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99+条结果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房颤中心顾问专家。个人履历1995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4年进修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06年2月进修于德国汉堡圣乔治医院心脏中心。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分会全国委员、卫生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导师、卫生部房颤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左心耳封堵全球导师《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委。获得荣誉2005年获宁波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研究课题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下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获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2010年度连续获浙江省房颤导管射频消融突出贡献专家奖,并多次赴上海、福建、大连等地区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支持和演示。发表的文章1.不同标测技术在房颤消融中...
更新于: --
周贤惠,男,博士,硕士生导师,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心电生理基础、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2008年9月之2009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房颤中心研修房颤射频消融术和房颤基础及临床研究。从事心律失常临床及基础研究,对房颤发病机制及临床有深入的研究。主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级自治区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SCI论著2篇(最高影响因子为:2.765),国家核心期刊论著十余篇。擅长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特别是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人物经历学习经历2002年9月-2005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25期研究生班,心血管内科专业,获硕士学位。2008年9月-2011年...
更新于: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学》是2009年09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旭。本专著共分四部分,14章,主要讲述房颤导管消融的相关临床实用操作技巧、流程和基础知识;比较了不同类型房颤导管消融的机制、术式、疗效及评价;以及房颤导管消融的并发症、术后复发和房颤导管消融的未来之路。内容简介《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学》是国内首部系统介绍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基本理论和实践的专著。房颤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之一,也是是21世纪心脏病学最大的挑战之一。近年来,房颤导管消融取得长足进展,日益成熟,成为治疗房颤的重要手段。《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学》作者基于其长期临床实践和大量的病例积累,同时参阅了国外的相关文献资料...
更新于: --
病因引起房颤的病因很多,主要为心脏本身的疾患。发达国家以冠心病、心肌疾病为主,发展中国家则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为最多,少数房颤找不到明确病因,被称为孤立性房颤或特发性房颤。1.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房颤的最常见原因,尤其多见于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病变发生房颤的机会较小。2.冠心病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增加,冠心病已成为房颤的首要原因,老年人所占比例较高。但房颤并不是冠心病的常见临床表现。3.心肌病各种类型的心肌病均可以发生房颤,成人多见,儿童也可发生。以原发性充血性心肌病为主。4.高血压性心脏病房颤的发生与高血压病所致肥厚心肌的心电生理异常、肥厚心肌缺血及肥厚心肌纤维化有关。由于心肌肥厚及纤...
更新于: --
旨在搭建起多学科联合房颤防治专属平台,制订并推行我国房颤防治临床规范,提升房颤诊疗水平与国际接轨。会上,联盟宣布:将每年的6月6日定为“中国房颤日”,并计划发布《中国房颤卒中报告》,提出规范防治房颤相关卒中的科学建议和可行性措施。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卫生部疾控局孔灵芝副局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心脏介入专家太昌允教授,心脏病专家胡大一教授在会上共同呼吁,“我国政府、专家学者、广大临床医生、房颤患者及社会公众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关注并提高房颤卒中预防意识,减轻房颤引发卒中的危害,从而减轻社会经济负担。...
更新于: --
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在人群中的大约1%的人会患房颤,其中在40岁以上人群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在其一生中会患房颤,而这一数字在80岁以上人群中可增至10%。房颤卒中预防(SPAF)房颤患者出现血栓的风险增高,后者可使卒中风险增加五倍之多。全球每年有多达三百万人罹患房颤相关卒中。房颤相关性卒中往往比较严重,死亡风险较高(20%)、致残风险较高(60%)7。许多房颤相关性卒中可以通过合理的抗血栓治疗进行预防。房颤相关性卒中目前是欧洲的健康保健系统中导致高额医疗支出的病种。鉴于房颤相关性卒中往往更为严重,这也导致其每年的直接医疗支出高于非房颤相关性卒中(€11,799 vs €8,817 P ...
更新于: --
房颤动,简称房颤,其导管消融治疗是近十余年来临床心脏电生理学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目前,房颤导管消融已成为和药物治疗并立的重要治疗方式。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其导管消融治疗是近十余年来临床心脏电生理学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目前,房颤导管消融已成为和药物治疗并立的重要治疗方式。适应证1.持续性心房颤动复律后,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下不能维持稳定的窦性心律,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有频发的房性期前收缩、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及其触发的心房颤动。2.器质性心脏病已经得到良好的控制,但心房颤动仍然频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3.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症状明显且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严重...
更新于: --
2020年6月6日,由中国房颤中心联盟、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等、拜耳公司共同发起的“中国房颤日”宣传活动启动会在线上举办,中国房颤中心联盟主席、省级联盟主席、专家及中国房颤中心联盟认证单位、建设单位和拟建单位900余家代表参加了会议,展示既往公众疾病教育成绩,发布今年房颤日活动内容,共同开启主题为“关注房颤,预防卒中”的中国房颤日宣传活动,以提醒公众重视“房颤”这个不为人熟知的疾病,了解其可能带来的卒中风险,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规范抗凝。基本简介分级诊疗是房颤疾病管理的关键,是房颤中心建设的着力点。去...
更新于: --
葡萄糖酸奎尼丁,抗心律失常药。主要用于治疗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可使房颤或房扑停止,是几乎唯一能使房颤或房扑恢复窦性心律的药物。由于奎尼丁具有抗胆碱作用,在治疗房颤或房扑时,在减慢心房率的同时,有时可使心室率进一步加快,故对房颤、房扑患者应先用强心甙控制心室率后再用本品,以停止房颤或房扑;亦可用于治疗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简介通用名:葡萄糖酸奎尼丁英文名称:Quinidinegluconate葡萄糖酸奎尼丁是什么药葡萄糖酸奎尼丁为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对细胞膜具有直接作用。主要抑制钠离子的跨膜运动,影响动作电位0相。葡萄糖酸奎尼丁有哪些用途适用于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经电转复后的维持治疗...
更新于: --
涩脉脉象特征:脉来参伍不调,细(迟)短止或散,既脉律不齐,又脉力不匀,脉率可疾数、可迟缓,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涩脉与细脉兼见,主严重吐泻而津亏血少,不仅有脱水,且有休克之象,其血容量严重不足。涩脉本身是一种复合脉,涩短散止等诸脉可以并见,结合现代医学听诊及心电图检查,发现涩脉是房颤脉。涩脉往来不利,其势艰难,三五不匀,似止非止,与结脉缓而时止,止无定数或代脉止有定数者显然不同……涩脉与结代脉实非类同。简介英文名称:Rough Pulse学科来源:中医药学—诊断学—切诊古籍摘选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脉经•卷一•脉形状指下秘诀》)名词解释脉来不流利,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的脉...
更新于: --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