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巴贝夫,法国革命家、空想共产主义者。热月政变后,巴贝夫组织了一个秘密团体“平等会”,密谋夺取政权,建立劳动者专政。由于叛徒告密,他和密谋运动的其他领导人一起被督政府逮捕。1797年5月27日被凡多姆高等法院判处死刑。巴贝夫曾主编《人民论坛报》 ,鼓动人民起来消灭私有制,建立“普遍幸福的”、“人人平等的”社会;并设想建立以农业为中心的、具有平均主义禁欲主义特点的“共产主义公社”。他的共产主义体系虽然“相当粗糙和肤浅”,但马克思却称许他为第一个“真正能动的共产主义政党”的奠基人

生平

巴贝夫, 法国18世纪革命者,著名空想共产主义者,平等派运动领袖。1760年9月23日生于法国毕卡迪省圣康坦城一贫苦农民家庭。16岁丧父,便中断学业,独立谋生。当过文书、雇员和地契档案管理员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实际工作,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了解。虽未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但刻苦自学哲学、历史和文学著作,特别是摩莱里的《自然法典》对其影响很大。1786年后开始形成并陈述自己的共产主义思想。法国大革命之初从事新闻活动,创办《皮卡特通讯员》报。1792年任索姆郡行政官。1794年创办《出版自由报》(后改为《人民的保民官》)。由于积极参加法国大革命,曾几次被捕入狱,并促使其成为平等派运动的领导人之一。1796年3月主持建立了平等派密谋组织的中央委员会,积极筹备群众起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结果失败。5月10日再度被捕,17975月27日被处死(还有说法是26或28日)。其学说核心是“平等论”。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类本是平等的,私有制是造成人间不平等的总根源;主张通过密谋暴力方式推翻剥削制度,建立革命专政步消灭私有制;最终形成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和平均分配的“平等共和国”。其思想带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特征。

巴贝夫(1760~1797)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家,空想共产主义者。法国大革命初期,在皮卡第积极参加反对封建与旧制度的斗争。协助三级会议起草陈情表,要求废除封建特权。1790~1791年创办《皮卡第通讯》 。1792年9月被选为索姆郡行政官。他谴责私有财产制度,拥护巴黎公社,抨击罗伯斯比尔派的政策。热月政变前夕,创办《新闻自由报》,后改名《护民官》。

1794年12月热月党的国民公会废除最高限价法,投机商活动猖獗 ,人民生活困难,巴贝夫激烈抨击热月党政策,主张取消个人财产,土地公有,建立平等者共和国。1795年2月被捕,10月获释。继续出版《护民官》,抨击督政府。1796年2月,督政府查封他的报纸和主要活动场所先贤祠俱乐部。巴贝夫转入地下活动,1796年3月同他的战友A.达尔泰、P.纳罗蒂、P.S.马邦雷夏尔、L.M.勒佩尔蒂埃等组成平等派密谋指导委员会。进行秘密活动,策划发动武装起义,推翻督政府。委员会起草了各项行动纲领——建立国民公社,实行革命专政,共同生产,平均享有社会产品,并决定 5月10日起义 。但起义前夕,因秘密泄露,巴贝夫等主要领导人全部被捕。1797年5月27日 ,巴贝夫、达尔泰被处死,其他7名首领被流放。热月政变后,巴贝夫组织了一个秘密团体“平等会”,密谋夺取政权,建立劳动者专政。由于叛徒告密,

他和密谋运动的其他领导人一起被督政府逮捕。1797 年5 月27 日被凡多姆高等法院判处死刑。巴贝夫曾主编《人民论坛报》,鼓动人民起来消灭私有制,建立“普遍幸福的”、“人人平等的”社会;并设想建立以农业为中心的、具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特点的“共产主义公社”。他的共产主义体系虽然“相当粗糙和肤浅”,但马克思却称许他为第一个“真正能动的共产主义政党”的奠基人。他的主要著作有《永久地籍》。

巴贝夫政治思想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是他的革命和过渡阶段思想。他认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不过是一场“富人的革命”,在此之后,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人民的革命”。这是历史的必然,而财产关系的变革是不可避免的。他号召劳动群众为“真正平等”而展开斗争。他进一步指出这个革命不是简单的内阁更替、官员更换,而是要建立新的革命政权,即人民当家做主的“平等共和国”,并实现社会一切方面的绝对平等。为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在革命后的一段时间内采取一系列的过渡措施。

巴贝夫的革命和过渡时期思想为社会主义思想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他的思想对以后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和意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巴贝夫所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有很深的小农经济色彩,他的共产主义的“国民公社”不过是消费的共产主义,具有平均主义的色彩。

运动

巴贝夫(Gracchus Babeuf,1760年11月23日-1797年5月27日),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活动者和记者。

