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犄角旮旯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诠释,是“狭窄偏僻的地方”和“角落”的意思。是北方居民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指屋子里或院子里的角落,或指一切角落。

基本信息

中文拼音:jī jiǎo gā lá

犄角(jī jiǎo)两个边沿成角形的地方;棱角

也形容某物在微小不起眼的角落;棱角

旮旯(gālá)是我国北方方言词汇,是北方居民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指屋子里或院子里的角落,或指一切角落。

犄角旮旯就是指边边角角,角角落落,不起眼的地方。

使用概率

犄角旮旯是口语方言,很少作为书面用语,因此很少有人会书写。在中国北方比较常用。《财经新报-健康周刊》使用此语作为一个栏目,主要刊发一些不为人知或者忽略的健康、营养死角。

犄角

词语信息

【词目】犄角

【拼音】jī jiǎo

【英文】corner,horn,antler

【词义】

1、两个边沿成角形的地方,棱角,角落。

桌子犄角、墙边角落、屋子犄角。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夫妇诰》:“草创宏开于柏府,长城壮犄角之雄。”

2、动物的角。

羊犄角。

示例:张之路《反悔》(《羚羊木雕》)

易错字

掎角jǐ jiǎo

①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

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之,与晋之。” 孔颖达 疏:“角之谓执其角也;掎之言戾其足也。”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掎角此寇,正在今日。”

唐 陈子昂 《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今欲掎角亡叛,雄将边疆,惟倚金山诸蕃,共为形势。”

②谓分兵互相呼应。

《旧唐书·德宗纪下》:“宜令诸道各出师徒,掎角齐进。”

昭梿 《啸亭杂录·书光显寺战事》:“当是时,先修亲王屯 归化城, 顺承郡王屯贺兰山,互相掎角。”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十六章:“那天从松山和乳峰山两处撤退时,留下了几千人马和十几门大炮在几座营寨中,以便与 松山城 互为掎角,抗击清兵。”

③偏斜,不正相对。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桑柘》:“栽后二年,慎勿采、沐。大如臂许,正月中移之。率十步一树,正欲小掎角,不用正相当。”

【掎角之势】 jǐ jiǎo zhī shì

【解释】:掎:拉住,指拉住腿;角:指抓住角;掎角:夹击敌人。原指从两方面夹攻敌人。现比喻分出兵力,造成牵制敌人或互相支援的形势。

【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掊之。”

【示例】:不若分兵屯小沛,守邳城,为掎角之势,以防曹操。◎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互相配合,两面夹击。

正解的写法是“掎角”,jǐ,第三声,不是“犄角”。很多人将“掎角之势”误写为“犄角之势”。

旮旯

词语解释

旮旯(gālá)是中国北方方言词汇。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诠释,是“狭窄偏僻的地方”和“角落”的意思;根据《广东音词典》的翻译为:,“山旮旯”解释为:偏僻、破烂不堪的地方,含有歧视的意思。 北京人艺演出了话剧《旮旯胡同》,说的就是北京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巷子里发生的故事。

旮旯(gālá)也是中国江西中部地方吉安地区方言,特别是泰和县方言发音词,意思与北方的不同,指某个地方比较脏,可以单独说,“这地方‘旮旯’,”,有时也习惯说为“这地方‘旮里旮旯’”,是同一个意思,这地方很脏的意思。

有关词组:

那个旮旯:gā lá

1.角落,沟壑。

有关词组:

山旮旯子 :shān ɡā lá zi

2.方言。偏僻的山区。也说山旮旯儿

叽哩旮旯 :jī li ɡā lá

3.方言。各个角落。

旮旯儿 :ɡā lá er

4.〈方言〉①角落:墙~。②狭窄偏僻的地方:山~ 背~。

旮旮旯旯儿 :ɡā ɡā lá lá er

5.〈方言〉所有的角落:~都打扫干净了。

6.〈方言〉脏,杂乱:旮里~

歇后语:

门旮旯里伸拳头——使暗劲;暗中使劲

词语来历

旮旯这个词应该是阿尔泰语系的语言音译过来的,它的原意是表示居住地。今天的蒙古族居住地还有很多这样的地名,它们是与旮旯一词发音类似的词,像锡林格勒盟、霍林格勒市等。旮旯、格勒发音相似,写法不同,语源应该是相同的。汉语中使用旮旯一词的地区,正是我国长城沿线及华北、东北地区,是汉族与阿勒泰语系诸旅长期相伴生活的地区,他们的语言影响了汉语是可想而知的。北京方言中就有大量的蒙、满语词,如“窟窿”,即借用蒙古族语“库伦”(蒙语语意为围起来的地方)一词,都表示小的空间,汉语在词意上有所变化。

