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七星泡农场(七星泡农垦社区)以大岔气沟的连续7个自然水泡而得名。隶属于农垦九三管局,是管局下辖的最大的农垦社区。

1955年9月,由黑龙江省公安厅勘察建立。位于黑龙江省讷河市、五大连池市、嫩江县交界处,占地面积860296亩,耕地面积427417亩。土壤肥沃,有利耕作。

在近年已逐步完成了城镇化改造,已经形成了以场部为人口核心,以各个生产管区为产业核心的一体化模式。

概况

七星泡农场位于讷河市、五大连池市、嫩江县交界处,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系统国营农场,隶属九三分局最大的农场。农场地理坐标为东经125 °42′22" —126 °10‘37“,北纬48°42′00" —49°09’06″。属于地形第三级范围内。最高处海拔415 米,最低海拔270 米,地势南高北低,属于坡度缓冲的丘陵地形。东部与南部自然林密度大,向北逐步疏散。由于农场内五条河、沟的存在,自然形成四道丘陵漫岗。土壤自然肥力较强,黑土层较厚,物理结构良好,有利于农业耕作,但由于土质疏松,易导致水土流失。七星泡农场,以此地大岔气沟的连续7个自然水泡定名。

简史

1955年9月,由黑龙江省公安厅勘察建立黑龙江省第二十九劳改支队,对外称“七星泡农场”。1959年2月,将虎山、格球山两个劳改农场并入;1962年又将原格球山农场分出单设。1969年,在押犯全部调出,将七星泡农场改为安置知识青年为主的国营农场。1970年4月,正式划归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局北安分局领导。1976年2月,划归九三农场管理局。1984年划回省劳改局管辖。1986年又划归省农场总局管理,仍隶属九三农场管理局。

规模

七星泡农场场区地貌属小兴安岭余脉丘陵地带,波状起伏。全场场区土地面积7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万亩,主产小麦、大豆,1992年粮食总产量7.08万吨。以农为主,兼营畜牧、渔业,最高年产鲜鱼25万公斤,肉蛋总产量4700吨。1992年全场农业总产值6779万元。场办工业有农机修造厂、粮油加工厂、肉食品加工厂、罐头厂、建材厂等。1992年末全场总人口1.5万人。场部所在地七星泡有人口3650人,已形成农垦小城镇。

农场总面积,1999年划界落界为860296亩,耕地面积427417亩。职工总数为5244人。农场下属农业生产连队29个,1999年开始实行规模生产连队和自营生产连队两种管理体制,由农场和农场党委统一领导,截至2000年,规模生产队有12个,自营生产连队有17个,规模生产连队在生产上归农业公司管理;自营生产连队在生产上归属自营经济开发公司管理。

机关科室

农场机关科室分为两类:一类科室是直接归农场和农场党委领导的“五部一办”,即劳动人事部、监察执纪部、宣传文化部、企业管理部、财务部,机关办公室。另一类是社区性质科室。农场的发展始终是在改革的推动下前进的。农场15年体制改革一是党委“一元化”领导到场长负责制;二是成立“农工商总公司”和下属“三大公司”(牧工商、农业、经贸);三是模拟集团公司运作和股份制改造;四是农业规模生产和发展自营经济的巨大改组。

经营状况

从经济上来说,农业收效显著,从1986年兴办家庭农场到1999年实行规模加自营的家庭农场,农业改革不断深化。15年中有13年盈利。盈利最高年份是1997年,净盈利1210万元,粮豆总产突破了10万吨大关。随着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机行业由于实行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作业给15年的农业丰收奠定了基础。特别是1999年开始组建规模队,黑龙江农垦总局组织农场利用日本政府二亿美元贷款购置新的农业机械,农业生产均以大面积机械化作业为主,加快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工业从1986年到1992年基本是小额度亏损,从1993年开始盈利,盈利最高年份是1996年,净盈159 万元。截至2000年,农场工业除电业外全部转制、兼并。而在这期间,个体和私营小工业悄然兴起,修理业、加工业等发展迅速,显示了勃勃生机。

