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1. 方位名。东方与西方;东边与西边;东部与西部等。

2. 从东到西。

3. 近旁,旁侧。

4. 犹四方。

5. 指七、八十岁。

6. 物产于四方,约言称之为东西。古代亦以指产业。

7. 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人、事、物。

8. 特指人或动物(含爱憎、感情)。

基本解释

东西dōngxī

1.[East and west]∶东面和西面

东西植松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From east to west]∶从西到东的距离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唐· 杜甫《兵车行》

中国东西有5000公里

3.[Four directions of north,south,west and east]∶泛指四方

叫嚣乎东西。——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东西dōngxi

1.[Thing]∶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人、事、物

吃东西;写东西;玩东西

2.[People and animal]∶特指人或动物(常含喜爱或厌恶的情感)

这小东西真可爱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曹禺《雷雨》

引证解释

1. 方位名。东方与西方;东边与西边。

《墨子·节用中》:“古者 尧 治天下,南抚 交阯 ,北降 幽都 ,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

汉 刘向 《九叹·远逝》:“水波远以冥冥兮,眇不睹其东西。”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看椅上坐。 钱青 自谦幼辈,再三不肯,只得东西昭穆坐下。”

叶圣陶 《黄山三天》:“ 文殊院 前边的 文殊台 比较宽阔些,可是靠南突出的东西两块大石,顶部凿平,留着边缘作自然的栏杆,那地位更窄了。”

2. 从东到西。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 秦 为 阿房殿 ,在 长安 西南二十里,殿东西千步,南北三百步。”

北齐书·文宣帝纪》:“先是,自 西河 总秦戍 筑长城东至於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馀里。”

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一章:“举全地经纬分为百度,赤道之北五十度,赤道之南五十度,东西百度,共一万度。”

3. 近旁,旁侧。

唐 薛涛 《十离诗·马离厩》:“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

宋 欧阳修 《四月九日幽谷见绯桃盛开》诗:“念花意厚何以报?唯有醉倒花东西。”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二:“同荷阴阳受埏埴, 金 张 只在岸东西。”

4. 犹四方。

汉 焦赣 《易林·讼之未济》:“避患东西,反入祸门。”

唐 杜甫 《无家别》诗:“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宋 晁补之 《鱼沟怀家》诗:“生涯身事任东西,药笥书囊偶自賫。”

清 唐孙华 《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人生游迹过如扫,鸿爪一瞥飞东西。”

5. 指七、八十岁。

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 嶷 谓上曰:‘古来言愿陛下寿偕南山,或称万岁,此殆近貌言,如臣所怀,实愿陛下极寿百年亦足矣。’上曰:‘百年复何可得,止得东西一百,於事亦济。’”按, 东晋 南朝 时钱陌不足,以西钱七十、东钱八十为百,故 齐武帝 以为百岁难期,遂借东西钱短陌之数为喻,犹言寿如东钱之八十、西钱之七十于事亦济。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读书杂识》。

6. 物产于四方,约言称之为东西。古代亦以指产业

宋 王溥 《唐会要·逃户》:“ 大中 二年制:‘所在逃户,见在桑田屋宇等,多是暂时东西。’”

7. 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人、事、物。

明 朱有炖 《豹子和尚自还俗》:“我又无甚希奇物,我又无甚好东西,他偷我箇甚的?”

《红楼梦》第三五回:“ 凤姐 笑道:‘这一宗东西,家常不大做;今儿 宝兄弟 提起来了,单做给他吃。’”

沙汀 《闯关》一:“感情真是一种奇怪的东西。”

8. 特指人或动物(含爱、憎感情)。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三折:“但犯着吃黄虀者,不是好东西。”

《红楼梦》第一〇三回:“ 王夫人 哼道:‘糊涂东西!有紧要的事,你到底说呀!’”

老舍 《二马》第三段一:“看那个老东西的脸,老像叫人给打肿了似的!”

贺敬之 《放声歌唱》诗:“天呵!叫我怎么养活呵--这个可怜的小东西?”如:她养的几只小东西真可爱。

文化溯源

五行说

我们往往把一切物体统称为"东西"。但为什么称"东西”。

原来我国古代把木、金、火、水、土称为"五行"(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天干",又把"五行"、"天干"对应起来,组成"五方",即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方戊己土。

从上面可以看出,东方属木,代表一切植物,如花草、树木、蔬菜、庄稼等;西方属金,代表一切金属矿物,如金、银、铜、铁、锡等等;南方属火,火是一种化学现象;北方属水,中方属土,由于水、土和火是最常见的物质或现象,以致被古人忽视。而木(植物)和金(金属矿物)最受人们的重视,可以代表一切有用物质。于是,人们就把代表"木"和"金"的两个方向联在一起,组成一个词——"东西",用它代表世界上的所有物体。

一是说宋朝着名的理学家朱熹,一天在路上碰见他的朋友盛温如提着篮子上街。朱熹问:「你上哪儿?」盛温如回答说:「上街买东西。」朱熹又问:「难道不能买南北?」盛温如回答说:「当然不能。」接着,他根据五行:金、木、水、火、土,与东、西、南、北、中相配的道理解释说:「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凡属金木类,篮子装得了;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水火之类篮子是装不得的,所以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

史遗说

根据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的学者龚伟考证:东汉时,商人大都集中在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俗语有「买东」或「买西」,即到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购货,所以「东西」成为货物的代称。

《南齐书·豫章王嶷传》:“上谓嶷曰:‘百年亦何可得?止得东西一百,于事亦得。’”似当时已谓物为东西,物产四方而约举东西,正犹史记四时而约言春秋耳。

节用说

当代着名学者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所做的解释。他认为「东西」是借代修辞格,是以部份代替全体。物产来自东西南北中,如果把物产称为「东西南北中」,显然过于累赘,自此以「东西」来借代。陈望道先生还引用梁章钜《浪迹续谈》卷七的一段话作为佐证:「通行之语,……谓物为东西。物产四方而后举东西,犹史记四时而后举春秋耳。」

形声说

据今文字学家考据“东”字本义为“橐”,义为“两头开口,需以绳系扎的口袋。”

而今或有人说“东(橐)以绳系之乃纳百物”故“橐系”久而久之流为“东系”,音变为“东西”。

实其说确有所本,考虑古义需综合多方材料,不能仅以文字学释说,在上古音研究理论中有“阴阳对转”一说,而“橐”在上古为入声韵,属于阴声。“东”字为阳声韵,二者发音部位相同,提供了通转的可能性。

再论“系-西”二者韵摄相同,主元音一致。中古同为去声,上古应属平声,故也存在转化的基础。

因而归纳为“形声通转说”,以飨读者参考、修正。

[“橐-东”字形关系可查阅李乐毅先生撰修的《汉字演变500例》P66页以供参考。]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曹禺 宾服 醒世恒言 北齐书 前后 康有为 避患 世乱 南齐书 极寿 钱陌 产业 屋宇 暂时 一宗 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