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白头山是朝鲜对长白山的称呼,是位于中国东北和朝鲜边境的界山。是“朝鲜八景”之一。

白头山从100万年前到18世纪,它是活火山。白头山面积9.16平方公里,方圆14.4公里,最长4.64公里,最深处384米。白头山高2750米。以白头山为中心,周围的熔岩台地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周围还有将军峰(第一高峰)、向导峰、团结峰等许多山峰环绕。

广义的长白山指长白山脉,即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东部山地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半岛诸多余脉的总称。长白山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的发源地(其中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

名称由来

高丽僧人一然(1206—1289)在《三国遗事》自注中明确指出:“太白,今妙香山。”《新增东国舆地胜览》指出:“妙香山,在府东一百三十里,一名太伯山。”后世学者也多将太伯山(太白山)视为今妙香山。大约到18世纪末,朝鲜人开始将太白山定位为“白头山”或“长白山”,其代表人物是安鼎福(1712—1791),他在《东史纲目·太伯山考》中根据新罗文人崔致远《上太师侍中状》中关于“高句丽残孽类聚,北依太白山下,国号渤海”的说法,一改前人的解释,谓“太白山”(太伯山)即“白头山”,亦即长白山。其后,附和者渐众。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袭其谬说,将今长白山同“檀君神话”中的“太伯山”联系起来,并进一步将中国的东北视为“古朝鲜”的疆域。

主权归属

朝鲜王朝建立初期,长白山(白头山)是域外之山,是女真人的故乡,所以世宗在制定“五礼仪”时,没有将长白山列入国家祀典中,永兴因是太祖诞生地故得到尊崇,其北面的鼻白山成为北岳,长白山甚至从地方自行设祭的山川名录中遭到削祀。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穆克登长白山定界,成为朝鲜关注长白山的开始。主要看重长白山对其北部关防的天然屏帐作用,故提出长白山天池以南为朝鲜界的定界目标。定界结果,界碑立于天池以南十余里处,长白山天池归入清朝,其下分水岭以南属于朝鲜,从此,长白山成为中朝界山。

高宗时期,在思想感情上长白山已经被朝鲜化了,故被称为“我国白头山”,“我东之白头”。不过,在现实中,朝鲜又不得不承认长白山为中朝界山。

1962年的中朝边界条约规定过境线通过天池,较之清朝时的边界协议,中国让渡了部分领土(包括54%左右的天池面积)给朝鲜。朝鲜古地图大东舆地图中,定界碑及图们江源都在天池以南,也说明了长白山天池在中国境内。北朝鲜得到一部分天池后立刻将白头峰改名“将军峰”。

2007年1月在长春举行的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上,韩国选手获得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赛亚军。 在领奖台上她们突然打出标语:“白头山是我们的地方”,华文媒体译为“白头山是我国领土”。事发后,引起中国民间抗议。但相关消息由中国政府低调处理,而韩国一方媒体普遍支持运动员的做法。

朝鲜圣山

白头山是朝鲜革命的圣山。抗日革命斗争时期,伟大领导者金日成同志率领朝鲜人民革命军转战于白头山一带,这里有许多密营,宿营地的战迹地。

命名军舰

PC-701白头山舰(朝鲜语/韩语:PC-701 )(韩国海军建军后的第一艘战舰,以长白山命名)。

山脉血统

《李朝肃宗实录》载:“长白山,胡人或称白头山,以长白故也。”

2009年3月,负责督查北韩军队思想纪律的总政治局第一副局长、大将金正阁将金正日推举为最高人民会议代议员候选人,并表示:“让我们用枪保卫万景台血统和白头山血统。”据分析,万景台是金日成的出生地,因此万景台血统指的是“金正日”,白头山据说是金正日的出生地,因此白头山血统指的是“金正日的儿子” 。

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在2009年2月16日迎来金正日生日之际,在社论中提及“血统继承”问题称:“白头山血统继承后,主体革命将迎来光明的前途。”

文化历史

长白山有语言和文字留传下来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就曾经有所记载。这部书传说是皋陶之子伯益所著,详细地记载着其父大禹王治水时所经过之地。

长白山又名不咸山,不咸在蒙古语中是神仙之意,在东北居住的各少数民族----慎慎、沃沮、扶余、鲜卑、高句丽、蒙古、契丹等,都有对东北境内这座最大的高山景仰和神化,许多有关天女不孕而生的神话都寄托在这里,因此,都称这座山为仙山。

《山海经》将长白山称之为不咸山(即神仙山)。

魏晋时期所著的《后汉书东夷列传》中有记载曰:“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玄菟徙居勾丽,自单单大岭以东,沃沮貊悉属乐浪。

在《北史列传-勿吉》篇中又有记载:“漠河了南有纵太山者,华言太皇,俗甚敬畏之,人不得山上溲污,行经者以物盛云。在南北朝的其他书籍里(例如《魏书》、《齐书》等),也常有“纵太山”、“纵白山”之称出现。后来,又可在《唐书-东夷列传》看到有关的记载:“漠河居肃慎地,栗末部最南抵太白山,亦曰徙太山,与高丽接。”可见,当时对长白山的称呼极不统一,有的叫纵太山,有的叫徙太山、纵白山、太皇山不等。

