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家语》曰:“不食者,不死而神。”《说文解字》:“仙:长生仙去。从人从山。”《释名》“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

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仙人信仰,到了秦汉时期更上一层。 西汉汉宣帝时期史学家刘向著有《列仙传》记载了上古时期到西汉初年的众多仙人。司马迁在写《史记》也多次提到仙人。

从”葛洪著有《抱朴子》一书,认为山林是道者避隐合药之处,强调说:“山林之中非有道也,而为道者必入山林,诚欲远彼腥膻,而即此清净也。”(《抱朴子内篇·卷十,明本》)又说:“是以古之道士,合作神药,必入名山,不止凡山之中,正为此也。”(《抱朴子内篇·卷四·金丹》)他认为归隐山林是一件很庄重,很神秘的事情,“名山为合药之所”,是他选择炼丹地的主要外部条件。他认为宗教是神圣的作业,还“宜入名山”,远离俗人。为道之士“莫不飘渺绝迹幽隐山林。”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又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仙人概念在中国原始社会就已存在,甚至更久远。

仙人信仰在中国早在道教产生之前就有了,在战国时期特别流行,到了秦汉时期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后来被道教继承,又被人以五仙论划分出了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这几个等级。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道教中人以别的方式对仙人加以划分

仙人信仰起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有了仙人信仰。仙人底根源当起于古人对于自然种种神秘的传说和一些拥有超凡能力的人。如在《山海经》和《楚辞》,《离骚人《九歌》、《天问》等篇,都显示着超人间生活底仙人意识。那种超人是不老不死,不为物累,游息自在,无事无为,故为道家所羡慕。

后来到了战国时期仙人信仰也成为了长生的代名词。

发展壮大

到了战国时期,神仙信仰已经相当广泛。这是,出现了许多记载仙人传说的著作,书中载有不少关于仙人、仙境、仙药等传说的文字。仙人观念渐渐发展起来。如《庄子·逍遥游》中有这样的描写:“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风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它,如《列子》书中的《汤问篇》、《黄帝篇》、《周穆王》,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等都将仙境描画的美妙而神秘,其仙人亦被描绘成外生死、极虚静、不为物累、超脱自在,能腾云飞行的神奇人物。汉代的《淮南子》、《史记》中亦有类似描述。

在战国时期,天文地理底知识发达,欢衍一方面从自然现象底变化附会阴阳五行说以说明人间底命运,一方面依所知底地理以寻求仙人住处。方土及文学之士又增益许多怪异的说法,仙人与不死药底信仰因此大大地流行,到秦始皇,更为隆盛。仙人观念进一步流行开来。

《史记·封禅书》说:自齐威、宜之时,驻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而来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子高,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驻衍以《阴阳人《主运》显于诸侯,而燕芬海上之方士传其述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诙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流州,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 尽自,而黄金银为它闭,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及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自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资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日:“未能至,望见之焉。”其明年始皇复游海上,至琅邪,过恒山,从上党归。后三年游喝石,考入海方士,从上都归。后五年,始皇南至湘山,登会稽并海上,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药,不得,还至沙丘,崩。

始皇到处封禅,求不死之药,可以说最热心求神仙底第一人。汉武帝时,这信仰更加发展,汉武帝大肆求仙不亚于千古一帝秦始皇。

同时《列子》所记底神仙故事,可以看出秦汉人追求仙人住处而达到长生不死的追去。仙人住处,只是理想国,不必是真境,如化人宫、华前国、终北国、列姑射山是。神仙住处,是不死国人以为实有其地,可以求到底。

神仙分类

神仙分为两类:

①、 道生神,先天尊神,乃大道化身,不可修。

②、 人修仙,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金仙)→太和仙

太和仙:太和仙,道成可以化为自然光炁,与大自然合而为一而以道为身。

天仙:天仙(又称金仙或者佛),若能修成上乘的天仙,便可神光普照,化身万千;一得永得,一证永证,神通恢廓,法力无边。天地闭时而不同闭,浩劫无碍。天地开时,开辟度人。

神仙:“神仙者,以地仙厌居尘世,用功不已,关节相连,抽铅添汞而金精炼顶。玉液还丹,炼形成气而五气朝元,三阳聚顶。功满忘形,胎仙自化。阴尽阳纯,身外有身。脱质升仙,超凡入圣。谢绝尘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地仙: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于小成之法。不可见功,唯以长生住世,而不死于人间者也。

