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白马王是福建和台湾的传统民间信仰和信仰历史久远的道教神灵,福州晋安区鼓山鳝溪白马尊王庙为两岸乡亲共奉为祖庙。根据史料记载,汉高祖分封无诸为汉闽越王,闽越王郢时有大为害百姓,郢第三子人称“白马三郎”,为保境安民射杀鳝精而牺牲,村民为感念白马三郎的恩德,在村中建庙奉祀。

道教神灵

白马王是海峡两岸民众广泛信仰和信仰历史久远的道教神灵,是福州地方道教神仙信仰体系中从人到神的典型神灵。在长期的信仰过程中,白马王故事不断演变和充实,展示了福州民众崇尚英雄、征服大自然的精神追求,体现了福州道教包容融通、善造神灵的地方特色。

历史渊源

宋梁克家编撰的《三山志》中载:“善溪,冲济广应灵显孚佑王庙,鼓山之北,大乘之南,山峡间有二潭,下潭广六丈,深不可计。(注:距上潭五里。)昔闽粤王郢三子有勇力,射中大鳝于此潭,其长三丈,土人因为立庙,号白马三郎。”并记载该庙在唐宋年间屡屡祈雨显灵,官员推崇,朝廷加封,但当地百姓竟谬尊大鳝为神,地名鳝溪。宋淳祐八年(1248年)郡守陈垲祈雨后为正视听,令县令改名为善溪。《三山志》成书于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是福州现存最早最完整的郡志,其关于鳝溪白马王信仰典故的记载,当属最早。这里只记载了白马三郎射中巨鳝,显示神力,土人立庙祭祀,并没有巨鳝为害民间和白马三郎人马以及随从殉难的记载。

300多年后,明弘治年间黄仲昭编纂的《八闽通志·地理·山川·善溪》中才出现白马三郎人马殉难的记载:“善溪,旧名鳝溪。在桑溪里鼓山之北,大乘之南山峡间,有二潭,下潭广六丈,深不可计,距上潭五里。相传越王郢时,溪有大鳝,长三丈。郢第三子号白马三郎,有勇力,射中之。鳝怒,缠以尾,三郎人马俱溺,邑人立庙祀之。”不仅增加了郢第三子射鳝时连人带马一起殉难的情节,还把“白马三郎”土人立庙时加封的称号,改为他生前原先就有的名号。为以后民间就此题材进行发挥想像提供了空间。

明万历年间王应山编撰的《闽都记》、清代林枫编撰的《榕城考古略》中沿袭《八闽通志》的说法,先后增加了大鳝“为民害”、“为闽害”的说法。清代乾嘉时期的小说《闽都别记》中则有更丰富、生动的描述,白马三郎不仅有名有姓,威名远扬,还增加了豹害、鳝害和白马三郎除害牺牲的情节,使英雄形象更生动丰满。同时,将白马三郎的名号来历再改为“军中号为白马三郎”,以显示其英武。由于小说流传广,民间的白马三郎的形象和故事从此基本混同于《闽都别记》,与梁克家《三山志》记载相去甚远。再加上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曾以“白马三郎”为号,后人记载他“军中号为白马三郎”,死后也被尊为白马王神灵,造成民间对此混淆不清,常闹出“关公战秦琼”的笑话。

但是,民间的创造还不仅如此。清乾隆年间曾有戏剧《白马尊王》,剧情虽然是描述白马三郎鳝溪射鳝故事,但鳝鱼精却成了龙王之女石善公主的化身,与白马三郎有前世姻缘,在搏斗中同归于尽后,成为神仙眷侣,三郎被封为白马尊王,石善公主被封为英德夫人。因此,白马三郎又有“白马尊王”的称号,以后许多供祀白马三郎的庙宇就称为白马尊王庙,有的庙宇还配祀了尊王夫人神灵。

后世影响

其后,福州民间又增加白马三郎的随从五大元帅、十八家将等同时遇难和遗物漂流成为神媒等情节,给福州一些庙宇有关神灵的归宿蒙上神秘色彩。如台江瀛洲白马王庙,就有白马三郎的长靴从鳝溪漂流到台江瀛洲,被民众捞起奉为神物的传说,白马三郎被奉为神灵,并享有“汉藩府广应白马王”的尊号(汉藩府指闽越王王族为汉朝藩属)。晋安康山庙虽然没有供祀白马三郎,却供祀了与其同时殉难的部将柳、何、王、邓、陈五大元帅,并分炉到其他庙宇。因五大元帅神灵数量多,一些庙宇又只请走柳、邓两位威灵显应的元帅为主神或配祀神。仓山三圣王庙,虽然主神仍是白马尊王,但左右增加了据说是与其结拜兄弟的康懿王、巡山王,故名三圣王,两位兄弟的来历与鳝溪的历史记载并无关联。更为奇特的是,台江安淡民间传说曾有名叫邹文的御医,也随从白马三郎遇难,死后成神并屡屡显灵,被奉为医官尊王,以后在安淡建庙供祀,香火鼎盛,成为福州唯一的医官尊王庙。

随着地方史志和民间传说不断创造,白马王信仰内容不断丰富,信仰系统不断扩大,其上承汉闽越王信仰,下衍五大元帅等部属神灵信仰,影响遍及福州地区城乡各地,并随着移民播迁到台湾。

祖庙

福州晋安区鼓山鳝溪白马尊王庙为两岸乡亲共奉为祖庙,近几年来,随着白马尊王庙分灵海外,马祖的白马王庙也成为其中之一。福州鼓山鳝溪白马尊王庙始建于汉代,根据《闽都记》等史料,都可以证明鳝溪白马孚佑尊王庙是祖庙所在。山上并排立着白马王祖殿和射鳝台,山下规模较大的白马王庙估计是在唐朝新址上重建的。

