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京剧流派主要是指演员的表演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并且这种风格特点得到师承和传播。一个剧种中出现不同的流派是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多种流派的形成是艺术昌盛的反映。京剧旦角主要分为四大流派:梅派、程派、荀派、尚派。

产生发展

流派的形成

京剧流派的形成不外有三:一是集百家之大成,取长补短,兼容并蓄,融合于一身,而不是简单地继承某一流派创始人或传人的艺术衣钵。二是在表演上具有自己独特的,系统的,符合观众欣赏要求的理论根据和艺术创造,并在频繁的实践中得到观众的理解和熟悉,而不是通过评选、大赛和某位专家的批准。三是必须建立以主演为中心的创作和表演团体,从编剧、演员、作曲、乐队、服装上形成统一的艺术风格。例如四大须生的余、言、高、马,都是在继承谭、孙、汪等前辈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在长期的演出中逐渐形成了简约明快的余派,委婉俏丽的言派,高亢挺拔的高派,潇洒飘逸的马派。四大名旦的梅、尚、程、荀则是在继承陈德霖、孙怡云、王瑶卿等前辈艺术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本身条件发展成庄重深邃的梅派,矫健流畅的尚派,深沉含蓄的程派,自然质朴的荀派。三大名净的金、郝、侯则是在学习何桂山、黄润甫、金秀山等前辈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成以重唱工的金派铜锤、以"架子花脸铜锤唱"为特点的郝派架子花脸和以表现人物精气神为特征的侯派架子花脸。

京剧形式艺术

京剧是一种以演员表演为中心的舞台艺术。蒋锡武在《京剧精神》一书中,认为明、清两代的戏曲从剧本和表演两端对元杂剧进行了“倾斜”的发展。即明代到清初的传奇是“剧本中心”、或者说是“剧作家的时代”;而后来则开始了戏曲“向表演为中心”转移的时代。而京剧则是这种“表演中心时代”最后的高峰。所以,提起京剧流派,不得不提谭鑫培、梅兰芳、杨小楼等一大串艺术家的名字。一百多年来,京剧各个行当都出现了不少流派,如老生行中有谭(鑫培)派,汪(桂芬)派,余(叔岩)派,高(庆奎)派,马(连良)派,言(菊朋)派,麒(麟童)派,杨(宝森)派等等。旦角中有梅(兰芳)派,程(砚秋)派,尚(小云)派,荀(慧生)派等等。净行中有金(少山)派,裘(盛戎)派等等。丑行中尽管流派的形成受条件限制而不太明显,但是文丑中的萧(长华)派,武丑中的叶(盛章)派亦是观众所公认的。

京剧的发展

在京剧发展的不同阶段,流派艺术呈现着不同的特征。京剧是徽班兼收、融合了徽戏、汉剧、昆曲、梆子等许多剧种逐渐形成的一个新剧种,早期京剧的流派呈现了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声腔剧种艺术家的地方文化特征。京剧“老三鼎甲”是“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他们在美学风格上的差异,已经初露端倪:秋文在《古中国的歌枣京剧演唱艺术赏析》中称程长庚是“于气势中见韵味”,而余三胜是“于韵味中见气势”,但是他们的更显著的区别则在于他们的地方剧种特征上。程长庚因是安徽人,出身徽班,演唱多徽音,被称为“徽派”;余三胜是湖北人,原是汉调演员,演唱多湖广音,又称“鄂派”;张二奎是“直隶产”,演唱吸收了京腔、梆子的特点,喜用京音,所以“奎派”又称“京派”。

随着京剧艺术的日益成熟,艺术共识程度逐步提高,湖广音、中州韵、尖团字的音韵规范等一系列艺术法则逐步确立,京剧流派的发展也就朝着表演技艺的专门化、个性化方面深入发展了。到了谭鑫培时代创立了真正以个人风格标志的“谭派”。“谭派”,是京剧有史以来传人最多、流布最广、影响最大的老生流派,以技艺全面、精当,注重刻划人物性格为主要特色。谭鑫培对于前人艺术的继承,做到了不拘一格,兼收并蓄,并结合自身的条件择善而从,加以融化、整合,化为自己所有,因而形成了超越前人的表演体系。在谭鑫培的时代,创立了“名角挑班制”这种新的剧团经营体制。这既是京剧表演艺术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又是形成演员个人表演艺术流派的重要条件。