人仙:人仙者,五仙之下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信心苦志,终世不移。五行之气,误交误会,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鬼仙:修持之人,始也不悟大道,而欲于速成。形如搞木,心若死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以其一志阴灵不散,故曰鬼仙。虽曰仙,其实鬼也。古今佛徒,正致力于此,乃曰得道,诚可笑也。

神仙十大神通

道教《大洞经》曰:“洞源与洞明,万道由通生。”又曰:“洞明喧扰光,帝心大神通。”又曰:“十通由斯生,妙行由此兴。”又曰:“初曰通炁,次曰通神,终曰通灵。万通成真,道备登宸。”《庄子》曰:“夫线人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未来舍,而况人乎?”此神通之力,由禅定而发。小乘诸仙,但得五通,即神境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是也。大乘诸仙,于此五通外,兼得漏尽通,共为六通。若是大乘金仙,则得十通。

所谓十通者:

1、善知他心智神通。以得他心智通故,知其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心无差异,如一世界。乃至百千亿那由他世界,所有众生心,悉能分辨了知。

2、无碍清净天眼智神通。以得无碍清净天眼智神通故,所谓十方一切世界无穷众生,逝世此生彼,善趣恶趣,福相罪相,悉皆明见。

3、宿住随念智神通。以得宿住随念智神通故,从前不可说、不可说微尘数劫住宿之事,所谓某处生,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种族,饮食苦乐,从无始来,于诸有中,展转循环受生,皆悉了知。

4、知尽未来际劫智神通。以得悉尽未来际智神通故,了知将来际不可说、不可说微尘数劫之中事。

5、无碍清净天耳智神通。以得无碍天耳智神通故,于诸一切领土,所有声音,欲闻不闻,随便自由。

6、无体性智神通。以得无体性智神通故,能不动本际而往诣十方一切刹土,好处群生。

7、善分离一切众生言音智神通。以得言音智通故,了知不可说、不可说刹海微尘数世界中,所有众生种种言辞,悉能分别懂得。

8、诞生无量色身智神通。以得色身智神通故,能示现无量无边妙色身,云令所化者亲热开悟,能起种种神通,作度惹事业。

9、一切法智神通。以得法智通故,善能演说无碍法门,兴布法云,降注法雨,以众妙音,开示悟入,使获清净摆脱。

10、入所有法灭尽智神通。以得灭尽智通故,能住三昧正定,而普现色身,譬如光影,普现一切,而于三昧,寂然不动。

道教十品转通

天尊言:吾开法十圣之场。

一品转通,立能知一方中轻重事,位次别觉圣。

二品转通,得知世界有无吉凶事,位次得觉圣。

三品转通,能达知罪福一切宿命来往生处,果报由趣,位次正觉圣。

四品转通,能以心逆照未然福祸阴中事,位次通觉圣。

五品转通,普知十方无极世界一切缘运由趣休否事,位次大觉圣。 切缘运由趣休否事,位次大觉圣。

六品转通,通玄观知悉达十方界域众圣处所,只如指掌,分行散影,虚空无碍,位次妙觉圣。

七品转通,普知天地运趣机数,有无远近,悉无障碍,位次洞觉圣。

八品转通,身居立忘,形如日中景,一切观彻,位次观觉圣大圣。

九品转通,普能开明,放身中光明,普照十方一切,普见上下,明,普照十方一切,普见上下,无不洞达

位次普明大圣。

十品转通,普观普察普明普照,无幽无冥,洞知天地,光显十方,湛然常存,位次洞明大觉至真大圣也

。 斯行之业,皆从法而转入。

十通大圣,其德高妙,自非法之功莫能转焉。

十圣果缘乃从无量恒沙劫来,施功布德,备满天地,弘广十方,致得转位,入十圣之功德,备满天地,弘

广十方,致得转位,入十圣之功,妙通上品

仙人分类

“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闻道有先后,德道有高低,道家言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扶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神仙只有对道的理解深浅之分,而没有等级地位之别,皆济世度人为宗旨。

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就将神仙分为六等:

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并称:“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理万民录也,给助六合之不足也。”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引《仙经》将神仙分为三等:天仙、地仙、尸解仙。称:“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又把神仙分为七阶:玉清、上清、太极、太清、九宫、洞天、太阴。

而北周的《无上密要》则从得道成仙的层次出发,将神仙分为:得鬼官道人、得地仙道人、得地真道人、得九宫道人、得太清道人、得太极道人、得上清道人、得玉清道人。其中“得鬼官道人”为人死后的仙鬼安排,表明死后也有升仙的希望与机遇,从而说明南北朝时已有“鬼仙”的说法。

唐时的《天隐子》又将神仙分为五类,称:在人称人仙,在地称地仙,在天称天仙,在水称水仙,能神通变化者称神仙。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道教三洞宗元》“三清”条目中则将神仙分为九品,称:“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九圣,三九二十七位也。”九仙为: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灵仙至仙。真、圣之号亦以上、高、太、玄、天、真、神、灵、至为次第。这与《太真科》的分类方法大致相同。总之,关于仙品的分类方法很多,后来《仙术秘库》对其加以归纳总结,称“法有三乘,仙分五等”,其五等仙为: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基本上奠定了神仙品位的基础。

天仙品位

亦称“仙人”、“飞仙”、“大罗金仙”。指居于天府、能举行飞升的神仙。

《天仙品》:“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抱扑子内篇、论仙》与《仙术秘库》均其列为第一等。

《墉城集仙录》将升天之仙分为九等:第一上仙、第二次仙、第三太上真人、第四飞天真人、第五灵仙、第六真人、第七灵人、第八飞仙、第九仙人。

若从修炼角度上看,天仙为修证之最上一成,修炼之最上乘。丹道中所指的“炼虚合道”的大成景界。届时神光普照,化身万千;一得永得,一证永证,神通恢阔,法力无边。天地闭时而不同闭;天地开时,开辟度人。

神仙品位

亦称“仙人”、“真人”,统称“仙真”。指长生不死、修炼得道的人。道经曰:“炼形为气,名曰真人。”“得本元气,故曰炼形为气,正性无伪,故曰真人。”庄子曰:“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登高不憟,入水不濡,入火不热“,”“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其寝不梦,其觉不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淮南子曰:“莫生莫死,莫虚莫盈,是谓真人。”从修炼角度上看,神仙为修炼之上成。丹道上讲为炼神还虚的乳哺阶段。此时炼形化炁,胎仙自化,阳神已成,脱质升举。即运用大周天之火候,以炁合神,神炁为一,心无生灭,息无出入。重浊之形,化为轻清之炁;纯阳之体,尽为神通万化。届时体变纯阳,阳神已成,具有神通万化之功能。

地仙品位

道教仙人谱系的一种,为无神通力之仙。据《天隐子》记载,在地为地仙。《仙经》云: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地仙在道教神仙谱系中属于中等仙人。据《仙术秘库》载,地仙有神仙之才,无神仙之分。得长生不死,而作陆地游闲之仙,为仙品中之中乘。《秘要经》认为:“立三百善功,可得存为地仙,居五岳洞府之中。”从修炼角度上看,地仙为修炼之中成。丹道上讲指完成炼气化神的胎养阶段。此时能够在长寿的基础上证到长生,但是尚无神通变化可言,因而只能在地上行走。此时仍有呼吸和饮食,形质未能全部化为轻清。但修炼至此,容光焕发,步履轻疾,寿増无量。

人仙品位

道教仙人谱系的一种,为形体坚固、长生住世的人。《钟吕传道集》:“人仙者五仙之下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信心苦志,终世不移,无行之气,误交误合,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又称:“修持之人,始也或闻大道,业重福薄,一切魔难,遂改初心,止于小成,行法有功,终身不能改移,四时不能变换。如绝五味者,其知有六气;忘七情者,岂知有十戒;行漱咽者,贻吐纳之训错;著采补者,笑清静以为愚;好即物以夺天地之气者,不肯休粮;好存想采日月之精者,不肯导引;孤坐闭息,安知有自然;屈体劳形,不识于无为;采阴取妇人之气,与缩金龟者,不同;养阳食女子之乳,与炼丹者不同。以类推究,不可胜数,然而皆是道也。不能全于大道,止于大道中一法一术,功成安乐延年而已,故曰人仙。”《金丹真传`序》曰:“补完气血,复成乾体,复得外药,结成内丹,此人仙也。”《武术汇宗》:“有从下关用功者,不使真气泄于阳关,保守元气,镇守下田,不悟移鼎换炉之法,而安长生不老之果,或延寿于数百年,或延寿于数千年,久而不死,谓之人仙。”从修炼角度上看,人仙为修炼之下成。丹道上讲指炼精化气的筑基阶段。此时修炼之人,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恒久有成,可以延年益寿,返老还童,肉体坚固,长寿不老。其方法有:绝谷、忘情、纳津、吐纳、持静、持戒、存想、采日精月华、导引、闭息、自然、无为等功法,若能信心苦志,坚守不移,足可保命固形,安乐延年,但有形之躯最终必坏。

