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庙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这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故事,字数不多,文风沉郁,充满惊险,寓意深刻。本文选自原书卷二第四篇,讲述了城隍庙的庙鬼,不为人造福,却去祸害正直的丑恶事实,表现了社会巫蛊势力无以复加,只有借之于神人之手。本书为清代文学家、小说家蒲松龄(1640~1715)所著,是我国文学宝库的一朵奇葩。

简介

这个选自《聊斋志异》的短篇讲述了一个人被城隍庙的庙鬼所缠身后发生的种种事情。王启后虽然意志坚定,朴实诚笃,但遇到了庙鬼之后,他也就变的疯癫起来了。好在神人将庙鬼收服,这才转危为安。

原文

新城诸生王启后者,方伯中宇公象坤曾孙[1]。见一妇人入室,貌肥黑不扬。笑近坐榻,意甚亵。王拒之,不去。由此坐卧辄见之。而意坚定,终不摇。妇怒,批其颊,有声,而亦不甚痛。妇以带悬梁上,捽与并缢[2]。王不觉自投梁下,引颈作缢状。人见其足不履地[3],挺然立空中,即亦不能死。自是病颠。忽曰:“彼将与我投河矣。”望河狂奔,曳之乃止。如此百端,日常数作,术药罔效[4]。一日,忽见有武士绾锁而入[5],怒叱曰:“朴诚者汝何敢扰!”即絷妇项[6],自棂中出[7]。才至窗外,妇不复人形,目电闪,口血赤如盆。忆城隍庙门中有泥鬼四,绝类其一焉[8]。于是病若失。

注释

[1]方伯:一方诸侯之长。东汉以来以之称刺史等地方官。明、清时则作为对布政使的尊称。中宇公象坤:王象坤,字中宇,明代人,官至山西左布政使。见《山东通志·人物志》。

[2]捽(zuō昨):揪住头发。

[3]履:踏。

[4]术:巫术。罔:无。

[5]绾(wǎn 挽)锁:手持铁链。绾,盘握。锁,锁链,拘捕刑具。

[6]絷(zhí执):拘执。

[7]棂,窗,窗户上的花格子。

[8]类:像。

译文

新城秀才王启后,是布政使王象坤的曾孙。有一天,王秀才看见一个又胖又黑,其貌不扬的妇人走进屋里,嬉笑着靠近他坐到床上,样子很放荡。王秀才忙往外赶她走,妇人却赖着不走。从此,王秀才不论坐着躺着,总看见那妇人在跟前。他拿定主意,决不动心。那妇人恼羞成怒,抬手将王秀才的脸打得劈叭作响,王也没觉得怎么痛。妇人又将带子系在粱上,揪住王秀才的头发,逼他与自己一起上吊。王秀才身不由己地跟到梁下,将头伸进吊扣,做出上吊的姿势。有人目睹王秀才脚不沾地,直挺挺地立在半空,却吊不死。

从此,王秀才就患了疯颠病。一天,他忽然说:“她要和我跳河了!”说完就朝河边猛窜,幸亏有人发现才把他拖回来。天天如此,百般折腾,一天发作数次。家中人请巫抓药,都不见效。一天,忽见有个武士拿着铁锁链,怒气冲冲地进来,对那个妇人呵斥道:“你怎敢欺扰这样朴实忠厚的人!”随后就用铁链套住妇人的脖子,硬把她从窗棂中拉了出去。才拖到院子里,妇人就变成一个目如闪电、血盆大口的怪物。有人忽然想起城隍庙里的四个泥鬼中,有一个很像这个怪物。从此王秀才的病便好了。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 人。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父亲蒲槃原是一个读书人,因在科举上不得志,便弃儒经商,曾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产。等到蒲松龄成年时,家境早已衰落,生活十分贫困。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文学作品 小说作品 清代 小说家 蒲松龄 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