京剧流派的发展也推动了京剧艺术整体格局的建设。一直到谭鑫培的时代,京剧是一个以老生为主的剧种。旦角王瑶卿的崛起,则使京剧开始了生旦并重的新格局。在王瑶卿之前,京剧旦角的表演,青衣重唱,花旦重念、做,刀马重工架、武打,分工严密。王瑶卿集前辈旦行艺术之大成,进行创造。他突破了这种严格分工的界限,融汇青衣、花旦、刀马旦的唱、念、做、打,开拓扩了旦行演员的新道路,促进了旦角与生角并驾齐驱的发展,成为京剧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一生从艺、授艺60年,世称“王派”,是清末以来传人最多、影响最广的旦行流派。

在京剧发展的早、中期,流派的创立除了个人表演风格特点以外,往往是对于本行当的艺术有宏观的、规范性的建设,除了谭鑫培、王瑶卿以外,武生中杨小楼的“杨派”的形成就为武生的表演确立了“武戏文唱”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准则,衣被不止一代,影响到许多别的行当,而被称为“国剧宗师”。

而当京剧艺术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流派的发展就多趋于分工精细、专门化程度更高,往往使前人“大而化之”的地方更加丰富、细致,所谓“具体而微”。“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可以说是从不同的角度完成了王瑶卿的未竟功业,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等则是“谭派”的不同延伸。早期的京剧演员往往文武并重。生行从程长庚、杨月楼到谭鑫培都是老生、武生都演,而谭鑫培之后的流派,老生、武生就分工明确,偶有李少春、高盛麟这样的演员反而被看作特例了;花脸在何桂山的时代也是铜锤、架子甚至武花脸兼演,到了金秀山、黄润甫铜锤、架子就分道扬镳,虽然后来的郝寿臣提出“架子花脸铜锤唱”,金少山、裘盛戎都号称“两门抱”,但侧重点是毕竟是很明显的。而随着表演艺术不断的向高、精、尖发展,演员的分工就越来越细了,像杨宝森、李多奎、张君秋等流派就专门致力于唱工艺术的发展。

1949年以后的京剧界普遍引进了苏式大剧院模式,逐渐取消了名角挑班制度。京剧艺术的创作进入了一种新的状态。虽然杨宝森、张君秋、裘盛戎等流派是在五十年代流传开来的,但是他们的艺术都是在四十年代后期就走向成熟,形成自己鲜明的特点了。全国各地虽然陆续创建一批新型戏曲院校,培养了新型的京剧人才。但传统意义上以演员个人为标志的京剧流派则不再出现。

四大须生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前后四大须生来历

20世纪2、30年代,京剧老生演员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各自创立了独具风格的艺术流派,被称为“四大须生”。20世纪30年代年代末期,高庆奎因嗓疾而渐退舞台,谭富英崛起替换了高庆奎。余叔岩和言菊朋均于20世纪40年代先后去世,杨宝森、奚啸伯声誉日盛,在专业和票友中影响颇大,“四大须生”的提法随即有所变化,“马、谭、杨、奚”的称谓在民间广泛地流行起来。即: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为了和余、言、高、马四大须生区别,誉之以“后四大须生”。

至此,京剧史上有了“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之分。

余叔岩

余叔岩(1890——1943),又名余第祺,祖籍湖北罗田,生于北京。老生余三胜之孙,青衣余紫云之子。曾从师于吴连奎、薛凤池、李喜瑞、姚增禄。一度“倒仓”,嗓音变坏,不能演戏。嗓音恢复后,跟谭鑫培学过一出《战太平》、半出《失印救火》。他继承谭派,又有所创新,形成唱腔刚柔相济的余派

高庆奎

高庆奎(1890——1942),名镇山,字子君,清末名丑高四保之子。幼时在“祥和班”演娃娃生。师从贾洪林、贾丽川等人,后得到刘鸿声、孙菊仙汪桂芬、谭鑫培等人指点。他广学各家,被戏称为“高杂拌”,他并不在乎。30岁后才唱出名气,1921年自组“庆兴社”(后改庆盛社)。擅唱悲愤激昂、劲拔酣畅的唱腔,形成“高派”。其演唱气足神完,一气呵成;念白铿锵有力,顿挫有致;做工深刻细致,精于表情。他的唱念多用京字京音,尤善用大气口“满宫满调”、长腔拖板的唱法抒发人物感情,以求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除了演《辕门斩子》、《斩黄袍》等,还编演过《窃符救赵》、《史可法》、《哭秦庭》、《杨椒山参严嵩》等爱国剧。赢得“南有周信芳,北有高庆奎”的赞誉。

言菊朋

言菊朋(1890——1942),名锡,蒙族。初为票友。1923年,与梅兰芳到上海演出,赢得喝彩,正式“下海”。师承谭鑫培,更注意音律和四声调值,形成婉转跌宕的“言派”唱腔。也与程砚秋、尚小云、杨小楼有过合作。晚年体弱,死于贫病交加。

