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建瓯县,福建省旧地名,即今县级建瓯市(福建省南平市代管)。位于武夷山、鹫峰山两山脉之间,东、西、北3面为中、低山所环绕,中、南部丘陵连绵。崇阳溪、南浦溪和松溪在境内汇合于建溪,两岸形成宽窄不一的平原,为主要农业区。

建瓯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文字记载的历史3000多年,有着1800多年建县历史。西周时期为“七闽”地,秦时属闽中郡。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设建安县,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四个县之一。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公元260年)设立建安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建州,“福建”之名即为福州、建州各取首字而来。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改建州为建宁府,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府。1913年撤府,并建安、瓯宁两县为建瓯县。 1992年10月撤县设市。

基本概况

福建省南平地区辖县,中国林业基地县,福建商品粮、笋竹、柑橘、茶叶基地和乌龙茶重要产区。位于省境中部偏北,建溪上游。面积4238平方公里,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的县。人口48.09万。县府驻芝城镇。汉置建安县,宋置建安、瓯宁县两县,1913年合并两县置建瓯县。

山地中有小型山间盆地。农业产值居全省前列。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总产量高。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大,主要有芝麻、甘蔗、花生、油菜、烟叶、莲子等。水果以柑橘为多。茶园面积大,以产乌龙茶为主。境内森林资源丰富,盛产毛竹。森林覆盖率高达65%以上。林副产品多,以笋干、香菇、板栗最著名。工业以森工占重要地位,年产木材和林业产值均居全省之冠。食品工业有制茶、榨油和酿酒等。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沿溪可通木帆船。城郊有武夷胜景──归宗岩和全国著名的建瓯万木林保护区。

历史沿革

建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3000 多年,是一座有着 1800 多年建县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西周时期为“七闽”地,秦时属闽中郡

东汉建安初年(196),划分侯官北乡土地,设置建安县(以年号为县名)。 建安八年(203),贺齐进兵建安,立南部都尉府。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设建安郡,郡治在建安,属吴会稽郡南部都尉,管辖建安(今建瓯)、建平(今建阳)、吴兴(今浦城)、东平(今建宁部分)、将乐、昭武(今邵武)、绥安(今泰宁、建宁2县)、南平、侯官(今福州)、东安(今同安、南安2县)10县,改都尉为太守。

晋惠帝(291-306)时,建安郡属江州(今江西九江),管辖建安、东平、吴兴、建阳、将乐、邵武、延平(今南平)7县。南朝宋高祖时,建安郡仍属江州。

陈永定二年(558),建安郡改属闽州(今福州),后改称丰州(今福州,民国18年版《建瓯县志》误作江西抚州)。

隋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县,属泉州(今福州)。 大业三年(607),恢复建安郡,郡治设在闽县(今福州),领闽县、建安、南安、龙溪4县。

唐武德四年(621),改建安郡为建州,改太守为刺史,移治建安县,下辖建安、建阳、绥城、将乐、唐兴(今浦城)、闽县6县。武德七年(624),邵武属建州,领县7。武德八年(625),建阳并入建安、领县6。景云二年(711),属闽州都督府。天宝元年(742),复改建安郡,建安县属建安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建州,属福州都督府。建安县属建州。上元元年(760),建州属福州节度。大历六年(771),建州属福州都团练观察置使。中和四年(884),因黄巢起义攻打建州,建州寓治建阳。

景福二年(893),建州刺史徐归范叛附王潮(即闽王王审知之兄) 五代晋天福八年(943),王延政以建州建国,国号“殷”,改元天德。南唐保大四年(946),陷建州,殷亡。王延政家族被迁移到金陵州。建州改为永安军,不久,又改为忠义军。建安县属忠义军管辖。

宋开宝八年(975),南唐平,恢复建州,建安县属建州。太平兴国三年(978),建州属两浙西南路。雍熙二年(985),建州改属福建路。端拱元年(988),建州升为建宁军节度。建安县属建宁军节度管辖。治平三年(1066),划出建安、建阳、浦城3县部分地盘设置瓯宁县,与建安县同驻一城,瓯宁县属建宁军节度管辖。熙宁三年(1070),撤销瓯宁县。元佑四年(1089),划分建安西北12个里(建阳、浦城之地不再划入),设置瓯宁县,属建宁军节度管辖。自此原建安县分为建安、瓯宁两县,县治同驻一城。建炎二年(1128),州卒叶侬兵变,知州事方承移建阳。建炎四年(1130),农民领袖范汝为在建州在洄源洞聚众起义,知州事刘子翼移治崇安。绍兴三十二年(1162),改建州为建宁府。建安县、瓯宁县属建宁府管辖。

