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由于共同活动的需要而在人们之间所产生的那种建立和发展相互接触的复杂和多方面的过程,是苏联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近年来,在苏联心理学中,交往有发展成为心理学的基础性范畴的趋势。俄语的общение一词,没有完全与之对应的英语词汇,大致相当于英语的 communication(沟通)。

汉语词语

基本解释

◎ 交往jiāowǎng

[释义](动)互相来往。

[例句]朋友间要加强交往。(作谓语)

[association] 互相走动、拜访、来往

交往密切

近义词

来往、交游、往来、交易、往还

英文翻译

association; contact; associate with; be in contact with

引证释义

互相来往。

《尉缭子·分塞令》:“中军左右前后军,皆有分地,方之以行垣,而无通其交往。”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我女大圣,死经二十三年,犹能与生人交往。”

宋 苏轼 《答孙志康书》:“ 李太伯 虽前辈,不相交往。”

曹禺 《王昭君》第五幕:“几十年来, 汉 人与他的交往,朝廷对他的信义和帮助,使他看清了 长安 对 匈奴 和好的不变之策。”

分类

指的是两人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交流信息而相互作用的过程。

现实中的交往可以分为,宏观交往,微观交往;

从交往的规模来看可分为群众性交往与个人交往;

从交往途径来看可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从交往的主体来看 可分为角色交往,非角色交往;

从交往的目的看分为自由交往(情谊交往),公务交往(工作性交往);

从交往时间看 分为长期交往,短期交往;

从交往工具看 分为口头交往,书面交往;语言交往与非语言交往。

辨析

含义

心理学上的交往概念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接触或直接沟通,彼此达到一定的认知;

社会学上的交往概念主要指特意完成的交往行为,通过交往行为特定的社会联系;

语言学上的交往概念主要用来表明信息交流

哲学上的交往概念是指人所特有的相互往来关系的一种存在方式,即一个人在与其他人的相互联系中的一种存在方式。

层次性

⑴广义的交往:既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交往,又包括人与人的社会交往;

⑵次广义的交往:仅仅指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包括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集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国家与民族之间的相互作用;

⑶狭义的交往:指与生产相对应的交往,即物质交往;

⑷最狭义的交往:把交往理解为劳动产品的交换。

历史唯物主义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⑴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

⑵交往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⑶交往始原于物质生产活动,又不仅仅存在于物质生产活动中,它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⑷人是交往的主体,交往双方都不仅要承认自己是交往的主体,同时要承认他人也是交往的主体,交往是一种以主客体关系为中介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日常礼仪

称呼

1、在国际交往中对男子称先生,对女子称夫人、女士、小姐。

2、对已婚女子称夫人,对未婚女子统称小姐。

3 、对不了解婚姻情况的女子可称小姐,年纪稍大的可称女士。

以上这些称呼均可冠以姓名、职称、衔称等。

4、对地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为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按国家情况称“阁下”、职衔或先生。

寒暄

两人初次相见,应先寒暄,如问:“您好?”“您身体好吗?”“很忙吧?”或者说“见到您真高兴”,“我早就想见到您”,以及“久仰、久仰”等。告别时可说“我们的谈话很有意思”,“我希望能再次见到您”、“一回生、二回熟,下次见面我们就是老朋友了,”等等。

交谈

初次交谈,可以从天气、旅行工具、会谈时间大致安排谈起,切忌询问对方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宗教信仰。

握手

伸手相握,表示友好。在欧美地区男性初次相识可相互握手;遇到女性,如女性先伸手,男性可和其握手,否则就以笑相迎。与女性握手时,要轻一些,而且时间不能过长。握手时,男性要脱手套,女性可戴一副薄型手套。握手时要面对对方,切忌一脚在门内,一脚在门外,也忌4个人交叉握手。必须用右手,不能坐着握手。

文明用语

“谢谢您”和“对不起”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貌用语。

尊重妇女

举止行动上处处都要“女士第一”。男士要处处照顾、帮助女士。女士入室,男士要先开门,让女士先行。女士进屋或离开时,要照顾女士脱大衣、穿大衣,等等。

入室叩门

到对方办公室去,入室前要轻声叩门,得到允许方可进入。步子要轻,说话声音宜低。

进屋脱帽

无论是公事拜访,还是私人拜访,或出席各种社交活动,男士进屋都要脱帽、解围巾,放入衣帽间或挂在墙边的衣帽钩上。

坐立要端正

坐,要端正,不翘腿、摇膝、抖动。女士更要注意端正,并拢双腿,切不可以裙代扇。

动作要文明

在公众场合或上商店购物、逛马路要落落大方,举止文明,切勿大声喧嚷。遇到熟人也不要高声打招呼,而以微笑招手示意为好。说话时不要指手画脚、手舞足蹈。不要随地吐痰,不能乱扔糖纸和瓜果皮。吃食要细嚼慢咽不出声,切忌狼吞虎咽呼噜出声。

注:在港台,交往还指男生和女生确立恋爱关系.