巴贝夫出身新教徒家庭。巴贝夫原本在法院中做簿记员,适逢法国大革命,在法庭中看到许多劳工阶级的人民缴不出欠款,愤而烧毁帐册,改而从事新闻活动,开始他对社会体制之抗争─宣扬政治和经济的平等。狄德罗对个人利益及财产观念的批评、还有耶稣基督的平等观念来支持他财货为共同持有的主张。由于其激进的思想使他被法国当局多次逮捕,最终遭到了处决。|

巴贝夫的思想曾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的工人阶级之间再度流行起来,流亡于巴黎的德国裁缝师组织的“正义同盟”就和巴贝夫有所关联。在法国追随巴贝夫的平等主义之人包括布朗基(Auguste Blauqui, 1805-1881)、二月革命后在巴黎成立的联合政府中的布朗(Louis Blanc)督政府在法国执政时期,法国社会极不稳定,王党叛乱时有发生,各种政治俱乐部纷纷出现,国库空虚、物价飞涨,市场萧条,人民群众十分不满。农民出身的巴贝夫创办《出版自由》(后改为《人民保民官》,他因攻击热月党人而被捕。在狱中,其共产主义理论形成,开始了平等派密谋活动。1795年10月出狱后,他便组织起平等派。巴贝夫的理想是建立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一律公有的大国民公社。其共产主义是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农业共产主义。他的目标是以暴力推翻督政府,建立革命专政,以此来实现理想。1796年5月,他们拟定了起义计划,但是,由于准备起义的警察部队已被解散,特别是加入秘密组织的格里泽尔上尉在5月10日向警察局告密,文件被截获。巴贝夫等人被捕并被处决,其余人被判刑或释放,巴贝夫密谋失败。30年后法国革命家邦纳罗蒂出版《为平等而密谋》一书 ,全面论述巴贝夫学说。

学说

18世纪末到19世纪30-40年代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与以前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个明显区别就是“已经有直接的共产主义的理论”。这一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这时,空想社会主义流派纷呈,良莠不齐,其中法国空想共产主义影响较大,这一流派是“以巴贝夫为代表”。他的学说代表了“18世纪法国空想共产主义的最高成就”。第二阶段是19世纪30~40年代。在这段时间里,法国空想共产主义兴盛不衰,对工人运动仍有较大影响,其代表人物是布朗基。他继承和发展了巴贝夫主义,所以有的学者称他的学说是新巴贝夫主义。

巴贝夫和布朗基生活在不同年代,但他们的学说一脉相承,具有共同的特点,即批判性。这种学说不同于当时的其它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完全摆脱了文学游记的描绘和法律条文的虚拟,不仅批判和谴责资本主义私有制,主张财产公有,而且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斗争精神和光荣传统,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人民专政。不仅如此,巴贝夫和布朗基及其追随者还付诸革命行动,制定具体革命纲领和计划,建立严密组织,展开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斗争。1796年巴贝夫领导的“平等派密谋”和19世纪30年代布朗基领导的“四季社”起义,就是工人阶级通过暴力斗争实现自己阶级利益的最初尝试。巴贝夫和布朗基倡导的暴力革命思想和共产主义运动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巴贝夫亲身经历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目睹了第三等级同国王和贵族的激烈斗争,并为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所鼓舞。但是,革命后不久,他发现这场革命远不是一场真正的人民革命。因为革命后“人民流血流汗而生产出来的成果流入一小撮可恨的钱袋的库房里”。人民被穷困的生活弄得疲惫不堪,在国家中毫无地位。因此,他大胆地提出:“对于人民来说,革命并没有完成。”他一再指出,必须进行一场“人民革命”,用暴力铲除私有制这个万恶的制度的根和暴政,建立起“不应有地位高人一等的人,也不应有地位低人一等的人”,的“新型社会制度”。实际上已经有了革命专政的新思想火花。虽然他指的“人民”在阶级概念上还很模糊,但已包含有通过暴力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萌芽思想。这种思想像一根红线贯穿于他一系列著述中。它反映了当时工人阶级和穷苦群众反对压迫、渴望平等的愿望,代表了他们的阶级利益,同时激发和坚定了他们反对剥削、争取解放的革命信念。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评价巴贝夫的著作是“在近代一切大革命里代表过无产阶级要求的文献”。尽管他们认为这种文献具有普遍的禁欲主义和粗陋的平均主义色彩,但这并未妨碍他们批判地汲取巴贝夫主义的某些思想精华。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这一学说的彻底研讨,将其暴力革命的思想转换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对此,某些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持相似的观点。例如,英国学者R·N·伯克认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有七种来源,其中居于首位的是法国革命中涌现出的平等派共产主义传统。他指出:马克思的暴力革命和阶级斗争学说,“正是对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冲突这一传统概念的更加精辟和系统的表述”。前苏联学者维·彼·沃尔金也认为,在巴贝夫和马克思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思想继承关系。他写:“在革命共产主义的历史上,巴贝夫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的先驱者。”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人物 历史人物 热月政变 人民论坛报 平均主义 禁欲主义 共产主义 奠基人 摩莱里 自然法典 皮卡第 封建 巴黎公社 热月政变 个人财产 先贤祠 平等派 人民论坛报 农业 奠基人 工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