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社会化,个体学习社会中的标准、规范,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个体的社会化是一种持续终身的经验。社会化的目的不仅是使人学习和接受社会文化,获得人的语言、思想、感情,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一定的生产技能,懂得社会规范,明确生活目标,适应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而且使上一代人的思想、技能、经验能传给下一代,使人能继承和发展文化遗产,维持代际关系,在适应社会的基础上改造社会,把社会不断推向前进。

相关定义

常用定义

一个人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用弗洛伊德的话说,社会化就是个人学习控制天性的冲动,就是“把野兽关到笼子里”,有报道说的狼孩猪孩等就是没有经过社会化的结果。

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

从人格发展角度来说,

社会化有自我完善的过程和功能。通过内化他人的态度,来认识“自我”,并按其他人的一般期待来调整自己行为过程,就是社会化过程。“自我”是人格的重要部分,自我完善包括:对自己生理、心理状况的认识;对自己和他人、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自我”观念重要,对人有着推动、调节和控制的功能。

【注】关于人格发展和社会化的过程,具体可参考下面有关章节。

社会互动角度来说,没有社会化就没有社会:

社会化不仅对个人的生存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社会的生存和有效运作也是如此。只有当一个社会的成员一起行动共同支持、维护这个社会的时候,社会才会生存下去,所以每个社会都塑造成员的行为来达此目的(角色承担)。从社会的观点来看,当人们感觉到自己想做的正是社会期待的,这期待也最好地满足了社会的利益和要求的时候,(学习、领会并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社会化才能有效运作和发展。

社会化的强制性和人的能动性、自由:尽管社会化带有强制性,尽管我们的人格主要由社会来塑造,但社会化并未排除个人自由。所有的社会化形式都要求个体的合作,而成人可自由地拒绝社会化的某些方面(也就是可以选择),或者力图改变社会(也就是可以创造)。

类似的定义还有:

个人为适应社会生活,在家庭,学校等社会环境中,经由教育活动或人际互动,产生个人认同(identify)并接受(accept)社会价值体系,社会规范,以及行为模式,并内化(internalize)至个人心里,成为个人价值观与行为的准绳,此一过程谓之「社会化」.

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社会化的文化角度在于,与个人相关的特定文化要素,如生活专业技能、价值体系、社会规范等,正是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社会化就是(对个人来说)指社会新成员的文化习得,接受文化遗产,包括习俗、礼仪、语言、价值观念等一切方面;(对社会来说)保持社会文化传承和社会生活延续的过程和功能。

文化传承的类型:有传递和内化,有前人向后人的纵向传递,也有地区间的横向渗透,还有新文化的创造和发展。

社会化有强制性,出生的时候人不能随意选择文化环境。人的能动性在于,通过教化和实践,人们不断发展和创造文化。

社会化过程的实质是个体反映社会现实的过程,从心理学来看,就是社会现实内部化的过程。社会化的目的不仅是使人学习和接受社会文化,获得人的语言、思想、感情,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一定的生产技能,懂得社会规范,明确生活目标,适应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而且使上一代人的思想、技能、经验能传给下一代,使人能继承和发展文化遗产,维持代际关系,在适应社会的基础上改造社会,把社会不断推向前进。个体社会化过程有以下特点:①主动性。每个人对社会现实的反映都有一定的选择性,其社会化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②贯穿于人的一生。由于社会现实的不断发展、变化和一个人一生经历中地位、职责的变化,个体社会化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贯穿于人的一生。③个性和共性的统一。即使在同一社会中,由于各人特点和所处具体环境不同,个体社会化也不完全一样。社会化过程也是个性化过程。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对于社会化,社会学侧重研究社会影响,社会心理学侧重研究个体社会化的历程。

关于社会化这一概念的含义,有不同的说法:①以美国S.柯尼格为代表,从社会规范的观点来解释社会化,认为社会化是一种过程,个人由此成为他所出身的那个社会的一分子,他的一举一动都符合于该社会的民俗民德。②以美国E.A.罗斯为代表,从社会意识(群属之感)的观点来解释社会化,认为它是在团体中与同伴产生共同行动的能力和意志时的一种群属之感的发展。③以中国孙本文为代表,从行为改变的观点来解释社会化,认为社会化有无数的刺激约束个人的反应,使之成为社会所规定的行为,这种作用即称之为个人社会化。

何谓高度社会化

高度社会化=公有化+全球化+计划化+组织化

自人类文明产生起,社会化都是局部的,例如原始部落内部,劳动产品统一平均分配,生产资料公有,若这个部落就是一切,那么这就是高度的社会化。

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小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夫妻二人就可组成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也是“高度社会化”的。