鬼仙品位

又称“灵鬼”。指修道者未能炼至纯阳,死后出阴神,乃为鬼仙。《钟吕传道集》:“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阴中超脱,神像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虽不人轮回,又难返蓬瀛,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夺舌而已。”又称:“修持之人,不悟大道,而欲速成,形如槁木.心若紫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以其一志阴灵不散,故曰鬼仙,虽曰仙,其实鬼也。”《武术汇宗》:“一味闭目寂坐,冥心寂照,则静中寻静,悟人顽空寂灭矣.而未灭尽定,只炼得一个强定之阴神,到气尽时,阴神一出.便为灵鬼,谓之鬼仙。”从修炼角度上看,鬼仙为修炼之最下乘。丹道上讲指仅仅限于基础的性功修炼阶段。修证之时.身如槁木.心同死灰,神意内守,悟人顽空。到撒手了结之时,定中能出阴神,阴神属于清灵之鬼,而非纯阳之仙。在修炼之时,有人年事已高,肉体衰朽,或者环境困难,无从保障,今生修成已无望,乃用此法,可出阴神,以为下辈子继续修证.同样属干鬼仙。此法有:投胎、夺舍、借尸、转世等。

古今神仙

至尊三清及诸尊神

三清元始天尊(也称玉清大帝)灵宝天尊(也称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等)

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

五老君

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简称青灵始老苍帝君)

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简称丹灵真老赤帝君)

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君(简称元灵元老黄帝君)

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简称皓灵皇老白帝君)

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简称五灵玄老黑帝君)

天地日月星宸等诸大神

四御

玉皇大帝(又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五星七曜星君

五星为岁星(木星)

荧惑星(火星)

太白星(金星)

辰星(水星)

镇星(土星)

北斗七星君

●北斗第一阳明贪狼星君 (天枢)

●北斗第二阴精巨门星君 (天璇)

●北斗第三真人禄存星君 (天玑)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天权)

●北斗第五丹元廉贞星君 (玉衡)

●北斗第六北极武曲星君 (开阳)

●北斗第七天关破军星君 (摇光)

第一至第四为魁

第五至第七为标

合而为斗。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宫:司禄星君

第三天梁宫:延寿星君

第四天同宫:益算星君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

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

第六天机宫:上生星君

四灵二十八宿

苍龙(东):角、亢、氐、房、心、尾、箕

白虎(西):奎、娄、胃、昴、毕、觜、参

朱雀(南):井、鬼、柳、星、张、翼、轸

玄武(北):斗、牛、女、虚、危、室、壁

十方诸天尊

东方玉宝皇上天尊

南方玄真万福天尊

西方太妙至极天尊

北方玄上玉宸天尊

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

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

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

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

上方玉虚明皇天尊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圆明道母天尊:斗姆,北极坎宫

三官大帝

天官:紫微大帝

地官:清虚大帝

水官:洞阴大帝

降魔护道天尊:亦称高明大帝.祖天师,即道教创立者张道陵

真武大帝:亦即佑圣灵应真君.翊圣保德真君.佑圣真君玄天上帝.荡魔天尊

文昌帝君:文昌帝君:亦即梓潼帝君.保德宏仁大帝.更生永命天尊.元皇大帝

太乙救苦天尊:亦称青玄上帝

太乙雷声普化天尊:亦称都天纠察大灵官.王善天君

南极长生司命真君:亦称南极真人.寿星.老人星

东岳大帝:全称为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又称东岳天齐大帝,东岳泰山君,酆都大帝

灵官.太岁诸神及人身中之神

灵官:有所谓十天灵官.九地灵官.水府灵官.五百灵官.五显灵官

功曹:亦称四值功曹,为道教所奉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的神

城隍:据说由《周礼》蜡祭凡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衍化而来

土地:由古代之社稷神衍化而来

灶君

门神

财神

瘟疫神

真人和仙人

四大真人(莫生莫死,莫虚莫盈,是谓真人)

