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修道,即非修道,只是假名为修道。因为不是我做主而修道,而是我无为而道自为之。任道自然运化于身中名为修道。《悟真篇》曰:“谩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入药境》曰:"产在坤,种在乾,但至诚,法自然。"《道德经》曰:“天地所以能长且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修道是人在入定中见性直至打成一片的过程。

解释

1.犹行道,谓实践某种原则或思想。

2.特指道家修炼以求成仙。

3.指学习﹑实行宗教教义。

4.遵循某种原则﹑规律。

基本阶段

综观修道历史,上千年前自然衍生,修道源于对生命意义的渴望,它是一种通过修正自己行为的方式,来达到提升精神或神识力量的目的。古代道家通过修道方式,期望实现超脱生死,斩断痛苦不以物累,最终实现不老不死,长生不死与天地同在,返璞归真的境界。

‘修道’ 【中庸章句】 第一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易经系辞传】(上) 子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太上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综论) 阳:天、日、男、清、动、长、大、凸、明、外、善…。 阴:地、月、女、浊、静、短、小、凹、暗、内、恶…。 ‘子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则善恶亦是道,善恶源于人心当中。又‘中庸云:修道之谓教’。是故‘修道’为‘修心’矣。

著作记载

修道,至春秋时期形成了儒家和道家两大派。以孔子为首的儒家继承和发扬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入世之法。其门徒曾子所著的《大学》,子思所著的《中庸》,阐述儒家的养生修身心法。曾子谓:“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子思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曾子的“止于至善”和子思的“致中和”都是要求调适性情,使之处于中和、至善之地,有益于心身的健康。又如孟子所说的:“人有鸡犬放,而知求之,有放其心而不知求”。儒家养生之道要懂得“收放心”,“养吾浩然之气”。修道是古人希望长生久视,通过对生命理解和平常对自己身体的观察,总结出的修炼方法。道家修道之人要看的典籍一般有《道德经》、《列子》、《文子》、《黄帝四经》、《亢仓子》、《庄子》等。

道家以老子为首,其《道德经》已成为道教之祖书。列御寇的《冲虚经》、庄子的《南华经》、文子《通玄经》,庚桑子《洞灵经》、《河上公老子章句》、《老子指归》、《周易参同契》,以及后来的“丹经、道书”,无不阐述发扬养生修道观。老子之道其大则无所不包,其细则无所不入。生天地,育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道生“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老子提倡“虚无”或“无为”,虚中有实,无中生有,认为万物从虚无中来,在养生上则是虚其心而实其腹,从而强其身而壮其骨。“无为”实是无不为,指存无为之心,而行有为之法 (或存有为之心,而行无为之法),即存无守有:“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

现在有很多的网站也都在传播《道德经》等著作,如中国网《道德经》全文、龙腾辟谷论坛道德经(第十五章)

修行介绍

代表性体系:儒教道教、佛教、伊斯兰苏非派,基督教,印度瑜伽等,其富含神秘和神话色彩。

儒教修行

经典:《大学》、《中庸》、《孟子》、《十三经注》、《正蒙》、《儒藏》、出土儒家简帛

儒家功法以心性修养为主要对象,其全体大用,均以心性为本。下手在此,了手补在此。佛家以“明心见性”为工夫,为头脑,道家以“炼心炼性 ”为工夫,为头脑,儒家以“存心养性”为工夫,为头脑。《大学》提“正心诚意”,《中庸》提“率性尽性”,孟子除提 “存心养性”外,又提“尽心”。然此数者,以单提“存心养性”四字较为浅明,最切易入。

“存心”者,存其本心也;“养性”者,养其本性也,亦即养其天心天性也。人与天俱来之本来心性,无不纯乎至善。故只须存养之勿失,勿为后天境地与乎物欲意念所转,便自可入於圣地而与天合。故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存心为尽心之本,养性为尽性之本。《中庸》除开宗明义标提“天命之谓之性,率性之谓道”外,其言以至诚尽性时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此明示人以如能修其率性尽性工夫,扩而充之,即可与天地参。这全是一套最简要明白的“天人合一”工夫。

存心养性,不但为尽心尽性之本,且亦为炼心炼性与明心见性之不可欠缺的工夫。道家之炼心炼性,固须从存养下手;即佛家之明心见性亦然,不存之何以得明?不养之何以得见?且也,明之之后,犹须存之;见之之后,犹须养之,久而弥光。不然,修证工夫,于证得明见之后,固可立地成佛,然于明见之后,亦可立地失之。夫心性之存养,即于成圣成道成佛以后,仍不可有一时之失,不可有一念之动!稍一懈怠,此心一放,即尔败之。故必须守而勿失,死而后已方可。历来儒家中人,好剽袭佛家明心见性之旨以为用,庶不知儒门更有最上乘家珍在也!

心性原只是一件,分而言之,所以为方便说教也。举心即性见,举性即心存。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不但此也,天与命与心与性与理与道,要皆是一体。亦可以说,皆统於道。分于道而具异名,名异而体同也。“天地与我同体,万物与我为一”。言理如是,论工夫则尤然。由静极定笃中,自家心上,自可证到。大程子曾云:“ 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又云:“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又云:“性与天道,非自得之则不知;故曰:‘ 不可得而闻。”盖只能默而识之,契而会之也。又程子论及心性时亦云:“自理言之谓之天,自凛受言之谓之性,自存诸人言之谓之心。”又云:“性之本谓之命,性之自然者谓之天,性之有形者谓之心,性之有动者谓之情。凡此数者,一也。圣人因事以制名,故不同若此。”嗣又倡“性即静、“性即理”说。其实不但天、命、性、心、理,可打成一片,而统归之于一道;即天下万事万物,均无不可打成一片,而统之以道。故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又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又曰:“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故修圣,以修道为第一。

夫修圣人之道,贵先立乎其本!本立而道生。本者何?心是也。心为人之主宰,亦为宇宙天地万物之主宰。故象山与阳明继程、朱二子倡“性即理”说之后,力倡“ 心即理”。象山之“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及儒门“天地万物人我一体”,与明道“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之说,较之佛家“即心即佛,即佛即心”与“佛即众生,众生即佛”等心佛一体、佛与众生一体之说,实深为高远矣!惟欲真能达到宇宙与吾心一体及天地万物人我一体之无上境界,不能说以会得此理、说得此理即能达到,须从心地上性地上切实作工夫,脚跟确实踏到;且能在工夫上契得“心与物冥、理与事冥、性与道冥、道与天冥”之神圣境界,浑然一片性光流行,心光流行;无内外,无将迎,无物我,无动静;此则已至由太极而无极境界矣(按:非由无极而太极境界)!