直到东北的契丹族和女真族定鼎中原,建立起辽王朝和金王朝之后,对于东北的第一座高山,才算出现了规范化的称呼----长白山。在《契丹国志》中有记载曰:“长白山在冷山东南千余里......禽兽皆白。”

在《金史.本纪三十五》中记载曰:“女真地有长白山。”

在中原建立起金朝的女真族,以求保佑其国运昌隆,帝祚永延。金世宗完颜雍刚刚登基不久,就于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册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并命当时著名文人。翰林院修撰党怀英修撰《封长白山为灵应王册文》,文中极力把长白山神化起来说:“自两仪剖析,山岳神秀各钟于其分野。国将兴者,天实作之。对越神休,必以祀事。故肇基王迹,有若歧阳,望秩山川,于稽虞典。厥惟长白,载我金德,仰止其高,实惟我旧邦之镇……”

文中把长白山称之为神山秀岳,用“载我金德”“仰止其高”等最高的赞语来形容它,可见对这座塞外名山的崇仰恭敬。因此皇帝又于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在长白山北建立灵应王神庙,命大臣持节备礼并带着这份《册文》前去祭奠。

到了清代,对于长白山的崇仰更是登封造极,不仅聘延文人为其编造了仙女吞朱果而生爱新觉罗氏之先人的神话;而且树立柳条边封禁长白山区为圣地,禁止民人进山放牧、狩猎和采参。清代的几位有作为的皇帝康熙、乾隆、嘉庆都亲自来东北祭礼---长白山。他们虽然没有登到长白山天池之畔,瞻仰其之地,但有的已经到了周边地区。而且,还写了大量的咏赞和祭告长白山的诗文。康熙有《望祀长白山》的诗和《祭千长白文》(两篇),乾隆有《祭告长白山文》五篇,嘉庆有《长白山告祭祝文》二篇,写得都是有声有色,叹为观止的。

乾隆的《祭告长白山文》说:“惟神杰峙东,维协扶景运。疏江汇海,荐瑞凝祥。著灵异于万年,溥蕃滋于庶类”。“朕惟国家受命凝庥,则山川百神罔不协瑞。矧溯兴亡之迹,推翊运之祥,尢宜肇与明,诞加显号。盖自天作高山,形于歌颂,其来旧矣。惟神秀结东陲,泽均厚载,浚发三江之脉,广延千里之区,极敷云泄雨之奇,宏济物利民之用,神山异迹莫有与京。”乾隆所写的祭告文章:“奥我清初,肇长白山。扶虞所锤,不显不灵。周八十里,潭曰闼门。鸭绿、混同、爱滹三水出焉。帝用女天妹,朱电磁波是吞。爰生圣子,帝用锡以姓曰觉罗,而徽其称曰爱新。是翦是除,匪安匪康,乃有叶赫、辉发、界藩……

历代文人从金元到明清,以长白山为题材写的诗歌、散文甚多,不胜枚举,许多佳作,脍炙人口,现仅将各朝各代的代表作列举出一二,以飨读者。

金代中期最大的文人赵秉文(1159~1233,字周臣),金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晚年归隐故乡河北磁县,因家有堂名闲闲堂,因而自号闲闲老人,曾著有称绝于一时的长诗《长白山行》:“长白山雄天北极,白衣仙人常出没。王龙垂爪落苍崖,四江飞下天绅白。匹马渡江龙飞天,云起侯王化千百。至今甲第多属籍,时清球马争驰突。锦鞯貂帽猎春风,五陵豪气何飘忽。前年北骑瞰中原,准拟长城如削铁。群家兄弟真连璧,胸中十万森戈戟。向曾论事天子前,汉庭诸人动颜色。心知不易一囚命,顾肯贪功事无益。西南方面应时须,帝日来前无汝易。从来十益不补损,三辅肖条半荆棘。瘦妻晓曳耙女扶犁,惟恐官军缺粮给呜呼疮痍尚未复,且愿休兵养民力。老夫谬忝春官伯,白首书生不经国。伫公功成归庙堂,再献中兴二三策。

元代诗人王结(字仪伯,河北定兴人,元武宗时中进士,顺帝时累官至翰林院学士、中书左丞),在其所著长诗《辽东高节妇》中,也着力地描述了长白山:“天东长白近蓬瀛,缥缈仙人玉雪清。凤去紫箫声己绝,青鸾独跨上瑶京。”诗中把长白山比作海上的仙山蓬莱与瀛州,说有玉洁冰清的白衣仙人常在山上出没,这与历代有关长白山的神话传说是一致的。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地形地貌 山脉 长白山 朝鲜 向导峰 松花江 妙香山 安鼎福 崔致远 高句丽 女真人 康熙 天池 中朝边界条约 大东舆地图 白头峰 将军峰 亚洲冬季运动会 金日成 金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