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在网络管理中,共同体就是一个字符串,作为管理进程和代理进程之间的明文口令,常用的是6个字符“public”。

定义

共同体 :ɡònɡ tónɡ tǐ

①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②由若干国家在某一方面组成的集体组织。如同欧盟。3在爱情方面,指最具同心力的一个集体。双方具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基础。可以做到同荣誉,同命运,同生活。是当代爱情应有的一个方向。

共同体(community)

本质

任何共同体,本质上都是 利益共同体,这个利益可以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心理利益等等。

词源

共同体一词,大概也是像“科学”这样由日语舶来的词汇。

至于きょうどうたい·KYOUDOUTAI(汉字为共同体或协同体)一词的词源,则可以追溯到一个人人都认识的词语,Community。

当今, Community一词最普遍的意义是“社会”,衍生意义“居民”、“地区”……但是,“团体”这个含义才是该词的原义。一种说法是该词语出拉丁词汇Communit(团体),还有一种说法是该词的真正源头和Common(普通的,公共的)一样是Communis(共同)一词,换而言之出现Community这个词纯属偶然,只是简简单单地拿Com-词缀和Unity(联合)做了一个加法(共同联合?),不过无论该词的源头究竟是哪个,毫无疑问,最早的时候该词的意思是“公众团体”,直到Middle English时代才派生出Communite(公民)这样一类衍生词汇。

发展

先期发展

在此,本词条编纂人无意特地强调政治方面的“共同体”概念,而强调人类在地球舞台上上演的一幕幕话剧。其间可能偶然谈到某些属于人类过去或者现在的辉煌,也必然是无伤大雅的。

最早的共同体概念由我们的老卢梭提出,为了免去词条阅读者翻阅手册的痛苦,在此就附上简历一份,还有共同体的雏形。

卢梭是18世纪时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潮则源自17世纪时的英国启蒙运动思潮,该运动平平淡淡地开场,平平淡淡地结束了。为什么英国人不把启蒙运动进行到底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已经建立了君主立宪政府,资产阶级已经掌握政权了哦!(可怜的欧洲大陆的朋友们则依然缩着脑袋过着日子)如果不知道法国启蒙运动的口号,请记住“天赋人权”这四个字,这就是那位最最激进的卢梭提出的。“天赋人权”,意味着资产阶级要求权利,要求平等!也就是要求掌握政权啦。摆脱社会等级的束缚,随着历史潮流大干一场吧。

这里和共同体这一概念最搭调的概念当属在英国那会儿就已经被洛克在《政府论》中提出,而卢梭大大发展了的“社会契约论”。

洛克认为,政府和人民之间缔结了一份“社会契约”(政府三权分立的部分就让继承了相关衣钵的孟德斯鸠去讨论吧),政府的职能是保护人民的权利,如果政府与人民发生争执,人民有权利“解除契约”,最后只会导致政府解体,不会导致国家解散。

其中很容易看得出Community这个暧昧的雏形。有一个等号将国家和人民联系,而不是和政府联系。

因此,Community这个词至今只代表人民,不代表政府。

而卢梭第一次将Community这个词用在了“共同体”这一意义上。

概念延伸

1、社会学中的含义

社会学中共同体一词最早由德国古典社会学家滕尼斯在其《共同体与社会》中引入,滕尼斯将共同体分为: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精神共同体。滕尼斯认为“血缘共同体作为行为的统一体发展为和分离为地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直接表现为居住在一起,而地缘共同体又发展为精神共同体,作为在相同的方向上和意义上的纯粹的相互作用和支配。”

滕尼斯的“共同体”一词的含义引入中国后由费孝通等人翻译为“社区”,与“社会”一词相对应,“共同体——社会”成为现代性发展的一对常用的变量模式。

至于中国是否存在共同体,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已经展开过讨论,辩论双方均各执一词,一方认为中国不存在村落共同体,另一方认为中国存在村落共同体。

现在,随着农村建设的开展,“共同体”的存留问题又称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

2、国家是一个政治共同体

当我在下文述及卢梭言论时,请联系当时法国的现状。法国人被分成三个等级,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其余所有人(包括新兴资产阶级、农民、手工业者——当时还没有工业革命、城市平民)——第三等级。在等级代表会议中,一直到卢梭的时代,都是按照一个等级一票来计算的。