言菊朋曾在清廷任职,由业余爱好转为专业演员。他注重音律,讲究以字求腔,于细腻中寄深情,创立婉转清幽的“言派”。他擅演《让徐州》、《卧龙吊孝》、《汾河湾》等剧目。其子言少朋继承了他的艺术风格。

马连良

马连良(前、后四大须生均在列)

马连良(1901—1966),唱腔委婉、俏丽新颖,念白清楚爽朗,声调铿锵,做工潇洒飘逸,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人称“马派”,代表剧目有:《十老安刘》、《串龙珠》、《春秋笔》、《将相和》、《赤壁之战》、《赵氏孤儿》等。

谭富英

谭富英(1906—1977),擅长靠把戏,继承了“谭(鑫培)派”和“余(叔岩)派”的风格,并发挥自己的特长,称为“新谭派”。代表剧目有《定军山》、《空城计》、《战太平》、《击鼓骂曹》、《将相和》等。

杨宝森

杨宝森(1909—1958),根据自己嗓音宽厚有余而高昂不足这一特点加以变化,唱工清醇雅正,韵味朴实浓厚,做工稳健老练,称为“杨派”。代表剧目有《失空斩》、《伍子胥》、《击鼓骂曹》、《洪羊洞》、《汾河湾》等。

奚啸伯

奚啸伯(1910—1977)曾得到京剧名老生言菊朋的赏识,授以《击鼓骂曹》等戏。代表剧目有《白帝城》、《宝莲灯》、《清官册》、《苏武牧羊》、《法门寺》等,尤以《乌龙院》更负盛名。

四大名旦

在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结果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

梅兰芳(1894—1961),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先生对京剧旦角的唱腔,表演和服饰,做了很多创造性的改革和创新。梅先生的优美大方的唱腔,雍容华贵的表演,对京剧的影响是极大的。梅先生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也得到世界的欢迎。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梅派的形成,是梅先生对京剧的巨大贡献和深远影响而形成的。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

程砚秋

程砚秋(1904—1958),演青衣,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尚小云

尚小云(1900—1976),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荀慧生

荀慧生(1900—1968),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

四大流派

梅派

梅派:由梅兰芳创立。梅兰芳毕生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用自己的表演创造出大量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

程派

程派:由程砚秋创立。主要以深邃曲折的唱腔,通过娴静凝重的舞台形象表现古代的女性,尤其善于塑造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的女性。

荀派

荀派:由荀慧生创立。善于塑造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

尚派

尚派:由尚小云创立。以刚健婀娜为特有风格,唱、念、做、打均不尚纤巧,以气与力取胜,具有阳刚之美。

在各种艺术中形成不同的学派是很自然的。诸如表现派、体验派、抽象派、印象派、意识流等。而京剧中的学派都是以演员的名字命名的,所谓梅派,程派等等。这是因为京剧是以主演为中心的演员艺术,都是通过演员本人广泛学习与继承前辈的表演技艺,结合本身的性格爱好、生理特征和艺术修养在艺术上所形成的不同的艺术见解,并据此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表演剧目、方式和手段,经过频繁的演出实践,得到观众的承认和欢迎,从而在京剧舞台上形成以主要演员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创造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潮流和学派。

创始人

须生:谭派-谭鑫培;汪派-汪桂芬;孙派-孙菊仙;汪派-汪笑侬;王派-王鸿寿;刘派-刘鸿声;余派-余叔岩;言派-言菊朋;高派-高庆奎;马派-马连良;麒派-周信芳;新谭派-谭富英;杨派-杨宝森;奚派-奚啸伯;唐派-唐韵笙;李派-李少春

小生:程派-程继先;姜派-姜妙香;俞派-俞振飞;叶派-叶盛兰

武生:李派-李春来;俞派-俞菊笙;杨派-杨小楼;盖派-盖叫天

旦角:陈派-陈德霖;王派-王瑶卿;梅派-梅兰芳;程派-程砚秋;荀派-荀慧生;尚派-尚小云;筱派-筱翠花;黄派-黄桂秋

花旦(青衣):张派-张君秋

老旦:龚派-龚云甫;李派-李多奎;孙派-孙甫亭

净角:何派-何桂山;金派-金秀山;裘派-裘桂仙;金派-金少山;郝派-郝寿臣;侯派-侯喜瑞;裘派-裘盛戎;袁派-袁世海

丑角:王派-王长林;萧派-萧长华;傅派-傅小山;叶派-叶盛章;慈派-慈瑞泉

相关书籍

从民国以降的“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开始.《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收录了50余位流派创始人和优秀继承人擅演的经典剧目220余出,囊括了主要流派的代表性剧目,全方位展现了京剧鼎盛时期的大致面貌,是建国以来收入流派最广、剧目最多、整理最详备的京剧剧本集。规模之大,实属空前。