交往方式

5D交往方式

与正直刚毅的人交往要刚正不阿(如:金)

与愤世嫉俗的人交往要心态平和(如:金)

与脾气暴躁的人交往要沉着冷静(如:火)

与爱贪小利的人交往要适度恩惠(如:火)

与搬弄是非的人交往要若即若离(如:火)

与猜疑心重的人交往要以诚相待(如:木)

与沉默寡言的人交往要迂回婉转(如:木)

与尖酸刻薄的人交往要一笑了之(如:木)

与吹毛求疵的人交往要宽容体谅(如:水)

与奸诈狡猾的人交往要小心提防(如:水)

与喜怒无常的人交往要沉稳练达(如:土)

与孤芳自赏的人交往要适度赞美(如:土)

结构和功能

有的心理学家分析交往的结构,主张把交往划分为 3个方面:沟通方面、相互作用方面、知觉方面。沟通是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在交往中,人们交流着各自的观念、思想、感情。在这种交流信息的过程中,参与沟通的双方互为主体,各自都有自己的动机、意图、期望、态度、生活经验、定势等等,这就使沟通成为一种非常复杂的过程。研究人们之间沟通过程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相互作用是交往参加者之间的行为动作的交流。有了人们之间的这种行为动作交流,人们的共同活动才能有效地进行。所以,相互作用是组织共同活动的方式。在交往过程中,除沟通、相互作用外,也发生着人对人的知觉、认识、理解,一般称之为人际知觉或社会知觉。

总的来说,交往就是沟通、相互作用、知觉这3个方面的统一。

也有的心理学家把交往看作交流、沟通的过程。认为交往具有3种基本功能。

①信息沟通功能:交往是人们传送、接受信息的过程。在交往当中,人们不仅传、受信息,而且也在形成着信息。例如通过交往,人们了解对方的观点、立场,并形成关于对方的估计。交往可以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的进程和动态,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时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②调节沟通功能:借助于交往,人不仅可以调节自身的活动,而且也可以调节别人的活动,同时并接受来自别人的调节影响。在交往过程中,人可以影响伙伴活动的所有构成要素,如动机、目的、规划、决策、动作的完成和监督等。在交往过程中,也实现着活动的相互推动和校正。在群体中,成员活动间的相互调节是使群体形成为共同活动的复合主体的重要因素,并形成着共同活动的特征,如活动的共同风格、动作的同步化等。

③情绪沟通功能:交往是人的情绪状态的重要决定因素。人的整个情绪领域都是在人们交往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些条件决定着情绪的强度水平,情绪的缓和也是在这些条件下实现的。生活经验表明,人们往往都是为着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才产生进行交往的需要的。

除上述3种基本功能外,交往还具有几种功能:形成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功能、使人们彼此认识和理解的功能以及组织共同活动的功能等。

在现实的交往中,交往的各种功能是统一地实现的。而且,同一个交往过程,对于每一个交往者可以实现着不同的功能。例如,对于一个交往者来说,交往行动是实现传递信息的功能,而对交往的另一方来说,则可以是实现缓和情绪的功能。

影响

有些心理学家较为系统地实验研究了被试者在单独活动和共同活动(其中包含有交往的因素)条件下的心理活动──感知、表象、记忆、思维过程,目的是要阐明交往条件下心理活动的特点,交往对心理过程的影响。

重要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

①交往是影响认识过程的重要因素。在交往条件下,认识过程的成效和动态与个体独自活动时有明显的不同。如交往对知觉过程的影响首先表现在组织和选择、估价和校正所感知的信息上,也表现在形成“观察路线”、构成“主观标度”上。再现言语材料时,交往的作用表现为检验和校正所记忆的材料,揭示脱漏的部分;在交往的条件下,形成着再现的方略,实现着材料的条理化。在掌握概念的过程中,与个体单独活动时相比,由于进行交往,使概括和抽象的基础扩大了;交往也有助于所掌握知识的选择和条理化。