那么,汉族是怎样借用旮旯这个词的呢?又怎样把它由表示重要的居住地的词,演变成一个表示边远小地方以至角落的呢?我想从我们现实生活的一些词汇演化过程,推测出过去演化的情况。例如,我们原本郑重地称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为国际友人、外宾、外国人,后来,外国人越来越多,民间就称他们为“老外”了。旮旯一词的演变也应该符合这个规律。开始,阿勒泰语系某旅人来到汉地,问他们从何处来,他们自然说某某格勒。后来,来的人多了,都说是来自某某格勒。时间长了,就演化为不发达的鲜为人知的边远、偏僻的地方,语音也打趣地变为“旮旯”。

闽南话里的旮旯

闽南话亦有旮旯与‘圀圙’(库伦、ku lue)这两个词

某一带、某一角落 也是读作gak a(‘角’的闽南话读音为'gak',角落一词应与旮旯同源)

而圆圈,亦在闽南话中仍保有kho lin a 与北方方言的圀圙同源。

随著普通话的普及,这些词汇有消失的趋势。

旮旯,应该与‘角落’是同来源,而相对於角落更保存古音。

在闽南话与粤语中照字面念‘角落’一词,分别是gak lo,gok lo,与gala十分相似。

所以旮旯一词应该是古汉语词汇,并非外来语。

青岛话里的旮旯

青岛话中,“旮旯”的第一个义项也是指偏僻的角落,如“墙旮旯”、“山旮旯”,意即墙角和山的偏僻处。“炕旮旯”略有不同,它是胶东半岛农家火炕边那块供人走动的地方,是腿脚必经之地,并不偏僻,只是光线太暗,眼睛不太容易注意罢了。

与权威辞书诠释不同的是,“旮旯”在青岛话中还被当成动词用。如果你到鞋匠那儿去修鞋,他正忙着,就会对你说:“把鞋先放这儿,你到别处去‘旮旯旮旯’吧,一会儿再来!”大概意思是,反正闲着没事,你随便到什么地方去转一转,逛一逛!

“旮旯”成了动词,许多说法就应运而生了。如将搬弄是非散布流言飞语的行为说成是“旮旯淡话”,把一些拐弯抹角硬拉扯上的亲戚叫成“旮旯亲戚”,还有比如“把围巾旮旯在脖子上”——把围巾围在脖子上,将一些互不关联的事理穿凿附会到一起叫成“胡旮旯”等。

更有意思的是,“旮旯”在这里从动词又重新返回了名词,也就是从前面说的“转一转”又演绎成画个圆圈叫作“画个旮旯”,用铁丝弯个圆圈也叫“圈个旮旯”。

青岛话中还有一个与“旮旯”同音异义字不同的词,叫“尕落”。前面经常加一个“小”字,“小尕落”意即“小小的东西”。在西北方言中,“尕”就是“小”的意思。

山东高密话里的旮旯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家乡,山东高密的方言“旮旯”的发音是:ga(平声) ha(四声),表示人们注意不到的地方。

江淮方言

旮旯 江淮方言泰兴话中的词汇。(角落。因音义皆同,现多写成“角落”,会意字,意为9个太阳才能照到的地方。地方小,且偏僻也称“角落头”、“隔落头”)。 江淮方言温州话中也有此词汇,词义亦大致为角落。但运用时,多造词为:旮旯兜(意义仍为角落)。大致为角落。但温州话运用时,多造词为:旮旯兜(意义仍为角落)。

粤语方言

1.山旮旯:表示偏远山区;一般带贬义,形容地区贫穷经济不发达。

2.粤语中有“旮旯底”一词,即夹肢窝。

3.客家语系中也保留中原古汉语“旮旯”这一词条,如“山旮旯”,可遥想客家先民开创新天地的艰难困苦。

西北方言

“旮旯”在西北方言中有两个音,gelao,表示墙角;gela(la为四声)表示小缝、狭窄的地方。两个音都可以表示偏僻的地方。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犄角 张之路 掎角   昭梿 掎角之势 旮旯胡同 旮旯儿 叽哩旮旯 旮旮旯旯 歇后语 闽南话 圀圙 青岛话 搬弄是非 泰兴 西北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