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东瓯国是越王无疆次子蹄所建立的国家,又名东越国。

东瓯国世系:少典→轩辕黄帝→颛顼→鲧→大禹→启(建夏)→太康→仲康→帝相→少康→无馀(少康庶子,分封会稽,商周时历三十馀世至春秋时)→无瞫。《吴越春秋》记载越国君主无壬,侯爵。生两子,长子无瞫,次子无择,死后由子无瞫即位,封其弟无择为东瓯公爵,领欧地,率区人族制陶,食采邑于欧山.因制陶之功封氏为瓯.

越王族:越王无壬——越王无瞫——越王夫潭 ——越王允常——越王勾践——越王不寿——越王翁 ——1越王翳——2越王之侯——3越王无彊————越王子蹄

越公族:越王无壬——东瓯公无择——东瓯公无厫 ——瓯王宰辛——瓯王仲余——瓯王鸿图——瓯王海宇——瓯王伯历——东瓯王安朱(高寿160岁 ,前383年—前232年,同比越国跨1 翳—2之候—3无彊三世王)———摇

欧宰辛次子欧仲余被越王勾践于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3年)封瓯王,赐公爵,领欧地。食采欧山(温州市苍南县)。居于越都平阳,东瓯王的封地,大致包含现今中国浙江省的温州市、台州市、丽水市一带。东瓯在现在仍是浙江省温州市的古称。

东瓯王世系表:

东瓯公宰辛→仲余(勾践封瓯王)→鸿涂(鸿图)→海宇→伯历(海宇叔父)→安朱→摇→昭襄→贞复→省→贞鸣→望(王弟:兴泰)

简介

摇,为东瓯国第七代国君,东瓯国第一代国君是越王无疆次子蹄建立的,东瓯国处欧余山之南,国姓为欧阳氏故欧阳摇即是驺摇;公元前192年,汉惠帝封驺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称“东瓯王”,成为温州历史上第一位被朝廷封王的首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次年废除了第七世东瓯王摇(改欧阳摇为驺摇)及当时的闽越王无诸为君长,其地被置为闽中郡,东瓯从建国到被废共历时二百五十二年。但“秦虽置郡,仍为无诸和摇所据,秦不得而有之”。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六国贵族纷纷起兵响应,越王勾践十三世侄孙(七世王)欧摇与闽越王无诸率越人跟从鄱阳令吴芮反秦,“越军转战关中,复从诸侯入关。”

秦王朝灭亡后,项羽封吴芮为衡山王,但因楚、越有旧隙,担心闽越强大对楚不利,不封无诸为王,而欧摇则仅为都尉。项羽的狭隘使无诸与驺摇十分不满,在随后的“楚汉战争”中引兵垓下,助汉高祖刘邦击灭了项羽的楚军。

公元前202年,刘邦封无诸为闽越王,公元前200年,欧摇受封为“海阳齐信侯”,时称“闽君”或“闽越君”。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汉廷以“举高帝时越功,曰闽君欧摇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欧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号为东瓯王”。自此欧摇定都东瓯(今温州市境内),重建东瓯国,成为瓯越中兴之祖。汉初因功对无诸和欧摇封王,闽、瓯两地保留了越人的自治,并不完全服从于中央汉廷。

七国之乱

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二月,吴王刘濞起兵叛乱,当时的东瓯王举兵胁从,史称“七国之乱”。据《史记·东越列传》记载,吴王被太尉周亚夫与大将军窦婴在丹徒击败投奔东瓯国后,汉廷密使游说东瓯王欧贞复,于是东瓯王弟“夷鸟将军”欧贞鸣乘劳军之际杀了刘濞将功折罪。事后东瓯王封为“彭泽王”,夷鸟将军封为“平都王”。

相关内容

夏帝少康少子第一代越王姒无余奉王父之命由北至南迁居封地茅山(今之会稽山),遂建立部落联盟政权---越国。勾践其先有远宗东瓯公族,传有越国瓯冶子,吴国瓯丕祤。(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勾践灭吴称霸,国土遂宽。为建立完全意义封建帝国——大越国,仿效周制父兄昆弟,功臣部族为诸侯王。据《越绝书》记载,封有瓯王、摇王、干王、荆王、糜王、宋王等。越王勾践赐姒越国公族东瓯公族昆弟仲余为公爵,封瓯王,领欧地。食采欧山(温州市苍南县)。居于越都平阳,瓯王的封地,大致包含现今中国浙江省的温州市、台州市、丽水市一带。东瓯,仍是浙江省温州市的古称。《越绝书》佚文更有:“东瓯,越王所立也”之说。

