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99+条结果
其中对《全唐诗》《全唐文收录讹误的纠订、唐诗人占籍的确定、唐人编先诗歌总集的考察,皆能统摄一代。作品目录序《全唐诗》误收诗考诉《全唐诗》成书经过再续劳格读《全唐诗》札记读唐文拾遗札记唐诗人占籍考唐代闽籍诗人考唐人编选诗歌总集叙录殷(王番)丹阳集明铜活字本唐五十家诗集印行者考诗渊》全编求原永乐大典残卷校《旧五代史》札记李白崔令钦交游发隐杜甫为郎离蜀考杜甫离蜀后之行止原因新考 --《杜甫为郎离蜀考》续篇杜诗早期流传考张碧生活时代考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辩“花间”词人事辑毛文锡《茶谱》辑考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辩伪附录:《全唐诗补编》编纂工作的回顾《全唐诗》的遗憾和《唐五代诗》的编纂《...
更新于: --
清代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卷轶浩繁,收录唐诗 49403 首,正如“乱花渐欲迷人眼”,如果不是专门学者教授或研究人员,在碎片化阅读时代,普通人一般无法消受。清人沈德潜以《全唐诗》为蓝本,编选《唐诗别裁,收录诗 1928 首,占比 3.9%,基本反映了唐诗面貌,但沈老夫子身为儒家门徒,与儒家不大相合的作品基本落选,是一大缺憾。乾隆年间蘅塘退士以《唐诗别裁为蓝本,编选《唐诗三百首,收录唐诗 311 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普及读本,但基数较小,占比 0.6%,脱漏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所选 311 首也就 200 多首可称为唐诗代表,其余皆...
更新于: --
李适之,生年不详,卒于747年,唐太宗曾孙,恒山愍王李承乾之孙,父亲为李象,名昌。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京兆府(今陕西西安)。新、旧唐书有传。《全唐诗》存其诗2首,《全唐诗补编·续拾补诗1首。神龙初年,李适之升任左卫郎将,开元年间,多次迁任为通州刺史,以善于治理而闻名。按察使韩朝宗向朝廷奏报他的政绩,升任秦州都督,转任陕州刺史、河南尹。开元二十七年(739年),他兼任幽州长史,知节度事,后又迁任刑部尚书。天宝元年(742年),李适之接替牛仙客任左相,累封清和县公,后与李林甫争权不和,遭李林甫陷害,失宠于玄宗,与李适之关系较好的皇甫惟明、韦坚、裴宽、韩朝宗,都受到李林甫的诬陷而...
更新于: --
所以在康熙四十二年时有了刊刻《全唐诗》的想法。两年后,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正式下令命江宁织造曹寅主持编纂《全唐诗》,并将内府所藏一部季振宜《唐诗》发下,以作刊校底本。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设局编纂,组织赋闲退居扬州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鋐,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参与编校。编校进度极快,在康熙四十四年十月就已将唐太宗及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四家诗歌刷印装潢,进呈康熙帝。次年七月初一,曹寅上奏表示,《全唐诗》的刊刻还有五百多页没有完成,但在当月内应该可以刻完,并于八月校对完毕后就可本进呈康熙帝。同年九月十五日,曹寅奏疏中称,《全唐诗》已经刻对完毕九十...
更新于: --
崔郊,生卒年不详,《全唐诗》仅录其赠婢一首。云溪友议卷上襄阳杰条、《唐诗纪事卷五六载其本事。贞元(德宗年号,785~805)年间,秀才崔郊寓居襄阳姑母家,与家中婢女相爱。后遭变故,崔郊与婢女分离。一次寒食节,崔郊与婢女偶然相遇,相顾垂泪。崔郊作诗以寄思念。个人作品赠去婢诗作鉴赏赠去婢崔郊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背景元和年间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与崔郊互相爱恋,后却被卖给显贵于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无已。一次寒食,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赠婢。后来于頔读到此诗,便让崔郊把婢女领去,传为诗坛佳...
更新于: --
王储,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己未科状元及第,主要作品《全唐文《全唐诗》。正文王储,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己未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人。考官:礼部侍郎潘炎。试题:寅宾出日赋花发上林苑诗。王储曾官詹事之职,与诗人卢仝过从甚密。有唱酬之作送王储参事西游献兵书。王储应试作分别见于《全唐文《全唐诗》。人物简介:
更新于: --
《全唐诗8卷)将为您展示唐诗的精华所在。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
更新于: --
《全宋词是由唐圭璋编写的书籍,出版于1965年,出版社为中华书局。《全宋词》全书共五册,包含了宋代三百年间的词作。《全宋词是中国近百年来最重要的古籍整理成果之一,《全宋词与清代所编的《全唐诗》被称为中国文学的双璧。内容简介宋词总集。宋人词集的编纂,宋代本朝就开始了。在北宋,词虽然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体,但似乎还没有被普遍承认为“正统”文学,所以北宋人的词一般不收入文集。宋人词集丛刻﹐宋代有长沙书坊的百家词(今佚)、闽刻琴趣外编(今存五种)、六十家词(今佚)等。明末毛晋汲古阁刊宋名家词六集六十一家,为宋以后大规模刊刻词集之始,其书流传最广。其后﹐清代侯文灿刻有十名家词集...
更新于: --
字里不详。德宗建中四年(783),朱泚僭位,严作诗抒愤。德宗归京后,曾述及此事。又曾应进士试。事迹见奉天录卷一、卷二。《全唐诗》存诗2首,其中仲秋太常寺观公卿辂车拜陵一首,为苗仲方诗误入。另奉天录尚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作品欣赏【太清宫闻滴漏】严巨川玉漏移中禁,齐车入太清。渐知催辨色,复听续余声。乍逐微风转,时因杂佩轻。青楼人罢梦,紫陌骑将行。残魄栖初尽,余寒滴更生。惭非朝谒客,空有振衣情。
更新于: --
朱放,字长通,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唐朝官员、诗人。早年居住于汉水之滨,后因避岁馑,隐居于剡溪(今浙江嵊县)、镜湖间。曾被嗣曹王李皋镇江西辟为节度参谋,贞元二年(786年)受召为右拾遗,但未就任。朱放的诗作被收录于《全唐诗》《全唐诗外编。作品题竹林寺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更的几回过!别李季兰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季兰结识了在剡中隐居的名士朱放。李季兰与朱放时常品茗清谈、游山玩水,度过了一段优游美好的岁月,后来,朱放奉召前往江西为官,两人不得不挥泪告别。临别时,朱放写下一首别李季兰诗赠与李季兰: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朱放离去后不久,...
更新于: --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