人数越多压迫越大,最有力量的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啦。

卢梭认为,社会契约一旦缔结,“就意味着每个人把自己的全部权利都转让给由人民结合成的集体,因此个人服从集体的‘公意’,也就是服从自己,人民则是这个政治共同体的主权者”。

显然,老卢和洛克的看问题角度不同。洛克想的是推翻暴政,老卢的重心则是合法政府的建立。请注意,在使用政治共同体这一概念前,老卢首先就用了“人民结合成的集体”(姑且叫公众吧)这个共同体的概念。

老卢的观点和洛克的观点最明显的不同就是“政府”和“人民”概念的同化,换而言之,人民本身已经成为“政府”啦(就像他说的,公众成为了“政治共同体”,不过如果单纯地从字面上理解“人民就是国家”,那绝对是废话)。我之前强调过,我不过度讨论政治,社会契约论作为引出共同体这个概念的政治名词,我才作了一点点分析,其用意是:

3、公众的集体

我必须要说,这东西连个定义都称不上,只能叫做概念。然后就是相关的独立研究和发展了。

近期最大的成效绝对是欧盟了哦。经济全球化了,人类共同体的前途……

我们来谈谈欧盟。已经是20世纪中期了,两次World War都打完了,最倒霉的是西欧,那些个国家要不就是在战争中当了炮灰,要不就是在美苏争霸中当了毛巾。结果,西欧不干了。

他们分析呀分析,最后发现自己关系不太紧密,于是要和解。

真的,从来没有看到过像法兰西和德意志这样一对邻居的。从小(法兰克时代)关系就不好,老是要让对方吃亏。法国的那些名词很荒谬,也很恐怖,马其顿防线!肢解德国计划!德国的也可以媲美,二战亡掉法国一次……真正的冤家呀。可正如丘吉尔所说的,没有永远的敌人。在共同的利益下,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联合经营法德煤钢企业的计划,后来竟然搞了个“欧洲煤钢共同体”(都那么喜欢扎堆……扎堆就扎堆吧!)大家都知道法国德国醉翁之意不在酒,“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后,他们感觉自己太扭扭捏捏了一点,再说,不能把带这种名头的组织越办越多啊,办到月亮上也办不完。

4、欧洲共同体

欧共体很值得研究,因为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共同体可以干些什么。之后给出共同体的附加定义。

1968,内部取消关税,外部统一关税;

1968,共同农业(市场);

1973,扩大;

1986,成员国12个,实现人员、商品、资本、劳务的自由流通——欧洲市场统一——欧洲经济基本统一。

显然,共同体的定义得以拓展。

由一定量的对象组成(对象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共同体……我暂时不考虑写动物植物),为了追求各自的利益而统一行动,具有高效的动作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超国家组织(这名词对我们这个叫做人类的物种而言比较伟大),70年代爆发了世界经济危机,欧共体的政治一体化因为其内在矛盾(下及)没有实现。不过,历史书告诉我们,更加高级的组合形式,不能逆转啦。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签订,成员国各自渡让一部分主权给欧盟,执行共同的经济、外交、防务政策。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1995年,欧盟马德里会议,欧元——口袋里的欧洲——诞生了。

很好,根据民族国家的定义,如果欧洲存在一个通用语言,就很像一个国家了。

欧盟和欧元到底有什么意义呢?精确定义是“一体化的重大进展(废话),促进了整个欧洲的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增强了欧洲人欧洲公民的意识(下及),整体上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请注意。行动获利的话,共同体组成部分和共同体本身都应该作为计算对象呀。

不过,欧盟只不过是研究共同体所使用的一个例子罢了。我们应该重视的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共同体,而不是组织呀、团体呀、国家呀(、星球呀)组成的共同体。