元至元初年(1264),建宁府属江浙行中书省(驻杭州)。至元十三年,元军取建宁。至元十五年,改为建宁路,建安县、瓯宁县属建宁路,属福州行中书省,置录事司。至元十七年,改为建宁路总管府。建安县、瓯宁县属总管府。至正二十二年(1362)立建宁分省。

明洪武元年(1368),罢录事司恢复建宁府。建安县、瓯宁县属建宁府管辖。 清自顺治三年(1646)起沿袭明制。

民国元年(1912)仍称建宁府,后改称建瓯府。民国2年裁府,合并建安、瓯宁2县,各取首字命名为 建瓯县,属建安道管辖,道址设在南平。民国17年,废除道,只设省、县两级,建瓯改为县政府,直属省管辖。民国35年,全省划分为7个行政督察区,建瓯属第三行政督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在建阳

1949年5月13日,建瓯解放,设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建瓯、建阳、崇安、浦城、水吉、松溪、政和、邵武、光泽9县,专员公署设在建瓯。 1950年3月,改为建瓯行政专员公署。同年4月,署址移设建阳,改名为建阳行政专员公署。建瓯县属建阳行政专员公署。

1956年,建阳专员公署并入南平专员公署,建瓯县改属南平专员公署管辖。 1970年复设建阳地区行政公署,建瓯县属建阳地区行署管辖。 1989年1月,建阳地区行政公署改名为南平地区行政公署,管辖南平、顺昌、建瓯、建阳、崇安、浦城、松溪、政和、邵武、光泽10个县市。 1992年10月20日,国家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建瓯县,设立建瓯市

建瓯历代为郡、州、府、路、道治所和闽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出过 1154 名进士、 3 名状元、 10 名宰辅大臣,是福建历史上出进士最多的县。宋代理学家朱熹成长于建瓯,史称“三杨辅政”之一的政治家杨荣和历史学家袁枢、音韵学家吴域、外交家徐竞、文学家吴激、现代革命先驱杨峻德等一些名垂青史的人物诞生于此。李刚、陆游、辛弃疾以及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等曾驻足建瓯并留下赞誉。

环境资源

气候

建瓯生态优越,资源丰富。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8.7 ℃,年均降水量 1662.9 毫米。

森林资源

全市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达 81.5% ,是闽江上游的绿色屏障。

水资源

水资源总量 44.6 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 57.9 万千瓦,实际可开发装机容量 30 万千瓦。

矿产资源

地下已探明或开采的矿产有金、煤、磷、铁、水晶、石灰石、大理石、花岗石等 22 种。

旅游资源

建瓯山川秀美,古迹繁多,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大小特异独秀的山峰众多 , 有聚武夷风光于一炉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归宗岩,有“辰山拱北斗”之称的闽北第二高山辰山,有被誉为中亚热带“森林博物馆”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万木林,有堪称“中华一绝”的妈祖木雕神像。建瓯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的历史遗存。有福建历史上年代最久、规模最大被誉为“南有开元、北有光孝”的光孝禅寺,有闽国帝都标志性建筑“五凤楼”,有宋敕茶神张三公庙及北苑贡茶制造遗址,有全省现存规模最大、具有浓郁宋代建筑风格的建宁府孔庙。还有东岳庙、艮泉井、威武门、临江门、通济门、通仙门等名胜古迹。此外,民俗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竹文化、根艺文化繁荣活跃,其中挑幡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民间杂技项目名录。

农业经济

建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金瓯宝地”、“绿色金库”、“竹海粮仓”、“酒城笋都”之称。木竹、茶果、畜禽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和粮食、蔬菜、食用菌、锥栗等十三个重点农产品优势明显。全市农业总产值 26.03 亿元。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市和粮食生产交售先进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59.08 万亩,粮食总产量 21.8 万吨;为全国重点林业县 ( 市 ) ,现有林地面积 507.2 万亩,林分总蓄积量 1903 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面积 188.67 万亩,商品材采伐量 58.59 万立方米;毛竹林面积 124 万亩,名列“中国竹子之乡”榜首,竹材采伐量 1642 万根,鲜笋产量 21.41 万吨;为全国重点茶区之一和闽北乌龙茶发源地,茶叶面积 9.75 万亩,产量 7129 吨;为全省柑桔生产基地市,全市水果面积 24.4 万亩,产量 19.03 万吨,其中柑桔 17 万亩,产量 15.83 万吨;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锥栗面积 41 万亩,产量 1.42 万吨,居全国首位,建瓯锥栗被国家质量技术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此外,还盛产食用菌、莲子、泽泻、仙草、松脂等多种土特产品。笋制品、茶叶、莲子、大米等 12 个农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全年肉类总产量 21383 吨。奶牛存栏 1.06 万头,生猪存栏 16 万头,肉羊存栏 2.6 万头,家兔存栏 7 万只,各类家禽存栏 181 万羽。为全国淡水养殖重点县 ( 市 ) ,淡水养殖面积 2.86 万亩,水产品总产量 1.36 万吨。全市共有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 91 家,其中明良食品有限公司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单位”,颖食物产有限公司、柏物产食品有限公司、弘光席业有限公司等 3 家企业被确认为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茗苑茶叶有限公司等 10 家企业被确认为南平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工业经济

