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不肖(bú xiào)是汉语词语,一般是称不孝之子为不肖。也指不才,不正派;品行不好,没有出息等。在旧时也是被读书人用来表示自谦的词。

读音

bú xiào

引证释义

子不似父

《礼记·杂记下》:“诸侯出夫人,夫人比至于其国……主人对曰:‘某之子不肖,不敢辟诛。’”

郑玄 注:“肖,似也。不似,言不如人。”

《史记·五帝本纪》:“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 司马贞 索隐引 郑玄 曰:“言不如父也。”后用以称子孙之不孝。

巴金《秋》四五:“他们这些不肖子弟拿了爹的钱,又不听爹的话。”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好,我说过,我说过,我是为我这些不肖的子孙才说的。”

不相象

黄宗羲《赠黄子期序》:“有慈豁霞生者,无所传授,多为村落传神,无有不肖。”

不成材;不正派

《礼记·射义》:“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则彼将安能以中。”

孔颖达 疏:“不肖,谓小人也。”

《韩非子·功名》:“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

《汉书·武帝纪》:“代郡将军敖、雁门将军广,所任不肖,校尉又背义妄行,弃军而北。” 颜师古 注:“肖,似也。不肖者,言无所象类,谓不材之人也。”

宋 苏轼《上富丞相书》:“翰林欧阳公不知其不肖,使与於制举之末,而发其猖狂之论。”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六:“留日学生中也确有一些不肖之徒,见利忘义,以致被它软化。”

自谦之称

《战国策·齐策二》:“今齐王甚憎张仪,仪之所在,必举兵而伐之。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

唐 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愈不肖,行能诚无可取。”

辽史·耶律阿息保传》:“不肖适异国,必无生还,愿公善辅国家。”

阿英《关于瞿秋白的文学遗著》:“不肖罪孽深重,祸延笔名陈笑峰。”

1.

子不似父

《礼记·杂记下》:“诸侯出夫人,夫人比至于其国……主人对曰:‘某之子不肖,不敢辟诛。’”

郑玄 注:“肖,似也。不似,言不如人。”

《史记·五帝本纪》:“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 司马贞 索隐引 郑玄 曰:“言不如父也。”后用以称子孙之不孝。

巴金《秋》四五:“他们这些不肖子弟拿了爹的钱,又不听爹的话。”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好,我说过,我说过,我是为我这些不肖的子孙才说的。”

2.

不相象

清 黄宗羲《赠黄子期序》:“有慈豁霞生者,无所传授,多为村落传神,无有不肖。”

3.

不成材

《礼记·射义》:“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则彼将安能以中。”

孔颖达 疏:“不肖,谓小人也。”

《韩非子·功名》:“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

《汉书·武帝纪》:“代郡将军敖、雁门将军广,所任不肖,校尉又背义妄行,弃军而北。” 颜师古 注:“肖,似也。不肖者,言无所象类,谓不材之人也。”

宋 苏轼《上富丞相书》:“翰林欧阳公不知其不肖,使与於制举之末,而发其猖狂之论。”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六:“留日学生中也确有一些不肖之徒,见利忘义,以致被它软化。”

4.

自谦之称

《战国策·齐策二》:“今齐王甚憎张仪,仪之所在,必举兵而伐之。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

唐 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愈不肖,行能诚无可取。”

《辽史·耶律阿息保传》:“不肖适异国,必无生还,愿公善辅国家。”

阿英《关于瞿秋白的文学遗著》:“不肖罪孽深重,祸延笔名陈笑峰。”

应用

《史记·李斯列传》:於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又:此臣主之分定,上下之义明,则天下贤不肖莫敢不尽力竭任以徇其君矣。又:而所为恶不肖者,为其贱也。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万乘之君乎?奈何以不肖之心待人,而得罪于大王?’”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郑玄 五帝本纪 司马贞 巴金 曹禺 黄宗羲 射义 孔颖达 辽史 李斯列传 在所自处 分定 布衣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