业或单位(运营主体和投资主体)采用相关设施设备(物流设施)管理和从事具有特定功能物流活动(物流功能和服务)在一定区域空间上(土地规模)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

内涵

物流园区将众多物流企业聚集在一起,实行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发挥整体优势,促进物流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共享相关设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规模效益。其内涵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物流园区是由分布相对集中的多个物流组织设施和不同的专业化物流企业构成的具有产业组织、经济运行等物流组织功能的规模化、功能化的区域。这首先是一个空间概念,与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概念一样,具有产业一致性或相关性,拥有集中连片的物流用地空间。

(2)物流园区是对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具有经济开发性质的城市物流功能区域。作为城市物流功能区,物流园区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运输枢纽设施、运输组织及管理中心和物流信息管理中心等适应城市物流管理与运作需要的物流基础设施。

(3)物流园区也是依托相关物流服务设施,进行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改善企业服务有关的,流通加工、原材料采购和便于与消费地直接联系的生产等活动的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区。作为经济功能区,其主要任务是开展满足城市居民消费、就近生产、区域生产组织所需要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专家观点

汪鸣

汪鸣(国家计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物流园区是对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具有经济开发性质的城市物流功能区域;同时,也是依托相关物流服务设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改善企业服务有关的流通加工、原材料采购、便于与消费地直接联系的生产等活动、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区。此观点对物流园区的内涵和外延作了界定:作为城市物流功能区,物流园区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运输枢纽设施、运输组织及管理中心和物流信息中心,以及适应城市物流管理与运作需要的物流基础设施;作为经济功能区,其主要作用是开展满足城市居民消费、就近生产、区域生产组织所需要的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根据上述定义,现代物流园区主要具有两大功能,即物流组织管理功能和依托物流服务的经济开发功能。

王德荣

王德荣(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北京中交协物流研究院院长):物流园区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此观点对物流园区的功能作了阐述,即综合功能、集约功能、信息交易功能、集中仓储功能、配送加工功能、多式联运功能、辅助服务功能、停车场功能。其中,综合功能的内容为:具有综合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形态的作用,可以全面处理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作业方式以及不同作业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特征

1、多模式运输手段的集合:多模式运输方式即多式联运,以海运-铁路、公路-铁路、海运-公路等多种方式联合运输为基本手段发展国际国内的中转物流。物流园区也因此呈现一体化枢纽功能。

2、多状态作业方式的集约:物流园区的物流组织和服务功能不同于单一任务的配送中心或具有一定专业性的物流中心,其功能特性体现在多种作业方式的综合、集约等特点,包括仓储、配送、货物集散、集拼箱、包装、加工以及商品的交易和展示等诸多方面。同时也体现在技术、设备、规模管理等方面的集约。

3、多方面运行系统的协调:运行系统的协调表现为在对线路和进出量调节上。物流园区的这一功能体现为其指挥、管理和信息中心功能,通过信息的传递、集中和调配,使多种运行系统协调共同为园区各物流中心服务。

4、多角度城市需求的选择:物流园区与城市发展呈现互动关系,物流园区如何协助城市理顺功能,满足城市需求是物流园区又一功能特征。物流园区的配置应着眼于其服务区域的辐射方向、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从而保证物流园区的生命周期和城市发展协调统一。

5、多体系服务手段的配套:物流园区应具备综合的服务性功能,如结算功能、需求预测功能、物流系统设计咨询功能、专业教育与培训功能、共同配送功能等。多种服务手段的配套是物流组织和物流服务的重要功能特征。

功能

现代物流园区从大的方面讲,主要具有两大功能,即物流组织管理功能和依托物流服务的经济开发功能。作为城市物流功能区,物流园区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运输枢纽设施、运输组织及管理中心和物流信息中心,以及适应城市物流管理与运作需要的物流基础设施;作为经济功能区,其主要作用是开展满足城市居民消费、就近生产、区域生产组织所需要的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

物流园区的内部功能可概括为8个方面,即综合功能、集约功能、信息交易功能、集中仓储功能、配送加工功能、多式联运功能、辅助服务功能、停车场功能。其中,综合功能的内容为:具有综合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形态的作用,可以全面处理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作业方式以及不同作业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分类

按经营主体划分

政府主导型物流园区与市场主导型物流园区

大多数的物流园区都是政府主导型的;浙江传化物流园区以及德力西、物美集团联合投资的物流园区都是市场主导型的。

按产业依托划分

基于物流产业的物流园区与基于其他产业的物流园区

大多数的物流园区都是基于物流产业的,以物流企业为主体;外高桥物流园区,北京空港物流园区等是基于其他产业的物流园区。

按功能定位划分

综合化物流园区和专业化物流园区

具体体现在物流园区物流功能、服务功能、运行管理体系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其现代化、多功能、社会化、大规模的特点,而不同物流区的专业化程度提高则表现出现代化和专业化的基本属性。