全市工业总产值 28.05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32 家,完成产值 20.87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80.4% ,其中非公有制工业企业 123 家,完成产值 19.05 亿元,个数和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 93.2% 和 91.3%。初步形成了竹木加工、食品加工两大产业集群和机械、化工、水电三大重点产业。其中竹木加工产业产值 7.49 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 35.89% ,主要企业有丽瓯人造板有限公司、万木林木业集团有限公司、福人木业有限公司、天丰竹业有限公司、特艺竹木有限公司、华宇竹业有限公司、华鑫竹木制品有限公司、三森竹木有限公司等 57 家,主要产品有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细木工板等人造板系列和竹胶板、竹地板、竹凉席、竹筷等竹制产品;食品加工产业产值 6.42 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30.76% ,主要企业有明良食品有限公司、颖食物产有限公司、东福光食品有限公司、黄华山酿酒有限公司、新叶食品有限公司、柏物产食品有限公司、圣阳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等 29 家,主要产品有白酒、精制茶、清水笋、锥栗等;机械化工产业产值 5.19 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 24.86% ,主要企业有森华集团、立伟塑料有限公司、元润塑料有限公司、福农华工有限公司、芝星活性炭有限公司、东方磨料有限公司、精工齿轮有限公司、巨力活塞有限公司等 28 家,主要产品有铝活塞、碳化硅磨料、电木粉、酚醛塑料、甲醛、农药、满山白糖浆、软脉灵等。全市工业产值上千万元的企业 58 家,其中亿元企业 2 家, 5000 万元— 1 亿元企业 6 家, 3000 — 5000 万元企业 7 家, 1000 — 3000 万元企业 43 家。工业平台不断拓展,城东、莲花坪工业平台及国省道沿线乡镇工业长廊逐步形成。

商贸流通

历来为闽北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16.77 亿元,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 13.59 亿元,餐饮业 1.75 亿元,其它业 0.26 亿元。全市城乡共有市场 49 个,经营面积 16 万平方米。其中城区集贸市场 7 个,批发市场 3 个,乡级农贸市场 16 个,村级 23 个,其他专业市场主要有闽北建材市场、闽北汽车城、闽北摩托车批发市场等。在各类市场中,年贸易额上亿元的市场有管葡农贸市场、闽北汽车城、闽北建材市场、闽北笋菇批发市场。全市拥有大型超市 4 家,药品超市 3 家,家具超市 3 家。全市已成立毛竹、水煮笋、蔬菜、锥栗、食用菌、柑桔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230 个,拥有会员 2 万人。建成了农副产品信息中心、农业技术中心、农业科技信息中心、农业农村工作信息中心等四个信息中心,为农副产品流通搭起了“金桥”。

项目开发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 19.53 亿元,全市新上投资 500 万元以上项目 91 个,新上投资 1000 万元以上工业项目 29 个,当年投资 50 万元以上新办项目投资额 8.98 亿元。 18 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 6.66 亿元,列入省和南平市重点建设项目 6 个,完成投资 2.78 亿元。

对外经贸

全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 24 个,合同利用外资 4100 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3160 万美元。全市外贸出口企业 27 家,外贸出口总额 2500 万美元,出口规模达百万美元的企业有明良食品有限公司、柏物产食品有限公司、颖食物产有限公司等 8 家。主要出口产品有茶叶、竹木制品、笋制品、工艺品、食用菌等,主要出口日本、美国、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财政金融

全市财政总收入 2.05 亿元,其中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 1.26 亿元,地方级收入中税性收入所占比重达 77.5%。财政总支出 2.84 亿元。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 40.58 亿元,各项贷款余额 21.86 亿元;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打造农村诚信社会,全市共培育信用镇 4 个、信用村 82 个、信用户 21838 户。保险事业不断发展,保险业务保费收入 9467 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 3867 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 5600 万元。