夫人之求其成己、成人、成物、成务者,外求其道于天下万事万物,水世而不可得;反求之于吾心,便即得之矣。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故求其道于吾心,自可普万事而无或遗。孔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足以为道。”《经》曰:“道在尔躬。”“道在尔心。”岂远乎哉?余故常谓:“道外无心,心外无道。”用佛家语意说则“即心是道,即道是心”。故反求自心,当体即得。是故与其倡“心即理”、“性即理”,远不若倡“心即道”、“性即道”也。理者,道之理也。一道备该万理,万理皆归一道。自伏羲、黄帝、尧、舜、禹、汤、文、武以至孔子而迄孟轲止,圣圣相传,皆言道而不言理,传道而不传理。所以然者,以举道而理自在其中矣!宋儒之特举理字,以立理学,除标新立异别开路径而外,岂有他哉?韩愈力倡道统之说,宋儒意欲创“理统”以继“道统”,井求之于禅释;且后分裂道术,各执一端,而有程朱陆王之千古公案,纷争不息,延及各家门人,亦复互相攻讦,又何其小哉?夫天下,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事,一经各立门庭,互逞口舌,反使道愈辩而理愈纷,理愈争而道愈晦矣!此正所谓“无事生事”、“无争生争”者也。

夫道,寂然无物、无形、无名、无体、无象,远存于先天之上,近存于一心之内,广被万物而无或遗,中应万事而无不当。故天下万变万化,要皆备於吾心,一心不动,肆应咸宜。孟子曰:“自求即得。”自求者,自求于吾心也。举心,则性自在其中矣;举性,则道自在其中矣;举道,则天地万物自在其中矣!故言孺家之道统圣脉,一是以存心养性为工夫为头脑。

或问:“心性存养之道及其下手方法如何?”曰:“要亦静而已矣。心之体本静,性体亦然。感于物而动,缘于欲而动,动则失其本,而违于道矣。道不可须臾离,故心不可须臾动。天地万物,生于静而长于静,失于动而亡于动。余故曰:‘静罔不吉,动罔不凶。’此古哲之所以谓‘一动不如一静’也。《大易》所谓‘寂然不动’者,所以存其本心,养其性体也。所谓‘感而遂通’者,在其寂然不动,则湛然无物;湛然无物,则洞然虚明;洞然虚明,则有感即应,应而遂通矣。其所以能应而遂通者,盖洞然虚明,则灵觉不昧;灵觉不昧,则一神独耀,则无知而知,无得而得,不能而能,不神而神。故能有感斯应,而应无不通也。”

兹为世人修圣人之道与成圣人之道之方便起见,特再将历代圣哲所述圣人修养之圣脉心法,无论其言道、言德、言学、言理,凡可应用于静坐中,以之为内修工夫炼养者,择要简述之,并明其条理体系,用为儒家中人修养内圣工夫之,准绳与典则。并免徒让道佛二家圣哲专美于前也!故就散见于往古经籍中之圣言圣法,归纳之共为十二条目,以为儒家中人修持“超凡入圣”工夫之心法。且此十二条目,不必一一全修,择其性之所近者,任修一条或二、三条,均可几于圣地。亦非谓除所举条目外,便无修持之法,惟大体说来,此即为内圣修养之最重要纲目。至其静坐中之诀法,亦当尽量择要简为指出,以供学者之所取法焉!其须自契自证,非言语文字之所可得而传者,亦惟有略之矣。良以“大道常存文字外,真途不在语言中”。凡所述者,要亦不外古人之陈迹与糟粕耳!兹分别著录如下:

一.守中法要 二.守一法要 三.守仁法要

四.存诚法要 五.养气法要六.格物法要

七.修止法要 八.修静法要 九.修定法要

十.修观法要十一.修息法要十二.至命法要

道教修行

经典:黄帝四经、黄帝内经、道德真经、冲虚真经南华真经、出土道家简帛等。

代表人物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故须“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庄子曰:“心斋”,“坐忘”。心斋,即心念的止息。坐忘,即心失去对身体和宇宙的意识,便获得对道的意识,最终与道合一。

佛教修行

经典:金刚经、心经、华严经涅盘经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大藏经》等。

基本要理在于:戒,定,慧。戒,借助对世俗物的外在放弃,最终内在放弃对它的欲望。定,心念绝对止息。慧,完全证悟真理。

1.佛教精华《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何以故?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即一切多样、有限和可灭的现象形式世界实乃幻相,完全是虚幻和虚假的。

2.《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曰:“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宇宙中各种现象事物皆由各种条件组合而成,一切的相都是暂时的组合,不是永久不变,所以叫无常。我们的享受、欲望、作为、看、听、闻、尝、触、感觉的一切现象都是虚妄思想造作的。所经历的一切生死、善恶、苦乐体验都只不过是影子的体验。如此体验的一切都是虚假的。

3.净土宗:念佛法门。佛云:“若人但念弥陀佛,则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五宗。”

印光大师指归净土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极平常,益极殊胜。良(诚然,的确)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1],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2]。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统摄律、教、禅、密之宗,贯通权、实、顿、渐之教。于一代时教中,独为特别法门,其修证因果,不得以通途教义相绳(衡量)。(《无量寿经颂》序)

