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词语解释

【汉语拼音】xí de【英文翻译】acquire

【词语词性】名词/动词

【基本解释】1.汉语词语:指学习和掌握,因学习、练习而掌握。近义词:获得

2.教育学名词:指借助学习增大反应强度,增添新的反应方式。即知识的掌握。

3.语言学名词:指日常交际环境中通过自然的运用第一语言能力而逐步地、下意识地发展这种能力。

教育学含义

概述

在有关学习心理的理论研究中,通常将知识的学习过程划分为 :习得、保持、应用3个阶段。习得可理解为个人的心理内容、心理过程、心理状态或现象中"客体化的人类本质能力"的个人再生与变革。亦即,人类文化在被主体消化、积累、运用乃至创造性的发展过程中,人格的心理特性和心理构造得以发生、发展。

视角

对于如何认识习得的过程,存在两种视角:同化论和广义知识观(又称激活论)。

同化论认为习得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新知识转化为个体所理解的意义的过程。

广义知识观认为,习得是个体获得事实性知识,并习得对外办事、对内调控能力的过程。

知识的分类

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三大类。

陈述性知识是指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等为主要表征形式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以产生式(If / Then)和产生式系统为表征形式的知识。策略性知识是特殊的程序性知识,是控制自己认知加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

理论派别

理论派别对知识习得过程的解释
诺曼的理论增生 重建 融会贯通
安德森的理论陈述性知识 知识编辑 程序化
加涅的理论动机产生 了解 获得 保持 回忆 概括 作业 反馈
我国主要观点领会 巩固 运用

陈述性知识习得

内部条件: 原有知识准备

编码策略

主动加工的心理倾向

外部条件:知识呈现方式

学习情境

教学目标

过程:

第一阶段 领会知识: 预期和动机

新知识的感知

新知识的注意与表征

新旧知识相互作用

第二阶段 巩固: 认知结构的改组与重建

第三阶段 运用: 根据需要提取信息

程序性知识习得

除了具备陈述性知识习得的条件之外,还包括:

内部条件: 具备相应的陈述性知识

已有相关的程序性知识

外部条件: 呈示正反例

教师提示

师生交流

过程:

模式习得 (分两步)

概括:以相似方式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

分化:增加产生式条件,缩小产生式运用范围

操作步骤习得 即掌握规则(两种方式)

例――规

规――例

认知策略习得

内部条件: 原有知识准备

元认知水平发展

动机水平

外部条件: 变式与练习

操作技术

过程:类同于认知技能的习得过程

语言学含义

概述

最早区分习得与学习的差别的是克拉申。一般认为,习得是指儿童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大量接触语言在交际中掌握语言,不注重语言形式而注重意义,语言规律的掌握是无意识的,习得过程是由不自觉到自觉,是我们常说第一语言习得,即儿童母语的习得;而学习指在学校环境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它注重语言形式,过程由自觉到不自觉,即我们常说第二语言学习。

基本观点

关于母语习得有3种基本观点:刺激-反应论(后天环境论)、先天论(先天性决定论)和认知论(先天和后天结合的观点)。一般认知论受到更多赞同。

从先天论看来,儿童在一个特定的年龄以前一直拥有一种LAD(Language Acquired Device,语言习得机制),语言发展具有先天的生物学基础。

乔姆斯基还认为,适宜的语言环境是个体习得语言的必要条件。

后天论认为,学生的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有密切垢的关系。认知中的语义编码,是语言和认知之间联系的桥梁。语言发展为认知发展提供了概念赖以存在的符号,而思维发展的水平又决定了语言发展的水平。抽象的词和语法的掌握又对认知的发展起着推动和加速的作用。

语言形式的获得与语义的理解往往是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文解道,因道悟文,反映出语言形式的学习与语义的理解及学语文与学做人之间的辨证关系。

语言的理解先于语言的生成。个体最初的言语活动是从听懂别人说出的词开始的。但能说出的词却很少,这说明理解能力的发展先于生成能力的发展。口头语言的获得要先于书面语言的获得。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过程。学和生的学习总是从较为简单的文字符号的识记开始。先掌握简单的句子,然后逐渐掌握复杂的句子。随着概括能力的发展,再掌握抽象的知识。这种趋势说明,个体语言的发展是受认识发展制约的。

母语习得

儿童母语的习得过程大体上分5个阶段

①喃语阶段:又叫语前阶段,6个月到1岁,牙牙学语,模仿大人的话,能听懂一些词和句子,能用特定的声音来表示一定的意义。

②单词句阶段:1岁至1岁半,真正学话,一个词、单词话语。

③双词句阶段:1岁半,两个词语在一起(一为轴心词,一为开放词)。

④电报句阶段:2岁半左右,实词句阶段,只用实词,不用虚词。逐渐开始使用代词、介词、连词、动词词尾、助动词等。

⑤成人句阶段:3岁半至5岁,初级阶段基本完成。能意识到有一个规则体系,并能重复使用。开始了解并掌握语言的社会功能。

第二语言习得

第二语言学习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其它语言,一般是指在学校或其它教学机构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按一定的教学计划和课本进行的正规学习。

对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的研究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研究,它只有三、四十年的历史,总的看来还不如对第一语言学习的研究完善。主要理论有对比分析法、中介语理论和偏误分析和克拉申的习得假说。

习得语言流程图

Gass(1988)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描绘了人脑认知机制习得语言的流程图。Gass将语言输入区分为被注意的语言输入(noticedmput)和被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dedinput)。她认为,被注意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第一阶段,由语言输入中能引起学习者注意的特征以及学习者目前的二语知识组成,不是所有已被注意的语言输入都能被学习者理解。同样,不是所有已被理解的语言输入都被学习者大脑吸收。Gass认为在目标语输入和学习者规则内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个语言摄人(intake)的过程。被学习者吸收的语言输入只有被整合后,这些语言输入才会成为学习者隐性知识的一部分。另外,Gass还认为,有些语言输入如果经过处理后还未能融人中介语系统,则会以二语项目和规则明显的表征被储存起来,成为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可通过监控促进语言输出,可促使语言吸收的形成。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第一语言 知识转化 学习情境 产生式 决定论 语言习得机制 语言环境 助动词 第一语言 偏误分析 人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