基础设施

交通

为江浙入闽咽喉要地,交通便捷。横南铁路、国道 205 与省道 204 、 303 穿境而过 ,市区距武夷山机场 100 公里;建设中的浦南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丽南高速公路在城东交汇,浦南高速公路将于 2008 年建成通车,届时建瓯至福州只需 2 个多小时,至上海只需 6 个多小时。

电力

通讯发达,各种现代化先进通信设施齐全。电力充裕,拥有水电站 117 座,总装机容量 9.69 万千瓦,全年发电量 2.08 亿千瓦时,供电量 2.97 亿千瓦时。正在兴建的北津电站、红湖电站、杨墩电站等三大水电站竣工后,全市总装机容量将达 19.62 万千瓦,发电量达 4.88 亿千瓦时。

城建

“东扩西进、南拓北延”的城市发展略逐步推进,市区建成区面积 8.5 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 30 平方公里,一批标志性建筑相继建成,城市框架不断拉开,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社会事业

科教

先后荣获全国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先进市,省一级达标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科技进步先进市等荣誉称号。科技事业不断发展,为第一批全国科技工作试点县(市),一批项目被国家、省科技部门列为重点科技项目。教育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提高,素质教育深入推进,高考上线率达 86.51% ,本科和专科上线人数均居南平市第一位。

医疗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 308 个,初级卫生保健全部达到基本普及标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初步建立。文化事业健康发展,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之乡”,全市拥有文化中心、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 21 个。

文化

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深入,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达 93.5% 和 98.8%。人口与计生工作得到加强,人口出生率为 9.16‰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6.74 ‰, 计生工作继续位居全省计划生育一类先进市行列,被评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

特色小吃

建瓯板鸭中国四大板鸭之一

光饼

粿包

薄饼(春饼)

建瓯豆浆粉

扁食(馄饨)

纳底

炒底(又名窝底)

鸡茸

粉丸

鼎边粿(锅边糊)

芋饺

名胜古迹

光孝寺

东岳行宫

建宁府孔庙

归宗岩

万木林自然保护区

人民生活

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8644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752 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 29.03 亿元,其中农民储蓄存款余额 6.03 亿元。

社会保障

年末单位从业人员 20416 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2531 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1863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5.7%。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 7.8 万人。

年末共有养老保险人数 74275 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34704 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19015 人,列入成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 3190 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 14092 人,扶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 646 人。

旅游景点

建瓯山川秀美,古迹繁多,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大小特异独秀的山峰众多 , 有聚武夷风光于一炉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归宗岩,有“辰山拱北斗”之称的闽北第二高山辰山,有被誉为中亚热带“森林博物馆”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万木林,有堪称“中华一绝”的妈祖木雕神像。建瓯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的历史遗存。有福建历史上年代最久、规模最大被誉为“南有开元、北有光孝”的光孝禅寺,有闽国帝都标志性建筑“五凤楼”,有宋敕茶神张三公庙及北苑贡茶制造遗址,有全省现存规模最大、具有浓郁宋代建筑风格的建宁府孔庙。还有东岳庙、艮泉井、威武门、临江门、通济门、通仙门等名胜古迹。此外,民俗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竹文化、根艺文化繁荣活跃,其中挑幡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民间杂技项目名录。

建瓯孔庙:建瓯孔庙位于建瓯市城区东北隅,始建于宋宝元年间(1039-1040年),几经毁圮重建。这个拥地10亩有余的庙宇有棂星门、步云桥、伴池、前殿、大成殿、明伦堂、藏经阁、崇圣祠等建筑10余处。这些建筑均仿山东曲阜孔庙的建制,分三进庭院贯穿在一条南北长达800米的中轴线上。庙的周围筑有高墙,配以门坊,黄瓦红垣,金碧辉煌。虽说比不上山东曲阜孔庙,但也确实是八闽府级孔庙之冠。明太师杨荣曾誉此为“东南伟观”。

现存大成殿重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落成于光绪五年(1879年),两庑及戟门为民国年间修建。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庙由照壁、棂星门、墨池、戟门、两庑、拜台、大成殿组成封闭式古建筑群落,占地4688平方米。大成殿由34根大楠木组成柱群,按宋代营造法式,利用“歪材正用”的原理,构成独特和高超的建筑工艺,气势轩昂,十分壮观。庙内正中祀孔子塑像,两旁为四配(颜回、曾参、孔及、孟轲)。“万世师表”和“斯文在兹”两块匾额悬于大成殿明间正中,分别为清圣祖康熙和德宗光绪御书,是清代皇帝颁给孔庙十块匾额中的第一块和第十块。庙内现存有清熙年间御制石碑一块。大成殿中立有明嘉靖浙江黄岩符验摹刻唐吴道子手笔孔子画像碑刻。