[1]以果地觉,为因地心:令友所问,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者。以阿弥陀佛所证之菩提觉道,即阿弥陀佛一句万德洪名,包摄净尽。念佛众生,果能恳到执持忆念。则以弥陀果德,熏染自己业识妄心。熏之久久,业尽情空。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全众生心,成如来藏。(印光大师《答丁福保居士代友人问一则》)

[2]因该果海,果彻因源:该,即赅,包括,包含。彻,通。念佛众生的因地之心包含了阿弥陀佛的果觉之海,阿弥陀佛的果觉之海贯通了念佛众生的因地之心源。

念佛法门,乃律、教、禅、密诸宗之归宿,人、天、凡、圣成佛之捷径。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小知见人,均谓是愚夫愚妇之法门。岂知华严会上,善财以十信后心[1],受文殊教,遍参知识,随闻随证。末后至普贤菩萨所,蒙其加被开示,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普贤为其称赞如来胜妙功德,令其发十大愿王,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并劝尽华藏世界海诸菩萨,一致进行,求生西方。夫华藏海众,无一凡夫、二乘及未破无明之权(权宜,变通)位菩萨。最下者,即为圆教初住。其人已能于无佛世界,现身作佛,及随类现种种身,以度脱众生。此后从二住,以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位位倍胜。是诸菩萨,皆以十大愿王,求生西方。彼何人斯,敢与彼抗?(致广慧和尚书)

[1]十信后心:十信位的最后阶段,如果再进一步破一分无明,即入圆教初住菩萨位而证法身,从此成为法身大士。

俾带业往生者,直登不退。断惑往生者,速证无生。此全仗阿弥陀佛大悲愿力,与当人信愿念佛之力,感应道交,得此巨益。较比专仗自力者,其难易天地悬殊也。然每有愚人,卑劣自居,不敢承当。亦有学者,大乘自命,不屑修习。须知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地狱相现,善友教以念佛,未满十声,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卑劣自居者,可以兴起[1]矣。《华严》一经,王于三藏,末后归宗,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普劝善财及华藏海众,一致进行,求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此之法门,何敢视作小乘?况善财已证等觉,海会悉证法身,彼尚求生,我何人斯(耳),不屑修习?岂但高竖慢幢,直是毁谤《华严》。欲张大乘之虚名,亲造谤法之极祸。(《念佛恳辞》序)

[1] 兴起:因感动而奋起。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犹当逊(xùn不及)其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历劫修证者,益(更加)宜(应该)挹其高风[1]。普被上中下根,统摄律、教、禅、宗。如时雨之润物,如大海之纳川。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法界。不断惑业,得预补处[2]。即此一生,圆满菩提。九界众生离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3]。是以《华严》海众,尽遵十大愿王。《法华》一称,悉证诸法实相。最胜方便之行,马鸣示于《起信》。易行疾至之道,龙树阐于《婆沙》。释迦后身之智者,说《十疑论》而专志西方。弥陀示现之永明,著《四料简》而终身念佛。汇三乘五性[4],总(全部,皆)证真常[5]。导上圣下凡,同登彼岸。故得九界咸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诚可谓一代时教之极谈,一乘无上之大教也。不植德本,历劫难逢。既获见闻,当勤修习。(印施《极乐图》序)

[1]挹其高风:挹,这里同揖yī,作zuō揖。对它的高风作揖,即仰慕它的高妙。

[2]得预补处:预,参加,加入。补处,一生补处的简称,菩萨阶位的最高位,即等觉位。因经此生的系缚即可补佛位处,故称一生补处。得预补处,即获得加入到一生补处之位。

[3] 群萌:这里指众生。萌,民。

[4]三乘五性: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性,定性声闻、定性缘觉、定性菩萨、不定性、无性(即一阐提,意译为信不具、断出世间善根之人)。

[5] 真常:真实常住,这里指不生不灭的佛果。

摘自印光大师《佛法修行止偏法要》

念佛法门,以念止念,至于无念,即妄想离,而佛智现。即通过不断地念记佛的实相、观佛像、念佛名等,达到对现象界的忘记,对真理(佛)的记得。

印光大师开示:

切不可谓持名一法浅近,舍之而修观像、观想、实相等法。夫四种念佛,唯持名最为契机。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捷径。今人教理、观法,皆不了明。若修观想、实相,或至著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坠。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与徐福贤女士书)

然念佛法门,亦有多途,求其妥当,惟有持名。即如观像、观想,亦有流弊。以心地不明,观法不知,或起魔事。若观实相,则谁能彻契?是故念佛之人,不可务为高远,当事(奉行)实行也。缅甸一后生,念佛甚切,颇现净妙境界,自以为得。光令但期一心,勿希境界,否则难免著魔。今年四月间来信,所有境界,极其险恶。光与彼书,当摄心静念。所有境界,皆作幻化。好勿欢喜,恶勿怖畏,自可消灭。须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若到心佛相应之时,有境界无境界皆可。未到心佛相应之时,妄欲即见胜妙境界,即是招魔之根。(净业社开示法语)

念佛一法,约有四种,所谓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就四法中,唯持名一法,摄机最普,下手最易,不致或起魔事。如欲作观,必须熟读《观经》,深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及心净佛现,境非外来,唯心所现,不生取著。既不取著,则境益深妙,心益精一。能如是则观想之益殊非小小。如观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现,此则全体是妄,与佛与心皆不相应,即伏魔胎。因兹(此)妄欲见境,心益躁妄,必致惹起多生怨家,现作境界。既最初因地不真,何能知其魔业所现,遂大生欢喜,情不自安,则魔即附体,丧心病狂。纵令活佛现身救度,亦末如之何矣。须自量根性,勿唯图高胜以致求益反损也。善导和尚云:“末法众生,神识飞扬,心粗境细,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特劝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继即生。”诚恐或有不善用心,致入魔境也。宜自详审。又至诚恳切,亦消除躁妄魔境之一妙法也。宜竭尽心力以行之则幸甚。(复吴希真居士书一)

