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99+条结果
道种智为佛教术语,是获得一切智、一切种智的基础,贯穿于修习佛道的始终。正文《大智度论》卷二十七:“初发心乃坐道场(成佛),于其中一切善法尽名为道;此道中分别思惟而行,是名道智。”它包括一切有关佛教的思想修养。
更新于: --
五种菩提,出自大智度论。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二伏心菩提谓十住十行十回向位菩萨。三明心菩提谓登地菩萨。四出到菩提谓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三位菩萨。五无上菩提谓等觉妙觉坐于道场。出处大智度论五种菩提 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而发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华言无上正等正觉。)二伏心菩提谓十住十行十回向位菩萨。折诸烦恼。降伏其心。行诸波罗蜜。利益众生。是名伏心菩提。(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
更新于: --
《大智度论》中说:“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名为三千千世界。如是十方恒河沙三千千世界,是名为一佛世界,是中更无余佛,实一释迦牟尼佛。”佛教说明世界组织的情形: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须弥山,透过海,矗立在地轮上,地轮之下为金轮,再下为水轮,再下为风轮,风轮之外便是虚空。须弥山上下皆,中央独小,日月即在山腰,四天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再上则为色界十八天,及无色界四天。在须弥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之,每一重海,间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碱海,碱海之外有铁围山。在碱海四方有四部洲,即东胜神洲(东方持国天王守护)...
更新于: --
《大智度论》以二慧(实慧、方便慧)、论》以二谛、论》以二智(权智、实智),十二门论》以境(实相)智(般若)为宗。(七)四破申,说十二门通破众迷、通申众教,《大智度论》别破般若之迷、别申般若之教。又其中论》正破外、旁破内,余二正破内、旁破外。(八)别释三,说、《百》、《十二门》论同具破邪、显正、言教三义,所以合称三论。(九)三论通别以《大智度论》和三论相对来说,则《智论》为别论、三论为通论。若专就三论说,则《百论》为通论之广、《中论》为通论之次、《十二门论》为通论之略。(十)四论用假,说《大智度论》多用因缘假,《中论》、《十二门论》多用就缘假,...
更新于: --
无余依涅槃,宗教术语,九谛之一。‘有余依涅槃’的对称。旧译为无余涅槃。指断除烦恼障,全灭异熟苦果之五蕴所成身,而显现全无所依处的涅槃。出自《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等。基本信息【无余依涅槃】(藏phun%-po lhag-ma med-pah!I mya-n%an-las h!das-pa)详细内容关于诸对无余依涅槃的解释,《大智度论》卷三十一以为,无余涅槃的境地是五蕴和合已尽不复再受。《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二说,色身、心、心所法或身、根、觉的相续已断,诸结永尽,名为无余依涅槃界。所谓无余依,是指无二种依,即(1)无烦恼依,(2)无生身依。又因无染污依、无不染污依、无余依故,称诸结永尽为无余...
更新于: --
又将《大智度论》的重要章节译成英文,并作了解释。 注疏有僧肇《大智度论8卷,慧影《大智度论24卷,僧侃《大智度论14卷,昙影《大智度论15卷等。此未发现有梵本,因此关于作者和发现的时间,许多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译者简介鸠摩罗什,中国佛教史上四翻译家之一,具名鸠摩罗什婆,意译童寿。东晋安帝隆安五年、后秦弘始三年(401),鸠摩罗什始入长安,姚兴待以国师之礼,迎法师入西明阁及逍遥园。鸠摩罗什于此翻译乘经,弘始十一年示寂于长安。鸠摩罗什先后译出论》《论》《十二门论》《般若》《法华《阿弥陀经》《维摩经》《十诵律》等经论,有系统地介绍龙树中观学派学说。佛教自从东汉年间传入...
更新于: --
小乘有部根本藏六足之一。全称阿毗达磨施设足论》。关于本书之作者,俱舍光记卷一等以为是佛在世时的迦多衍那,《大智度论》卷二、称友俱舍释论》及西藏所传则皆以为是目犍连。俱舍光记卷一说本有一万八千颂。《大正藏第二十六册所收,宋·法护等所译施设论》七卷,为本的节译本,只译出‘因施设’一门。西藏藏经所收因施设世间施设业施设,亦系译自本论。由此可知汉藏译本,皆非完本。基本信息(梵Prajn~apti-s/a^stra,藏Gdags-pah!I-bstan-bcos)本书之名散见于《毗婆沙论》卷四十七、卷六十五、卷一百、卷一一三、卷一一八等,其中卷六十五、卷...
更新于: --
释经部与集部中之部份,也都是。总计《大正藏所收之典,为数在一百部以上。其中有不少书,是我国历代各宗派或德的主要思想依据,如论》十二门论》论》为三宗之思想根柢。成唯识论》等瑜伽部论典为法相宗之义理根据。此外,《大智度之与天台宗,《大乘起信论之与华严宗,往生论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之与净土宗,皆有密切的关系。简介尚未汉译之论典亦为数甚多,例如月称的中论释(Madhyamaka-vr!ti)、龙树的《无畏颂》(Akutobhaya)、世亲的《无尽意经广释》(Arya^ks!ayamati-nirdes/a-t!ika)以及安慧的《乘...
更新于: --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解之:细薄皮相,或称皮肤细滑相、皮肤细软相、皮肤薄相、皮肤细软、皮肤细密相、皮薄细滑不受尘垢相、身皮细滑尘垢不着相、皮薄好相、身皮细薄润滑相、皮肤细软如兜罗绵相等。谓佛身皮肤细薄润泽,一切尘垢不染。系佛在因位时,以清净衣服、卧具、楼阁房舍等施与众生,亲近智者,远离恶人,好问答,扫治行路而感得的妙相;表佛以平等无垢之慈悲化益众生之德。三藏法数云:皮肤细滑相谓皮肤细腻滑泽,不受尘水,不停蚊蚋。《大智度论》卷四载:细薄皮相,又作皮肤细软相、身皮细滑尘垢不着相。即皮肤细薄、润泽,一切尘垢不染。系以清净之衣具、房舍、楼阁等施与众生,远离恶人,亲近智者所感得之相,表佛之平等无垢,...
更新于: --
佛教基本典籍:大智度论(套装共3册)共一百卷,一百多万字,包括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全文三十多万字,及对经文的解释六十多万字。其内容几乎对佛教全部重要名相,都作出了明确而详尽的阐述,是研习佛学的必读经典。《大智度论》现无梵本见存,仅有汉译本流通,故当更为珍视之。基本介绍内容简介佛教基本典籍:大智度论(套装共3册)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作者简介作者:(印度)龙树菩萨 译者:(后秦)鸠摩罗什图书目录《大度上目录: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序第一卷缘起释序品第第二卷释初品中总说如是我闻一时释初品中婆伽婆第三卷释初品中住王舍城释初品中共摩诃比丘僧别释初品中三众义第四卷释初品中菩萨第五卷释初...
更新于: --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