南华真人:即先秦道家学者庄周

微妙元通真君:冲虚真人:即先秦道家学者,郑人列御冠

通玄真人:据传为文子,姓辛名钘,一名计然

洞灵真人:即亢仓子,亦称亢桑子.庚桑子

仙人(超脱尘世.有神通变化.长生不死,是谓仙人)

赤松子:神农时雨师

宁封子:黄帝时人

赤精子:颛顼时人

彭祖:颛顼帝之玄孙

容成公:黄帝之师

安期生:海上仙人

三茅真君:即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小茅君茅衷

许真君:晋代道士许逊

北五祖

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道君王玄甫

正阳开悟传道垂教帝君钟离权

纯阳演正警化采佑帝君吕洞宾

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刘海蟾

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王重阳

南五祖

紫阳真人张伯端

翠玄真人石杏林

紫贤真人薜道光

翠虚真人陈泥丸

紫清真人白玉蟾

北七真

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马钰

长真凝神玄静温德真君谭处端

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刘处玄

长春全德神化明应主教真君邱处机

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晤王处一

太古广宁通玄妙极真君郝大通

清静渊真玄虚顺化元君孙不二

八仙

铁拐李

汉钟离

张果老

何仙姑

蓝采和

吕洞宾

韩湘子

曹国舅

词语

词语信息

【词目】仙人

【拼音】xiān rén

【释义】神话和童话中指神通广大、长生不老的人。

详细解释

亦作“仙人”。

1.神话传说中长生不老、有种种神通的人

《史记·孝武本纪》:“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

《文选·古诗》:“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李善 注引《列仙传》:“王子乔者,太子晋也。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於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新唐书·方技传·姜抚》:“自言通仙人不死术,隐居不出。”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唐道士侯道华喜读书,每语人曰:‘天上无凡俗仙人。’此妙语也。”

《云笈七签》卷十七:“长生不死,延数万岁,名编仙籙,故曰仙人。”

2.唐人用以称女道士。

唐 李白 《玉真仙人词》 王琦 注引 胡震亨 曰:“玉真公主,睿宗女。字持盈。太极元年出家为道士,筑观京师以居。”

3.古代杂戏的一种。

《魏书·乐志》:“﹝天兴﹞六年冬,诏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凰、仙人、长蛇、白象、白虎及诸畏兽、鱼龙、辟邪……以备百戏。”

4.南北朝时高丽官职名

《周书·异域传上·高丽》:“大官有大对卢,次有太大兄、大兄……仙人并褥萨凡十三等,分掌内外事焉。”

5.书法名称的一种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字》:“南齐萧子良撰古文之书五十二种:鹄头、蚊脚、悬针、垂露、龙爪、仙人、芝英……偃波、飞白之属,皆状其体势而为之名。”

小说中的仙

仙以道为准则,修仙亦为修真,修仙者先以炼气,结丹,元婴,化神 至灵魂化为元神超脱出神体变可称为仙。普遍修突破化神巅峰便破空升入仙界,而仙也有等级划分,至上而下依次为 混元真仙、大罗金仙、太乙玄仙、云遁飞仙。

结合各种洪荒小说对应的等级分别是 混元真仙对应鸿钧(为天道的持有者),大罗金仙对应三清和如来一级的强者,太乙玄仙对应孙悟空牛魔王杨戬一级的人物(在太乙玄仙境界上的仙人基本上不可能在突破到更高的境界,所以在太乙玄仙境界极限上的巅峰仙人被统称为太乙金仙,比如玉清元始天尊座下十二位金仙便是太乙金仙),云遁飞仙对应的是天兵天将一类的飞升者。古印度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鬼仙 人仙 地仙 神仙 天仙 划分 太和仙 道教 漏尽通 道教经典 三清 太清境 上清境 玉清境 九圣 高仙 太仙 玄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