整理者主要是流派传人、后人(如尚派传人孙明珠、梅派、荀派、徐碧云传人毕谷云;如唐韵笙之女唐玉薇、王金璐之子王展云等),著名票友、京剧研究家(如刘曾复、朱家晋、范石人、张秉昆、周笑先、张业才、赵纪鑫、哈鸿儒等),以及学校教学骨干(中国戏曲学院:钮骠、陈琪、白荫棠、刘复生、蔡英莲等;北京戏校:李文敏、孟宪达、尹培玺等;戏曲学院附中:杨凌云、万凤姝等)。

《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采用全本的记录方式(包括剧本、唱腔伴奏、锣鼓经、身段表演、服装扮相等)再现流派剧目风貌,票友可拿来现用,剧团可据此排演,学校可以之授课,同时又是珍贵的文献资料。

《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各集介绍

在整理出的220余出剧目中,60%的剧本先前从未出版过,还挖掘出一大批绝迹舞台多年、濒临失传的传统戏。

第一集:收录了马连良的代表性剧目,包括黄金台、淮河营、苏武牧羊、白蟒台、清官册、清风亭等剧。

定价:220元。

第二集:收录了马连良的代表性剧目,包括打渔杀家、串龙珠、胭脂宝褶、审头刺汤、打严嵩等剧。

定价:210元。

第三集:收录了周信芳的代表性剧目,包括萧何月下追韩信、.斩经堂、描容上路、扫松下书、徐策跑城、清风亭等剧。

定价:180元。

第四集:收录了周信芳的代表性剧目,包括乌龙院、义责王魁、文天祥·就义、四进士等剧。

定价:180元。

第五集:收录了余叔岩的代表性剧目,包括摘缨会、搜孤救孤、盗宗卷、法场换子、沙桥饯别等剧。

定价:200元。

第六集:收录了余叔岩的代表性剧目,包括太平桥、洪羊洞、乌盆记、断臂说书、哭祖庙等剧。

定价:200元。

第七集:收录了唐韵笙的代表性剧目,包括绝龙岭、驱车战将、好鹤失政、闹朝击犬、未央宫斩韩信、古城会、刀劈三关等剧。

定价:270元。

第八集:收录了叶盛章的代表性剧目,包括祥梅寺、打瓜园、.铜网阵、徐良出世、巧连环、佛手橘、九龙杯、酒丐等剧。

定价:240元。

第九集:武戏(盖叫天、程继先、茹富兰、厉慧良、王金璐、张云溪、裘盛戎、高盛麟)。收录:一箭仇、石秀探庄、林冲夜奔、八大锤·车轮大战、钟馗嫁妹、艳阳楼、骆马湖、八蜡庙、三岔口、连环套。

定价:310元。

第十集:裘盛戎、王泉奎。收录:姚期、铡判官、铡包勉、赤桑镇、刺王僚、五台山。

定价:210元。

第十一集:李多奎、李胜泉。收录:望儿楼、滑油山、太君辞朝、钓金龟、哭灵、遇皇后、打龙袍、岳母刺字。

定价:240元。

第十二集:梅派(梅兰芳)。收录: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生死恨。

定价:270元。

第十三集:梅派(梅兰芳),收录:奇双会、凤还巢、三娘教子、苏三起解、天女散花。

定价:240元。

第十四集:尚派(尚小云),收录:汉明妃、玉虎坠

定价:180元。

第十五集:尚派(尚小云),收录:金水桥、双阳公主、梁红玉、乾坤福寿镜。

定价:220元。

第十六集:荀派(荀慧生),收录:鱼藻宫、红娘、花田八错、钗头凤、杜十娘。

第十七集:荀派(荀慧生),收录:金玉奴、香罗带、勘玉钏、红楼二尤。

第十八集:王派(王瑶卿),收录:虹霓关、棋盘山、樊江关、芦花河、穆柯寨、枪挑穆天王、天门阵、珍珠烈火旗。

第十九集:王派(王瑶卿、杜近芳),收录:南天门、十三妹、白蛇传。

第二十集:黄派(黄桂秋),收录:别宫、祭江、祭塔、苏三起解、春秋配、蝴蝶媒。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文化流派 四大须生 孙怡云 何桂山 金秀山 桂芬 徽派 梆子 京剧艺术 京剧旦角 高庆奎 言菊朋 武花脸 郝寿臣 裘盛戎 余叔岩 谭富英 奚啸伯 余三胜 余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