因为,那不是每个人都碰得上的。

产生原因

一般而言,我首先会强调共同体是一个“工具”(当然也有什么都不是的情况,比如闹事的人群= =)。必须要说明的是,人们聚在一起,就算有资料表明人不会变得更聪明(下及),但是共同体犹如一个力量的增压阀,可以让人变得更强大。孤胆英雄不是没有,但那不是社会解决问题的主流,也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人是靠交流才会发展的。共同体是一个和“交流”紧密联系的概念。请在之后讨论时谨记这一点,共同体产生的根本原因有可能是“解决问题”,有可能是“使命召唤”,也完全有可能是“随机变量”,变化多端,但是直接原因永远是“交流”。

成员条件

答:首先数字不能小于2,其次就是纸有多大画有多大了。接下来一般讨论由人组成的共同体,但不排除特殊情况下(马戏团?)其他对象乃至共同体本身组成共同体的情况。

另外,组成共同体的成员,就算没有一样的标的,也一定会有一个相同的背景。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作为一辆通向芝加哥的客车上仅有的两个华人之一,就算和对方素不相识,也算一个共同体吧?这件事如果在心中认可了,那就是,如果没有认可,那就不是。

不过听好了,共同体一直会存在一个潜在标的(至少会留下一个空缺,随时候补)。因为共同体一直是一个潜在的力的象征,就算没有人用锤子,锤子还是锤子,可以砸碎坚果的那种。

这一辆客车上有一位黑人妇女,带着两个孩子,四个工人,一个戴着墨镜的黑人小伙子,两三个大学生,一个拿着报纸的男子,以及等等等等。我继续举例子了哦。

如果这一刻有俩劫匪冲上车,过了整整惊心动魄的半小时以及一车人的种种努力,两个工人才各自羁押住一个匪徒,大学生们开始安慰那两个孩子,由戴墨镜的小伙子替胳膊受伤的司机继续开车……车上一片感染人的“我们是一家人”的温馨气氛(不用担心自己的博客没法子写了吧?)。如果是单独坐TAXI的话,第一就没有抵御劫匪的力量吧?第二就事论事,大客车上那惊心动魄的半小时(请自行想象),乘客们又为何集聚力量制服动刀子的劫匪呢?因为乘客共同体建立了。在利益一体化——最终标的——的作用下,行动一体化,才是一般而言共同体成员所必需的条件。

另一方面,如果掏出手枪的是拿着报纸的男子,接下来显然一车人的针对对象就变成他了。因此,从原则上,共同体成员首先要具备相同背景啊,否则,剔除。

*共同体的基本维系也是依靠“交流”。

思维

答:在这里,我不妨偷换概念,把“国家”拉出来说事。国家其实可以看作一个十分聪明的人,那么,当今的外交中,就是许多很聪明的人在斡旋了……国家组成的共同体真的是极其精妙,它是少有的共同体成员思维都极其清晰的情况。不过,这一切都是靠投票这种现代民主手段制造出来的。

我刚才说过,随着共同体人数的上升,能力随着个人能力的累加而累加,但是智力绝对不会比共同体中任何一位成员更高了——注意,我说的是共同体的智力,因为该智力直接影响共同体行动的力量方向。

这就回到一个老命题了,士兵不需训练,我们需要的是将领。

由于共同体拥有一个“大脑”,影响共同体的决策往往是由少数人提出的(关键!),姑且称作“领导者”。一个共同体的领导者可能有多个,可能对立。

请注意,该领导者的言论一般意义而言是被共同体的成员们真心诚意地认可的。

如果对Mob Psychology略微有些了解的话,应该会知道这样一个信条,“混乱的人群中,把你的意见大声吼出来,不久就会得到所有人的支持”。(传说中的议会战术?)

当然实际情况可能会十分不同。比如,领导者可能是极其有权威的人物,比如,领导者受的教育程度最高,比如……

但毫无疑问,共同体的行为由下棋的人买单。它可以思考,然而这可不比单独的一个人,有可能事务重大,有可能任务艰巨,并非单独一人可以做出的决策。因此,领导者的决策就是共同体的决策。

影响因素

答:之前,共同体被我比作一把锤子。具体一点来说,共同体是一把受力点、受力方向、力的大小、质量(密度和体积)都不确定的锤子,暂时地。

受力点是共同点施力的目标,受力方向理应领导者决定,力的大小是一个问题,看来我们可以寻觅的答案隐藏在密度和体积中。如果说体积是一个单纯人数或人物能力程度的数量堆积,那么密度绝对就是共同体力量的决定性因素了——共同体成员思维的紧密程度!像古人所说的聚在一起各怀鬼胎,利益无法一体化,自然行动就无法一体化。