史料记载

东海国是汉初所封东南越部落的三个王国之一,因其建都于东瓯(今浙江温州市),故俗称东国。东瓯王摇系越王勾践所封瓯王后裔,也应是越国被楚破灭后流徙于浙南的越人贵族。秦末农民起义、诸侯叛秦时,摇与无诸都怨恨秦军灭其家国、废其王号,赐辱姓驺。遂"从诸侯灭秦"。项羽灭秦"主命"之时,他们又皆受斥不得封王,直到刘邦立国、汉惠帝继统之后第三年(前192年),推举闽君摇,认为他"功多,其民便附",于是就"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东瓯国地以瓯江、飞云江流域为中心,包括从前浙南的温、台、处三州地区。

东瓯国存在仅54年。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吴王刘濞谋反,想策动闽越王和东瓯王追随他,闽越王不从,"独东瓯从吴"。吴王事败之后,东瓯王受汉廷之命,杀掉刘濞以谢罪,因此得以保全。刘濞之子刘驹"亡走闽越"、怨恨东瓯王,屡屡怂恿闽越王"击东瓯"。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闽越发兵围东瓯"。东瓯王受困,粮食将尽,派人向汉廷告急求救。汉武帝即命将从会稽发兵,"浮海救东瓯"。援军未到,闽越王已撤军。东瓯国自知无法抵抗闽越王的不断侵扰,只得请求汉廷准其"举国徙中国",得到许可,于是末代瓯王欧望率领宗族及部众4万余人迁移于庐江郡(今安徽巢湖周围),从此国灭。东瓯国地旋即为闽越王所占据。

东瓯与闽越贵族同荣辱。摇与无诸同是闽地的越人首领。东瓯与闽越有着共同的文化。东瓯国历史悠久,是古老的南蛮部落的海滨方国,与闽方国一样。《山海经·海内南经》载:"瓯居海中。闽在海中。"说明瓯、闽在远古时期都曾受海侵影响而成水乡泽国。《逸周书》还称:"东越海蛤,瓯人蝉蛇","越瓯翦发文身",记载了闽、东瓯部落的生活习性。东瓯国久负盛名的是兵器铸造,著名的即欧治子出自东瓯。他所铸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等宝剑,名震天下,传说他就曾在浙江绍兴和福建松溪湛庐山、福州冶山等地铸过剑,因而留下遗迹和传说。

覆亡

“七国之乱”失败后,吴太子刘子驹逃亡至闽越国,并得到保护。因刘子驹的挑拨,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闽越、东瓯发生内讧,闽越王郢出兵围住了东瓯城,年迈的东瓯王欧贞鸣马失前蹄,战死在海涂中。汉武帝派中大夫严助从会稽发兵,从海路驰援“东瓯国”,闽越军闻讯撤退。东瓯国新君欧望迫于闽越压力,“请举国徙中国(汉朝),乃悉举众来,处江淮之间”,率领其民部属四万多人北上,被安置在江淮流域的庐江郡(今安徽西部的舒城地区),并被降封为“广武侯”,东瓯国从此在汉朝行政上取消了,但瓯越人仍居住于王国故地,并多有人为避战乱迁徙至周边东海各岛群。

古迹

自欧摇复兴东瓯至望内迁江淮,传数世,历时55年。这是温州城区第一次明确记载的行政建置,为此后2000多年温州行政区域建置的基础,并将温台两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东瓯列传》也让温州的历史首次被记入正史。据南宋《绍定旧编》记载,温州市共有五世东瓯王留下王陵,现仅存一处,在鹿城区黄龙街道瓯浦垟。东瓯国作为温州文化和行政中心,东瓯王每逢喜庆和重大的节日都会在其府邸“瓯王府”用温州特产犒劳属地的文武百官和宴请各地的文人雅士,“瓯王府”的具体遗址至今仍未被世人找到。温州的历史从此在两千多年前首次被载入了史册,为后来温州行政区域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深远的影响。

