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狗皮 是犬科狗身上的皮毛,狗皮是热性皮毛。类似于羊皮,猪皮,牛皮等动物的皮毛。在制作皮衣方面同等的大小要比羊皮,兔皮暖和的多。

基本信息

加工方法

①将狗皮上的肉和油脂等杂物清除干净,平放在小板上,用粗纱布或砖块磨至略见粗毛根为止。再用茶油麸(油茶籽榨过油后的饼粕)250克加水2500克煮沸后倒入盆中,冷却后把狗皮放入水中浸泡12小时,取出后用肥皂水反复洗刷,清除臭味。

②用明矾500克加水500克,煮沸后倒入盆里,待冷却后将狗皮完全浸入,经24小时后取出,毛朝下放在木板上,张开绷紧,用铁钉固定。

③将狗皮固定后,用50℃的皮硝水(皮硝和水各250克,煮沸,熬至约剩150克)反复、均匀地涂在皮板上,稍干后狗皮起泡。若个别地方不起泡,可再涂抹,直至起泡为止。④狗皮干燥后,用细砂布仔细磨平。加工好的狗皮用手抓后能成团,放开后能徐徐张开。

防腐方法

(1)干燥防腐法 采用这种方法制成的干皮称甜干皮或淡干皮。在自然干燥时,应将皮板展开(片状皮)铺在席上或钉在木板上,毛朝下,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阴干,防雨淋或被露水打湿。生皮最适宜的干燥温度为18-25℃,温度不宜过高,过高会使水分蒸发过快而变硬,会影响内部水分的蒸发,使皮内干燥不匀,导致皮张腐烂,在浸水等加工过程中,易产生分层现象。同时烈日曝晒的生皮,皮上脂肪会熔化扩散到皮内,使水浸加工更困难。本法简单易行,但干燥不得法,易使生皮僵硬、断裂、腐烂或遭虫害等。

已有采用烘干室将皮张烘干。烘干室可用暖气、电炉、火炉、火墙等加温。温度控制在25-30℃,室内通风良好,皮张可放在晾皮架上皮面向内,经2天通风5-7次,皮张即可基本上干燥。然后将皮取出,放入室温15℃左右的库房中,继续通风干燥4天,即可取下保管。

(2)食盐防腐法 一般民用普遍,本法又分为撒盐法和盐水浸泡等。

①撒盐法 是将清理过的原皮毛面向下,铺在案台上,把盐面均匀地撒在皮板上,食盐用量为皮张重量的30%左右。每两张皮为一层(板对板),皮要放平,然后堆放成1-1.5米高的皮堆,堆放2周后,将皮从堆上取下,抖去盐,最后把皮卷起存放。

②盐水浸泡法 是将原皮先浸泡在25%的浓度食盐水中24小时后取出,沥水2小时后堆放,堆放时再撤盐,用量为皮重的25%。为保证质量,可每经6小时换1次旧盐水,并保持15℃的温度。在食盐中加入相当于盐重量4%的碳酸钠可防盐斑。

民族禁忌

满族人忌服狗皮。

大家都知道,满族人忌服狗皮,忌食狗肉,然而,要问起来他们的这个风俗是怎样形成的,他们为什么要忌食狗肉呢?对于这个问题,不论是满族人自己,还是民俗专家,至今仍然是见仁见智,找不到大家认可的答案。关于满族人忌食狗肉的原因,主要有三种说法,但每种说法都不十分令人信服。

一是义犬救罕王说。此说源于满族的民间故事,便说法亦不相同,一说努尔哈赤脚上有红痣,被明辽东总兵李成梁所忌,欲杀之。努尔哈赤在李成梁小妾的帮助下骑青马带犬逃出,明兵随后追来,先射杀青马,努尔哈赤逃入河边芦苇中,因过度疲劳而睡去明兵找不到努尔哈赤,就放火烧荒,那狗见罕王不醒,就跳到河中浸透全身,再跑到他身边,把苇草淋湿,狗反复这样做,罕王得救,而狗累死。罕王发誓,再不食狗肉。闫崇年《努尔哈赤传》采用了这个说法。而春风文艺出版社的《满族民间故事选》第二集中《义犬的故事》却说:萨尔浒大捷后,罕王努尔哈赤大宴群臣将士,其叔龙敦早有篡权野心,乘机将罕王灌醉后送回大帐,龙敦见罕王大醉,而周围又无人,拔钢刀欲杀之,此时,罕王养的一条大黄狗,忽然窜到帐内,先咬醒罕王,再向龙敦扑去,咬伤龙敦后,被龙敦所杀,但罕王已醒,很快杀死了龙敦,平定了叛乱。于是老罕王厚葬了黄狗,并下令不准再吃狗肉、穿戴狗皮。应该说,这两个传说后面的历史真实性都是不可靠的。努尔哈赤不仅没有一个叫龙敦的叔叔,而且其被李成梁哺养过,只因脚长红痣,险些被害,多亏成梁小妾和义犬相救的故事亦属附会。再说努尔哈赤如果曾正式下令不许食狗肉,《满文老档》应该有记载。因此,一个晚出的故事能影响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风俗的说法,其真实性本身就是值得怀疑的。

二是源于满族先人的风俗说。赵宏《略谈满族文化之饮食习俗》认为:“考诸史籍,实因满族先人在古代长期的渔猎生活中,狗对人们的经济生活起到过重要的帮手作用,后来人们不忍心杀食其肉,逐渐形成了忌食狗肉的习俗。”此说看似有道理,因为风俗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按着这一说法,满族的先人就已经不食狗肉了。我们知道满族的先人是女真人。如果女真人不食狗肉,此说就成立了,然而,事实不是这样的。南宋马护《茅斋自叙》一书中写到了“金初女真风俗”,书中说:“遇阿骨打与诸酋共食,则于炕上用矮台子或木盘相接,人置稗饭一碗,加匕其上,列齑韭、野蒜、长爪,皆盐渍者,别以木碟盛猪,羊……犬……虾蟆等肉,或燔,或烹,或生脔……”阿骨打是完颜部女真人,是大金国的创建者。在他们宴桌上有狗肉,在吃法是即可以燔烤,又可以烹煮,还可以生吃。这显然否定了满族的先人——女真族人已经有了不食狗肉风俗的说法。

三是图腾崇拜说。孙文良主编的《满族大辞典》中提到了此说:“狗是满族氏族制时期图腾崇拜之动物,故部人不得服其皮,食其肉。”我们知道,满族之称始于皇太极天聪九年(1635年)此时,满洲八旗已经占有了辽东,其社会性质已经基本上进入了封建社会,已经不存在原始的氏族制度。如果说满族的忌食狗肉的风俗源于氏族时期的图腾崇拜的话,那不应该始于满族,而应该始于满族的祖先,按通行的说法,肃慎、勿吉、挹娄、女真分别是满族的祖先在不同时代的称呼。女真之后改称为满洲(满族)。前面已经证明女真人至少在阿骨打时期是食狗肉的。就是说,要么满族的早期先人没有狗图腾崇拜之说,要么就是虽有此说但到金太祖阿骨打时已经废止了。不管怎样,将满族忌食狗肉跟他们祖先的图腾崇拜联系起来的说法,还缺乏根据。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 兔皮 皮硝 自然干燥 皮板 干燥温度 两张皮 满族 努尔哈赤传 萨尔浒 龙敦 李成梁 民族风俗 稗饭 完颜 挹娄 阿骨打 金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