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古代汉语,意思为泛指禁军。天子所统领的军队

拼音注音

【拼音】liù jūn

【注音】 ㄌㄧㄨˋ ㄐㄩㄣ

引证解释

泛指禁军。

天子所统领的军队。

《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左传·襄公十四年》:“ 周 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后因以为国家军队的统称。

《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 河 北; 河 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

宋 范成大 《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清 黄遵宪 《七月二十一日外国联军入犯京师》诗:“莫问空拳敺市战,馀闻扈跸六军惊。”

晋 世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

《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 晋 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

指 唐 之禁军六军。

《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按,《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与此不同。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十三》:“六军,据《新志》以龙武、神武、神策各左右当之,而《旧志》说六军则数左右羽林,而不数左右神策。

《通典》说六军与《旧志》同……要之,六军之名乃取旧制书之,至中、晚 唐 神策军权最重,故《新志》以后定者言之欤,今未能详考。”

1.

天子所统领的军队。

《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左传·襄公十四年》:“ 周 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后因以为国家军队的统称。

《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 河 北; 河 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

宋 范成大 《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清 黄遵宪 《七月二十一日外国联军入犯京师》诗:“莫问空拳敺市战,馀闻扈跸六军惊。”

2.

晋 世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

《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 晋 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

3.

指 唐 之禁军六军。

《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按,《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与此不同。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十三》:“六军,据《新志》以龙武、神武、神策各左右当之,而《旧志》说六军则数左右羽林,而不数左右神策。

《通典》说六军与《旧志》同……要之,六军之名乃取旧制书之,至中、晚 唐 神策军权最重,故《新志》以后定者言之欤,今未能详考。”

演变历程

唐代禁军分为南北二衙﹐南衙禁军由十二卫(见十六卫)统率的府兵轮番充任﹐主要是作朝会时的仪仗以及守卫宫城南面的宫门官署。北衙禁军最初由随李渊起兵太原的元从军人及其子孙充任﹐称为“元从禁军”﹐负责守卫宫城的北门及随同皇帝在苑中游猎﹐是皇帝最亲近的侍卫军人。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于玄武门置左右屯营﹐其兵号为飞骑。飞骑除以“元从禁军”的子弟选补外﹐也从府兵中挑选﹐后来也行召募。其时﹐屯营属于左右屯卫。

龙朔二年(662)﹐改左右屯卫为威卫﹐左右屯营独立。同年﹐改左右屯营为左右羽林军﹐兵号仍为飞骑。太宗时﹐从飞骑中选取骁健善骑射者百人﹐号为百骑﹐作为游行时的侍卫。

武后永昌元年(689)扩大为千骑。中宗景龙元年(707)又改名为万骑。唐玄宗用万骑消灭政敌太平公主﹐因此特别重视它。

至开元二十六年(738)﹐遂把万骑从左右羽林军中分出﹐置为左右龙武军兵号万骑。于是北衙有了四军。当时﹐四军兵士大致全出于召募。安史之乱中﹐肃宗即位灵武﹐至德二载(757)置左右神武军﹐兵号为天骑﹐从跟随肃宗到灵武的官员子弟中选充。北衙禁军这时才有六军。自此以后﹐唐代所谓六军即指左右羽林﹑龙武﹑神武军。但实际上﹐早在天宝间﹐北衙军(当时只有四军)已失去战斗力﹐后置的神武军也是这样。安史之乱后﹐另有由一支边防军演变而成的禁军──神策军取代了它们的地位。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 景龙 龙武军 神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