按需求划分

按满足物流服务需求的划分,三种类型:

一是区域物流组织型园区。其功能是满足所在区域的物流组织与管理。如深圳市的港口物流园区、成都龙泉公路口岸物流园区等。

二是商贸型物流园区。商贸物流园区在功能上主要是为所在区域或特定商品的贸易活动创造集中交易和区域运输、城市配送服务条件。商贸流通物流园区基本位于传统、优势商品集散地,对扩大交易规模和降低交易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具备商贸流通功能的物流园区。如佛山城北商贸物流园区、浙江传化物流基地等。

三是运输枢纽型物流园区。物流园区作为物流相对集中的区域,从运输组织与服务的角度,可以实现规模化运输,反过来,规模化进行运输组织也就为物流组织与管理活动的集中创造了基础条件。因此,建设专门的运输枢纽型的物流园区,形成区域运输组织功能也是物流园区的重要区的重要类型之一。属于运输枢纽型的物流园区包括双流空港物流园区、上海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等。

规划类型

货运服务型

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应符合以下要求:

依托空运或海运或陆运枢纽而规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运输形式衔接; 提供大批量货物转换的配套设施,实现不同运输形式的有效衔接; 主要服务于国际性或区域性物流运输及转换。注1:空港物流园区依托机场,以空运、快运为主,衔接航空与公路转运; 注2:海港物流园区依托港口,衔接海运与内河、铁路、公路转运; 注3:陆港物流园区依托公路或铁路枢纽,以公路干线运输为主,衔接公铁转运。

生产服务型

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应符合以下要求:

依托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等制造产业园区而规划; 提供制造型企业一体化物流服务; 主要服务于生产制造业物料供应与产品销售。

商贸服务型

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应符合以下要求:

依托各类大型商品贸易现货市场、专业市场而规划,为商贸市场服务;

提供商品的集散、运输、配送、仓储、信息处理、流通加工等物流服务;

主要服务于商贸流通业商品集散。

综合服务型

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应符合以下要求:

依托城市配送、生产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多元对象而规划;

位于城市交通运输主要节点,提供综合物流功能服务;

主要服务于城市配送与区域运输。

建设发展条件

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要素是发展物流园区的首要条件。根据国外的经验,当一个地区内第二产业在三大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时,是大力发展物流业的最好时机;当第二产业比重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时,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市场环境

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经验说明物流运作本身要求有一定的市场经济规模为依托。美国的经验说明物流业要在市场中锤炼崛起,需要有强大的市场竞争规模与企业经营规模做后盾;而日本与德国的经验则说明在经济发展不平衡、企业竞争力不强时,政府以物流园区为手段,是平衡经济、引导企业规模发展的最佳切入点。

基础设施条件

物流园区强大的辐射能力和运输组织能力要靠发达的综合运输网络来支持,它要求区域内不仅要具备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多种运输方式,还要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等级,并且具备相互无缝连接的可能性。拥有物流园区的地区还必须是一个通信非常发达的地区,可以满足非常庞大的信息交换需求,有一定规模的通信管网为物流园区提供相当数量的程控交换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公众互联网以及宽带系统,并具有随时接入的可能。

政策环境

软环境有时要比硬环境更重要。物流园区能否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对企业具有吸引力,取决于政府对它的认知程度和支持力度,物流园区在规划建设的初期,一定要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并有相应的支持导向政策。

人才环境

物流园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非常高。人员的配置不能仅仅停留在搬运、装卸、运输等基础层面上,更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以适应物流园区的长远发展。因此,物流园区所在地区内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高规格物流培训和物流咨询机构,以提供制造和网聚人才的环境保障。

发展状况

中国经济中心城市开始意识到物流园区对于促进物流的技术升级和服务升级,对于改善城市和区域物流投资环境,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整合利用现有城市和区域物流资源,加快物流企业成长、缓解交通压力、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现有物流园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区(20.4%)、南部沿海经济区(20.2%)、北部沿海经济区(14.1%)、西南经济区(11.8%)、东北经济区(10.1%)、黄河中游经济区(9.9%)、长江中游经济区(9.1%)和西北经济区(4.4%)。

预计“十二五”期间物流行业整体增速可以达到20%以上,但基础物流(简单仓储和运输)和高端物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整合)增长将明显分化,前者约为10%,后者则可达30%。