神秘的金山角:"金山角"毛竹林位于房道镇吴大元村畲族山寨内,因为这里的土地肥沃生长的毛竹硕大,笋肥香甜,竹林风景优美.当地畲民也主要靠这些毛竹经济收入,在畲民们的眼里这个地方就是一座神秘的金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片毛竹林地形象三角形,所以被当地畲族同胞称为"金山角".据了解2006年"全国竹子之乡"现场会将在这里召开.

生物王国万木林:万木林,位于建瓯房道镇境内,古称万木园,也叫万木山,原名白塔龙津大富山,海拔556.1米。是一片方圆面积达二千五百多亩,人工植造的古老森林,至今已有六百四十年保护繁衍历史,是我国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

面积107.2公顷,营造于元末,56年由人大代表提案划定为天然森林禁伐区,58年由国务院颁布令建立,80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管理机构,现已成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万木林内覆盖物种1523种,占福建26.7%,其中濒危物种46种,.胸经80CM的名木古树569种,有中国最大的沉水樟王,高36米,胸经181厘米,四人合抱,94年在风雨中拦腰折断,现已枯死.现在最大还在万木林,高32米,胸径166厘米,树龄600年,中国最大的观光木王,建瓯最高的马尾松(40米),素有中亚热带森林博物馆之美称,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有高等植物160科、586属、1204种,更有许多名贵树种;有鸟类137种,有兽类5目10科14种。其中有不少为全国、全省之最,是解放后我国第一批公布的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

黑妈祖:98年6。22特大水灾将玉山筹岭村的一块巨木冲出,巨木像人形,经雕刻家刻成妈祖,省内有“南有白妈祖(湄洲石妈祖),北有黑妈祖(建瓯木妈祖)”美誉,妈祖像高6.8米,用千年古柳杉骨核雕刻而成。

光孝寺:福建历史最久远的寺庙-- 建于六朝陈武帝永定二年,迄今已有1430多年历史,比泉州开元寺还早.

鼓楼:建瓯的标志。始建于五代王延政所建“五凤楼”,即公元943年,至今有一千多年历史,是祖先留给建瓯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全省唯一现存的古城楼。明永乐重建称“谯楼”,乾隆十九年改名为“镇安楼”,民国称之为“鼓楼”。后来鼓楼作用报更和报火警。“雄镇南天”四字,借以祈求“鼓楼”之永久平安之意。

1980年重建,83年建成。 2004年重建,投资 260万(230万来自捐款 2004年2月26日封闭拆迁,8月25日封顶,12月26日通车,历时10个月。)新鼓楼建筑风格为明清时期闽北典型的古建筑风格,重檐歇山式。

五代闽国王延政于公元943年称帝时,将公元196年东汉设立的城楼改建,并名"五凤楼",新鼓楼2004年底建成,宽26.5米,纵向长17米,高28米。

善见塔: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2年-1368年),后毁,康熙12年由福州鼓山涌泉寺65代主持募资重建,总高40米,文化大革命被毁,90年县政府重建.

建瓯市 - 特产

建瓯板鸭

建瓯板鸭是建瓯传统特色产品。由于其形、色、香、味俱全,制工精细、风味独特,食用方便在清朝已久负盛名,深受南北消费者的青睐,八十年代即被中国食品总公司收入《家禽与传统禽制品》壹书,列入全国传统腌腊禽制品四大名品板鸭:南京板鸭、白市驿板鸭、建昌板鸭和建瓯板鸭。目前建瓯板鸭年销售量达150万只以上,并实现了机械化真空包装生产、产品已进入港澳和台湾市场。

建瓯光饼也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传统美食。相传明代嘉靖年间抗倭名将戚继光为追赶倭寇在我国沿海侵扰,把饼做成中心有个眼,用索串好挂在兵士脖子当干粮吃。这样就省去了住地用餐时间使倭寇没有住地做饭的时间,打败了倭寇,取得了胜利。人们为了纪念戚继光的战功,就把这个饼叫作“光饼”。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行政区划  福建省 建瓯市 鹫峰山 西周 福州 绍兴 归宗岩 闽中郡 建安县 建安郡 闽州 丰州 瓯宁县 崇安 建宁府 建阳 建瓯市 吴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