观虽十六,行者修习,当从易修者行。或作如来白毫观,或作第十三杂想观。至于九品之观,不过令人知行人往生之前因与后果耳。但期了知即已,正不必特为作观也。观之理,不可不知。观之事,且从缓行。若或理路不清,观境不明,以躁心浮气修之,或起魔事。即能观境现前,若心有妄生喜悦之念,亦即因喜成障,或复致退前功。故《楞严》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祈一心持名,以为千稳万当之行。待至心归于一,净境自会现前。(复崇明黄玉如书)

观想本佛所开示,但以世人每每不能彻底息灭妄想,以躁妄欲得之心修观,则甚危险。古今来著魔者,多坐(因,由于)此故。故古德谓,境细心粗,观难成就,或起魔事。非谓绝不许人修观,亦非谓修观通皆著魔也。今以马君一人有效,遂并从上祖师真实为人之语而疑,可见汝与诸友,同皆在重今轻古之流派中。似此见解,必致见异思迁,以求所谓奇特玄妙者。异日有提倡高超玄妙之余法惑人,于少时间便成佛道之诳言,定当随之而舍此修彼。(复慧昭居士书)

以上摘自印光大师《佛法修行止偏法要》

伊斯兰教

经典:《古兰经》,《伊姆-埃- 科希诺姆》,《苏菲学说概论》,《苏菲派经注》,《脱离迷误》,《哈菲兹诗集》,鲁米的《玛斯纳维》,《夏姆-埃-塔卜里兹》等。

伊斯兰教要求信徒们履行一定的仪式,即伊斯兰教“五功。”它们是:(1)念功:2)拜功(3)课功(4)斋功(5)朝功。 苏非派主要是追求活泼地认识至高的主。对苏菲派来说:“真主是支撑住所有现象的那独一真实生命”。他是所有的一切,除了他再没有任何其他事物。

苏非派的修行方式分为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肉体的修行指节食、苦行、禁欲等。精神的修炼一般分为3个阶段:教乘、道乘和真乘,即在履行法定功课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内心沉思冥想,净化灵魂,达到“无我”精神状态,与真主合一。

具体修行阶段:1.忏悔;2.禁欲;3.舍弃;4.清贫;5.忍耐;6.信神;7.知足8.平静;9.冥思;10.确信。

该派常念诵“迪克尔”,内容包括“清真言”、“作证词”、《古兰经》文及赞颂安拉、先知的诗文等,旨有“打开心灵之门,获得真主的光明”。念诵“迪克尔”形式可分高念、低念和默念。有的教团将音乐、舞蹈、诗歌引入念“迪克尔”仪式,并伴以各种动作,以增强念诵者的宗教感情。据传,该派最早使用赞珠(即苏卜哈)。苏非神秘主义者强调对真主圣名的虔诚祷告和反复吟诵,达到全心全意集中注意于真主。

基督修行

经典:《圣经》。《七宝楼台》,《全德之路》,《登上嘉尔默罗山》 ,《心灵的黑夜》,《爱情的烈焰》,《未知之云》等。

基督教的精髓即:信、望、爱。信――相信独一之上帝;相信耶稣基督之救赎与真道。望――盼望今生与来生之真福。爱――爱上帝,爱人类。

核心是爱。“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第一的,也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它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生前信仰基督者,得靠基督进入永生。

基督教神秘主义是其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基督教神秘主义的实践者,本质上有三个神秘体验的阶段:第一,净化;第二,冥思;第三,(与神的)合而为一。实质上包括了至高的品德,心地纯洁,对神的爱和证悟真理的渴望。

亚斯德教

经典:《阿维斯陀》,《达萨提尔》。

琐罗亚斯德教在基督教诞生之前中东最有影响的宗教,是古波斯帝国的国教。经典主要是《阿维斯陀》,通称《波斯古经》。教义:阿乎若·玛兹达(Ahura Mazda)是琐罗亚斯德教的最高神,又名欧马兹特(Ormuzd)。阿乎若·玛兹达在善恶二元论中是代表光明的善神,与代表黑暗的恶神阿里曼(Ahriman)进行长期的战斗,最后获得胜利。数千年前,琐罗亚斯德以三个基本训诫的形式给世人留下真理的精华——善念,善言,善行。把这些善念、善言、善行训诫付诸实践,看似容易做起难。

“善思”是指要笃信和崇敬阿胡拉马兹达,不允许妄自尊大,不可亵渎神明,不得心怀邪念。

“善言”是指要歌颂和赞美神主阿胡拉马兹达,严守口戒,不得撒谎、行骗、争吵、漫骂,不可妄行污蔑和诽谤。

“善行”是指要虔敬诸神,严守教规,不犯戒律,勤事耕作,力行乐善好施、扶弱济贫。

日常修行——祈祷:

1.时辰:将一天分为五个时辰,分由五位神祇保护。每一时辰都须祈祷,一日共五次,称之为“班达吉”(意为“服侍”)。此为必尽之两大基本义务之一早期的祈祷辞可能取自《迦他》或者用迦他语写成的“真言”“咒语”之类。自琐罗亚斯德死后,祭司创作了一本专门用于每月祈祷的经书,称为《七章书》

2.信经:早期教徒还以“信经”形式表达基本信仰和宗教义务。《信经》共九节,迦他语写成,当信徒入教时,都要作为誓词整段念诵。每天祈祷也要念诵。

瑜伽修行

经典:《薄伽梵歌》,《奥义书》,《瑜伽经

正统的印度瑜伽包括哈达瑜伽、胜王瑜伽、呼吸控制瑜伽、禅那瑜伽、羯磨瑜伽、巴克提瑜伽六大体系。

哈达瑜伽

(Hatha Yoga)——苦行和身体苦修;