②总的来看,交往首先是对认识活动的组织和调节发生影响。它可以为从不同的方面完成任务创造有利条件。

心理过程影响

③交往对心理过程的影响以下列各种内部因素为中介:共同活动的性质(活动的复杂程度、展开情况);进行交往的情境特点(实验的特点、活动的条件等);交往主体的个体心理特点(对共同活动的准备性,交往的技巧,气质特点等);社会心理因素、人际关系、职能关系。其中,交往者的个性特点、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最为重要。如,只有在被试间的相互关系是积极的或中性的群体中,共同活动的效果才会高于个体单独活动的效果,交往产生了积极结果。相反,在被试间存在消极关系的群体中,交往不仅不能促进共同任务的解决,反而会成为降低共同活动效果的因素。

关系问题

交往的基本特性也表现在它和活动的关系上。活动是苏联心理学的基础范畴。活动观点是苏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在传统心理学中,内省意识心理学抛开人的行动而研究人的意识,行为心理学抛开人的意识而研究盲目的行为,两者都是把心理、意识和行为割裂开来。苏联心理学理论为克服这种根本缺陷,提出必须在与活动的统一关系中来理解人的心理、意识,并形成为意识与活动统一原则:心理、意识本身就是一种过程,心理、意识在活动中表现、形成和发展,心理意识对活动有调节作用。这一原则在苏联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中起过重要历史作用。但是,心理学的传统研究都是分析个体的活动。而随着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这就显得很不够了。与此相联系,也就提出了交往问题。苏联心理学界展开了交往与活动的关系问题的讨论。交往论者强调交往不同于活动的特殊性。如Β.Ф.洛莫夫认为,人的社会存在非常复杂,它不只包括对对象世界(天然的和人工的)的关系,而且也包括这个人对所直接、间接接触的其他人的关系。在人的社会存在中,除活动外,还包括有交往。把人的社会存在只是归结为活动,就是把它简单化、贫乏化。交往和活动是同等重要的心理学基础性范畴。两者的基本内容是不同的。活动的模式是“主体-客体”关系,是人与对象的关系;活动的结果是对象得到改造。交往的模式是“主体-主体(们)”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交往的结果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心理学必须大力研究交往问题,而且随着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交往问题必将成为这一学科的某种逻辑中心。活动论者则维护传统的活动观点,认为活动是心理学的基础范畴,交往则只是活动的一种局部情况、具体表现形式。因为交往和活动两者都具有相同的特点,如两者都是有目的方向的过程,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推动的,都具有社会性等。这一争论还在持续进行着,交往问题的提出,交往与活动的关系问题的讨论,会对心理学研究有所促进,因为这会促使心理学家从一个过去注意较少的角度去考察人们的心理活动。

意义

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人是社会的人,自然就离不开彼此的交往。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饴。形象阐释了两种不同的人生交往。那么,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该如何与人交往呢?我崇尚一句话:道义之交,可以终身。交往就要真诚,要理解和尊重对方。

一棵树只有根茎叶互相配合,才能与那千百数群争抢阳光;一只鹰只有翅于尾互相搭配才能翱翔于悬崖天际。一株草挡不住风沙,一株草不能……;然而当千万株草聚集在一起时,彼此互相间默契地合作,他们就拥有了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

交往是商业贸易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关键。两家大型食品商店同时开在了一条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一家是卖水果的,一家是卖面包的。那家卖水果的商店的老板和员工们打成一片,总是会心的和员工们交流经验,时常教导员工要把服务质量放在第一位。从大街上透过玻璃窗总能看到他们攀谈的影子。他们做事都很主动。而另一家面包店的老板性格十分内向,完全靠着传下来的家产建立起来的商店。他从来不与员工们谈心,只是十分呆板的告诫员工们,这该怎么做,那该怎么做,意外情况必须的处理办法必须得到批准才能实行。员工们做事都很被动。然而,一年过去,那家水果店的生意十分兴隆,门口的顾客川流不息。而那家面包店却濒临破产。

交往,是一种心灵的沟通,彼此相熟相知,不受任何利益驱动,这种交往,方能终身。

相关名言

交往是人类的必然伴侣。——马克思

人生不要光做加法。在人际 交往上,经常减肥排毒,才会轻轻松松地走以后的路。——余秋雨

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语是汉英两种语言接触的必然产物,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华民族与英语民族的交流 交往日益频繁,来自汉语的英语词语及表达方式将会越来越多。——周海中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概念 交游 往还 途径 信息交流 欧美地区 社交活动 心理学研究 野火烧不尽 余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