2009年3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08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显示,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89.9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54542亿元,同比增长16.2%,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为18.1%,比2007年下降0.1个百分点。如果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可以下降3个百分点,则每年中国物流总费用可以节约出3个成都市的GDP来!(根据2008年GDP数据)

2009年3月,国务院[国发(2009)8号]《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中国物流业总体水平落后,严重制约国民经济效益的提高。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2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推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会议确定了振兴物流业的十大主要任务、九大重点工程和九项政策措施。其中,报告提出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十大主要任务之一是: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区域规划等因素,重点发展九大物流区域,建设十大物流通道和一批物流节点城市,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提到国家产业振兴政策层面上有史以来第一个服务业的振兴规划,自2009年3月以来,全国各地的物流园区规划、物流产业规划、配送中心规划、物流产业规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各地区对物流地产的开发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亮点。

中国物流园区的设计与规划,主要由三类机构:第一类是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如北京交大、西南交大、各地方规划局、设计院等,此类优势主要在于理论体系的完备;第二类是新兴的物流咨询公司,此类的优势主要在于实践经验的丰富;第三类是专家型的、包罗物流咨询顾问策划规划的事务所,如深圳的牛鱼龙物流事务所、北京的现代贯通等权威专家机构,此类的优势是,他们既有完备的前沿理论体系,又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团队。

盈利模式

土地增值

对于园区全部者与经营者来说,均将从土地增值中获取巨大收益。全部者(即初期投资者)从政府手中以低价购得土地,等完成初期基础39设施设备建设后,地价将会有一定的升值,而到物流园区正式经营后,还将大幅上涨。对于经营者(即物流经营商)来说,土地的增值将能增加其土地、仓库、房屋等出租收入。在日本,运作最为成功的东京物流组团,其物流园区的主要赢利即来自土地价值的增加。

出租收入

园区全部者与经营者按一定比例对出租收入进行分配。

①仓库租赁费用

经营者将园区内所建筑的大型现代化仓储设施设备租给一些第三方物流商、生产型企业等,从中收取租金,这是出租收入主要来源之一。

②设备租赁费用

将园区内一些主要的交通设施设备如铁路专用线、物流设备如装卸、运输设备等租给园区内企业运用,收取租金。

③房屋租赁费用

主要包含园区里面一些办公大楼及用作各种其余用途的房屋租金。以浙江传化物流基地为例〔m:该基地的买卖中心总建筑面积10758平方米,营业用房总面积7476平方米,买卖大厅近600平方米,共三层,有300多间商务用房,建成不到一年该基地已吸引逾200家第三方物流企业和93家第三产业的企业入住,光房屋租金就可以收回除土地外的一半支出。

④停车场收费

物流园区凭借壮大的信息功能,吸引众多运输企业入驻,园区内建筑现代化停车场,也将收取一定的停车费用。

⑤其余管理费用

包含物业管理费等其余费用。

服务费用

①信息服务费用

这是最主要的服务费用之一。一是提供车辆配载信息,帮助用户增加车辆的满载率和减少成本,并从节约的成本中按比例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二是提供商品供求信息,可以为园区内的商户服务,从本地和周边地市配送他们所要进的各种商品,以减少他们的经营成本;同时可以专门为社会上大的商场、批发市场和广大客户服务,为他们从全国各地集中配送他们所需要的各种商品。在收费方法上采取按成交额提取一定比例的中介费的方法。

②培训服务费用

利用物流园区运作的成功经验及相关的物流发展资讯优势,开展物流人才‘培训业务,从中收取培训费用。

③融资中介费用

园区经营商通过介绍投资者进驻园区,从中收取中介费用。

④其余服务费用

包含技术服务、体系设计等服务费用。

项目投资收益

对于园区全部者来说,还可以自己对看好的物流项目如加工项目、配送业务等进行投资,从中获取收益。

其余收益

园区经营商还可以通过增资扩股、上市等方法获取收益。

中国物流

中国最终核实确认的物流园区(基地)数量为754家。必须指出的是,当前社会各界都有一种感觉,就是物流园区数量众多、遍地开花,但调查显示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从占地规模来看,物流园区占地以0.1平方公里~1平方公里(150亩~1500亩)居多,占46%。从物流园区建设投资的规模来看,以1亿元~10亿元为主,占到44%。具体来说,中国物流园区发展呈现三大特点。

第一,企业自主管理为主流,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第二,园区布局网络化发展,功能集聚特征明显。