胜王瑜伽

(Raja Yuga)——通过抵制所有的欲望,在心理上达到自我克制;

呼吸控制瑜伽

(Pranayama)——它是肯定型的体系,包括唤醒空达里尼(Kundalini),和次第上升的静心练习。空达里尼(kundalini)是高级身体里的一种潜在能力。被唤醒时,它穿透六个气轮或功能中心并且启动它们。离开导师,空达里尼的唤醒不能把一个人在道路上带很远;这种不加鉴别或过早的唤醒充满了自欺和误用能力的危险。通过肯定型瑜伽体系的呼吸练习阶段(Pranayama)而可能获得的最高成就,是第五层面的客观型觉照或者说半觉照。

这前三种瑜伽体系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强调身体(或者说意识的载体)的净化与准备,而不是直接涉及意识本身的前进。瑜伽的作用类似于外科医生的作用——切除影响身体内部器官的功能的病疾。

被唤醒的空达里尼本身不能把任何人带到第七个层面。若是在一个大瑜伽师的指导下被唤醒与引领,它能给予很多罕见的体验,这些体验既有优势又有劣势。重要的是被唤醒的空达里尼仅仅在一定程度上有帮助,之后它则不能保证进一步的前进。它离不开对至师恩典的需要。

禅那瑜伽

知识之道,可以是对思辨哲学的追求,要么通过独立思考,要么通过对现存哲学思想体系的研究。也可以通过把心和整个人格专注于迄今心智所领悟的真理来转化之。这种对灵性实在的深度禅思旨在吸收其内在意义,使其脱离心智玩偶的范畴,成为浸润并逐渐转化求道者的最深内核的动力。最终从无知中解脱出来,达到神圣知识,与梵合一。

羯磨瑜伽

行动之道,一般可包括一生为人类服务,通过社会、政治或物质项目,致力于改善人类福利。在这种服务中,驱动因素一般是某种责任感,但它常常被权力、声名或其它个人利益的欲望所腐蚀。不管怎样,行动之道会带来诸多快乐和诸多悲哀,许多欢欣和许多幻灭。它往往对灵魂制造进一步的束缚,还因工作者对具体结果的期待而充满骚动不安。它更经常造成自我的扩张而非削减。另一方面,将同一个行动之道内在化,会使它变得纯洁,安全和自发。在这种情况下,求道者可以仍然致力于人道工作,但该工作却不再与个人野心纠葛。这种服务不是对某种责任感的机械反应,而是自发爱的自动表现。通过它,人逐渐地变得更纯洁,并摆脱很多局限。随着对行动结果的完全超然,他获得存在之和谐。在内在认识的启悟下,行动的生活有助于消除我心并加快达到真理意识的步伐。

巴克提瑜伽

巴克提瑜伽的要义在于忘记宇宙和念记超灵,放弃低级意识和进入高级意识。对宇宙的忘记和不体验取决于对超灵的念记。根据对超灵的想念,心忘记宇宙。它越想念超灵,就越忘记宇宙。最忘记宇宙,最想念超灵时,它便达到超灵状态。

修行须持续不断地想神。通过连续默想阿瓦塔或至师的形象,或口念神名,崇拜者不用任何仪式之媒介,就能达到对神的专注。崇拜的艺术应该发自于内心。应该牢记,发自内心的崇拜首先需要极大的努力。不可能是心想事成。如果一个人决定实修真正的巴克提,他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获得心的专注,因为相反的念头很有可能干扰他的心。因为普通人的心境不愿意长时间地保持不变,所以不断地努力激发奉爱是很关键的。相对而言,巴克提瑜伽涉及自忘,可以被每一个人所实修,其道路愉快容易而安全,因为它始终处在大师的悉心关照之下。

在I高级巴克提:一定程度的爱——外在赞美神(shariat)

在II更高级巴克提:更大程度的爱——内在赞美神(tariqat)

分离 —— 渴望与神结合(marefat)

在III最高级巴克提:结合(Wasla)——与神合一(Haqiqat)

三个阶段

内在的直觉、灵感和确信

在这个展现知识的第一阶段,有一种对灵性现实的更深确信,这是世俗人不可能通过正常认识所达到的。然而,即使这种确信也不是不可动摇的。它仅仅赋予轻微与摇移的神圣知识程度。行者才刚刚开始灵性旅程,还必须面临很多考验。在第一个阶段,求道者逐渐脱离与物质行动领域的纠葛,并向能量领域上升。

在能量领域,个体接受神圣辐射的能力增加,这给予他一种更大的灵性能力感,更大的知识程度和更深的成就感,虽然这些仍然是间歇的和片断的。

真正的觉照

神圣知识展现等同于真正的觉照(illumination),求道者获得对过去、和将来的知识。他已牢牢确立于神圣道路,不复有“堕落”或失去真正觉照的任何危险。考验依然很多,但他怀着深信、自信和决心来面临它们。

求道者所体验的自由,喜悦和觉照大幅度增加,因为心直接与超越的神圣意识交流。在这个更高领域所体验的喜悦,胜过在物质或能量领域可能体验的一切快乐。流自上帝的光明、能力、智慧和喜悦源源不断地辐射而出,对这些辐射的直接注入绝对不再有抵制。个体的幸福是不可言喻的,其视见无遮蔽,能力无抑制,平静无干扰,认识毫无削弱。他具足无缺,不断地看见神的真相。在此阶段,行者看见神是独一实在,但他可能会专注于这个万景之景,也可能会跨越最后的鸿沟,与神合一。

人神合一

在灵性旅程的最后及第三阶段,即哈吉卡特(Haqiqat),人与作为无限真理的神合一。这种证悟是自给自足的。人的意识完全与有意识上帝的无限真理合一。个体化的灵魂已经彻底地超越了心,与神性成为一体,从而证悟到自己是无限爱、无限和平、无限喜悦、无限能力和无限知识的源头。在成道状态内,神被认识并体验为唯一的实在。