主要就是看成员们能不能兼顾他人的利益,还有能将自己的利益和集体利益统筹的能力啦(特例后及)。制约因素有:

1.背景是否一致;

2.目标是否集中;

3.成员是否具有思想独立性;

4.成员是否彼此了解;

5.解散需求是否存在(严重影响共同体存在的必要条件,后及);

6.共同体成员情绪是否稳定(特例);

7.共同体行为所受制约程度;

8.领导人的个人因素。

这里举一个特例,即围观的人群(很有可能是被煽动的)演变成暴力事件。该人群属于暂时没有标的的共同体,一般而言公众围观的东西也难以成为影响他们利益的存在,可是,暴力事件的发生又如何解释呢?人肉搜索致使了网络暴力,也属于该讨论范畴。经过细心观察,不氏发现如下定律:

(不氏)(共同体)势潜对位定律:当共同体具有高密度时,即具有施力的大“势能”时,则同时将具备施力的大“潜能”(或者叫做“施力潜欲望”),可以将两者抽象成正比关系。“潜能”越大,出现许可受力方向时(领导者)时,越容易施力。

推论:该施力也绝对越大。

简单而言,共同体密度一定时,稍加挑拨就可能会自燃起火乃至爆炸……这比喻不好,真实的情况是,稍加挑拨就可能做出种种惊世骇俗的举动。

我奉劝各位网友啊,如今信息的力量过分强大了,而我国尚未对网络文明建设制定出明显的道德规范,因此,使用这么先进的工具时,请一定小心不要走火,我们和谐社会不希望伤害别人。

至于“施力潜欲望”这个词,为避免被人误解,在此声明,这个名词不是针对共同体成员的,而是指共同体本身具有有的一个属性,如果可以数据化的话,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可以定义。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我才使用了“欲望”这样的主观词语。

局限性

强大的力量如果不能和强大的责任联系,将是极其可怕的存在,当然,从小的说,凝聚力不足也不足以使共同体完成任务。

1、首先影响共同体力量的就是领导者

人数,能力,都是可以客观而论的,但前进的方向永远是主观的。为此,如果自己所在的共同体存在方向不清而自己又不具备领导才能的话,应当提议采取民主的手段进行共同体前进方向决议。当然,民主也可能被操纵,因此,虽说“成员是否具有思想独立性”是一个影响共同体力量的因素,但是我们不能光希望陪审团的人向着我们啊,我们更加应该希望,他们是些睿智的人,才能作出真正正确的判断。

2、其次,共同体密度-势能

这一概念随时影响着共同体的行动力。除去背景、标的、思维一致、相知度、稳定度、行为社会制约以及领导者的魅力等,还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必要条件,我称之为“解散需求”,一碰上共同体就要玩完。当共同体中相当一部分成员的某个人利益都超出了那个一致利益,成为必须解决的主要矛盾时,共同体的密度绝对会大打折扣,甚至瞬间瓦解。示威了一天的人们没办法吃上饭的情况对任何领导者而言都是灾难性的。(顺带一提,“成员思想独立性”和“相知度”都可能从正反两方面影响共同体密度)

3、最后,共同体会出现“伴性特长”

在当今的小说中,很难看到主角阵营有伴性特长了,如今是人才社会,可是伴性羁绊总是因为作者世界观的局限性存在而存在……一个炊事班的人都会烧菜,一个炮兵团的成员都会打歼击,这就是所谓的伴性特长,可能一队准“空军招飞”们同时具备很好的视力。“伴性羁绊”,最极端的例子就是一队伤兵了。现在随便找一个中学班级来,往往都是近视。这些都是影响共同体处理问题的能力的因素,优秀的领导者绝对要注意共同体的个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法国启蒙运动 孟德斯鸠 新兴资产阶级 第三等级 那些个 德意志 扭扭捏捏 世界经济危机 欧洲联盟条约 社会意识形态 黑人妇女 举例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