第三,信息化建设得到重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需求迫切。

社会效益

作为进出货物的集散地和为大型厂商采购与分销提供的物流平台,物流园区在整个物流链条中占核心地位,其功能的正常发挥有利于货畅其流的目标实现。物流园区以其规模大、综合服务功能强并同时具有物流组织管理和经济开发功能的特点,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物流园区按照专业化、规模化的原则组织物流活动,将众多物流企业集中在一起,建立战略协作关系形成跨行业的优势互补与协作,共享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有利于发展整体优势,实现物流的专业化和服务专业化、集中化。

园区内各经营主体通过共享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发挥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进而实现物流集聚的集约化、规模化效应,促进载体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诸如:

减轻了物流对城市交通的压力;

减少物流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

实现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化经营,提高物流经营的规模效益;

满足仓库建设大型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满足货物联运发展的需求;

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的有效手段。

建设要求

规划与评审

物流园区的规划应结合国家物流产业规划要求、所属地的物流产业导向,根据所属地的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规划和交通设施规划等进行选址,编制符合所属地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物流园区详细规划,并通过规划评审。物流园区建设应做好各功能区的规划,建设适合物流企业集聚的基础及配套设施,引导区域内物流企业向物流园区聚集。物流园区建设应加强土地集约使用和发挥规模效益,物流园区的规模不小于1平方公里,货运服务型和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所配套的行政办公、商业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应不大于园区总用地面积的10%,贸易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应不大于30%。

交通影响

物流园区建设应开展项目对区域内各类交通设施的供应与需求的影响分析,评价其对周围交通环境的影响,包括建设项目产生的交通对各相关交通系统设施的影响,分析交通需求与路网容纳能力是否匹配,并对交通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和检验。

物流园区建设应按交通影响评价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提出减小建设项目对周围道路交通影响的改进方案和措施,处理好建设项目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的衔接,提出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

物流园区应建有能满足入驻企业活动所需的由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辅助道路构成的道路系统,其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应纳入城市道路系统统一规划建设。

物流园区应建立并与国家现有的建筑标志系统、设施标志系统、机动车路标系统以及步行道标志系统的设计相衔接的园区标志系统。

环境影响

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

物流园区应建立与其规模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和监管系统,并定期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活动。

物流园区的环境空气应达到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物流园区装卸作业区环境噪音应达到JTJ231(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中装卸作业库场标准,非装卸作业区环境噪音应符合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规定的Ⅳ类标准。

物流园区应规划环卫设施,组织收集入驻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并委托有资质的经营单位来收购和处理这些废弃物。

鼓励物流园区的入驻企业通过GB/T 2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使用指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园区应配套建设与园区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电力、供排水、通讯、道路、消防和防汛等基础设施,并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应与城市基础设施相衔接。

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应遵循“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资源优化、合理配置”的原则,防止重复建设,以降低基础设施的配套成本。

物流园区各种基础设施的地下管线敷设,应符合GB 5028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要求。

物流园区应提供满足入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电力设施,应根据所属地电网规划的要求,建设符合GB 50293(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和GB 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要求的电力设施和内部应急供电系统。

物流园区应遵守节约用水的原则,提供满足入驻企业的供水设施,并编制符合GB 5028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规定要求的用水规划;应建设完善的排水设施,应编制符合GB 50318规定要求的排水规划,并与所属城市总体规划相适宜。

物流园区如需进行供热设施建设,应符合CJJ 34(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的规定要求;如需进行燃气设施建设,应符合GB 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规定要求。

物流园区应统一建设消防设施和防汛除涝设施,其消防设施工程应由具有消防工程施工资质单位建设,各类建筑的建设应符合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物流园区内各种防汛除涝设施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及所属地相关法律和规章的规定。

物流园区应为工商、税务、运管、检验检疫等政府服务机构的进驻提供条件,并逐步完善“政府一站式服务”的功能。

物流园区应为银行、保险、中介、餐饮、住宿、汽配汽修等各项支持服务机构的进入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并为入驻企业提供必要的商业服务。

信息化设施建设

物流园区应建设具有基础通信平台、门户网站、信息管理平台、电子服务平台以及信息安全等功能的信息化设施。

物流园区应为入驻企业提供具有数据通信、固定电话、移动通讯和有线电视等方面基础功能的基础通讯设施。

物流园区应逐步建设具有对外宣传、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园区信息管理等功能一体化的门户网站,能为园区内企业提供物流公共信息;设有保税物流中心的物流园区,应建设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主要作用

物流园区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物流园区在聚集各种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同时,也为物流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推动了物流企业自身的发展。本为将这些推动作用归结为资金推动、技术推动、人才推动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