庄园经济以及田庄经济等大规模的封建经济,可以“闭门成市”,有高度的组织,有统一管理的生产。虽然私有,但这种私有却是统治,内部来说类似于“公有”,内部没有多少竞争,农民与地主的依附关系也难以相互竞争,这是比原始部落更为高级的社会化。

资本主义经济使社会化大大加速,不同主体争相扩张,开始全球化,企业内部的计划性,组织性随着垄断的形成和发展逐渐外化成社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阶级矛盾则逐渐展开,生产者要求获得自己生产所得,小生产者由于竞争而相互吞灭,只有具有高度组织性的生产者,即无产阶级,是真正先进的生产者,全体无产阶级联合,以集体争夺所有权,必然要求公有制。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使公有制的范围随着一次次的私有制危机而逐渐扩大比重,但这种公有制,还不是生产者的公有制,而是资产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但这个手段最终将反对它自身。社会化生产与私有制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生产者必须掀起一场革命,解决最关键的私有制与社会化的根本矛盾,实现高度的社会化。

社会化载体

家庭

个体从出生起就在家庭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家庭在社会化中位置独特、作用突出。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语言、情感、角色、经验、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方面的习得均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校

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体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与技能的机构,其特点是地位的正式性和管理的严格性。个体进入学龄期后,学校成为其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学校教育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其成就动机,并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社会互动的机会。学校还具有独特的亚文化、价值标准、礼仪与传统。在早期社会化中,学校是不可替代的社会化载体。

媒介

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化手段。影视、音像、广播、报纸、杂志,特别是互联网迅速向人们提供大量各种信息,使人广开视野,学到新的知识与规范。大众传媒对人的社会化的作用与日俱增。现代社会心理学十分重视传媒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其他群体

参照群体是能为个体的态度、行为与自我评价提供比较或参照标准的群体。特点是,个体可以不具备这个群体的成员资格,但这个群体却能为个体提供行为参照。参照群体的作用机制是规范和比较,前者向个体提供指导行为的参照框架,后者则向个体提供自我判断的标准。比如,儿童的社会化就受同伴群体的影响很大,同伴群体实际上就是向他们提供态度和行为标准的参照群体。

社会化心理机制

社会学习理论

(Social Learning Theory)

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的社会心理学基础理论,这一理论源于行为主义学派的强化学习理论——即学习,本质上说是受到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无强化、惩罚的影响,而改变了行为的发生概率。例如,小孩说真话,就得到了糖果奖励,以后他就会更多说真话;小孩说谎话,得到了糖果,以后他就会更多地说谎话。

而社会学习理论则认为,不仅加诸于个体本身的刺激物可以让其获得或失去某种行为,观察别的个体的社会化学习过程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例如,小孩看到幼儿园老师夸赞彬彬有礼的小朋友,并且给其糖果吃,等到他(她)见到幼儿园老师,也会彬彬有礼;而小孩其他特质如性别角色等也是从社会环境学习而来的。

社会比较理论

(Social Comparison Theory)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L·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1954年提出的一种关于自我评价及亲和行为的理论。他认为个体都具有一种评价自己的驱动力,在缺乏客观的、非社会标准的情况下,便会以他人作为比较的来源与尺度,通过对比来评价自己的态度、能力和反应的适宜性。费斯廷格指出,当涉及到个体的情绪和情感时,很难有客观的标准去说明一个人的情感是否适合一种情境,他人的态度、情绪等表现就成了信息的唯一源泉,即个体的任何情绪反应的合适程度,都可以通过其他人提供的信息来确定。该理论还认为,人们总是愿意和自己处境相似的人进行比较,相似程度越高,社会比较的驱动力就越强。在相互比较过程中,总会产生不确定性,激发一种自己和他人对比的要求。有时这种对比的要求会非常强烈,以至于即使有方便的客观标准存在,个体还是会进行社会比较。

个人影响

社会化便是使个人做好准备以参加群体生活。

第一、一个人必须要获得成为某一群体所需要的知识,有时角色会(被动或主动的)发生转变,如:多年媳妇熬成婆;曾经是某家公司的小职员,经过努力以后,变成了公司举足轻重的人物等等一系列的角色转换。

第二、了解有可能打交道的其他群体,因为社会不同的行业就为不同的群体,而我们生活的周围是有很多的群体同时存在,他们或许就会对你所在的群体产生影响,如:商场、出租车、建筑工地、电力部门等,他们在一定的(或特定的)时间里就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 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