历史地位

东瓯历史始于商周。西汉时期,东瓯受朝廷正式册封,是台州行政区域确立之始。台州历史有文字记载是《史记·东越列传》,这篇1600多字的列传,简约记载西汉初期孝惠帝三年(前192),“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号为东瓯王。”直到建元三年(前138),汉武帝派遣中大夫严助,出动会稽水军解救被闽越国围困的东瓯国。“东瓯请举国徙中国,乃悉举众来,处江淮间”。以及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出动4路水陆大军,讨平东越国后,“诏军吏皆将其民徙江淮间,东越地遂虚。”这段历史事件,是台州最早的见于文字的行政区划。

《前汉书·严助传》记载更为详细:“建元三年,闽越举国围东瓯,东瓯告急于汉。时武帝年未二十,以问太尉田蚡。”田蚡不同意出兵救东瓯,汉武帝征求中大夫严助意见,严助说:“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振,尚安所乐,又何以子万国乎?”这说明东瓯国在西汉时期是中央政府承认的一个小国,有独立的行政权。汉武帝把解救东瓯的兵权交给严助。严助到会稽(今绍兴)后,拿出汉武帝的信物“节”,要调动会稽郡兵力,会稽郡太守以没有“虎符”拒绝发兵。严助大怒,斩杀会稽郡军事长官司马,向太守说明汉武帝救东瓯的决心,强令调兵。严助掌握会稽兵权后,遂发兵浮海救东瓯。

未至,闽越引兵罢。”这段文字,说明三个问题:第一、汉武帝对东瓯小国的关心。严助为执行皇帝命令,杀掉汉朝郡一级司马。当时的会稽郡区域,包括今日浙江北部、西部,江苏南部和江西西部,地域之大远远超过仅有台州、温州两地的东瓯国。从这里可以看出,只有20岁的汉武帝治理国家雄才大略,各国之间均要和平相处,不允许闽越强国去并吞东瓯弱国。第二、闽越国退兵后,汉武帝为了保持安定局势,将会稽郡太守撤掉,任命严助为太守。严助原籍是会稽,熟悉民情风土和东瓯、闽越情况,“于是拜为会稽太守。”严助坐镇会稽,使闽越国不敢轻举妄动,保持一段时间平安无事。第三、《史记·东越列传》和《前汉书·严助传》,多次记载汉武帝的水军,如“发兵浮海求东瓯”、“楼船将军杨仆,戈船、下濑将军”等,这说明汉武帝有强大的水军力量,包括指挥船和各轻便的战船,威慑各地诸侯小国,对于研究西汉造船业和水上作战是十分珍贵的史料。

《史记》、《前汉书》记载的汉武帝救东瓯历史,在汉代以后各种史书和台州地方志中都有记载,当作台州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出版的军事类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述,如1992年出版的《中外战争战役大辞典》有《严助击闽越之战》:

“汉高帝时立无诸为闽越王,都东冶;惠帝又立摇为东瓯王,都东瓯。七国之乱中,东瓯王杀吴王于丹徒;吴王子子驹逃亡闽越,怨东瓯,常劝闽越击东瓯。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闽越兵围东瓯,东瓯粮尽且降,乃向武帝告急。八月,武帝遣严助发会稽兵由海路往救。汉兵未至,闽越罢兵。东瓯举国请求内徙,武帝迁其众于江淮间。”

2000年出版的《浙江军事志·大事记》:

景帝三年(前154)

二月,太尉周亚夫、大将军窦婴领兵讨伐吴王刘濞叛乱。刘濞带领数千人东逃,企图立足东瓯之地以求自保。朝廷派人利诱东瓯国人斩杀刘濞于会稽丹徒,吴太子刘驹逃至闽越。

建元三年(前135)

秋,闽越人受吴王刘濞子刘驹的唆使,发兵围东瓯。武帝遣中大夫严助发会稽兵,从海路救东瓯。

元鼎六年(前111)

秋,东越王余善反汉,自称“武帝”,杀汉校尉。汉武帝遣横海将军韩说出句章县(今宁波境),从海路南下;楼船将军杨仆出武林(今江西余干北);中尉王温舒出梅岭(今江西广昌西);戈船、下濑两将军出若邪(今绍兴东南)、白沙(今江西南昌东北),分道攻东越。至于1992年出版的《温岭县志》和2002年出版的《黄岩志》记载更为详细,在这里不再一一解说。