农业

农场种子培育加工和植物保护伴随着农业科研水平的不断进步而快速发展。到2000年,种子公司已经有耕地3 万亩,其中农业科研试验用地450 亩,每年承担总局、分局24项试验研究课题,并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为农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种子培育主要从事小麦、大豆原种的引、试、繁工作,利用1996年投入600 万元新建的种子加工厂,每年可生产大豆原种1500吨,小麦原良种6000吨,不但能满足农场内部用种,还可大量供应场外。林业作为农场的一大优势产业,十几年来快速发展,场内有林地28.1万亩,占全场总面积的23.5%。

林业

在全国开展退耕还林建设生态经济区的大好形势促进下,农场林业生产效益显著。1999年中央电视第七套节目播出七星泡林业专题片《黑土绿潮》。2000年4 月农场林业公司被评为“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 佳单位”。

畜牧业

以奶牛业为主的畜牧业依托乳粉厂(1989年投产)和农场对发展奶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发展态势良好。农场高度重视畜牧业生产的科学管理与服务工作,完善了畜牧发展服务体系,从配料、检疫、疾病防治到科学管理、饲养技术各方面提供优质服务,提高了畜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1996年,奶牛存栏达2825头,扭转了1993——1995年因乳粉产品销售不畅,资金不能及时回笼带来的奶牛业滑坡的严重局面。

集体个个体发展

从1986年到2000年,个体和私营养殖业发展保持平衡。从各家各户普遍小规模的一头牛、几十只鸡鸭鹅的局面,逐渐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养牛、养猪大户,使全场畜牧业产值从1995年开始就超过了1 亿元。非国有经济发展共经过三个时期。1991—1993年是庭院经济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农场给政策,工会抓实际工作。到1993年末,进入自营经济发展时期,九三分局提出了“三元”经济框架,开创了使自营经济和工、农两元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构想。到1996年末,农场自营经济创产值5660万元。1997—2000年是产业化发展时期,到2000年,吸纳职工3800余人,社会总产值超过亿元。渔业在农场的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农场水资源十分丰富,东风水库是黑龙江省的中型水库,水利资源得天独厚。1988年水库招标租赁后,年产量达13万斤,产值达26.8万元。以后逐年上升,最高年份是1995年,年产量达到42万斤,产值为86.6万元。1999年鱼产量走入低谷,只有15万斤,产值31万元。从1999年开始农场采取“半休库”政策,彻底改变库区内的生态环境。2000年末农场水库全面出租,渔具转卖个人,实行集体承包经营。小城镇建设是农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场面貌发生根本变化重要体现。1986年9 月中学教学楼交付使用之后,到1993年,场部住宅基本实现了砖瓦化。同时在南去十四连队,北去十二连队的道路两侧全部盖起商业性平房,取名叫商业一条街。楼房建设从1992年建起40户4 层住宅楼和14户场长楼开始,截至2000年全场共建楼房面积达54848.53平方米。1997年又投资1200万元,高标准硬化了场直一马路(七星街),全长1700延长米,宽30米,总面积达51000 平方米。从1994年开始,农场每年用于小城镇建设方面的投资都在2400万元以上,最高年份是1997年,达4000万元。1996年农场根据现代化城镇建设的发展需要,重新修订了农场小城镇建设规划。1997年农场先后被评为省级先进农业单位、爱国卫生先进村、安全文明村,农场在1992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垦区建设先进场,1999年晋升为省级文明单位。1986年至2000年的15年,是农场快速发展的15年。1986年全场工农业总产值为2710.4万元(1980年不变价),社会总产值为3431万元(现价),国民收入1 384.4 万元(现价)。效益最好的199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了12507.1 万元(1990年不变价),社会总产值为29306.4万元(现价),国民收入为16 256.3万元(现价)。

成果

15年间,农场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经济发展,农场面貌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精神饱满,农场以新的姿态跨入了21世纪。总之,从农场15年发展变化看,虽然受到了许多主观和客观方面的限制,遇到了许多阻力障碍,道路曲折而坎坷,但农场历届党政班子、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发扬北大荒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把农场从计划经济的羁绊中解放出来,勇敢地闯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拼搏奉献,使农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这是历史的见证。在新世纪农场的发展建设中,七星泡人必将再创辉煌的未来和繁荣昌盛的锦绣前程。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行政区划 农场 七星泡 农垦 社区 七星泡 农垦 黑龙江农垦 九三 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