指南总结

世俗人把引向真理的不同途径看作差异巨大,或者甚至相互对抗;造成这种看法的个人因素在行道中被逐渐地超越。最终,不同的道路相汇合,其互依性被揭示给求道者。其看到每一条道路都是其它道路的补充。

巴克提或者说信爱通过感受,成为真理的表现。知识之道通过认识,成为对同一个真理的吸收。行动之道被视作受同一个真理所驱使的意志的结果。

在世俗阶段,人因性格和环境的具体限制,更为某一条而非其它道路所吸引。随着求道者逐步挣脱脑与心的具体限制,这些道路在道途中相互融合。即便是瑜伽士强加给自身的枯燥苦行,也会随个体行内在道路时体验神爱而开花。

遵循上述任何一条道路,都有可能失去个体心,低级我,又保留着完整的意识。然而只有通过内在道路达到顶点时这才成为事实。

失去有限我的最容易和最安全的道路是通过彻底臣服有意识地与真理合一的至师或神人(阿瓦塔)。个体的过去,将来淹没于他们那里;在绝对臣服大师期间,个体不再受那些行动——好的和坏的——所束缚。这种彻底的臣服本身就是彻底的自由。

不同的修行道路,比如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及苏非、基督教、印度各大瑜伽体系,都提到道。道是一切的生物,包括人类,所面对的最大奥秘。除非且直到人有意识地与道合一并证悟自己与神为一,否则奥秘就不能被揭开或完成;神乃是造物主和造物界合一,在其无限存在中同时包含并超越了二者。

总括来说,修行或证悟神的本然真相,要求彻底放弃分别“我”的虚假个体性。一切的分别和二元感都仅仅是幻相,它由自我生活的业相(印象)所维系,并表现为淫欲、仇恨和贪婪。通过无私的爱和服务之纯洁生活,以及神或至师的恩典,就有可能摈弃这些局限性的业相。通过超越虚幻的分别性面纱,个体化的灵魂得以知道它与神——独一实在——为一。成道——它在第一个旅行的最后阶段的终点和在彻底超越了心领域的第七意识层面所达到——一切生命的目的,它是整个宇宙的意义。

灵教修行

本义

修行,非修行,是名修行。

修:亻,人群(人群、植物群、动物群的代表)。丨,目标(目标、起点、路线、行动、方法、传承的代表)。反文,化文;用文字示现(规则,又或判断标准)。彡,变化、变化、再变化;根据(用文字示现的轻重缓急的规律)调整(目标、起点、路线、行动、方法、传承等)状态。

行:双人,人群(人群、植物群、动物群的代表)。一,领域;二,多重领域。竖沟,贯穿(领域)且见解独道。故行可意为躬身多重领域,亲力亲为。

故,修行可意为或你、或我、或ta根据(用文字示现的轻重缓急的规律)调整(目标、起点、路线、行动、方法、传承等)状态,且躬身多重领域,且亲力亲为。

道家术语

悟道是 修道的基础,见性是悟道的最基本证明。道只可以自修自证自见自明,不修的人是不可能明白的。也不可能相信的,即使是相信,也不过是迷信,唯有见性才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道的存在。

血脉论曰:若欲见佛,须是见性,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

六祖开示: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大通经》曰:静为之性,心在其中矣;动为之心,性在其中矣。心生性灭,心灭性现,如空无象,湛然圆满。

一谈到修道很多人就会想到道家,但事实上修道不是哪家哪派专有的,而是一切有自性的动物或非动物都可以有的,比如在我们华夏僧人得道叫得道高僧,而不是叫得佛高僧。

黄檗传心法要曰: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

汉语词汇

修道:修筑道路。

古汉语中解释:修长的道路。

同义词:修路。

同名网页游戏

游戏背景

修道以中国仙侠文化为背景,偏重于人物养成,内外兼修,完美融入了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炼丹养气,推算天时和御使飞剑等道家传统文化,使玩家可以体验寻仙探秘,修真问道的玄幻之旅。

天地之间有灵气,玩家可以通过经脉将天地灵气转化为自身的真气,然后用真气提升经脉和肉身等级,炼制法宝,修习剑法术数等提高自己的修为。完成筑基之后,还可以炼制强化飞剑法宝提高实力,提升术数剑术修为把握先机,与其它玩家斗智斗勇,享受飞剑杀敌的战斗乐趣。后期玩家可以成就神妙仙法,开宗立派,修建仙府,镇守一方,尽享超脱五行,纵横三界的成就。

游戏简介

《修道》是一款大型web个人RPG网游,画面以水墨风格为主,素雅古朴,清新自然。游戏内容五行八卦,风水算命,修仙问道,开宗立派无所不包,玩家扮演一名练气士,可以培育人物与其它玩家对抗,后期修为提升之后更能臻剑仙之道,御剑飞行,畅游四海。 更多惊喜等待您的发掘……

游戏攻略

任务页面分为进行中任务和可领取任务两栏。打开任务窗口时,默认显示进行中的任务,包括名称和坐标提示,在任务信息框中,显示任务概要、完成情况、完成奖励和任务描述。

在可领取任务栏中,玩家可以直接点击“接受”按钮接受任务,也可以点击任务名称,打开任务信息框,再领取任务。此栏之显示玩家当前可以领取的任务,若玩家不符合领取任务的条件,则将不会显示出该任务。

一.境界任务

《修道》已经加入初步的新手任务系统,玩家可以通过新手任务来对游戏的基础玩法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1.新手任务

玩家在进入游戏之后,即会弹出新手任务信息框,指引玩家完成任务,熟悉游戏。在玩家完成所有新手任务之后,弹出境界任务的任务消息框。

2.境界任务

修道中有以下9种境界,提升境界需要完成指定的任务链,只有在玩家脱离保护期之后才能领取境界任务(完成新手任务或十天后强制脱离新手保护),在玩家脱离保护期后,系统即会自动弹出境界任务的信息框。