历史价值

古老的东瓯国在台州留下一座古王城遗址—徐偃王城,位于温岭市大溪镇。较早记载是宋代《舆地纪胜》卷十二:台州有“古城,在黄岩县南三十里,外城周十里,高仅存2丈,厚四丈;内城周五里,城上有乔木可数十围。故老云,即徐偃王城。”我们台州自南宋嘉定《赤城志》开始,一直到2002年,凡是台州志、黄岩志、温岭志,800年之间每次修志,都要记载徐偃王城,这是一个惯例,绝对少不了,否则这本志书就是重大的遗漏。

徐偃王城与东瓯国的沿革有没有直接关系,在20多年前尚不能定论。20年间经过本省考古专家考古发掘,以及台州当地史志工作者和温州学者的热情参与,基本搞清东瓯国的都城与徐偃王城是同一座古王城。

温州王克旺等3人的《关于东瓯的建都与内迁》一文中援引许多史料,其定论是“东海王的都城应在台州境而不在温州”,“东瓯的活动中心在台州地区,都城在黄岩县内”。他们引用其中一条史料是《浙江通志》卷四十六:“永宁县则今之黄岩而改名,有汉东瓯国遗址”,“东瓯居海中,今临海永宁县也”。明成化五年(1469),黄岩析出南部置太平县,这座古城就划入今日的温岭市,不属于黄岩。上世纪80年代,台州文管会金祖明先生几次到古王城考察,并写出论文;黄岩地方志办公室组织人员也进行实地考察,认同王克旺等3人的学术结论,并补充内容,将徐偃王城与东瓯王城写入新编县志。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多次对古王城进行考察发掘,考察规模最全面是2002年9月6日至10月17日40余日考古调查试掘,揭露面积200多平方米,目的一是遗址是否文献记载的一座古城,二是遗址最早时代和延续时代。考察发掘最后结论“该遗址是一座古代城址”,“遗址上层的时代应为宋代,遗址下层堆积应为战国时期遗物”,“古城遗址的始建年代只有战国时期”。

著名学者蒙文通先生的《越史丛考》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西周末的徐偃王地域,据有江、淮地带,周方五百里,又有“陆地而朝者三十六国”,东越国应是其中之一。省社科院历史所董楚平研究员著作《吴越文化新探》说:“今黄岩、温岭之间建立过瓯余国。”黄岩严振非的《东瓯国沿革》中阐述“瓯余国”,其位置在浙东南的东越国境内,“余”为“徐”的本字,“瓯余”即是徐国人在西周中后期所建立的小方国。这个都城即是大溪古王城,东瓯国是继瓯余国之后,其都城也应该是这个古王城。

古城的价值,学者们有不同的定论。我们可以用省文物专家这次考察发掘结论中的一句话概括:“大溪古城遗址,是台州地区目前所知的时代最早的古代城址,也是我省经过考古调查和试掘的为数不多的战国时期的城址之一。”

文化意义

东瓯国历史地位的确定,对于台州挖掘历史文化,弘扬先进文化,提升台州知名度都是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历史角度看,台州历史时间将推进100多年的历史,其历史价值无可估量。东瓯故地经历东越国、瓯余国、东瓯国、东海国、东越国5个历史阶段。从东瓯国开始,按《越绝书》“东瓯,越王所立也。”即由越王勾践封众诸侯推断建立时间,为周元王四年(前473年)至西汉元封元年(前110)除国,有362年,期间秦代降为闽中郡。按汉朝中央政府册封时间,为西汉孝惠三年(前92年,至元封元年除国,有82年。按史志记载,西汉始元二年(前85年)置回浦县,是为台州建县之始,台州历史时间将推进107年。

从现实角度看,挖掘历史文化,提升台州知名度,弘扬先进文化,这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举。大溪古城遗址,是台州市目前所知的时代最早的古代城址,也是浙江省经过考古调查和试掘的为数不多的战国时期的城址之一。开发和利用古城遗址,将促进台州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台州知名度,起到积极的作用。建议市政府尽快采取保护措施,开发和利用大溪古城遗址。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加强台州历史文化研究,特别对东瓯国的历史研究,是当前台州文化建设一件大事。建议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落实研究经费,聘请国内专家、学者进行考古调查,进一步确立东瓯国的历史地位,研究其价值,使这一课题能够深化。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国家 吴越春秋 侯爵 无瞫 平阳 无诸 秦二世 吴芮 秦王朝 衡山王 驺摇 瓯越 汉景帝 王父 温州市 佚文 东海国 秦末农民起义 汉惠帝 便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