庙传说

福州连江县小沧乡七里村有座古庙,称“白马尊王”庙。每逢元宵佳节,乡人云集在庙内大办酒席,宴请四乡八里客人,席间大声争议各种事情,并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全村方可求得平安,添丁增寿。这乡俗的由来原来有一段故事。

很久以前,七里村是个好地方。人都说:“好七里,景七里,景景都在七里中。”后来,山坡上的一棵千年古松上来了一头猕猴猴受了日光精华,乾坤两露,成了精。起先猴精还只吃野果、竹笋之类,后来胃口越来越大,经常出没村里,吃掉许多家禽,占了许多良家女子为妻,并要村里每年在元宵节晚上献上一对童男童女,不然要让全村人遭殃。七里畲家从此不得安闲过日子,请求官府派兵铲除妖怪,但官府却不予理睬,不管畲民死活。因而全乡民众多四散逃生,田地荒芜,一片凄凉景象。

后天,畲山来了个雷知将军。他是皇帝派入闽省的都统制。雷将军入闽后,常装扮成平民入畲山问灾探病。有一次,他骑着白马,想渡过大溪。见一农民正赶着二头大水牛过溪,牛见溪水湍急,死也不过去。农民急得满头大汗,只好用力牵牛鼻子呆呆地望着对岸。雷将军见景,不慌不忙地下马走到农民身边说:“我来帮你。”说完顺手扯下几条碗口粗的大藤、眨眼间就将两头水牛捆绑起来,又折一棵大松枝当作扁担,气不喘、汗不流地挑过溪去。

有一天,将军来到七里,见田野一片荒芜,只有几个老人在挖野菜。心里一酸,不觉流下了眼泪。上前查问根由,方知是猴精作恶。怒火顿生,他对老人说;“我一定要灭掉恶魔,为民除害。”老人见是陌生人,忙回答说:“你的心意我们领了,只是猴精魔力非常厉害,千变万化,来去无踪,恐不能取胜呢?”将军回答说:“我就在这里住下来,同乡亲商议好办法,有大家帮忙,一定能取胜!”

从此,雷将军就住下来了,每天清晨上山坡,观察猴精变化情况,晚上出去探明猴精去向来踪。他看清千年大古松中有一大树洞,被夺去的几位女子就关在里面。

一天晚上,他带上宝剑乘猴精外出,进入树洞。从女人口中得知:猴精经常戏弄她们,并要她们每天早晨唱山歌给它听。猴精最害怕丢失了自己的魂魄。它每年吃童男童女的前几天,都要将自己的魂魄寄存在一个非常秘密的地方,只有拿了它的魂魄放人火中烧掉,它就会死掉。但猴精机灵,每年要换个地方谁都不知它的魂魄会在哪里。雷将军听罢便附在女子的耳朵边说了一阵后,悄悄地回到村里。

下半夜猴精回洞来了。一个女子突然开口道:“猴大王,刚才洞外有个人,说元宵节时要杀死你,我们害怕极了”。猴精听后哈哈大笑道:“除非他拿走我的魂魄,不然,任何人都不能杀死我!”那女子又说道;“那大王的魂魄可千万要放好,不然……”。猴精回答说;“我今晚出去就是去藏魂魄的。”另一个女子牵着猴精的手,笑道:“大王,魂魄怎么能藏起来,我看还是带在身边的好。”猴精得意忘形地回答道:“魂魄带在身边就不能吃人,我已经将魂魄交托龟蛇两神保护起来了!”说完就呼呼大睡。 第二天,雷将军艾趁猴精外出时,再次入洞,查明了消息之后,就来到路口。用皇上赐给的尚方宝剑,叫来了地神,又派土地神叫来了当地的龟蛇两神,对两神晓以大义,得知猴精的魂魄藏于溪边一块大石头上。雷将军笑着点了点头,并要龟蛇两神在元宵节那天出力帮助他除猴精。

元宵节到了,村里的人也同往年一样,备下了祭礼和一对童男童女,并按雷将军的吩咐偷偷地在溪边备了干柴堆。雷将军却偷偷地攀下山涧。来到了溪边,龟蛇两神已等候多时。一更时分,猴精就站立在后山坡上,等待着一年一度的美餐。雷将军找到了猴精藏魂魄的那块石头。但那块大石头足足有一万斤重,而雷将军只有八千斤的气力,只能摇动石头,无法掀翻石头。时间一刻一刻地过去,如果超过三更,猴精就会吃掉童男童女,并会回来取回它的魂魄。雷将军急得满头大汗,他连忙叫龟神钻入石缝底下,又叫蛇神帮助。终于把大石块掀开了。露出一只小罐罐。龟神与蛇神连忙说:“这罐子里面就是猴精的魂魄,千万小心,不能让它逃掉”。

雷将军来到干柴堆边,点燃了火,这时村里已响开了锣声,雷将军急忙将罐子往火里丢去,但由于用力过度,且头脑昏沉,自己却被一条大藤绊倒,也掉进了火堆。但两手还紧紧地握住罐子,由于柴多火大,龟蛇两神抢救不及,只听火堆里传来声音;“你们两位一定要好好地保住这七里地方,为民做好事,保佑五谷丰登,益寿延年。”

雷将军就这样死了,龟蛇两神也一直悲痛地呆立着,后来变成了两座山,七里人称它们为龟山蛇山。罐子里的猴精魂魄被烧掉了,那猴精突然“呀”的一声,也死了。但是,雷将军所骑的那匹白马却一直站在山坡上不动了,一直到它死去。人们不知道雷将军的真实官衔姓名,只好称他为“白马尊王”并在白马死去的地方盖起了一座“白马尊王庙。”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 福建 道教 晋安区 鳝溪  白马三郎 三山志 黄仲昭 王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