“目前”境界将只开放至元婴期。

金丹大道任务:

玩家接受此任务之后,会在人物界面多出一个金丹的选项,点击可进入金丹页面。玩家需要将十甲子真气(一甲子为60年,十甲子真气共2628000)凝聚成金丹,每次可凝结一甲子的真气(结丹进度增加一成),共需凝结十次。

击凝聚金丹按钮,可进入凝聚金丹页面。在对应的输入框中输入欲汇聚的真气数量,点击汇聚真气即可将真气注入。当玩家注入的真气达到一甲子(262800)时,即可以选择一种属性进行凝聚,点击开始凝聚后就会开始结丹。结丹需要占用一个真气购入队列,即,同时结丹数量最多为5。结丹时间由注入真气的纯度而定。如:需要凝聚金属性的真元,若注入的真气全部为金属性,则结丹时间为8小时,若全都不为金属性,则结丹时间为16小时。即,结丹时间=8小时×(注入金属性真气/262800)+16小时×(1—注入金属性真气/262800)。

不同本命属性的人要结成十分精纯的金丹结丹次数如下:

金属性---金4木3土2水1

火属性---火4金3木2土1

水属性---水4火3金2木1

土属性---土4水3火2金1

木属性---木4土3水2火1

结成十分精纯的金丹,可以增加丹田容量65000。若某种属性的真元凝聚次数不够,则金丹的纯度会下降,增加丹田容量也会比例减少,如,某金属性玩家结丹次数为:金5木2土2水1,则他的金丹纯度为九分精纯,只能增加丹田容量65000X0.9=58500。结丹完成之后,“凝聚金丹”按钮会变为“开始天劫”按钮,点击之后此任务完成并自动开始下一阶段任务。

二.普通任务

《修道》中的情节任务正在开发中,以第二人称形式展开的情节宛如小说,不但能适度的表现游戏。的内涵,也同时可以给玩家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和非凡的荣誉感。

1.百妖记

玩家开始游戏之后,即可在“可领取任务”页面领取到百妖记任务的第一回,此条任务链将贯穿玩家境界提升的过程,部分任务,要达到一定境界才能领取。领取之后,系统会在玩家身边五格范围内,刷出任务NPC。

2.调教任务

调教任务共有六个,在玩家脱离保护期后即可领取,最多只能同时领取一个,领取到任务之后,同类任务消失直到完成任务。此类任务可无限领取,完成之后即刻刷新。领取之后,系统会在玩家身边五格范围内,刷出任务NPC。

3.斩妖除魔

斩妖除魔任务共十个,此类任务中,每个任务每周只能领取一次,完成之后需要到七天后才会再度刷新。领取之后,系统会在玩家身边五格范围内,刷出任务NPC。

4.运镖任务

玩家可以在村庄,小镇和城池的镖局老板处领取运镖任务,目标可选的为所有的州,选定要运往的州之后,系统会在该州随机指定一处目标地点(村庄、小镇或城池),玩家到底该处与镖局老板对话即可完成目标。运镖的收益与起始地商业等级和运镖距离有关。

5.物品任务

机缘遇宝:玩家在移动的过程中,有3%的概率可以在到达新的坐标时,触发机缘遇宝事件,获得道具“藏宝图”。对“藏宝图”直接使用,即可获得宝物奖励,藏宝图可交易,使用后消失。

可获得物品:天工开物、一炼紫金丹、二炼紫金丹、三炼紫金丹、四炼紫金丹、五炼紫金丹、一炼碧落丹、二炼碧落丹、三炼碧落丹、四炼碧落丹、五炼碧落丹、一炼微尘丹、二炼微尘丹、三炼微尘丹、四炼微尘丹、五炼微尘丹、一炼冰雪丹、二炼冰雪丹、三炼冰雪丹、四炼冰雪丹、五炼冰雪丹、一炼烈炎丹、二炼烈炎丹、三炼烈炎丹、四炼烈炎丹、五炼烈炎丹、一炼五行丹、二炼五行丹、三炼五行丹、四炼五行丹、五炼五行丹、【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山海经】、【搜神记】、【镜花缘】、【封神演义】、【道德经】、【南华经】、【冲虚经】、青玉简页、夜明珠、了缘拂尘、雷音钟。

天宫秘箓:集齐青玉简页、夜明珠、了缘拂尘和雷音钟,可以将其拼成天宫秘箓。使用天宫秘箓,将直接开始“机缘遇宝(高级)”任务,系统在玩家身边二格的范围内,刷新出藏宝地点,玩家到达该地点后与NPC对话,即可完成任务获得宝物,同时天宫秘箓消失。天宫秘箓可以进行交易。

可获得物品:御剑飞行、奔雷势、追风势、流云势、万壑势、太乙神数、六壬神定、紫微斗数、奇门遁甲、【三皇内文】上、【三皇内文】中、【三皇内文】下、【五岳真形图】、【五岳真形图】、【五岳神形图】、【辟水诀】、【分水诀】、【避水诀】、十炼紫金丹、二十炼紫金丹、十炼碧落丹、二十炼碧落丹、十炼微尘丹、十炼微尘丹、十炼冰雪丹、二十炼冰雪丹、十炼烈炎丹、二十炼烈炎丹、十炼五行丹、二十炼五行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新手指引

【人物篇】:对游戏“人物”中各项的概总,方便新手在修炼中取舍。

经脉:

经脉乃诸法之本,强大的经脉,充足的真气产量才是持久战之根本。单脉修真建议本系金脉蹲20点至P13(心动前最高13),而后开始P其他经脉,直至P10进城蹲点。此处注意,本命经脉在真气和时间的修炼消耗上都是最少的。

重要指数:★★★★★

本体:

名称:意守丹田

说明:丹田气海乃真气升降开合的枢纽,是汇集烹炼、储存真气的重要部位。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丹田者,无火能使百体皆温,无水能使脏腑皆润,关系全身性命,此中一线不绝,则生命不亡”。修炼丹田,可以提升真气的容量

重要指数:★★★★☆

名称:脱胎换骨

说明:道家谓修炼得道,脱去凡胎而成圣胎,换易凡骨而为仙骨。脱胎换骨,可减少升级经脉所需时间

重要指数:★★☆☆☆

名称:洞慧交彻

说明:洞,空也。慧,灵也。交彻,互相萤而无微不照,无幽不烛也。道法妙用,存乎一心,沟通天地,则炼器通灵。洞慧交彻,可减少炼制法宝所需时间。

重要指数:★★★☆☆

名称:养育群生

说明:养育,受其裁成也。群生,兼人物言,而人之耳目口体,三元六府亦曰群生。此言道虽无形与声,而涵天盖地,群生莫不赖之也。养育群生,能够减少修炼法术所需时间。

重要指数:★★★★★

名称:包罗天地

说明:至大莫如天地,然犹有可穷而道则无穷。包罗者,所谓道通天地有形外也。包罗天地,可以增加拥有法宝的数量上限。

重要指数:★★★☆☆

名称:广修万劫

说明:修,修持,即炼玄之功也。万劫,言其修之多也。盖炼玄之士,时时修奉、其数无穷,如万劫之修累。广修万劫,可以使丹田隐藏更多的真气,而不因受伤流失。

重要指数:★★☆☆☆

名称:缩地成寸

说明:古时异人有神术,能缩地脉,千里存在,“目前”宛然,放之复舒如旧也。修习此中法门,能够增加移动格数。

重要指数:★★★★★

名称:火眼金睛

说明:道中奇术,因齐天大圣而名,修习此术,可使目力大进,天上地下,无所不观,更可明辨真伪,洞察一切。修习此中法门,能够增加视野范围。

重要指数:★★★☆☆

特色系统

法宝

在修道中,各类的人物都可炼制出自己的法宝,不同的法宝将在战斗中发挥莫大的作用。道友可锻造出极品神兵,也可以炼制出金丹宝药。

其中的淬炼可以将相同品阶的飞剑合二为一,大大增强战斗力。

任务

任务分为六大类,分别有:日常任务、斩百妖系列任务、消除隐患系列任务、调教剑客系列任务、境界提升任务以及道具触发的特别任务。其中日常任务会在每天24:00自动全部刷新,任务奖励也相对比较丰厚,包括:高额真气恢复、普通仙石、附加仙石、极品飞剑、秘笈等。

打开任务框时会默认显示进行当中的任务,包括名称与坐标提示,在右侧任务信息框中,也会显示任务概要、完成情况、完成奖励和任务描述。

道友可以在「可领取任务栏」中直接点击「接受」按钮接受任务,若道友的条件不符合领取该任务时,该任务将不会被显示出来。

地图

在修道中,道友可以随意在地图上移动,移动的速度与地形有关,从益州至冀州,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沿途不仅可以欣赏神州大地的壮丽风光,也可以运运镖赚银两,RP好的话还可以机缘遇宝得到藏宝图。

门派

当道友达到一定的修为后,便可以自行建立门派,招收天下弟子,进行集体的修炼任务,互通有无,与其它门派同盟或敌对,既能享受门派大家庭的温馨,也能体验畅快淋漓的门派对决。

交易

在修道中,有完善的交易系统,由各种真气至各类秘笈、飞剑、法宝、书籍都可以通过系统进行交易,轻松进行收购与拍卖。

运镖

修道中的运镖一直是道友们最喜爱的赚钱途径之一,不仅能获得大量银两,还可以游历于高山流水中,让人无比的心旷神怡。有空多伸展一下筋骨,对修炼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哦。

请神香

民间自古就流传着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通神方式,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则要数“请神香”,也是最正统成功率最高的一个请神方法。请神香看上去跟普通的香无异,是经过道行高深的上仙对其施放通连仙界的法术后炼制而成的,可以说是一种无价的宝物。

修道中的请神香分为三种:「请神香·文曲星」、「请神香·武曲星」和「请神香·财神」。都是通过藏宝图开出,分别能补充真气、提升武器品阶以及真气转化为银两。

老君答题

《修道》中的老君答题系统不但是游戏内一个放松身心的休闲模式,还可以为道友带来丰厚的奖励。无论是在艰苦的修行过程中轻松一下,还是在等待真气的恢复中考验一下自己的智力,都是个不错的选择哦!

野外BOSS

在修道的神州大地上,总会出现欺宁百姓的恶霸无赖,一直以来幸有道友们的行侠仗义,才扑灭了歪风邪气。可是“最近”却冒出一位名为李刚的恶人,他原为徐州城的捕快,虽武功高强但心术不正,屡屡勾结山贼打劫官银。后因道友们多次使李刚的阴谋落空,李刚对各道源宗派已埋下仇恨的种子,并扬言杀尽天下道友。

BOSS会在每周三的下午15:00在大地图上随机刷新,李刚作为新登场的BOSS,其能力当然不容忽视,身边还跟着小喽啰,道友击败BOSS或小喽啰后均可获得一定的物品或仙石奖励,其中BOSS掉落包括:100普通仙石、神秘飞剑、高级VIP卡等。

御剑飞行

修道世界之大,有一马平川的广阔平原,有万木争荣的蔽日森林,有拔地参天的独秀青峰,也有奔流不息的浩浩洪流。一路上虽然景色各具风情如诗如画,但道路斗折蛇行耗费大量的时间,而御剑飞行能打破地图障碍零限制,让你洒脱畅行随心所欲!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娱乐 游戏 悟真篇 清静经 亢仓子 儒教 道教 伊斯兰 苏非派 印度瑜伽 黄帝四经 冲虚真经 南华真经 见素抱朴 真常 六欲 华严经 涅盘经 无量寿经 完全证悟 四种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