1.资金推动

由于物流园区的建设投资巨大,一般企业无从独立开发,而从各国的物流园区建设来看,德国、日本等都由政府进行统一规划,筹集资金,以政府投资为主,采用信用贷款和企业投资为补充。因此一般认为,物流园区是属于政府出资进行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的投资大大减轻了物流企业发展的前期投入成本,从而促进物流企业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核心能力和物流服务的开发之中,在高质量的服务中所获得的竞争优势将为物流服务提供者带来丰厚的利润,而物流园区通过各种为物流企业的服务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由此可以形成了良性的资金链循环,促进物流服务的不断发展。

2.技术推动

在物流园区内,存在着不同实力和水平的物流企业,尤其是一些行业领先者在物流园区的驻扎,他们给物流行业不断的带来最新的物流设备、技术的应用经验。而物流园区管理部门则不断关注最新的物流业界技术发展动向,也可以通过各种信息传播平台共享给各企业,从而促进了行业内的技术交流和传播。物流园区还通过建立各种物流辅助设施生产企业,如通过引入国家标准,统一托盘、条形码、电子标签等的规格,将标准化的技术结合到物流产业中,推动产业的技术标准化进程。

3.人才推动

中国在物流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发现,物流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一直没有得到很大的重视,在传统的观念中,人才的培养是教育培训机构的责任。但是在提供一体化服务的物流园区内,完全可以引入物流专业培训部门,和社会教育和培训机构合作,形成物流人才培养基地。既可以为园区内企业输送人才,也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物流知识,推动物流社会化的进程。

在人才管理中,园区管理还能够集成园区内企业的人事管理职能,为部分进驻物流企业,尤其是小型物流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4.信息化管理推动

综合性、大规模的物流园区,同时也是指挥、管理和信息的中心,通过园区将信息集中,达到指挥调度的功能。现代物流企业面向的是供应链管理环境,没有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几乎无法展开在市场中的竞争,但是信息化的风险和巨额的投资又使一些中小物流企业观望不前。物流园区通过引入技术较为成熟的信息系统,一方面再次引入这些小企业,同时也将这些企业在能力和管理上整合起来,通过整合园区内各企业的信息系统,形成一个统一的指挥管理中心,提高了整个园区工作的效率。

而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让中小物流企业获得了信息化管理带来的优势,逐步建立起具备现代管理水平的企业制度和文化,从而推动了整个产业管理的信息化。

5.物流园区对建立国家物资流通网络的作用

面对各地政府争相将物流作为支柱产业和盲目兴建物流园区,由于物流园区本身具有一个地区产业覆盖面,导致一些地区事实上的重复性建设,或者是恶性竞争,在园区服务上则依然停留在低水平和低效率,没有起到物流园区应有的作用。从宏观角度出发,客观认识到社会物流园区的建设,对于建立起整个国家的物资流通网络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合理和严谨的进行规划。本文就物流园区对建立国家物资流通网络的战略作用稍作探讨。

整个国家的物资流通硬件网络是由各地物流中心、物流基地和贯穿中国的公路、铁路、航空和航道所组成的。而这一物流网络的形成在历史上来源于经济和贸易往来,物流中心往往就是那些物资集散中心地,在地理上往往接近于物资生产地或者是物资消费地,是由于不同物资产地不同和销地不同所设立的必要的中转站。由于社会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功能从生产和销售中分工独立出来,新兴的物流园区则正好充当了将这些集散中心进一步整合和管理的职能。因此,未来国家物资流通网络的战略支点,将由各地的物流园区来担当。

国家物资流通网络还需要能够对各种物资信息进行调配,而物流园区所具备的信息管理功能将进一步发挥作用,物流园区之间还将通过信息系统的集成,形成虚拟的中国物流管理中心。从全社会角度出发,可以发现物流园区实质上不单单是一个经济单位,更是一个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实体,充当的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柱。

中国的物流业的发展,是为了发展和完善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后所需要重新构建国家物资流通网,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物流园区在对物流业整体发展中也一样起到了基础支柱作用。

主要功能

物流园区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 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其包括8个功能:综合功能、集约功能、信息交易功能、集中仓储功能、配送加工功能、多式联运功能、辅助服务功能、停车场功能。其中,综合功能的内容为:具有综合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形态的作用,可以全面处理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作业方式以及不同作业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物流作业 运输方式 物流设施 规模 物流组织 原材料采购 配送中心 物流信息 物流服务 物流企业 仓储 信息 物流 物流行业 物流设施 配送 陆港 经济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